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木部第三十六卷 (13)

回本書目錄

木部第三十六卷 (13)

1. 冬青

(《綱目》)

【校正】原附女貞下,今分出。

【釋名】凍青。

藏器曰:冬月青翠,故名冬青。江東人呼為凍青。

白話文:

【校正】原本附於女貞之下,現在分出來。

【釋名】凍青。

《藏器》中說:冬季依然青翠,所以稱為冬青。江東人稱之為凍青。

【集解】藏器曰:冬青木肌白,有紋作象齒笏。其葉堪染緋。李邕云:冬青出五臺山,葉似椿,子赤如郁李,微酸性熱。與此小異,當是兩種冬青。

白話文:

【解釋】《藏器》記載:冬青樹皮為白色,樹皮上有紋路,像象牙笏板。它的葉子可以染成紅色。李邕說:「冬青產自五臺山,葉子像椿樹,果實紅色像野李,微酸性熱。」與這種冬青略有不同,可能是兩種冬青。

時珍曰:凍青亦女貞別種也,山中時有之。但以葉微團而子赤者為凍青,葉長而子黑者為女貞。按:《救荒本草》云:凍青樹高丈許,樹似枸骨子樹而極茂盛。又葉似楂子樹葉而小,亦似椿葉微窄而頭頗圓,不尖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凍青也是女貞種,山中偶爾有。但因葉片微圓且果實紅者為凍青,葉片長且果實黑者為女貞。查閲《救荒本草》記載:凍青樹高約三米左右,樹形類似枸骨子樹但極為茂盛。而且葉片和山楂葉相似但較小,也類似椿葉但較窄且葉尖偏圓,不尖。

五月開細白花,結子如豆大,紅色。其嫩芽炸熟,水浸去苦味,淘洗,五味調之可食。

子及木皮

【氣味】甘、苦,涼,無毒。

【主治】浸酒,去風虛,補益肌膚。皮之功同(藏器)。

白話文:

植物及樹皮

**氣味:**甘、苦,涼性,無毒。

功效:

  • 浸泡於酒中可去除風虛,滋養肌膚。
  • 樹皮的功效與(內臟)相同。

描述: 植物在五月開出細小的白色花朵,結出像豆子般大小的紅色果實。嫩芽可以油炸食用,先用水浸泡去除苦味,再淘洗乾淨,最後用五味調製即可。

【附方】新一。痔瘡:冬至日取凍青樹子,鹽酒浸一夜,九蒸九曬,瓶收。每日空心酒吞七十粒,臥時再服。(《集簡方》)。

白話文:

【附方】第一個。痔瘡:在冬至日採摘凍青樹子,用鹽酒浸泡一夜,蒸曬九次,裝入瓶中保存。每天空腹時用酒吞服七十粒,睡覺前再服一次。(《集簡方》)。

【主治】燒灰,入面膏,治皸瘃,滅瘢痕,殊效(蘇頌)。

白話文:

**主治:**將藥材燒成灰燼,加入麵粉膏中,用於治療皸瘃(皮膚粗糙裂開),消除疤痕,效果極佳(蘇頌)。

2. 枸骨

(《綱目》)

【校正】原附女貞下,今分出。

【釋名】貓兒刺。

藏器曰:此木肌白,如狗之骨。

時珍曰:葉有五刺,如貓之形,故名。又衛矛亦名枸骨,與此同名。

白話文:

校正: 原本附屬於女貞之下,現在獨立出來。

釋名: 貓兒刺。

《藏器》說: 這種樹木的樹皮是白色的,像狗的骨頭。

李時珍說: 它的葉子有五個尖刺,像貓的形狀,所以稱之為貓兒刺。另外,衛矛也叫枸骨,與它同名。

【集解】藏器曰:枸骨樹如杜仲。《詩》云「南山有枸」是也。陸機《詩疏》云:山木也。

白話文:

【集解】藏器說:枸骨樹就像杜仲樹。《詩經》中說「南山有枸」就是指這種樹。陸機在《詩疏》中說:它是山上的樹木。

其狀如櫨,木理白滑,可為函板。有木虻在葉中,卷之如子,羽化為虻。

頌曰:多生江浙間。南人取以旋盒器甚佳。

白話文:

其形態就像櫨樹,木頭紋理白而光滑,可以做成書箱的木板。樹葉中會有木蟲,將葉子捲起來像小球形狀,羽化成虻蟲。

頌曰:多生長在江浙等地。南方人用它製作旋轉的盒子器具,非常出色。

時珍曰:狗骨樹如女貞,肌理甚白。葉長二、三寸,青翠而厚硬,有五刺角,四時不凋。五月開細白花。結實如女貞及菝葜子,九月熟時,緋紅色,皮薄味甘,核有四瓣。人採其木皮煎膏,以黏鳥雀,謂之黏黐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狗骨樹就像女貞樹,樹皮的紋理非常白。葉子長二、三寸,青翠而厚實堅硬,有五個刺角,四季常青。五月時開細白的細花。結出的果實狀如女貞及菝葜子,九月成熟時,呈現緋紅色,果皮很薄且味道甘甜,果核有四瓣。人們採集樹皮熬煮成膏狀,用來黏捕雀鳥,稱為黏黐。

木皮

【氣味】微苦,涼,無毒。

【主治】浸酒,補腰腳令健(藏器)。

枝葉

【氣味】同皮。

【主治】燒灰淋汁或煎膏,塗白癜風(藏器)。

白話文:

木皮

**味道性味:**微苦,涼性,無毒。

**功效:**浸泡藥酒,能補益腰腳,使臟腑強健。

枝葉

**味道性味:**與木皮相同。

**功效:**將枝葉燒成灰燼,加水淋汁或煎成膏狀,可用於塗抹白癜風。

3. 衛矛

(《本經》中品)

【釋名】鬼箭(《別錄》)、神箭。

白話文:

釋名

鬼箭(《別錄》)

神箭

時珍曰:劉熙《釋名》言:齊人謂箭羽為衛。此物乾有直羽,如箭羽、矛刃自衛之狀,故名。張揖《廣雅》謂之神箭,寇宗奭《衍義》言人家多燔之遣祟,則三名又或取此義也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劉熙在《釋名》中說:齊國人稱箭尾的翎羽為衛。這種植物是乾燥的,具有直而尖的葉子,形狀就像箭翎、矛刃,可以自我防衛,因此得名。張揖在《廣雅》中稱它為神箭,寇宗奭在《衍義》中說,人們經常燃燒它來驅除邪祟,三個名字又或者取自於這個意思。

【集解】《別錄》曰:衛矛生霍山山谷。八月採,陰乾。

普曰:葉如桃,箭如羽,正月、二月、七月採,陰乾。或生田野。

弘景曰:山野處處有之。削取皮、羽入藥,為用甚稀。

白話文:

【集解】《別錄》記載:衛矛生長在霍山的山谷中。在八月採收,在陰涼處晾乾。

普濟方記載:衛矛的葉子像桃花,它的種子形狀像羽毛,在正月、二月、七月採收,在陰涼處晾乾。有些衛矛也生長在田野中。

陶弘景記載:衛矛在山野中到處都有。採集它的樹皮和種子入藥,使用量很少。

頌曰:今江淮州郡亦或有之。三月以後生莖,莖長四、五尺許。其干有三羽,狀如箭翎羽。葉似山茶,青色。八月、十一月、十二月採條莖,陰乾。其木亦名狗骨

白話文:

讚頌說:如今在江淮一帶的州府或縣也有。三月以後長莖,莖長四、五尺左右。枝有三支葉片,形狀像箭的翎羽。葉子像山茶,是青色的。八月、十一月、十二月採集枝條和莖,在陰涼處晾乾。它的樹幹也叫狗骨頭。

宗奭曰:所在山谷皆有,平陸未嘗見也。葉絕少。其莖黃褐色,若柏皮,三面如鋒刃。人家多燔之遣祟,方藥少用。

白話文:

宗奭說:艾草遍佈在山谷中,平坦的陸地上沒有見過。它的葉子非常稀少。莖是黃褐色的,像柏樹的樹皮,三面像刀刃一樣鋒利。人們經常焚燒艾草來驅除邪祟,在藥物中很少使用。

時珍曰:鬼箭生山石間,小株成叢。春長嫩條,條上四面有羽如箭羽,視之若三羽爾。青葉狀似野茶,對生,味酸澀。三、四月開碎花,黃綠色。結實大如冬青子。山人不識,惟樵採之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鬼箭草生長在山石之間,矮小成叢。春天生長嫩芽,嫩芽四面有像箭羽一樣的葉片,看上去好像有三片一樣。綠葉的形狀像野茶,對生,味道酸澀。每年的三、四月份開出碎花,花朵黃綠色。結出的果實像冬青子的果實一樣大。山裡的人不認識這種草,只有砍柴的人採摘。

斅曰:凡使勿用石茆,根頭真相似,只是上葉不同,味各別耳。

【修治】斅曰:採得只使箭頭用,拭去赤毛,以酥拌緩炒。每一兩,用酥二錢半。

【氣味】苦,寒,無毒。普曰:神農、黃帝、桐君:苦,無毒。大明曰:甘,澀。權曰:有小毒。

白話文:

【使用】不要使用石茅草,其根部外觀相似,但葉子不同,味道也不一樣。

【加工】採集時只使用箭頭部分,擦去紅毛,用酥油拌炒,每兩石茅草使用二錢五分的酥油。

【性味】苦,寒,無毒。普濟方:神農、黃帝、桐君都認為石茅草味苦,無毒。大明:味甘,澀。權:有小毒。

【主治】女子崩中下血,腹滿汗出,除邪,殺鬼毒蠱疰(《本經》)。中惡腹痛,去白蟲,消皮膚風毒腫,令陰中解(《別錄》)。療婦人血氣,大效(馬志)。破陳血,能落胎,主百邪鬼魅(甄權)。通月經,破癥結,止血崩帶下,殺腹臟蟲及產後血絞腹痛(大明)。

白話文:

【主治病症】女性崩漏、腹滿、盜汗,能驅邪,殺死鬼毒蠱疰(《本經》)。中毒腹痛,去除體內白蟲,消除皮膚風毒引起的腫脹,使陰中腐爛的瘡口痊癒(《別錄》)。治療婦女血氣不足症,療效顯著(馬志)。破瘀血,能墮胎,主治各種邪祟鬼魅(甄權)。通月經,破癥結,止血崩帶下,殺死腹中蟲及產後血絞腹痛(大明)。

【發明】頌曰:古方崔氏療惡疰在心,痛不可忍,有鬼箭羽湯;姚僧坦《集驗方》療猝暴心痛,或中惡氣毒痛,大黃湯亦用之,並大方也。見《外臺秘要》、《千金》諸書中。時珍曰:凡婦人產後血暈血結,血聚於胸中,或偏於少腹,或連於脅肋者。四物湯四兩,倍當歸,加鬼箭、紅花、玄胡索各一兩,為末,煎服。

白話文:

發明:

有古方崔氏治療惡疾在心中,疼痛難忍,有鬼箭羽湯。姚僧坦的《集驗方》治療突然暴發的心痛,或因邪惡之氣引起的毒痛,大黃湯也用於治療,都是很有效的方子。可在《外臺祕要》、《千金》等書中找到。

李時珍說:凡是婦女產後血暈血結,血聚於胸中,或偏於少腹,或連於脅肋者。用四物湯四兩,當歸加倍,加入鬼箭、紅花、玄胡索各一兩,研磨成粉,煎服。

【附方】新三。

白話文:

附方一:新三

產後敗血,兒枕塊硬,疼痛發歇,及新產乘虛,風寒內搏,惡露不快,臍腹堅脹:當歸散:用當歸(炒)、鬼箭(去中心木)、紅藍花各一兩。每服三錢,酒一大盞,煎七分,食前溫服。(《和劑局方》)

白話文:

產後敗血,嬰兒枕部出現硬塊,疼痛發作時斷時續,以及新產婦身體虛弱,風寒侵襲,惡露排泄不暢,臍部和腹部堅硬腫脹:採用當歸散治療:使用炒過的當歸、去中心木的鬼箭、紅藍花各一兩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大盞酒煎煮到只剩七分,在飯前溫熱服用。(《和劑局方》)

鬼瘧日發:鬼箭羽鯪鯉甲(燒灰)各二錢半。為末。每以一字,發時㗜鼻。又法:鬼箭羽末一分,砒霜一錢,五靈脂一兩,為末。發時冷水服一錢。(並《聖濟總錄》)。

白話文:

惡寒發熱同時發作:鬼箭羽、鯪鯉甲(燒成灰)各二錢半。研成末。每次一字量,發病時吹入鼻孔。另一個方法:鬼箭羽末一分、砒霜一錢、五靈脂一兩。研成末。發病時用冷水送服一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