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綱目》~ 木部第三十六卷 (1)
木部第三十六卷 (1)
1. 木之三
(灌木類五十一種)
白話文:
灌木類包含五十一種。
2. 桑
(《本經》中品)
【釋名】子名椹。
白話文:
【釋名】果實的名字叫椹。
時珍曰:徐鍇《說文解字》云:叒,音若,東方自然神木之名,其字象形。桑乃蠶所食,異於東方自然之神木,故加木於叒下而別之。《典術》云:桑乃箕星之精。
白話文:
李時珍說:徐鍇的《說文解字》說:叒,發音同若,是東方自然神木的名字,它的字形是象形。桑樹是蠶的食物,與東方自然神木不同,所以加木字在叒字下面以區別。在《典術》中說:桑樹是箕星的精華。
【集解】頌曰:方書稱桑之功最神,在人資用尤多。《爾雅》云:桑辨有葚者梔。又云:女桑,桋桑。檿桑,山桑。郭璞云:辨,半也。葚與椹同。一半有椹,一半無椹,名梔。俗間呼桑之小而條長者,皆為女桑。其山桑似桑,材中弓弩;檿桑,絲中琴瑟,皆材之美者也,他木鮮及之。
白話文:
【集解】頌曰:方書上說,桑樹的功用最神奇,對人類的幫助非常多。《爾雅》上說:桑樹中,有結桑葚的,叫做「梔桑」。又說:女桑,就是「桋桑」。「檿桑」,就是山桑。郭璞說:「辨桑的桑字,是「半」字的意思。葚與椹字相同。一半結桑葚,一半不結桑葚,這種桑樹叫梔桑。民間把樹幹細小、樹枝長長的桑樹,都叫做女桑。山桑看起來像桑樹,木材可以用來做弓弩。檿桑的木材可以做成琴瑟,都是木材中比較好的,其他樹木很少能比得上。
時珍曰:桑有數種:有白桑,葉大如掌而厚;雞桑,葉花而薄;子桑,先椹而後葉;山桑,葉尖而長。以子種者,不若壓條而分者。桑生黃衣,謂之金桑,其木必將槁矣。《種樹書》云:桑以構接則桑大。桑根下埋龜甲,則茂盛不蛀。
白話文:
李時珍說:桑樹有很多種,有白桑,葉子像手掌一樣又大又厚;雞桑,葉子和花都又花又薄;子桑,先長椹子後長葉子;山桑,葉子尖長。用桑子種植的,不如壓條分株的好。桑樹生出黃色菌衣,叫做金桑,那棵樹就快枯死了。《種樹書》說:桑樹用嫁接的方法嫁接,就會長得很大。在桑樹根下面埋龜甲,就能生長茂盛,不受蛀蟲侵害。
桑根白皮
【修治】《別錄》曰:採無時。出土上者殺人。
弘景曰:東行桑根乃易得,而江邊多出土,不可輕信。
白話文:
【採製】《別錄》記載:沒有特定的採集時間。從土裡挖出來的桑根有毒,會致人死亡。
陶弘景說:往東邊走比較容易採到桑根,而靠近江邊的地方大多都是從土裡挖出來的,不能輕易相信。
時珍曰:古本草言桑根見地上者名馬領,有毒殺人。旁行出土者名伏蛇,亦有毒而治心痛。故吳淑《事類賦》云:伏蛇療疾,馬領殺人。
白話文:
李時珍說:古代本草綱目中說,桑根露出地表的部分叫馬領,有毒可以殺人。在土中橫行生長的叫伏蛇,也有毒,但是可以治療心痛。所以吳淑在《事類賦》中說:伏蛇可以治療疾病,馬領卻可以殺人。
斅曰:凡使,採十年以上向東畔嫩根,銅刀刮去青黃薄皮一重,取里白皮切,焙乾用。其皮中涎勿去之,藥力俱在其上也。忌鐵及鉛。或云:木之白皮亦可用。煮汁染褐色,久不落。
白話文:
斅說:凡用白皮,採集十年以上向東生長的嫩根,用銅刀颳去青黃色的薄皮一層,取裡面的白色皮切成薄片,焙乾後使用。白皮中的涎不要去除,藥力全在上面。忌用鐵和鉛。有人說:木瓜的白色皮也可以用。用白皮煮汁染褐色,可以長時間不褪色。
【氣味】甘,寒,無毒。權曰:平。
大明曰:溫。
元素曰:苦、酸。
杲曰:甘、辛,寒。可升可降,陽中陰也。
好古曰:甘厚而辛薄,入手太陰經。
之才曰:續斷、桂心、麻子為之使。
白話文:
氣味:甘味,寒性,無毒。
權曰:性平。
大明曰:溫性。
元素曰:苦味、酸味。
杲曰:甘味、辛味,寒性。既能升發又能降下,屬陽中帶陰性質。
好古曰:甘味厚重、辛味淡薄,作用於太陰經。
之才曰:續斷、桂心、麻子為其相使藥物。
【主治】傷中,五勞六極,羸瘦,崩中絕脈,補虛益氣(《本經》)。去肺中水氣,唾血熱渴,水腫腹滿臚脹,利水道,去寸白,可以縫金瘡(《別錄》)。治肺氣喘滿,虛勞客熱頭痛,內補不足(甄權)。煮汁飲,利五臟。入散用,下一切風氣水氣(孟詵)。調中下氣,消痰止渴,開胃下食,殺腹臟蟲,止霍亂吐瀉。
白話文:
【主治】傷中、五勞六極、羸瘦、崩中絕脈、補虛益氣(《本經》)。去除肺中水氣、唾血熱渴、水腫腹滿臚脹,利尿道,去除寸白,可以縫金瘡(《別錄》)。治療肺氣喘滿、虛勞客熱頭痛、內補不足(甄權)。煮汁飲用,利於五臟。加入散劑中使用,可以消除一切風氣水氣(孟詵)。調中下氣,消痰止渴,開胃下食,殺腹臟蟲,止霍亂吐瀉。
研汁,治小兒天吊驚癇客忤,及敷鵝口瘡,大驗(大明)。瀉肺,利大小腸,降氣散血(時珍)。
白話文:
研成汁液,可以用來治療小兒的天吊驚癇客忤,以及塗抹鵝口瘡,效果顯著。(大明)瀉肺,使大小腸通暢,降氣散血。(時珍)
【發明】杲曰:桑白皮,甘以固元氣之不足而補虛,辛以瀉肺氣之有餘而止嗽。又云:桑白皮瀉肺,然性不純良,不宜多用。
白話文:
[解釋]杲說:桑白皮,它的甘味可以固護不足的元氣而補虛,它的辛味可以瀉除有餘的肺氣而止咳。又說:桑白皮瀉肺,但是它的藥性不純良,不宜多用。
時珍曰:桑白皮長於利小水,乃實則瀉其子也,故肺中有水氣及肺火有餘者宜之。十劑云:燥可去濕,桑白皮、赤小豆之屬是矣。宋醫錢乙治肺氣熱盛,咳嗽而後喘,面腫身熱,瀉白散:用桑白皮(炒)一兩,地骨皮(焙)一兩,甘草(炒)半兩。每服一、二錢,入粳米百粒,水煎,食後溫服。
白話文:
李時珍說:桑白皮擅長利小水,也就是說實則瀉其子,所以肺中有水氣及肺火有餘的人適合服用。十劑雲:燥可以去濕,桑白皮、赤小豆之類的藥物就是如此。宋代醫家錢乙治療肺氣熱盛、咳嗽而後喘、面腫身熱的病症,使用瀉白散:用炒過的桑白皮一兩、焙過的生地骨皮一兩、炒過的甘草半兩。每次服用一、二錢,加入粳米百粒,水煎,飯後溫服。
桑白皮、地骨皮皆能瀉火從小便去,甘草瀉火而緩中,粳米清肺而養血,此乃瀉肺諸方之準繩也。元醫羅天益言其瀉肺中伏火而補正氣,瀉邪所以補正也。若肺虛而小便利者,不宜用之。
白話文:
桑白皮、地骨皮都能夠清除火熱,並且通過小便排出體外,甘草可以清除火熱,並且緩和中的,粳米可以清除肺部的熱氣,並且滋養血液,這幾種藥物是治療肺熱的常用方劑。元朝的醫生羅天益說,使用這些藥物可以清除肺中的隱藏火熱,並且補益正氣,清除邪氣也能夠補益正氣。如果肺氣虛弱,並且小便頻繁的人,則不適合使用這些藥物。
頌曰:桑白皮作線縫金瘡腸出,更以熱雞血塗之。唐·安金藏剖腹,用此法而愈。
【附方】舊九,新五。
白話文:
頌曰:桑白皮可以做線縫合金瘡腸出,再用熱雞血塗抹。唐朝的安金藏剖腹,用這種方法而痊癒。
【附方】古方有九個,新方有五個。
咳嗽吐血,甚者殷鮮:桑根白皮一斤,米泔浸三宿,刮去黃皮,銼細,入糯米四兩,焙乾為末。每服一錢,米飲下。(《經驗方》)。
白話文:
如果咳嗽吐血,嚴重者吐出鮮血:桑樹根的樹皮一斤,用淘米水浸泡三天,颳去黃色的樹皮,切碎,加入四兩糯米,焙乾後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米湯送服。(出自《經驗方》)。
消渴尿多:入地三尺桑根,剝取白皮,炙黃黑,銼。以水煮濃汁,隨意飲之。亦可入少米,勿用鹽。(《肘後方》)。
白話文:
(治療)消渴尿多的方法:將桑樹根挖入地下三尺深處,剝取白色的樹皮,炙烤至黃黑色,研磨成細粉。用清水煮出濃汁,可以隨意飲用。也可以加入少量的米,不要放鹽。(出自《肘後方》)。
產後下血:炙桑白皮,煮水飲之。(《肘後方》)。
血露不絕:鋸截桑根,取屑五指撮,以醇酒服之,日三服。(《肘後方》)。
墜馬拗損:桑根白皮五斤為末,水一升煎膏,敷之便止。已後亦無宿血,終不發動。(《經驗後方》)。
金刃傷瘡:新桑白皮,燒灰,和馬糞塗瘡上,數易之。亦可煮汁服之。(《廣利方》)。
雜物眯眼:新桑根白皮洗淨捶爛,入眼,撥之自出。(《聖惠方》)。
髮鬢墮落:桑白皮(銼)二升。以水淹浸,煮五、六沸,去滓,頻頻洗沐,自不落也。(《千金方》)。
發槁不澤:桑根白皮、柏葉各一斤,煎汁沐之即潤。(《聖惠方》)。
小兒重舌:桑根白皮煮汁,塗乳上飲之。(《子母秘錄》)。
小兒流涎:脾熱也,胸膈有痰。新桑根白皮,搗自然汁塗之,甚效。乾者煎水。(《聖惠方》)
小兒天吊,驚癇客忤:家桑東行根取研汁服。(《聖惠方》)。
小兒火丹:桑根白皮,煮汁浴之。或為末,羊膏和塗之。(《千金方》)。
石癰堅硬不作膿者:蜀桑白皮陰乾為末,烊膠和酒調敷,以軟為度。(《千金方》)。
皮中白汁
白話文:
產後下血: 用炙過的桑白皮熬水飲用。(《肘後方》)
血露不絕: 鋸斷桑根,取五指撮的屑,用醇酒送服,每天三次。(《肘後方》)
墜馬拗損: 桑根白皮五斤磨成粉末,加一升水煎成膏劑,敷上即可止血。之後也不會殘留宿血,不再發作。(《經驗後方》)
金刃傷瘡: 取新鮮桑白皮燒成灰,與馬糞混合塗在傷口上,多次更換。也可熬汁服用。(《廣利方》)
雜物眯眼: 新鮮桑根白皮洗淨搗碎,放入眼中,取出即可。(《聖惠方》)
髮鬢墮落: 桑白皮(銼碎)二升。用清水浸泡,煮五到六次,去除雜質,頻頻洗頭,頭髮就不會掉落。(《千金方》)
發槁不澤: 桑根白皮、柏葉各一斤,煎汁洗頭即可潤澤。(《聖惠方》)
小兒重舌: 桑根白皮煮汁,塗在乳頭上並讓孩子飲用。(《子母祕錄》)
小兒流涎: 脾熱,胸膈有痰。取新鮮桑根白皮搗汁塗抹,特別有效。乾燥的桑根白皮可煎水。(《聖惠方》)
小兒天吊,驚癇客忤: 家中桑樹東側樹根研末服用。(《聖惠方》)
小兒火丹: 桑根白皮煮汁洗澡。或研末,用羊油和在一起塗抹。(《千金方》)
石癰堅硬不化膿: 蜀地桑根白皮陰乾研末,用熔化的膠和酒調和塗敷,以皮膚軟化為度。(《千金方》)
【主治】小兒口瘡白漫漫,拭淨塗之便愈。又塗金刃所傷燥痛,須臾血止,仍以白皮裹之,甚良(蘇頌)。塗蛇、蜈蚣、蜘蛛傷,有驗。取枝燒瀝,治大風瘡疥,生眉、發(時珍)。
白話文:
【主治】小兒口腔潰爛,白色漫延,擦拭乾淨後塗抹即可治癒。另外塗抹在金屬利器所傷的乾燥疼痛處,很快就止血,然後再用白布包起來,效果很好(蘇頌)。塗抹在蛇、蜈蚣、蜘蛛傷口上,也有療效。取枝條燒出瀝青,治療大風瘡疥,生出眉毛和頭髮(時珍)。
【附方】舊一,新三。
小兒鵝口:桑白皮汁,和胡粉塗之。(《子母秘錄》)。
小兒唇腫:桑木汁塗之,即愈。(《聖惠方》)。
解百毒氣:桑白汁一合,服之,須臾吐利自出。(《肘後方》)。
白話文:
方一:
鵝口:將桑白皮的汁液與胡粉混合,塗抹於患處。
方二:
脣腫:將桑樹的汁液塗抹於患處,即可痊癒。
方三:
解百毒:
**桑白汁一合:**約30毫升 服下後,不久後會嘔吐和腹瀉,將毒素排出。
破傷中風:桑瀝、好酒,對和溫服,以醉為度。醒服消風散。(《摘玄方》)。
桑椹(一名文武實)
白話文:
治療中風導致的破傷:桑樹汁、好酒,混合後加溫服用,以喝醉為基準。醒來後服用消風散。(《摘玄方》)
桑椹(別名文武實)
【主治】單食,止消渴(蘇恭)。利五臟關節,通血氣。久服不飢,安魂鎮神,令人聰明,變白不老。多收曝乾為末,蜜丸日服(藏器)。搗汁飲,解中酒毒。釀酒服,利水氣消腫(時珍)。
白話文:
【主治效用】單獨食用,可以治療消渴症(蘇恭)。有益於五臟關節,暢通血氣。長期服用可以不飢餓,安撫魂魄,安定神志,令人聰明,容顏變白不顯老。將何首烏大量採收後曬乾磨成粉末,加蜜做成藥丸,每天服用(藏器)。將何首烏搗成汁液飲用,可以解酒毒。用何首烏釀酒服用,可以利水消腫(時珍)。
【發明】宗奭曰:《本經》言桑甚詳,然獨遺烏椹,桑之精英盡在於此。採摘微研,以布濾汁,石器熬成稀膏,量多少入蜜熬稠,貯瓷器中。每抄一、二錢,食後、夜臥,以沸湯點服。治服金石發熱口渴,生精神及小腸熱,其性微涼故也。《仙方》曬乾為末,蜜和為丸,酒服亦良。
白話文:
宗奭說:在《本經》中,桑寫得很詳細,但是唯獨遺漏了烏椹,桑的精華都在這裡。採摘後微研,用布過濾取汁,以石器煮熬成稀膏,依據量的多寡加入蜂蜜,熬至稠厚,儲存在瓷器中。每次用一、二錢,在飯後或睡前,用沸水溶解服用。有治療因服用金石類藥物而產生的發熱、口渴,以及小腸發熱的症狀,這是因為烏椹性微涼的緣故。在《仙方》中提到,將烏椹曬乾後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成丸劑,以酒服用,也是很好的方法。
時珍曰:椹有烏、白二種。楊氏《產乳》云:孩子不得與桑椹,令兒心寒,而陸機《詩疏》云:鳩食桑椹多則醉傷其性,何耶?《四民月令》云:四月宜飲桑椹酒,能理百種風熱。其法用椹汁三斗,重湯煮至一斗半,入白蜜二合,酥油一兩,生薑一合,煮令得所,瓶收。每服一合,和酒飲之。
白話文:
李時珍說:桑椹有紫色的和白色的兩種。楊氏在《產乳》中說:小孩不能吃桑椹,否則會讓小孩心寒,而陸機在《詩疏》中說:鳩吃桑椹多了就會醉而傷身,為什麼呢?《四民月令》說:四月適合喝桑椹酒,能調理百種風熱。桑椹酒的做法是:用桑椹汁三鬥,大火煮至一斗半,加入白蜜二合、酥油一兩、生薑一合,煮到適當程度,裝入瓶中保存。每次服用一合,加酒飲用。
亦可以汁熬燒酒,藏之經年,味力愈佳。史言魏武帝軍乏食,得干椹以濟飢。金末大荒,民皆食椹,獲活者不可勝計。則椹之乾溼皆可救荒,平時不可不收採也。
【附方】舊一,新七。
白話文:
也可以用汁水來熬燒酒,存放多年,味道和功效都會越來越好。歷史上說魏武帝軍隊缺乏食物,於是用幹椹來解決飢餓問題。金朝末年發生大飢荒,百姓都吃椹,活下來的人數不勝數。因此,椹無論乾濕,都可以用來救災,平時應該多採集。
附方:舊藥方一則,新藥方七則。
水腫脹滿:水不下則滿溢,水下則虛竭還脹,十無一活,宜用桑椹酒治之。桑心皮切,以水二斗,煮汁一斗,入桑椹再煮,取五升,以糯飯五升,釀酒飲。(《普濟方》)。
白話文:
水腫脹滿:水分不下行就會溢滿,水分下行過度就會虛竭仍腫脹,十個病人中難得有一個可以活下來,可以使用桑椹酒來治療。將桑葚皮切片,加入二斗水煮至剩一斗藥汁,再放入桑椹繼續煮,取五升藥汁,加入五升糯米飯釀酒飲用。(《普濟方》)
瘰癧結核:文武膏:用文武實(即桑葚子)二斗(黑熟者),以布取汁,銀、石器熬成薄膏。每白湯調服一匙,日三服。(《保命集》)。
白話文:
瘰癧結核:文武膏:用桑葚子二斗(黑熟者),用布取汁,然後用銀製或石製器皿熬成薄膏。每次用白湯調服一匙,一天三次。(出自《保命集》)。
諸骨哽咽:紅椹子細嚼,先咽汁,後咽滓,新水送下。乾者亦可。(《聖惠方》)。
小兒赤禿:桑椹取汁,頻服。(《千金方》)。
小兒白禿:黑葚入罌中曝三七日,化為水,洗之,三七日神效。(《聖濟錄》)。
白話文:
古文:
諸骨哽咽:紅椹子細嚼,先咽汁,後咽滓,新水送下。乾者亦可。(《聖惠方》)
小兒赤禿:桑椹取汁,頻服。(《千金方》)
小兒白禿:黑葚入罌中曝三七日,化為水,洗之,三七日神效。(《聖濟錄》)
**骨頭哽咽:**將紅桑葚仔細咀嚼,先吞嚥汁液,後吞嚥殘渣,再喝清水送下。乾桑葚也可以用。
**小兒紅禿頂:**取桑葚榨汁,頻繁服用。
**小兒白禿頂:**將黑桑葚放入罐中暴曬 37 天,使其化為水,用來洗頭,連續 37 天即可見效。
拔白變黑:黑葚一斤,蝌蚪一斤,瓶盛封閉,懸屋東頭一百日,盡化為黑泥,以染白髮如漆。(陳藏器《本草》)。
白話文:
讓白髮變黑的配方:黑葚一斤、蝌蚪一斤,將它們一起放入罐中密封,懸掛在屋子的東邊一百天,黑葚和蝌蚪會完全化為黑色的泥狀,用它來染白髮,可以染得像漆一般黑。(陳藏器《本草》)
發白不生:黑熟桑椹,水浸日曬,搽塗,令黑而復生也。(《千金方》)。
陰症腹痛:桑椹絹包風乾,過伏天,為末。每服三錢,熱酒下,取汗。(《集簡方》)。
葉
【氣味】苦、甘,寒,有小毒。
大明曰:家桑葉:暖,無毒。
白話文:
黑髮不生: 將黑熟的桑椹浸泡在水中,曬乾,再研磨成粉末塗抹,可以使頭髮恢復烏黑。(出自《千金方》)
陰症腹痛: 將桑椹用絹布包起來,風乾後,過了三伏天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熱酒送服,讓身體出汗。(出自《集簡方》)
桑葉
**氣味:**苦、甘,性寒,有微毒。
大明醫書上說:家桑葉性溫,無毒。
【主治】除寒熱,出汗(《本經》)。汁,解蜈蚣毒(《別錄》)。煎濃汁服,能除腳氣水腫,利大小腸(蘇恭)。炙熟煎飲,代茶止渴(孟詵)。煎飲,利五臟,通關節,下氣。嫩葉煎酒服,治一切風。蒸熟搗,罯風痛出汗,並撲損瘀血。挼爛,塗蛇、蟲傷(大明)。研汁,治金瘡及小兒吻瘡。
白話文:
主治:除去寒熱,發汗(《本經》)。汁液,解蜈蚣毒(《別錄》)。將它煎成濃汁服用,能夠去除腳氣水腫,利於大小腸(蘇恭)。將它炙熟煎湯飲用,可以代替茶來止渴(孟詵)。將它煎湯飲用,可以利於五臟,通暢關節,下氣。嫩葉煎酒服用,能夠治療各種風症。蒸熟搗爛,可以敷治風濕疼痛和發汗,並可以撲散瘀血。搗爛後塗抹,可以治療蛇蟲咬傷(大明)。研磨汁液,可以治療刀傷以及小兒的口瘡。
煎汁服,止霍亂腹痛吐下,亦可以干葉煮之。雞桑葉,煮汁熬膏服,去老風及宿血(藏器)。治勞熱咳嗽,明目長髮(時珍)。
白話文:
將雞桑葉煎成汁服用,可以止霍亂腹痛吐瀉;也可以用雞桑葉的乾燥葉子煮汁服用。雞桑葉煮成的汁熬成膏狀服用,可以祛除體內的陳年風濕和宿血(藏在臟腑中的血)。雞桑葉還能治療勞熱咳嗽,明目生髮(李時珍曰)。
【發明】頌曰:桑葉可常服。神仙服食方:以四月桑茂盛時採葉。又十月霜後三分,二分已落時,一分在者,名神仙葉,即採取,與前葉同陰乾搗末,丸、散任服,或煎水代茶飲之。又霜後葉煮湯,淋渫手足,去風痹殊勝。又微炙和桑衣煎服,治痢及金瘡諸損傷,止血。震亨曰:經霜桑葉研末,米飲服,止盜汗。
時珍曰:桑葉乃手、足陽明之藥,汁煎代茗,能止消渴。
【附方】舊二,新十一。
白話文:
【發明】有一首頌歌說道:桑葉可以經常服用。神仙服食方:在四月桑葉茂盛時採摘葉子。另外十月霜後三分,二分已經落下時,一分還在的,叫做神仙葉,此時採摘,與前葉一起陰乾搗碎,製成丸劑、散劑隨意服用,或煎水代替茶飲用。霜後用葉子煮湯,淋洗手足,祛除風濕痹症非常有效。微火烤熱和桑衣一起煎服,可以治療痢疾和金瘡等各種損傷,並止血。震亨說:霜後桑葉研末,米湯送服,可以止盜汗。
李時珍說:桑葉是手陽明和足陽明的藥物,用桑葉汁煮水代替茶飲,可以止消渴。
【附方】舊方有二個,新方有十一個。
青盲洗法:昔武勝軍宋仲孚患此二十年,用此法,二年目明如故。新採青桑葉陰乾,逐月按日就地上燒存性。每以一合,於瓷器內煎減二分,傾出澄清,溫熱洗目,至百度,屢試有驗。正月初八,二月初八,三月初六,四月初四,五月初五,六月初二,七月初七,八月二十,九月十二,十月十七,十一月初二,十二月三十。(《普濟方》)。
白話文:
青盲的洗眼方法:以前武勝軍的宋仲孚患有青盲症二十年,用這種方法治療,二年後視力恢復如初。
採用新摘的青桑葉,在陰涼處曬乾,每月每天在地面上燃燒後留存灰燼,每次取一合灰燼,在瓷器內煎煮,煎至減少二分之一,傾出澄清的藥液,溫熱後洗眼睛,直到藥液溫度達到一百度,多次試驗都有效。
具體使用時間:正月初八、二月初八、三月初六、四月初四、五月初五、六月初二、七月初七、八月二十、九月十二、十月十七、十一月初二、十二月三十。(《普濟方》)。
風眼下淚:臘月不落桑葉煎湯,日日溫洗。或入芒硝。(《集簡方》)。
赤眼澀痛:桑葉為末,紙卷燒煙燻鼻取效,《海上方》也。(《普濟方》)。
頭髮不長:桑葉、麻葉煮泔水沐之,七次可長數尺。(《千金方》)。
吐血不止:晚桑葉焙研,涼茶服三錢。只一服止,後用補肝肺藥。(《聖濟總錄》)。
小兒渴疾:桑葉不拘多少,逐片染生蜜,線系蒂上,繃,陰乾。細切,煎汁日飲代茶。(《勝金方》)。
霍亂轉筋,入腹煩悶:桑葉一握,煎飲,一、二服立定。(《聖惠方》)。
大腸脫肛:黃皮桑樹葉三升,水煎過,帶溫罨納之。(《仁齋直指方》)。
白話文:
風眼下淚
臘月不落下的桑葉煎成湯,每天溫和地清洗眼睛。也可以加入芒硝。 (《集簡方》)
赤眼澀痛
將桑葉研成粉末,用紙捲起來燒成煙燻鼻子,就能見效。《海上方》也有記載。(《普濟方》)
頭髮不長
桑葉、麻葉煮在泔水裡,用來洗頭,七次後可長到數尺長。(《千金方》)
吐血不止
取晚上的桑葉烘乾並研成粉末,用涼茶服下三錢。服用一次即可止血,之後再用補肝肺藥物。(《聖濟總錄》)
小兒渴疾
桑葉不限數量,逐片沾上蜂蜜,用線綁在蒂上,晾乾。切細,煎汁每日飲代茶。(《勝金方》)
霍亂轉筋,入腹煩悶
桑葉一握,煎服,一兩次就能痊癒。(《聖惠方》)
大腸脫肛
黃皮桑樹葉三升,水煎過後,趁溫熱敷在脫肛處。(《仁齋直指方》)
肺毒風瘡,狀如大風:綠雲散:用好桑葉。淨洗,蒸熟(一宿候),曬乾,為末。水調二錢匕服。(《經驗後方》)。
白話文:
肺毒引發的風瘡,表現如大風一樣:綠色雲狀風瘡:可用上好的桑葉。清洗乾淨,蒸熟(蒸一宿後),曬乾,研成粉末。用溫水調服二錢匕。(《經驗後方》)。
癰口不斂:經霜黃桑葉,為末。敷之。(《直指方》)。
穿掌腫毒:新桑葉研爛,盦之即愈。(《通玄論》)。
湯火傷瘡:經霜桑葉(燒存性,)為末,油和敷之。三日愈。(《醫學正傳》)。
手足麻木不知痛癢:霜降後桑葉煎湯,頻洗。(《救急方》)
枝
【氣味】苦,平。
白話文:
癰口不癒合: 使用經過霜凍的黃桑葉,研成細末。敷在患處上。(出自《直指方》)
手掌腫脹化膿: 研磨新鮮桑葉,敷在患處上,即可痊癒。(出自《通玄論》)
燙傷: 用經過霜凍的桑葉(燒後保留其藥性),研成細末,用油調和敷在患處上。三日後痊癒。(出自《醫學正傳》)
手足麻木不敏感: 在霜降後的桑葉煎湯,經常清洗患處。(出自《救急方》)
枝
【藥性】苦味,平性。
【主治】遍體風癢乾燥,水氣、腳氣、風氣,四肢拘攣,上氣眼暈,肺氣咳嗽,消食利小便。久服輕身,聰明耳目,令人光澤。療口乾及癰疽後渴,用嫩條細切一升,熬香煎飲,亦無禁忌。久服,終身不患偏風(蘇頌。出《近效方》,名桑枝煎。一法:用花桑條寸銼,炒香,瓦器煮減一半,再入銀器,重湯熬減一半。或入少蜜亦可)。
【發明】頌曰:桑枝不冷不熱,可以常服。《抱朴子》言:《仙經》云:一切仙藥,不得桑煎不服。
白話文:
【主治】皮膚遍佈風癢乾燥,治療水氣、腳氣、風氣,四肢彎曲變形,衝上腦部導致頭暈眼花,肺氣咳嗽,幫助消化、利尿。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、聰明耳目,讓人光彩照人。治療口乾,以及癰疽或瘡癤癒合後引起的口渴,用嫩枝細切一升,煎成香飲,也沒有禁忌。長期服用,一生都不會患偏頭痛。(蘇頌。《近效方》記載,名為桑枝煎。另一種方法:用花桑條切成寸長,炒香,用瓦器煮到減半,再放入銀器中,用大火熬煮到減半。或者加入少許蜂蜜也可以)。
【發明】頌曰:桑枝不寒也不熱,可以長期服用。《抱朴子》記載:《仙經》中說:任何仙藥,都要用桑枝煎服後才服用。
時珍曰:煎藥用桑者,取其能利關節,除風寒濕痹諸痛也。觀《靈樞經》治寒痹內熱,用桂酒法,以桑炭炙布巾,熨痹處;治口僻用馬膏法,以桑鉤鉤其口,及坐桑灰上,皆取此意也。
白話文:
李時珍說:煎中藥的時候用桑木,是取其能夠使關節活動自如,去除因風、寒、濕、痹而引起的各種疼痛。看《靈樞經》中治療寒冷痹症、體內有熱用桂酒的方法,用桑木炭烤熱布巾,在痹症處熨熱;治療口歪斜用馬膏的方法,用桑木鉤把口鉤正,以及坐在桑木灰上,都是取此意。
又癰疽發背不起發,或瘀肉不腐潰,及陰瘡、瘰癧、流注、臁瘡、頑瘡、惡瘡久不愈者,用桑木炙法,未潰則拔毒止痛,已潰則補接陽氣,亦取桑通關節,去風寒,火性暢達,出郁毒之意。其法以干桑木劈成細片,扎作小把,然火吹息,炙患處。每吹炙片時,以瘀肉腐動為度,內服補托藥,誠良方也。
白話文:
癰疽發背,久不消散,或有瘀肉不腐爛潰瘍,還有陰瘡、瘰癧、流注、臁瘡、頑瘡、惡瘡等久治不愈的,用桑木炙法治療。對於未潰爛的,可以拔除毒素,止痛;對於已潰爛的,可以補接陽氣。桑木具有疏通關節、祛風寒、暢達火性的作用,可以排出鬱積的毒素。具體方法是將乾桑木劈成細片,紮成小把,點燃後吹息,炙烤患處。每次吹炙一段時間,以瘀肉腐爛蠕動為度,內服補託藥物,這是非常好的治療方法。
又按:趙溍《養疴漫筆》云:越州一學錄少年苦嗽,百藥不效。或令用南向柔桑條一束,每條寸折納鍋中,以水五碗,煎至一碗,盛瓦器中,渴即飲之,服一月而愈。此亦桑枝煎變法爾。
白話文:
另外根據《養痾漫筆》記載:越州有一位學錄年輕時患有嚴重的咳嗽,服用各種藥物均無效。有人建議他用南向的柔桑樹枝一束,每寸折斷一枝放入鍋中,加入五碗水煎至一碗,盛裝在陶器中,口渴就飲用,服用一個月後痊癒了。這也是桑枝煎劑的變通方法。
【附方】舊二,新四。
服食變白,久服通血氣,利五臟:雞桑嫩枝,陰乾為末,蜜和作丸。每日酒服六十丸。(《聖惠方》)。
水氣腳氣:桑條二兩,炒香,以水一升,煎二合。每日空心服之,亦無禁忌。(《聖濟總錄》)。
白話文:
方一 服用後使頭髮變白,長期服用能通暢氣血,有利於五臟:雞桑嫩枝,陰乾後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和成丸劑。每天用酒服下六十丸。(出自《聖惠方》)。
方二 水腫腳氣:桑條二兩,炒至香,加入一升水,煎成二合。每天空腹服用,沒有禁忌。(出自《聖濟總錄》)。
風熱臂痛:桑枝一小升切炒。水三升,煎二升,一日服盡。許叔微云:嘗病臂痛,諸藥不效,服此數劑尋愈。觀《本草切用》及《圖經》言其不冷不熱,可以常服;《抱朴子》言:一切仙藥,不得桑枝煎不服,可知矣。(《本事方》)。解中蠱毒:令人腹內堅痛,面黃青色,淋露骨立,病變不常。
白話文:
風熱臂痛:桑枝一升小火炒制。加水三升,煎至二升,一天服完。許叔微說:我自己曾經有手臂疼痛的疾病,很多藥物都不見效,服用這個數劑藥方後不久就痊癒了。看《本草切用》和《圖經》上說它不寒不熱,可以經常服用;《抱朴子》上說:所有的仙藥,不經過桑枝煎煮,就不能服用,由此可知。(《本事方》)
解中蠱毒:讓人腹部裡疼痛,面黃青色,骨瘦如柴,病情經常變動。
桑木心(銼)一斛,著釜中,以水淹令上有三寸,煮取二斗,澄清,微火煎得五升。空心服五合,則吐蠱毒出也。(《肘後方》)。
白話文:
將桑木心(用工具磨碎或切碎)一斛,放入鍋中,加入淹過桑木心三寸的水,煮到剩兩鬥,然後讓煮好的水澄清,再用小火煎煮到剩五升。空腹服用五合,就能吐出蠱毒。(出自《肘後方》)。
刺傷手足,犯露水腫痛,多殺人:以桑枝三條,煻火炮熱,斷之,以頭熨瘡上令熱,冷即易之,盡三條則瘡自爛。仍取韭白或薤白敷上,急以帛裹之。有腫更作。(《千金方》)。紫白癜風:桑枝十斤,益母草三斤。水五斗,慢火煮至五斤,去滓再煎成膏。每臥時溫酒調服半合,以愈為度。(《聖惠方》)。
白話文:
刺傷手足,如果患處發生潰爛腫痛,會造成很多傷害:可以用三條桑樹枝,用火灼燒加熱,折斷後,用樹枝前端熨燙傷口,如果冷了就更換新的桑樹枝,用完三條桑樹枝後,傷口就會潰爛。然後取韭菜或薤白的根莖敷在傷口上,用布包紮好。如果腫痛繼續發作,可以重複以上步驟。(《千金方》)。紫白癜風:桑枝十斤,益母草三斤。加水五斗,用小火煮至只剩下五斤,去除渣滓後再次煎煮成膏狀。每天睡覺前用溫酒送服半杯,服用至痊癒為止。(《聖惠方》)。
桑柴灰
【氣味】辛,寒,有小毒。詵曰:淋汁入煉五金家用,可結汞、伏硫。
白話文:
性質
辛辣、寒性,有小毒性。
用途
《詵曰》:將桑柴灰的汁液加入煉製五金的過程中,可以凝結水銀、鎮定硫磺。
【主治】蒸淋取汁為煎,與冬灰等分,同滅痣疵黑子,蝕惡肉。煮小豆食,大下水脹。敷金瘡,止血生肌(蘇恭)。桑霜,治噎食積塊(時珍)。
【附方】舊五,新六。
白話文:
【主治】蒸餾甘草汁用於煎藥,與冬灰等量,能消除黑痣和黑斑,治癒惡性肉瘤。煮小豆服用,能有效治療水腫。外敷金瘡,能止血生肌。(蘇恭)桑葉和霜桑,能治療食積引起的噎嗝。(李時珍)
【附方】古方五種,新方六種。
目赤腫痛:桑灰一兩。黃連半兩,為末。每以一錢泡湯,澄清洗之。(《聖濟總錄》)。
白話文:
眼睛發紅腫痛:桑灰一兩,黃連半兩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取一錢泡在水中,澄清後清洗眼睛。(出自《聖濟總錄》)。
洗青盲眼:正月八,二月八,三月六,四月四,五月五,六月二,七月七,八月二十,九月十二,十月十七,十一月二十六,十二月三十日。每遇上件神日,用桑柴灰一合,煎湯沃之,於瓷器中,澄取極清,稍熱洗之。如冷即重湯頓溫,不住手洗。久久視物如鷹鶻也。一法以桑灰、童子小便和作丸。每用一丸,泡湯澄洗。(《經驗方》)。
白話文:
洗青盲眼:正月初八、二月初八、三月初六、四月初四、五月初五、六月初二、七月初七、八月廿九、九月十二、十月十七、十一月廿六、十二月三十日。每逢上述節日,用桑柴灰一合,煎湯水洗眼睛,在瓷器中澄清取最乾淨的水,加熱到微溫後洗。如果變冷就重新把湯加熱至溫暖,然後不停地洗。持續洗可以使視力像鷹或鶻一樣敏銳。另一種方法是用桑灰、童子小便和成丸。每次用一丸,用熱水溶解後澄清洗眼睛。(《經驗方》)
屍疰鬼疰:其病變動,乃有三十六種至九十九種,使人寒熱淋瀝,恍惚默默,不得知所苦,累年積月,以至於死,復傳親人,宜急治之。用桑樹白皮曝乾,燒灰二斗,著甑中蒸透,以釜中湯三、四斗,淋之又淋,凡三度極濃,澄清只取二斗,以漬赤小豆二斗,一宿,曝乾復漬,灰汁盡乃止,以豆蒸熟。以羊肉或鹿肉作羹,進此豆飯,初食一升至二升,取飽。
白話文:
屍疰鬼疰:這類疾病的病徵變化多端,總計有三十六種到九十九種不等,會使人感到寒熱交替、淋漓大汗、恍惚失神、說不出痛苦的根源。時間一久,累積年、月之久,最後導致死亡,還會傳染給親人,因此應當及時治療。
將桑樹的白色樹皮曬乾,燒成灰兩鬥,放入蒸籠中蒸透。再將釜中煮沸的三、四鬥水,淋在桑樹灰上,連續淋三次,直到桑樹灰的汁液濃稠,澄清後,只取兩斗的桑樹灰汁液,用來浸泡兩鬥赤小豆。浸泡一晚後,將赤小豆曬乾,並重複浸泡的步驟,直到桑樹灰汁液完全被赤小豆吸收為止。最後將赤小豆蒸熟。
以羊肉或鹿肉煮成羹湯,連同浸泡過桑樹灰汁液的赤小豆飯一起食用。開始食用時,赤小豆飯的食用量從一升到二升,食用至飽即可。
微者,三、四斗愈;極者七、八斗愈。病去時,體中自覺疼癢淫淫。若根本不盡,再為之。神效方也。(《肘後方》)。
白話文:
病情輕微的,喝三鬥到四斗的藥汁就痊癒了;病情嚴重的,喝七鬥到八斗的藥汁就痊癒了。
病症消失的時候,身體會自動感覺到隱隱作痛和瘙癢。
如果病根沒有徹底去除,就再次服藥。
這是非常有效的藥方。(出自《肘後方》)。
腹中癥瘕:方見介部鱉下。
身面水腫,坐臥不得:取東引花桑枝,燒灰淋汁,煮赤小豆。每飢即飽食之,不得吃湯飲。(《梅師方》)。
白話文:
腹中癥瘕:詳見介部鱉下。
身體與臉面水腫,無法坐或臥:取東引花桑枝燒成灰,淋水成汁,煮赤小豆。每次感到飢餓時就大量食用,不能飲用湯水。(《梅師方》)
面上痣疵:寒食前後,取桑條,燒灰,淋汁,入石灰熬膏,以自己唾調點之,自落也。(《皆效方》)。
白癜駁風:桑柴灰二斗,甑內蒸之,取釜內熱湯洗。不過五、六度,瘥。(《聖惠方》)。
白話文:
臉上的痣、斑:寒食節前後,取桑樹枝燒成灰,加水淋出汁,再加入石灰熬成膏狀,用自己的唾液調和後點在痣、斑上,就可以自然脫落。(出自《皆效方》)。
白癜風:用桑樹枝條燃燒後的灰燼兩鬥,放在甑中蒸,取釜內熱湯洗患處。洗五、六次即可痊癒。(《聖惠方》)
大風惡疾,眉發脫落:以桑柴灰熱湯淋取汁,洗頭面(以大豆水研漿,解釋灰味,彌佳)。次用熟水,入綠豆麵濯之。三日一洗頭,一日一洗面,不過十度良。(《聖惠方》)。
白話文:
-
嚴重風毒疾病導致眉毛和頭髮脫落:
-
用桑柴灰加水燒成熱湯,取其汁液,用來洗頭和洗面。(用大豆水研磨成漿,可消除草木灰的味道,效果更好。)
-
接著用燒開的清水,加入綠豆粉,用來洗頭和洗面。
-
每隔三天洗一次頭,每天洗一次臉,持續十次即可痊癒。
狐尿刺人,腫痛欲死:熱桑灰汁漬之,冷即易。(《肘後方》)。
金瘡作痛:桑柴灰篩細,敷之。(《梅師方》)。
瘡傷風水,腫痛入腹,則殺人:多以桑灰淋汁漬之,冷復易。(《梅師方》)。
頭風白屑:桑灰淋汁沐之,神良。(《聖惠方》)。
白話文:
1. 狐尿刺人,腫痛欲死:
用熱桑木灰汁液浸泡傷口,等涼了再換。
2. 金瘡作痛:
將桑木柴燒成灰並篩細後,敷在傷口上。
3. 瘡傷風水,腫痛入腹,則殺人:
用桑木灰淋過的汁液浸泡傷口,等涼了再換。
4. 頭風白屑:
用桑木灰淋過的汁液洗頭,有很好的效果。
桑耳、桑黃,見菜部木耳。
白話文:
桑耳、桑黃,見蔬菜部的木耳。
桑花,見草部苔類。
桑寄生,見後寓木類。
桑柴火,見火部。
桑螵蛸,見虫部。
桑蠹,見虫部。
白話文:
桑寄生:見於後面的附生植物類別。
桑柴火:見於火部。
桑螵蛸:見於昆蟲類別。
桑蠹:見於昆蟲類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