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木部第三十六卷 (10)

回本書目錄

木部第三十六卷 (10)

1. 郁李

(《本經》下品)

白話文:

本經 下品

  • 獺骨:一名析骨。主安神定志,止心痛,安胎。
  • 馬刀:一名牙刀。主風癇,驚癇,癲癇,風痺。
  • 犀角:一名犀牛角。主中風,卒中,風痱,破傷風,目赤腫痛。
  • 鹿角:鹿之角也。主中風,中氣,中風舌謇,折傷。
  • 豬骨髓:豬之髓也。主補虛損,潤五內。
  • 羚羊角:一名西南角。主心痛,心煩,怔悸。
  • 馬乳:一名天馬乳。主安神,補虛勞,潤五內。
  • 兔耳:名曰月離枝。主心痛,安神。
  • 牛黃:牛之黃也。主驚癇,破傷風,狂犬咬。
  • 人乳:一名聖乳。主補虛勞,安神。
  • 鹿舌草:一名鹿舌。主心痛,霍亂,下痢。
  • 赤芍藥:一名赤牡丹。主中風,跌打損傷,血瘀。
  • 兔絲子:一名蔓蘿。主心痛,怔忡。
  • 地黃:一名地精。主補虛損,潤五內。
  • 何首烏:一名夜交藤。主補腎壯陽,烏鬚白髮。
  • 龜板:一名玄武。主眩暈,心悸,驚恐。

【釋名】薁李(《詩疏》)、郁李、車下李(《別錄》)、爵李(《本經》)、雀梅(《詩疏》)、常棣。時珍曰:郁,《山海經》作栯,馥郁也。花、實俱香,故以名之。陸機《詩疏》作薁字,非也。《爾雅》常棣即此。或以為唐棣,誤矣。唐棣乃枎栘、白楊之類也。

白話文:

【釋名】薁李(《詩疏》)、郁李、車下李(《別錄》)、爵李(《本經》)、雀梅(《詩疏》)、常棣。時珍說:鬱,《山海經》寫作栯,是香氣濃鬱的意思。花和果實都香,所以用這個名字來命名。陸機《詩疏》寫作薁字,是錯的。《爾雅》中常棣就是指這個。有些人認為是唐棣,這就錯了。唐棣是枎栘、白楊之類的樹。

【集解】《別錄》曰:郁李生高山川穀及丘陵上。五月、六月採根。

弘景曰:山野處處有之。子熟赤色,亦可啖。

白話文:

集解:

《別錄》記載:鬱李生長在高山河谷和丘陵之上。在五、六月時採集它的根。

陶弘景:

山野各地都有鬱李。它的果實成熟後呈紅色,也可以食用。

保升曰:樹高五、六尺,葉、花及樹並似大李;惟子小若櫻桃,甘酸而香,有少澀味也。禹錫曰:按:郭璞云:棣樹生山中,子如櫻桃,可食。《詩·小雅》云:常棣之華,鄂不韡韡。陸機注云:白棣樹也,如李而小,正白,今官園種之,一名薁李。又有赤棣樹,亦似白棣,葉如刺榆葉而微圓,子正赤如郁李而小,五月始熟,關西、天水、隴西多有之。宗奭曰:郁李子如御李子,紅熟堪啖,微澀,亦可蜜煎,陝西甚多。

白話文:

保升說:棣樹高約五、六尺,葉、花和樹幹都與大李樹相似,只有果實像櫻桃一樣小,味道甘甜微酸並帶點香味,但有些微澀。禹錫說:查《郭璞所雲》雲:棣樹生長在山中,果實就像櫻桃,可以食用。《詩經·小雅》中有云:「常棣之華,鄂不韡韡。」陸機註解說:白色棣樹,像李子一樣,但較小,顏色潔白,現在官員們的園子裡栽種的,又稱之為薁李。另外還有一種赤紅色棣樹,也與白色棣樹類似,葉子像是刺榆葉,但比較圓,果實是鮮紅色,如郁李但較小,五月才會成熟,關西、天水、隴西地區較多。宗奭說:郁李子的果實像御李子的果實,紅熟之後味道可口,略有些澀,也可蜜煎,陝西地區很多。

時珍曰:其花粉紅色,實如小李。頌曰:今汴洛人家園圃植一種,枝莖作長條,花極繁密而多葉者,亦謂之郁李,不堪入藥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郁李的花是粉紅色的,果實像小李子。頌曰:如今開封和洛陽的人家園圃裡種植一種郁李,枝莖長長條狀,花極其繁密,葉子也很多,也叫做郁李,但不能入藥。

核仁

【修治】斅曰:先以湯浸,去皮、尖,用生蜜浸一宿,漉出陰乾,研如膏用之。

【氣味】酸,平,無毒。

權曰:苦、辛。元素曰:辛、苦,陰中之陽,脾經氣分藥也。

【主治】大腹水腫,面目四肢浮腫,利小便水道(《本經》)。

腸中結氣,關格不通(甄權)。通泄五臟膀胱急痛,宣腰胯冷膿,消宿食下氣(大明)。破癖氣,下四肢水。

酒服四十九粒,能瀉結氣(孟詵)。破血潤燥(元素)。

專治大腸氣滯,燥澀不通(李杲)。研和龍腦,點赤眼(宗奭)。

白話文:

修治:

斅說:先用熱水浸泡,去掉果皮和尖頭,用生蜜浸泡一整晚,撈出後陰乾,研磨成膏狀使用。

氣味:

酸味,平性,無毒。

權說:苦味、辛味。元素說:辛味、苦味,是陰中的陽,屬於脾經氣分藥。

主治:

  • 大腹水腫,面目四肢浮腫,利小便水道(《本經》)
  • 腸中結氣,不通暢(甄權)
  • 通泄五臟膀胱急痛,緩解腰胯冷膿,消宿食下氣(大明)
  • 破除癖氣,消除四肢水腫
  • 酒服四十九粒,能瀉結氣(孟詵)
  • 破血潤燥(元素)
  • 專門治療大腸氣滯,燥熱不通(李杲)
  • 研磨成粉與龍腦混合,點眼治療赤眼(宗奭)

【發明】時珍曰:郁李仁甘苦而潤,其性降,故能下氣利水。按:《宋史·錢乙傳》云:一乳婦因悸而病,既愈,目張不得瞑。乙曰:煮郁李酒飲之使醉,即愈。所以然者,目系內連肝膽,恐則氣結,膽橫不下。郁李能去結,隨酒入膽,結去膽下,則目能瞑矣。此蓋得肯䏿之妙者也。

白話文:

【解釋】李時珍說:杏仁味甘、苦而滋潤,性質是下降的,所以能下降氣,利水。根據《宋史·錢乙傳》記載:一位哺乳婦女由於恐懼而生病,病好了以後,眼睛睜著不能閉合。錢乙說:煮一些杏仁酒讓她喝,喝到醉了就會好了。之所以這樣,是眼睛的內部與肝膽相連,恐懼則氣結,導致膽偏斜而不能下降。杏仁能去除結症,隨酒進入膽中,結症消除,膽臟下降,眼睛就能閉合了。這確實是掌握了治療要領的妙方啊。

頌曰:《必效方》:療癖。取車下李仁,湯潤去皮及並仁者,與乾麵相拌,搗如餅。若干,入水少許,作麵餅,大小一如病人掌。為二餅,微炙使黃,勿令至熟。空腹食一餅,當快利。如不利,更食一餅,或飲熱米湯,以利為度。利不止,以醋飯止之。利後當虛。若病未盡,一、二日量力更進一服,以病盡為限。

白話文:

頌曰:《必效方》:治療習慣性便祕。取車下李的仁,用湯潤濕後去皮,連同仁一起與幹麵粉混合,搗成餅狀。取適量,加入少量水,做成麵餅,大小與病人的手掌一樣。做成兩個餅,稍微烤至微黃,但不要烤熟。空腹吃一個餅,就會很快通利。如果沒有通利,再吃一個餅,或者喝熱米湯,以通利為度。如果大便不止,用醋飯止住。通利之後應該休息。如果症狀沒有完全消失,一、兩天後根據自己的情況再服用一次,以症狀消失為限。

不得食酪及牛、馬肉等。累試神驗,但須量病輕重,以意加減,小兒亦可用。

【附方】舊三,新二。

小兒多熱:熟湯研郁李仁如杏酪,一日服二合。(姚和眾《至寶方》)。

白話文:

譯文:

不得食用奶酪、牛馬肉等。曾多次試用,神效顯著。但需根據病情輕重,酌情加減用量。兒童也可服用。

附加方劑:

古方三份,新方二份。

小兒多發熱:用滾燙的熱湯研磨郁李仁成糊狀,似杏酪,每天服用兩合。(引用姚和眾《至寶方》)

小兒閉結:襁褓小兒,大小便不通,並驚熱痰實,欲得溏動者。大黃(酒浸,炒)、郁李仁(去皮,研)各一錢,滑石末一兩,搗和丸黍米大。二歲小兒三丸,量人加減,白湯下。(錢乙《直訣》)。

白話文:

小兒便祕:襁褓中的嬰兒,大便不通,並伴有驚嚇、發熱、痰多,想要使大便通暢。大黃(用酒浸泡,炒熟)、郁李仁(去皮,研磨)各一錢,滑石粉一兩,搗製成黍米大小的藥丸。二歲的小兒服用三丸,根據年齡增減藥量,用白水送服。(錢乙《直訣》)。

腫滿氣急不得臥:用郁李仁一大合。搗末,和麵作餅。吃入口即大便通,泄氣便愈。(楊氏《產乳》)。

白話文:

腹脹氣急,無法平臥:用烏梅一大把。搗碎,與麵粉做成餅。食用後會立刻排便,排氣後就會痊癒。(楊氏《產乳》)

腳氣浮腫,心腹滿,大小便不通,氣急喘息者:郁李仁十二分(搗爛,水研絞汁),薏苡(搗如粟大)三合,同煮粥食之。(韋宙《獨行方》)。

白話文:

腳氣浮腫,肚子發脹,小便不利,排便困難,呼吸急促的患者:郁李仁十二分〈搗爛,水研絞汁〉,薏苡〈搗成粟米大小〉三合,一起煮粥服用。(韋宙《獨行方》)。

猝心痛刺:郁李仁三七枚嚼爛,以新汲水或溫湯下。須臾痛止,卻熱呷薄鹽湯。(姚和眾《至寶方》)。

白話文:

突然發生的心痛刺痛:用郁李仁三到七枚嚼爛,用新汲取的井水或溫水送服。一會兒疼痛就會停止,休息一下再喝點淡鹽水。(摘自姚和眾《至寶方》)。

皮膚血汗:郁李仁(去皮,研)一錢,鵝梨搗汁調下。(《聖濟總錄》)。

【氣味】酸,涼,無毒。

【主治】齒齦腫,齲齒,堅齒(《本經》)。去白蟲(《別錄》)。

治風蟲牙痛,濃煎含漱。治小兒身熱,作湯浴之(大明)。

宣結氣,破積聚(甄權)。

白話文:

皮膚血汗

郁李仁 (去皮、研磨成粉) 一錢,用搗碎的鵝梨汁調服。(出自《聖濟總錄》)

郁李仁

性味 酸、涼,無毒。

主治 牙齦腫痛、蛀牙、堅固牙齒(《本經》)。驅除體內的白色寄生蟲(《別錄》)。

治療因風蟲引起的牙痛,濃煎後含漱。治療小兒發燒,用來洗澡(《大明》)。

疏通阻塞的氣血,化解積聚(甄權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