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綱目》~ 草部第十五卷 (12)
草部第十五卷 (12)
1. 青蒿
(《本經》下品)
【釋名】草蒿(《本經》)、,方潰(《本經》)、,菣(音牽去聲)、𤜢蒿,(《蜀本》)、香蒿(《衍義》)。
保升曰:草蒿,江東人呼為𤜢蒿,為其氣臭似𤜢也。北人呼為青蒿。《爾雅》云:蒿,菣也。孫炎注云:荊楚之間,謂蒿為菣。郭璞注云: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為菣,是也。
時珍曰:《晏子》云:蒿,草之高者也。按《爾雅》諸蒿,獨菣得單稱為蒿,豈以諸蒿葉背皆白,而此蒿獨青,異於諸蒿故耶?
【集解】《別錄》曰:青蒿生華陰川澤。
弘景曰:處處有之,即今青蒿,人亦取雜香菜食之。
保升曰:嫩時醋淹為菹,自然香。葉似茵陳蒿而背不白,高四尺許。四月、五月採,日乾入藥。《詩》云:呦呦鹿鳴,食野之蒿。即此蒿也。
頌曰:青蒿春生苗,葉極細,可食。至夏高四、五尺。秋後開細淡黃花,花下便結子,如粟米大,八、九月採子,陰乾。根、莖、子、葉併入藥用,乾者炙作飲香尤佳。
宗奭曰:青蒿得春最早,人剔以為蔬,根赤葉香。沈括《夢溪筆談》云:青蒿一類,自有二種:一種黃色,一種青色。本草謂之青蒿,亦有所別也。陝西銀綏之間,蒿叢中時有一兩窠,迥然青色者,土人謂之香蒿。莖葉與常蒿一同,但常蒿色淡青,此蒿深青,如松檜之色。至深秋余蒿並黃,此蒿猶青,其氣芬芳。
恐古人所用,以深青者為勝。不然,諸蒿何嘗不青?
時珍曰:青蒿,二月生苗,莖粗如指而肥軟,莖葉色並深青。其葉微似茵陳,而面背俱青。其根白硬。七八月開細黃花頗香。結實大如麻子,中有細子。
【修治】斅曰:凡使,惟中為妙,到膝即仰,到腰即俯。使子勿使葉,使根勿使莖,四件若同使,翻然成痼疾。採得葉,用七歲兒七個溺,浸七日七夜,漉出曬乾。
葉、莖、根、子,
【氣味】苦,寒,無毒。
時珍曰:伏硫黃。
【主治】疥瘙痂癢惡瘡,殺蝨,治留熱在骨節間,明目(《本經》)。鬼氣屍疰伏連,婦人血氣,腹內滿,及冷熱久痢。秋冬用子,春夏用苗,並搗汁服。亦曝乾為末,小便入酒和服(藏器)。補中益氣,輕身補勞,駐顏色,長毛髮,令黑不老,兼去蒜髮,殺風毒。心痛熱黃,生搗汁服,並貼之(大明)。
治瘧疾寒熱(時珍)。生搗敷金瘡,止血止疼良(蘇恭)。燒灰隔紙淋汁,和石灰煎,治惡瘡息肉黶瘢(孟詵)。
【發明】頌曰:青蒿治骨蒸熱勞為最,古方單用之。
時珍曰:青蒿得春木少陽之氣最早,故所主之證,皆少陽、厥陰血分之病也。按《月令通纂》,言伏內庚日,採青蒿懸於門庭內,可辟邪氣。陰乾為末,冬至、元旦各服二錢亦良。觀此,則青蒿之治鬼疰伏屍,蓋亦有所伏也。
白話文:
[青蒿]
**別名:**草蒿、方潰、菣、𤜢蒿、香蒿。
命名由來:
古時候,江東一帶的人稱草蒿為𤜢蒿,因為它的氣味像𤜢。北方人則稱之為青蒿。《爾雅》說,蒿就是菣。有人註解說,荊楚一帶稱蒿為菣。另外一種說法是,現在人們稱青蒿中香味濃郁、可烤來吃的為菣。
《晏子》說,蒿是草中長得較高的。各種蒿中,只有菣單獨被稱為蒿,可能是因為其他蒿的葉子背面都是白色的,只有這種蒿是青色的,所以才這樣區別。
產地與採集:
《別錄》記載,青蒿生長在華陰一帶的河邊濕地。實際上,青蒿到處都有,就是現在人們吃的青蒿,有時也當作香菜食用。
青蒿嫩的時候用醋醃製成醬菜,自然有香味。葉子像茵陳蒿,但背面不是白色,高度約四尺。四、五月採收,曬乾入藥。《詩經》中「呦呦鹿鳴,食野之蒿」,指的就是這種蒿。
青蒿春天發芽,葉子很細,可以食用。夏天長到四、五尺高。秋後開淡黃色小花,花落後結果,像小米粒大小。八、九月採收果實,陰乾。根、莖、果實、葉子都可以入藥,乾燥後烤過更香。
青蒿最早在春天發芽,人們會採摘嫩芽當蔬菜,根是紅色的,葉子很香。據說,青蒿有兩種,一種是黃色的,另一種是青色的。本草書中說的青蒿,就是指青色的。陝西銀綏一帶,蒿叢中偶爾會有一兩棵顏色特別青的,當地人稱之為香蒿。這種蒿的莖葉和普通蒿一樣,但普通蒿顏色淡青,香蒿顏色深青,像松樹或柏樹的顏色。到了深秋,其他蒿都變黃了,只有香蒿還是青色,氣味芬芳。
可能古人認為深青色的青蒿效果更好,否則,其他蒿難道就不青色嗎?
青蒿二月發芽,莖像手指般粗壯而柔軟,莖和葉子都是深青色。葉子有點像茵陳,但正面和背面都是青色的。根是白色且堅硬的。七八月開黃色小花,香味濃郁。果實像麻子,裡面有細小的種子。
炮製方法:
使用青蒿時,以中間部位為最佳。長到膝蓋高時會向上仰,長到腰部高時會向下彎曲。使用果實,不要用葉子;使用根,不要用莖。如果這四個部位一起使用,反而會造成慢性疾病。採摘葉子後,用七個七歲小孩的尿浸泡七天七夜,然後撈出曬乾。
藥性:
味苦,性寒,無毒。
能克制硫磺的藥性。
功效:
主治疥瘡瘙癢、惡瘡、殺滅虱子,治療餘熱留在骨節間的疾病,能使眼睛明亮。還能治療鬼氣引起的疾病、屍疰、婦女血氣不調、腹脹、久瀉不止(不論冷熱)。秋冬用果實,春夏用嫩苗,可搗汁服用,也可曬乾磨成粉末,用小便和酒沖服。能補中益氣、使身體輕盈、補虛勞、駐顏美容、使毛髮烏黑不衰老、去除蒜狀的頭髮、殺滅風毒。還可治心痛、熱黃,生搗汁服用,也可外敷。
治療瘧疾引起的寒熱。將新鮮的青蒿搗爛外敷,能止血止痛。燒成灰,隔紙淋汁,加石灰熬製,可治療惡瘡、息肉和瘢痕。
功效發揮:
青蒿治療骨蒸勞熱效果最好,古代醫方都是單獨使用青蒿。
青蒿最早吸收春季木屬少陽之氣,因此能治療少陽、厥陰血分方面的疾病。根據《月令通纂》,在庚日,採摘青蒿懸掛在家中,可以辟邪。陰乾磨成粉末,在冬至、元旦各服用二錢,也有效果。由此可見,青蒿治療鬼疰和屍疰,可能也有其特殊的功效。
[附方](省略,內容見原文)
[青蒿子]
藥性:
味甘,性冷,無毒。
功效:
使眼睛明亮、開胃,炒熟後使用。治療虛弱消瘦,身體強壯的人用小便浸泡後使用。治療惡瘡、疥癬、風疹,煎水洗浴。治療鬼氣,磨成粉末用酒沖服。功效和青蒿葉子相似。
[附方](省略,內容見原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