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草部第十五卷 (13)

回本書目錄

草部第十五卷 (13)

1. 青蒿

【附方】舊四,新十四。

男婦勞瘦:青蒿細銼,水三升,童子小便五升,同煎取二升半。去滓入器中煎成膏,丸如梧子大。每空心及臥時,溫酒吞下二十丸。(《斗門方》)

虛勞寒熱,肢體倦疼,不拘男婦:八、九月青蒿成實時採之,去枝梗,以童子小便浸三日,曬乾為末。每服二錢,烏梅一個,煎湯服。(《靈苑方》)

骨蒸鬼氣:童子小便五大斗(澄清),青蒿五斗(八、九月揀帶子者最好,細銼)。相和,納大釜中,以猛火煎取三大斗,去滓,溉釜令淨,再以微火煎可二大斗,入豬膽一枚,同煎一大斗半,去火待冷,以瓷器盛之。每欲服時,取甘草二、三兩,炙熟為末,以煎和搗千杵為丸。空腹粥飲下二十丸,漸增至三十丸止。(崔元亮《海上方》)

骨蒸煩熱:青蒿一握,豬膽汁一枚,杏仁四十個(去皮尖,炒)。以童子小便一大盞,煎五分,空心溫服。(《十便良方》)

虛勞盜汗,煩熱口乾:用青蒿一斤(取汁熬膏),入人參末、麥門冬末各一兩,熬至可丸,丸如梧子大,每食後米飲服二十丸,名青蒿丸。(《聖方總錄》)

瘧疾寒熱:《肘後方》:用青蒿一握,水二升,搗汁服之。《仁存方》:用五月五日天未明時採青蒿(陰乾)四兩,桂心一兩。為末。未發前,酒服二錢。《經驗方》:用端午日採青蒿葉(陰乾),桂心等分。為末。每服一錢,先寒用熱酒;先熱用冷酒,發日五更服之。切忌發物。

溫瘧痰甚,但熱不寒:用青蒿二兩(童子小便浸焙),黃丹半兩,為末。每服二錢,白湯調下。(《仁存方》)

赤白痢下:五月五日採青蒿、艾葉等分,同豆豉搗作餅,日乾,名蒿豉丹。每用一餅,以水一盞半煎服。(《聖濟總錄》)

鼻中衄血:青蒿搗汁服之,並塞鼻中,極驗。(《衛生易簡方》)

酒痔便血:青蒿(用葉不用莖,用莖不用葉),為末。糞前冷水,糞後水酒調服。(《永類鈐方》)

金瘡撲損:《肘後方》:用青蒿搗封之,血止則愈。一方:用青蒿、麻葉、石灰等分,五月五日搗和曬乾。臨時為末,搽之。

牙齒腫痛:青蒿一握,煎水漱之。(《濟急方》)

毒蜂螫人:嚼青蒿封之即安。(《肘後方》)

耳出濃汁:青蒿末,綿裹納耳中。(《聖惠方》)

鼻中息肉:青蒿灰、石灰等分,淋汁熬膏點之。(《聖濟總錄》)

子,

【氣味】甘,冷,無毒。

【主治】明目開胃,炒用。治勞瘦,壯健人小便浸用之。治惡瘡疥癬風疹,煎水洗之(大明)。治鬼氣,為末酒服方寸匕(孟詵)。功同葉(時珍)。

【附方】新一。

積熱眼澀:三月三日或五月五日,採青蒿花或子,陰乾為末,每井華水空心服二錢。久服明目,可夜看書,名青蒿散。(《十便良方》)

白話文:

青蒿

以下列出古代醫方中使用青蒿治療各種疾病的方法:

**治療勞瘦:**將青蒿切碎,用三升水和五升童子尿一起煎煮,煎至二升半。過濾掉藥渣,將藥液熬成膏狀,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空腹或睡前,用溫酒送服二十丸。(出自《斗門方》)

**治療虛勞寒熱、肢體倦疼:**在八、九月青蒿結果時採摘,去除枝梗,用童子尿浸泡三日,曬乾研磨成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搭配一個烏梅一起煎湯服用。(出自《靈苑方》)

**治療骨蒸鬼氣:**將五大斗澄清的童子尿和五斗青蒿(八、九月採摘帶籽的最好,切碎)混合,放入大鍋中用猛火煎煮至三大斗,過濾藥渣。清洗鍋釜後,再用小火煎煮至二大斗,加入一個豬膽,繼續煎煮至一大斗半。熄火放涼後盛入瓷器中保存。服用時,取二、三兩炙烤過的甘草研磨成粉,與煎好的藥液混合,搗杵一千次做成藥丸。空腹時用粥送服二十丸,逐漸增加到三十丸。(出自崔元亮《海上方》)

**治療骨蒸煩熱:**取一把青蒿,一個豬膽汁,四十個杏仁(去皮尖,炒過),用一大盞童子尿煎煮至五分,空腹溫服。(出自《十便良方》)

**治療虛勞盜汗、煩熱口乾:**取一斤青蒿榨汁熬成膏,加入一兩人參粉、一兩麥門冬粉,熬至可以做成藥丸的程度,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飯後用米湯送服二十丸,稱為青蒿丸。(出自《聖方總錄》)

治療瘧疾寒熱:《肘後方》記載:用一把青蒿,二升水,搗碎榨汁服用。《仁存方》記載:用五月五日天亮前採摘的陰乾青蒿四兩,桂心一兩研磨成粉。發病前用酒送服二錢。《經驗方》記載:用端午節採摘的陰乾青蒿葉和桂心等量混合研磨成粉。每次服用一錢,寒戰先起用熱酒送服,發熱先起用冷酒送服,發病當天五更服用。忌食發物。

**治療溫瘧痰多,只有發熱不寒戰:**用童子尿浸泡後烘乾的青蒿二兩,黃丹半兩研磨成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白開水送服。(出自《仁存方》)

**治療赤白痢疾:**五月五日採摘青蒿和艾葉等量,與豆豉一起搗碎做成餅,曬乾,稱為蒿豉丹。每次用一個藥餅,加一盞半水煎服。(出自《聖濟總錄》)

**治療鼻出血:**將青蒿搗碎榨汁服用,並將藥汁塞入鼻孔,效果極佳。(出自《衛生易簡方》)

**治療酒痔便血:**只用青蒿葉(不用莖)或只用青蒿莖(不用葉)研磨成粉。大便前用冷水送服,大便後用加了酒的水送服。(出自《永類鈐方》)

治療金瘡損傷:《肘後方》記載:將青蒿搗碎敷在傷口上,止血後即可痊癒。另一方:將青蒿、麻葉、石灰等量混合,五月五日搗碎曬乾。使用時研磨成粉,敷在傷口上。

**治療牙齒腫痛:**取一把青蒿煎水漱口。(出自《濟急方》)

**治療毒蜂螫傷:**咀嚼青蒿敷在傷口上即可。(出自《肘後方》)

**治療耳部流膿:**將青蒿研磨成粉,用棉花包裹後塞入耳中。(出自《聖惠方》)

**治療鼻息肉:**將青蒿灰和石灰等量混合,熬成膏狀點在息肉上。(出自《聖濟總錄》)

**青蒿的藥性:**甘味,性寒,無毒。

**青蒿的主治:**明目開胃(炒用)。治療勞瘦(壯健之人用童子尿浸泡後使用)。治療惡瘡疥癬風疹(煎水洗)。治療鬼氣(研磨成粉,用酒送服)。青蒿葉和青蒿子功效相同。(出自李時珍)

**治療積熱眼澀:**三月三日或五月五日採摘青蒿花或果實,陰乾研磨成粉。每次空腹用井水送服二錢。長期服用可以明目,甚至可以夜間閱讀,稱為青蒿散。(出自《十便良方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