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綱目》~ 木部第三十五卷 (29)
木部第三十五卷 (29)
1. 大風子
(《補遺》)
【釋名】時珍曰:能治大風疾,故名。
白話文:
【釋名】李時珍說:此藥能治療大風疾(風濕病),故名。
【集解】時珍曰:大風子,今海南諸國皆有之。按:周達觀《真臘記》云:大風乃大樹之子,狀如椰子而圓。其中有核數十枚,大如雷丸子。中有仁白色,久則黃而油,不堪入藥。
仁
白話文:
【集解】李時珍說:大風子,現在海南諸國都有。根據周達觀的《真臘記》中記載:大風是大樹的果實,形狀像椰子一樣圓。裡面有幾十個核,像雷丸子那麼大。裡面有白色的仁,時間久了就變黃變油,不能入藥。
仁
仁者,愛人也。愛人者,人恆愛之。敬人者,人恆敬之。有人於此,其待人也寬,其言也直,信而豫,則民任用之。寬,足以容眾;直,足以見己;信,足以取人;豫,足以容物。是謂長仁。
【修治】時珍曰:取大風子油法:用子三斤(去殼及黃油者),研極爛,瓷器盛之,封口入滾湯中,蓋鍋密封,勿令透氣,文武火煎至黑色如膏,名大風油,可以和藥。
白話文:
【精製過程】李時珍說:提取大風子油的方法:用三斤大風子(除去外殼和黃色的油脂),研磨成非常細膩的粉末,然後用瓷器盛裝,封好口,放入滾沸的熱水中,蓋緊鍋蓋密封,不要讓空氣透進去,用文火和武火交替煎熬,直到煎成黑色的膏狀,這種膏狀物就叫做大風油,可以和其他藥物混合使用。
【氣味】辛,熱,有毒。
【主治】風癬疥癩,楊梅諸瘡,攻毒殺蟲(時珍)。
【發明】震亨曰:粗工治大風病,佐以大風油。殊不知此物性熱,有燥痰之功而傷血,至有病將愈而先失明者。
時珍曰:大風油治瘡,有殺蟲劫毒之功,蓋不可多服。用之外塗,其功不可沒也。
【附方】新五。
白話文:
氣味辛辣、溫熱、有毒。
主治風癬、疥瘡、梅毒等皮膚病,以及驅蟲、殺蟲(李時珍)。
發明王震亨認為:粗糙的工人用它來治療大風病,並配合大風油使用。但是,他不知道這種草藥性熱,具有燥化痰液的作用,會損傷血液,甚至導致患者在病情將要好轉時失明。
李時珍認為:大風油用來治瘡,有驅蟲、解毒之功,但是不能過量服用。用於外敷,其功效顯著。
附方新五方。
大風諸癩:大風子油一兩,苦參末三兩,入少酒,糊丸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溫酒下。仍以苦參湯洗之。(《普濟方》)。
白話文:
大風諸癩:
- 大風子油一兩,苦參末三兩,加入少許酒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
- 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時用溫酒送服。
- 同時,用苦參湯清洗患處。
大風瘡裂:大風子(燒存性,)和麻油、輕粉研塗。仍以殼煎湯洗之。(《嶺南衛生方》)。
白話文:
大風瘡裂:把大風子(燒存性)和麻油、輕粉研磨混合均勻,塗抹在患處。仍然用大風子殼煎水清洗患處。(《嶺南衛生方》)。
楊梅惡瘡:方同上。
風刺赤鼻:大風子仁、木鱉子仁、輕粉、硫黃為末,夜夜唾調塗之。
手背皴裂:大風子搗泥,塗之。(《壽域》)。
白話文:
楊梅惡瘡:使用前述方子。
風刺赤鼻:大風子仁、木鱉子仁、輕粉、硫黃研成細末,每晚用唾液調和後塗抹。
手背皴裂:將大風子搗成泥狀,塗抹於患處。(出自《壽域》)
2. 海紅豆
(《海藥》)
【釋名】
【集解】珣曰:按:徐表《南州記》云:生南海人家園圃中。大樹而生,葉圓有莢。近時蜀中種之亦成。
白話文:
釋名
集解
珣曰:查考徐表所著的《南州記》,記載此植物生長於南海地區人家的園圃之中。它是一棵大樹,葉子圓形且有莢果。近年來,蜀中地區也有人種植,並且成功。
時珍曰:樹高二、三丈,葉似梨葉而圓。按:宋祁《益部方物圖》云:紅豆葉如冬青而圓澤,春開花白色,結莢枝間。其子累累如綴珠,若大紅豆而扁,皮紅肉白,以似得名,蜀人用為果飣。
豆
【氣味】微寒,有小毒。
白話文:
李時珍說:紅豆樹高二、三丈,葉子像梨葉但更圓。按:宋祁《益部方物圖》中說:紅豆樹的葉子好似冬青,葉片圓滑有光澤,春天天氣暖和的時候會開花,花朵是白色的,結豆莢的時候會長在樹枝間,很多的豆子一串串地掛著像珠子一樣,像是較大的紅豆,但卻是扁的,紅皮白肉,應該就是因此得名,四川人用紅豆來當作乾果食用。
氣味:微寒,略有毒性。
【主治】人黑皮䵟𪒟花癬,頭面遊風。宜入面藥及澡豆(李珣)。
白話文:
【主治】臉部出現黑斑、花癬等皮膚病,臉部和頭部出現遊風症狀。宜加入面部用藥和澡豆。(李珣)
3. 相思子
(《綱目》)
【釋名】紅豆。
白話文:
【釋名】紅豆(即紅豆)。
時珍曰:按:《古今詩話》云:相思子圓而紅。故老言:昔有人歿於邊,其妻思之,哭於樹下而卒,因以名之。此與韓憑塚上相思樹不同,彼乃連理梓木也。或云即海紅豆之類,未審的否?
白話文:
李時珍說:考證《古今詩話》雲:相思子是圓而紅的。老人家說:從前有個人死在邊疆,他的妻子想起他,就在他死去的樹下哭泣而死,所以用這個名字來命名它。這與韓憑塚上的相思樹不同,那棵樹是連理梓木。有人說相思子和海紅豆的種類相似,不知道是不是真的。
【集解】時珍曰:相思子生嶺南。樹高丈餘,白色。其葉似槐,其花似皂莢,其莢似扁豆。其子大如小豆,半截紅色,半截黑色,彼人以嵌首飾。段公路《北戶錄》言:有蔓生,用子收龍腦香相宜,令香不耗也。
【氣味】苦,平,有小毒,吐人。
白話文:
【解說】李時珍說:相思子生長在嶺南地區。樹木高一丈多,花呈白色。它的葉子像槐樹葉,花朵像皁莢,豆莢像扁豆。它的種子和大豆差不多,一半是紅色,一半是黑色,當地人用它來作首飾鑲嵌。段公路的《北戶錄》中說:有一種蔓生的相思子,用它的種子收龍腦香很合適,能使香氣不散失。
**氣味:**苦,性平,有微毒,能使人嘔吐。
【主治】通九竅,去心腹邪氣,止熱悶頭痛,風痰瘴瘧,殺腹臟及皮膚內一切蟲,除蠱毒。取二七枚研服,即當吐出(時珍)。
【附方】新三。
瘴瘧寒熱:相思子十四枚,水研服,取吐立瘥。(《千金》)。
白話文:
【功能主治】疏通九竅,清除心腹部的邪氣,停止發熱煩悶和頭痛,治療風痰、瘴氣、瘧疾,殺死腹臟和皮膚內的一切寄生蟲,清除蠱毒。取27枚研磨後服用,服後會立即嘔吐(李時珍)。
【附方】新方三。
瘧疾發冷發熱:相思子十四顆,研磨成汁液服用,引發嘔吐即可痊癒。(出自《千金要方》)
貓鬼野道:眼見貓鬼,及耳有所聞。用相思子、蓖麻子、巴豆各一枚,硃砂(末)、蠟各四銖,合搗丸如麻子大,含之。即以灰圍患人,面前著一斗灰火,吐藥入火中,沸即畫十字於火上,其貓鬼者死也。(《千金方》)。
白話文:
貓鬼野道:親眼看見貓鬼,或者親耳聽聞貓鬼。
服用相思子、蓖麻子、巴豆各一枚,硃砂(研磨成粉末)、蠟各四銖,混合搗成丸,如麻子大小,含服。
然後用灰燼圍繞患病的人,在他面前放一斗灰並點燃。將藥丸吐入火中,藥丸沸騰後,在火上畫一個十字,貓鬼就會死亡。(出自《千金方》)。
解中蠱毒:《必效方》:用未鑽相思子十四枚,杵碎為末。溫水半盞,和服。欲吐抑之勿吐,少頃當大吐。輕者但服七枚。非常神效。(《外臺秘要》)。
白話文:
解除中毒方法:《必效方》:使用未鑽孔的相思子14顆,搗碎成粉末。用半杯溫水送服。想吐時忍住不要吐,一會兒就會大吐特吐。症狀較輕的只需服7顆。非常靈驗。(《外臺祕要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