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草部第十五卷 (6)

回本書目錄

草部第十五卷 (6)

1.

搗汁飲,治心腹一切冷氣、鬼氣(甄權)。治帶下,止霍亂轉筋,痢後寒熱(大明)。治帶脈為病,腹脹滿,腰溶溶如坐水中(好古)。溫中、逐冷、除濕(時珍)。

【發明】詵曰:春月採嫩艾作菜食,或和麵作餛飩如彈子,吞三、五枚,以飯壓之,治一切鬼惡氣,長服止冷痢。又以嫩艾作干餅子,用生薑煎服,止瀉痢及產後瀉血,甚妙。頌曰:近世有單服艾者,或用蒸木瓜和丸,或作湯空腹飲,甚補虛羸。然亦有毒發則熱氣衝上,狂躁不能禁,至攻眼有瘡出血者,誠不可妄服也。

震亨曰:婦人無子,多由血少不能攝精,俗醫謂子宮虛冷,投以辛熱,或服艾葉。不知艾性至熱,入火灸則氣下行;入藥服,則氣上行。本草止言其溫,不言其熱。世人喜溫,率多服之,久久毒發,何嘗歸咎於艾哉!予考蘇頌《圖經》而因默有感焉。

時珍曰:艾葉生則微苦太辛,熟則微辛太苦,生溫熟熱,純陽也。可以取太陽真火,可以回垂絕元陽。服之則走三陰,而逐一切寒濕,轉肅殺之氣為融和。灸之則透諸經,而治百種病邪,起沉疴之人為康泰,其功亦大矣。蘇恭言其生寒,蘇頌言其有毒。一則見其能止諸血,一則見其熱氣上衝,遂謂其性寒有毒,誤矣。

蓋不知血隨氣而行,氣行則血散,熱因久服致火上衝之故爾。夫藥以治病,中病則止。若素有虛寒痼冷,婦人濕鬱帶漏之人,以艾和歸、附諸藥治其病,夫何不可?而乃妄意求嗣,服艾不輟,助以辛熱,藥性久偏,致使火躁,是誰之咎歟,於艾何尤?艾附丸治心腹、少腹諸痛,調女人諸病,頗有深功。膠艾湯治虛痢,及妊娠產後下血,尤著奇效。

老人丹田氣弱,臍腹畏冷者,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臍腹,妙不可言。寒濕腳氣,亦宜以此夾入襪內。

【附方】舊二十三,新二十九。

傷寒時氣,溫病頭痛,壯熱脈盛。以干艾葉三升。水一斗,煮一升,頓服取汗。(《肘後方》)妊娠傷寒壯熱,赤斑變為黑斑,溺血:用艾葉如雞子大,酒三升,煮二升半,分為二服。(《傷寒類要》)妊娠風寒卒中,不省人事,狀如中風:用熟艾三兩,米醋炒極熱,以絹包熨臍下,良久即蘇。

(《婦人良方》)中風口喎:以葦筒長五寸,一頭刺入耳內,四面以面密封,不透風,一頭以艾灸之七壯。患右灸左,患左灸右。(《勝金方》)中風口噤:熟艾灸承漿一穴,頰車二穴,各五壯。(《千金方》)中風掣痛,不仁不隨:並以干艾斛許,揉團納瓦甑中,並下塞諸孔,獨留一目,以痛處著甑目,而燒艾熏之,一時即知矣。(《肘後方》)舌縮口噤:以生艾搗敷之。

干艾浸濕亦可。(《聖濟錄》)咽喉腫痛:《醫方大成》:同嫩艾搗汁,細嚥之。《經驗方》:用青艾和莖葉一握,同醋搗爛,敷於喉上。冬月取干艾亦得。李亞所傳方也。癲癇諸風:熟艾於陰囊下穀道正門當中間,隨年歲灸之。(《斗門方》)鬼擊中惡,卒然著人,如刀刺狀,胸脅腹內㽲刺切痛不可按,或即吐血、鼻中出血、下血,一名鬼排:以熟艾如雞子大三枚,水五升,煎二升,頓服。(《肘後方》)小兒臍風撮口:艾葉燒灰填臍中,以帛縛定效。

白話文:

艾草汁液內服,可以治療心腹一切寒邪、邪氣(甄權)。可以治療白帶,止瀉痢腹痛,治療痢疾後的寒熱(大明)。治療帶脈病症,腹部脹滿,腰部酸軟無力,像坐在水中一樣(好古)。溫中散寒、驅除寒濕(李時珍)。

【發明】據說:春天採摘嫩艾做菜吃,或者和麵做成彈珠大小的餛飩,一次吞服三到五個,用飯壓下去,可以治療一切邪祟之氣,長期服用可以止瀉痢。還可以把嫩艾做成幹餅,用生薑煎服,治療腹瀉痢疾和產後出血,效果很好。有人說:近來有人單獨服用艾草,或者用它蒸熟木瓜一起做成丸藥,或者做成湯空腹飲用,很能補虛弱的人。但是,也有服用艾草中毒的例子,會出現熱氣上衝,狂躁不安,甚至眼睛長瘡出血的情況,所以不可以隨便服用。

有人說:婦女不孕,大多是因為血少,不能攝取精氣,民間醫生說這是子宮虛寒,就用辛熱之物治療,或者服用艾葉。卻不知道艾葉性味至熱,用於灸法時氣會向下走;入藥服用,氣則會向上走。本草書只說艾葉溫性,沒說它很熱。世人喜歡溫補,經常服用,久了就會中毒,卻從來沒有歸咎於艾葉,我參考蘇頌的《圖經本草》後,默默地有所感悟。

李時珍說:生艾微苦而辛辣,熟艾微辛而苦,生艾溫,熟艾熱,純陽之物。可以引出太陽真火,可以回陽救逆。服用艾葉可以走三陰經,驅除一切寒濕,把肅殺之氣轉化為溫和之氣。用艾灸則可以通達全身經絡,治療百種疾病,使久病纏綿的人恢復健康,它的功效很大。蘇恭說艾葉性寒,蘇頌說艾葉有毒。一個是因為它能止血,一個是因為它熱氣上衝,所以認為它性寒有毒,這是錯誤的。

其實是因為血隨氣而行,氣行則血散,熱氣上衝是長期服用艾葉導致的。藥物是為了治病,病好了就該停止服用。如果本來就有虛寒、痼冷的毛病,或者婦女有濕鬱、帶下等症狀,用艾草配合歸脾丸、附子等藥物治療,有什麼不可以呢?偏偏妄想求子,不停地服用艾草,又輔以辛熱之物,藥性長期偏頗,導致火熱上攻,這是誰的錯呢?怎麼能怪罪到艾葉頭上呢?艾附丸治療心腹、小腹疼痛,調治婦女各種疾病,頗有功效。膠艾湯治療虛寒性痢疾及妊娠、產後出血,尤其見效。

老年人丹田氣虛,臍腹畏冷,可以用熟艾放在布袋裡兜住臍腹,效果很好。寒濕腳氣,也可以把熟艾放在襪子裡。

【附方】舊方二十三,新方二十九。

傷寒感冒,溫病頭痛,發熱脈數。用幹艾葉三升,水一斗,煮成一升,一次服下,引發汗出。(《肘後備急方》)妊娠期間傷寒發熱,紅色斑點變成黑色斑點,尿血:用艾葉一個雞蛋大小,酒三升,煮成二升半,分兩次服用。(《傷寒類要》)妊娠期間風寒中風,昏迷不醒,症狀像中風:用熟艾三兩,用米醋炒熱,用絹布包起來熨燙臍下,過一會兒就好了。(《婦人良方》)中風口歪:用蘆葦管五寸長,一頭插入耳內,四面用泥土密封,不透風,另一頭用艾灸七壯。右側中風灸左側,左側中風灸右側。(《勝金方》)中風口噤:熟艾灸承漿穴一個,頰車穴兩個,每個穴位灸五壯。(《千金要方》)中風肢體抽搐疼痛,感覺麻木,不能活動:用幹艾葉適量,揉成團放在瓦甑里,堵住所有的孔,只留一個孔,把疼痛的地方放在孔上,用艾煙熏它,很快就會好。(《肘後備急方》)舌頭縮進去,嘴巴緊閉:用生艾搗碎敷在上面,幹艾葉泡濕了也可以。(《聖濟總錄》)咽喉腫痛:《醫方大成》:用嫩艾搗碎取汁,慢慢嚥下。《經驗方》:用鮮艾連莖葉一把,加醋搗爛,敷在喉嚨上。冬天用幹艾葉也可以。這是李亞傳下來的方子。癲癇等風症:在陰囊下、肛門口中間,根據年齡灸。(《斗門方》)鬼壓床,突然發作,像刀刺一樣,胸脅腹部刺痛難以觸摸,或者吐血、鼻出血、便血,也叫鬼排:用熟艾三個雞蛋大小,水五升,煎成二升,一次服下。(《肘後備急方》)嬰兒臍風,嘴巴張不開:艾葉燒成灰,填在肚臍裡,用布綁好,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