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綱目》~ 草部第十五卷 (1)
草部第十五卷 (1)
1. 草部第十五卷
2. 草之四
隰草類上五十三種
白話文:
濕地生長的草類,共有五十三種。
3. 菊
(《本經》上品)
【釋名】節華(《本經》)、,女節(《別錄》)、,女華(《別錄》)、,女莖(《別錄》)、,日精(《別錄》)、,更生(《別錄》)、,傅延年(《別錄》)、,治薔(《爾雅》)、,金蕊(《綱目》)、陰成(《別錄》)、,周盈(《別錄》)。
時珍曰:按陸佃《埤雅》云:菊本作蘜,從鞠。鞠,窮也。《月令》:九月,菊有黃華。華事至此而窮盡,故謂之蘜。節華之名,亦取其應節候也。崔實《月令》云:女節、女華,菊華之名也。治薔、日精,菊根之名也。《抱朴子》云:仙方所謂日精、更生、周盈,皆一菊而根、莖、花、實之名異也。
頌曰:唐《天寶單方圖》載白菊云:原生南陽山谷及田野中。潁川人呼為回蜂菊,汝南名荼苦蒿,上黨及建安郡、順政郡併名羊歡草,河內名地薇蒿。
【集解】《別錄》曰:菊花生雍州川澤及田野。正月採根,三月採葉,五月採莖,九月採花,十一月採實,皆陰乾。弘景曰:菊有兩種:一種莖紫氣香而味甘,葉可作羹食者,為真菊;一種青莖而大,作蒿艾氣,味苦不堪食者,名苦薏,非真菊也。華正相似,惟以甘苦別之。
南陽酈縣最多,今近道處處有之,取種便得。又有白菊,莖葉都相似,惟花白,五月取之。仙經以菊為妙用,但難多得,宜常服之。藏器曰:白菊生平澤,五月花,紫白色。
頌曰:處處有之,以南陽菊潭者為佳。初春布地生細苗,夏茂,秋花,冬實。然種類頗多。惟紫莖氣香,葉厚至柔者,嫩時可食,花微小,味甚甘者,為真;其莖青而大,葉細氣烈似蒿艾,花大味苦者,名苦薏,非真也。南陽菊亦有兩種:白菊葉大如艾葉,莖青根細,花白蕊黃;其黃菊葉似茼蒿,花蕊都黃。
今服餌家多用白者。又有一種開小花,花瓣下如小珠子,謂之珠子菊,云入藥亦佳。
宗奭曰:菊花近世有二十餘種。惟單葉花小而黃,綠葉色深小而薄,九月應候而開者是也。鄧州白菊單葉者,亦入藥。余皆醫經不用。
瑞曰:花大而香者,為甘菊;花小而黃者,為黃菊;花小而氣惡者,為野菊。
時珍曰:菊之品凡百種,宿根自生,莖葉花色,品品不同。宋人劉蒙泉、範致能、史正志皆有《菊譜》,亦不能盡收也。其莖有株、蔓、紫、赤、青、綠之殊,其葉有大、小、厚、薄、尖、禿之異,其花有千葉單葉、有心無心、有子無子、黃白紅紫、間色深淺、大小之別,其味有甘苦辛之辨,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。大抵惟以單葉味甘者入藥,《菊譜》所載甘菊、鄧州黃、鄧州白者是矣。
甘菊始生於山野,今則人皆栽植之。其花細碎,品不甚高。蕊如蜂窠,中有細子,亦可捺種。嫩葉及花皆可炸食。白菊花稍大,味不甚甘,亦秋月採之。菊之無子者,謂之牡菊。燒灰撒地中,能死蛙黽。說出《周禮》。
白話文:
菊
菊花,古籍中有多種稱呼,例如節華、女節、女華、女莖、日精、更生、傅延年、治薔、金蕊、陰成、周盈等。 陸佃的《埤雅》認為「菊」字古作「蘜」,意指花事至此而窮盡。 女節、女華指菊花,治薔、日精指菊根。《抱朴子》記載的日精、更生、周盈,都是指菊花的不同部位。唐代《天寶單方圖》記載白菊的別名,各地叫法不一,例如回蜂菊、荼苦蒿、羊歡草、地薇蒿等。
菊花主要生長在雍州的河流濕地和田野。 根在正月採收,葉在三月,莖在五月,花在九月,果實則在十一月採收,採收後都要陰乾。 菊花有兩種:一種莖為紫色,氣味芬芳,味道甘甜,葉子可以做羹,這是真正的菊花;另一種莖是青色,植株較大,氣味像艾蒿,味道苦澀難以食用,叫做苦薏,不是真正的菊花。兩種菊花的顏色很相似,主要區別在於味道的甘苦。南陽酈縣盛產菊花,現在各地都很容易種植。還有一種白菊,莖葉都與黃菊相似,只是花朵是白色的,五月採收。古代仙方認為菊花有神奇的功效,但數量稀少,建議經常服用。白菊生長在平澤地區,五月開花,花色紫白。
各地都有菊花,但南陽菊潭的菊花品質最好。 菊花初春發芽,夏天茂盛,秋天開花,冬天結果。菊花種類繁多,其中莖為紫色、氣味芬芳、葉片厚實柔軟、嫩時可以食用、花朵較小且味道甘甜的才是正品;莖為青色、植株較大、葉片細小、氣味辛辣像艾蒿、花朵大且味道苦澀的則稱為苦薏,並非正品。南陽菊也有兩種:白菊葉子像艾葉一樣大,莖青色,根細,花白色,花蕊黃色;黃菊葉子像茼蒿,花蕊都是黃色的。
現在人們服用菊花多用白菊。還有一種開小花,花瓣下像小珠子的菊花,叫做珠子菊,據說入藥也很好。
菊花品種眾多,近世就有二十多種。只有單葉、花小而黃、葉子綠色、深小而薄、九月按時節開花才是正品。鄧州的白菊,單葉的也可以入藥,其他的醫書上都不使用。
花朵大而芳香的稱為甘菊;花朵小而黃色的稱為黃菊;花朵小而氣味難聞的稱為野菊。
菊花的品種多達上百種,宿根自生,莖葉花朵的顏色各不相同。 宋代的劉蒙泉、範致能、史正志都著有《菊譜》,但仍無法完全收錄所有品種。菊花的莖有直立、蔓生、紫色、紅色、青色、綠色等區別;葉子有大、小、厚、薄、尖、鈍等區別;花朵有重瓣、單瓣、有心、無心、有種子、無種子、黃、白、紅、紫、間色、深淺、大小等區別;味道有甘、苦、辛等區別;還有夏菊、秋菊、冬菊之分。總的來說,只有單瓣、味道甘甜的菊花才能入藥,《菊譜》中記載的甘菊、鄧州黃菊、鄧州白菊都屬於此類。
甘菊最初生長在山野,現在人們都普遍種植。它的花朵細小,品質不算很高。花蕊像蜂窩一樣,中間有細小的種子,也可以用來播種。嫩葉和花都可以油炸食用。白菊花稍大,味道不如甘菊甜,也是在秋天採收。沒有種子的菊花稱為牡菊,其燒成的灰撒在地裡,可以殺死蛙類和蟾蜍,這在《周禮》中有記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