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木部第三十五卷 (22)

回本書目錄

木部第三十五卷 (22)

1. 白楊

(《唐本草》)

【釋名】獨搖。

宗奭曰:木身似楊微白,故曰白楊,非如粉之白也。

白話文:

釋義:獨搖。

宗奭說:木身長得像楊樹,顏色略微偏白,所以稱為白楊,並不是像粉末那樣的白。

時珍曰:鄭樵《通志》言:白楊,一名高飛,與栘楊同名。今俗通呼栘楊為白楊,且白楊亦因風獨搖,故得同名也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鄭樵的《通志》說:白楊,別名為高飛,與栘楊同名。如今人們經常把栘楊叫做白楊,而且白楊也會因為風而獨自搖晃,所以得到這個別名。

【集解】恭曰:白楊取葉圓大、蒂小,無風自動者。

藏器曰:白楊,北土極多,人種墟墓間,樹大皮白。其無風自動者,乃栘楊,非白楊也。

白話文:

【集解】蘇恭說:白楊樹的葉子圓而大,葉柄小,沒有風也能自己搖動的。

【藏器】說:白楊樹在北方土地上非常多,人們把它種在墳墓之間,樹木高大,樹皮呈白色。其中沒有風也能自己搖動的是栘楊,而不是白楊。

頌曰:今處處有之,北土尤多。株甚高大,葉圓如梨葉,皮白色,木似楊,採無時。崔豹《古今注》云:「白楊葉圓,青楊葉長」,是也。

白話文:

頌曰:現在各地都有楊樹,北方尤多。楊樹的樹幹很高大,葉片圓潤如同梨葉,樹皮是白色的,木質類似於楊樹。採摘楊樹葉不限於特定季節。崔豹在《古今注》中說:「白楊的葉片是圓形的,青楊的葉片是長形的」,這一點是正確的。

宗奭曰:陝西甚多,永、耀間居人修蓋,多此木也。其根易生,斫木時碎札入土即生根,故易繁植,土地所宜爾。風才至,葉如大雨聲。謂無風自動,則無此事。但風微時,其葉孤絕處,則往往獨搖,以其蒂細長,葉重大,勢使然也。

白話文:

宗奭說:陝西有很多落葉松,永、耀縣間的人們蓋房時,多使用這種樹木。它的根容易生長,砍伐樹木時,如果碎木屑掉入泥土中,就會生根發芽,因此很容易繁殖,這是當地土壤適宜的原因。只要有風吹來,樹葉就會發出像大雨般的聲音。如果說它沒有風就自動搖動,那就不是事實了。但當微風吹拂時,那些孤立無援的樹葉就會獨自搖晃,因為它的蒂細長,葉子又重,所以會這樣。

時珍曰:白楊木高大。葉圓似梨而肥大有尖,面青而光,背甚白色,有鋸齒。木肌細白,性堅直,用為梁栱,終不撓曲。與栘楊乃一類二種也,治病之功,大抵彷彿。嫩葉亦可救荒,老葉可作酒麴料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白楊木高大。葉子圓形像梨一樣,肥大有尖頭,正面青色而光滑,反面潔白,有鋸齒。樹皮細膩白色,材質堅韌挺直,可以用來做樑柱,永遠不會彎曲。白楊木和栘楊木是同一類的兩種樹,它們的治病功效大致相同。白楊木的嫩葉也可以用來救荒,老葉可以做酒麴的原料。

木皮

【修治】斅曰:凡使,銅刀刮去粗皮蒸之,從巳至未。以布袋盛,掛屋東角,待乾用。

【氣味】苦,寒,無毒。大明曰:酸,冷。

白話文:

【修治】《修治要訣》說:凡是使用木皮,可以用銅刀颳去粗糙的外皮,然後蒸煮,從巳時蒸到未時。將蒸好的木皮裝入布袋中,懸掛在屋子的東角,待乾燥後備用。

【氣味】味苦,性寒,無毒。《大明本草》記載:味酸,性冷。

【主治】毒風腳氣腫,四肢緩弱不隨,毒氣遊昜在皮膚中,痰癖等,酒漬服之(《唐本》)。去風痹宿血,折傷,血瀝在骨肉間,痛不可忍,及皮膚風瘙腫,雜五木為湯,浸損處(藏器)。治撲損瘀血,並煎酒服。煎膏,可續筋骨(大明)。煎湯日飲,止孕痢。煎醋含漱,止牙痛。煎漿水入鹽含漱,治口瘡。煎水釀酒,消癭氣(時珍)。

白話文:

主治:

  • 風濕性關節炎,四肢無力且不協調,毒氣在皮膚中游走,痰液積聚等。將本草浸泡在酒中飲用即可(《唐本》)。
  • 去風濕痹痛,宿血,骨折,血液積聚在骨肉之間,疼痛難忍,以及皮膚風濕瘙癢腫脹,將多種樹木煎成湯汁,浸泡患處(藏器)。
  • 治療跌打損傷引起的瘀血,將本草煎煮後與酒同服。煎成膏狀,可以續接筋骨(大明)。
  • 煎湯每日飲用,可止孕婦痢疾。用煎煮的醋含漱,可以止牙痛。將本草煎成糊狀,加入鹽,含在口中漱口,可以治療口腔潰瘍。將本草煎水釀酒,可以消散甲狀腺腫大(時珍)。

【附方】舊一,新一。

妊娠下痢:白楊皮一斤,水一斗,煮取二升,分三服。(《千金方》)

白話文:

【附方】 cũ(舊)一,xīn(新)一。

妊娠下痢:白楊皮一斤,水一斗,煮取二升,分三服。(《千金方》)

項下癭氣:秫米三斗炊熟,取圓葉白楊皮十兩,勿令見風,切,水五升,煮取二升,漬曲末五兩,如常釀酒。每旦一盞,日再服。(崔氏方)。

白話文:

脖子下面的癭氣:糯米三鬥煮熟,取圓葉白楊皮十兩,不要讓它沾到風,切碎,加水五升煮至二升,倒入曲末五兩,像常釀酒一樣。每天早上喝一杯,一天服用兩次。(崔氏方)。

【主治】消腹痛,治吻瘡(時珍)。

【附方】舊二,新一。

口吻爛瘡:白楊嫩枝,鐵上燒灰,和脂敷之。(《外臺秘要》)。

白話文:

【主治】消除腹痛,治療口瘡(李時珍)。

【附方】舊方二個,新方一個。

口瘡爛瘡:使用白楊嫩枝,在鐵器上燃燒成灰,混合油脂敷患處(《外臺祕要》)。

腹滿癖堅如石,積年不損者:《必效方》:用白楊木東南枝(去粗皮,闢風細銼)五升。熬黃,以酒五升淋訖,用絹袋盛滓,還納酒中,密封再宿。每服一合,日三服。(《外臺秘要》)。面色不白:白楊皮十八兩,桃花一兩,白瓜子仁三兩,為末。每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五十日,面及手足皆白。(《聖濟總錄》)

白話文:

腹部脹滿,堅硬像石頭,積蓄多年不減輕的:《必效方》中提到:使用白楊樹東南枝(去除粗皮,迎著風細切)五升。將白楊枝煮到發黃,用五升酒淋洗乾淨,把殘渣用綢子袋子裝起來,再倒回酒中,密封起來,放置一夜。每次服用一合,每天服用三次。(《外臺祕要》)。面色不夠白:用白楊皮十八兩,桃花一兩,白瓜子仁三兩,磨成粉。每次服用方寸匕,每天服用三次。服用五十天,臉和手腳都會變白。(《聖濟總錄》)

【主治】齲齒,煎水含漱。又治骨疽久發,骨從中出,頻搗敷之(時珍)。

白話文:

【主治】蛀牙,煎煮後含漱。又可治療骨頭膿瘍持續發作,骨頭從中間斷裂出來,時常搗碎後敷在傷口上(李時珍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