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綱目》~ 木部第三十五卷 (21)
木部第三十五卷 (21)
1. 檉柳
(音偵。宋《開寶》)
【釋名】赤檉(《日華》)、赤楊(《古今注》)、河柳(《爾雅》)、雨師(《詩疏》)、垂絲柳《綱目》、人柳(《綱目》)、三眠柳(《衍義》)、觀音柳。
時珍曰:按:羅願《爾雅翼》云:天之將雨,檉先知之,起氣以應,又負霜雪不凋,乃木之聖者也。故字從聖,又名雨師。或曰:得雨則垂垂如絲,當作雨絲。又《三輔故事》云:漢武帝苑中有柳,狀如人,號曰人柳,一日三起三眠。則檉柳之聖,又不獨知雨、負雪而已。今俗稱長壽仙人柳,亦曰觀音柳,謂觀音用此灑水也。
宗奭曰:今人謂之三春柳,以其一年三秀故名。
【集解】志曰:赤檉木生河西沙地。皮赤色,細葉。
禹錫曰:《爾雅》:檉,河柳也。郭璞注云:今河旁赤莖小楊也。陸機《詩疏》云:生水旁,皮赤如絳,枝葉如松。
時珍曰:檉柳小干弱枝,插之易生。赤皮,細葉如絲,婀娜可愛。一年三次作花,花穗長三、四寸,水紅色如蓼花色。南齊時,益州獻蜀柳,條長,狀若絲縷者,即此柳也。段成式《酉陽雜俎》言:涼州有赤白檉,大者為炭,其灰汁可以煮銅為銀。故沈炯賦云:檉似柏而香。
王禎《農書》云:山柳赤而脆,河柳白而明。則檉又有白色者也。宗奭:汴京甚多。河西戎人取滑枝為鞭。
木
【氣味】甘、咸,溫,無毒。
【主治】剝驢馬血入肉毒,取木片火炙熨之,並煮汁浸之。(《開寶》)。枝葉:消痞,解酒毒,利小便(時珍)。
【附方】新三。
腹中痞積:觀音柳煎湯,露一夜,五更空心飲數次,痞自消。(《衛生易簡方》)
一切諸風,不問遠近:檉葉半斤(切,枝亦可),荊芥半斤,水五升,煮二升,澄清,入白蜜五合,竹瀝五合,新瓶盛之,油紙封,入重湯煮一伏時。每服一小盞,日三服。(《普濟方》)酒多致病:長壽仙人柳,曬乾為末。每服一錢,溫酒調下。(《衛生易簡方》)
檉乳(即脂汁)
【主治】合質汗藥,治金瘡(《開寶》)。
白話文:
檉柳
檉柳又稱赤檉、赤楊、河柳、雨師、垂絲柳、人柳、三眠柳、觀音柳。古籍記載,檉柳能預知降雨,且耐寒不凋,被視為植物中的聖者,故名雨師。也有人說,它下雨時枝條下垂如絲,故名雨絲。漢武帝的苑中曾有一種形似人的柳樹,稱為人柳,一天能起落三次,展現其生命力之旺盛。民間也稱它為長壽仙人柳或觀音柳,據說觀音用它灑水。有人稱它為三春柳,因為它一年能三次開花。
檉柳生長在河西的沙地,樹皮赤色,葉細小。它枝條細弱,容易扦插繁殖,赤色的樹皮和細如絲的葉子,婀娜多姿。一年開花三次,花穗長三、四寸,呈水紅色,像蓼花。南齊時,益州曾進貢這種枝條細長如絲的柳樹。據說涼州有赤白兩種檉柳,大的可以燒成炭,其灰汁能使銅看起來像銀。檉柳略帶柏樹的香味。山區的檉柳顏色偏紅且脆,河邊的則顏色偏白且堅韌。汴京地區有很多檉柳,河西地區的人們會用它的枝條做成鞭子。
檉柳味甘咸,性溫,無毒。其樹枝樹葉能消痞、解酒毒、利尿;樹皮可以治療驢馬血入肉中毒,方法是將木片炙熱後熨患處,並煮汁浸泡。
治療腹中痞積,可用檉柳煎湯,放置一夜,清晨空腹飲用數次;治療各種風疾,可用檉柳葉和荊芥等煎煮服用;治療因飲酒過多引起的疾病,可用曬乾的檉柳研磨成粉末服用。
檉柳的脂汁(檉乳)可以與其他藥物配合,治療金瘡。
2. 水楊
(《唐本草》)
【釋名】青楊(《綱目》)、蒲柳(《爾雅》)、蒲楊(《古今注》)、蒲栘(音移)、栘柳(《古今注》)、萑苻(音丸蒲)。
時珍曰:楊枝硬而揚起,故謂之楊。多宜水涘蒲萑之地,故有水楊、蒲柳、萑苻之名。
【集解】恭曰:水楊葉圓闊而尖,枝條短硬,與柳全別。柳葉狹長,枝條長軟。
頌曰:《爾雅》:楊,蒲柳也。其枝勁韌,可為箭笴。《左傳》所謂董澤之蒲,又謂之萑苻。今河北沙地多生之。楊柳之類亦多。崔豹《古今注》云:白楊葉圓,青楊葉長,柳葉長而細,栘楊葉圓而弱。水楊即蒲柳,亦曰蒲楊,葉似青楊,莖可作矢。赤楊霜降則葉赤,材理亦赤。
然今人鮮能分別。機曰:蘇恭說水楊葉圓闊,崔豹說蒲楊似青楊,青楊葉長似不相類。時珍曰:按:陸機《詩疏》云:蒲柳有二種:一種皮正青,一種皮正白。可為矢,北土尤多,花與柳同。
枝葉
【氣味】苦,平,無毒。
【主治】久痢赤白,搗汁一升服,日二,大效(《唐本》)。
主癰腫痘毒(時珍)。
【發明】時珍曰:水楊根治癰腫,故近人用枝葉治痘瘡。魏直《博愛心鑑》云:痘瘡數日陷頂,漿滯不行,或風寒所阻者。宜用水楊枝葉(無葉用枝)五斤,流水一大釜,煎湯溫浴之。如冷添湯,良久照見累起有暈絲者,漿行也。如不滿,再浴之。力弱者,只洗頭、面、手、足。如屢浴不起者,氣血敗矣,不可再浴。始出及癢塌者,皆不可浴。
痘不行漿,乃氣澀血滯,腠理固密,或風寒外阻而然。浴令暖氣透達,和暢鬱蒸,氣血通徹,每隨暖氣而發,行漿貫滿,功非淺也。若內服助氣血藥,藉此升之,其效更速,風寒亦不得而阻之矣。直見一嫗在村中用此有驗,叩得其方,行之百發百中,慎勿易之,誠有燮理之妙也。
蓋黃鐘一動而蟄蟲啟戶,東風一吹而堅冰解釋,同一春也。群書皆無此法,故詳著之。
木白皮及根
【氣味】同華。
【主治】金瘡痛楚,乳癰諸腫,痘瘡(時珍)。
【發明】時珍曰:按:李仲南《永類鈐方》云:有人治乳癰,持藥一根,生擂貼瘡,其熱如火,再貼遂平。求其方,乃水楊柳根也。葛洪《肘後方》,治乳癰用柳根。則楊與柳性氣不遠,可通用也。
【附方】新一。
金瘡苦痛:楊木白皮,熬燥碾末,水服方寸匕,仍敷之,日三次。(《千金方》)
白話文:
水楊
古代書籍對水楊的稱呼有很多,例如青楊、蒲柳、蒲楊、蒲栘、栘柳、萑苻。李時珍認為,楊樹枝幹堅硬挺拔,故名為楊;而水楊多生長在水邊蘆葦叢生的濕地,所以有了水楊、蒲柳、萑苻等名稱。
水楊的葉片寬闊且尖,枝條短而硬,與柳樹完全不同;柳樹葉子細長,枝條柔軟。 古籍中記載水楊枝條堅韌,可用來製作箭桿。河北沙地一帶盛產水楊,種類繁多。 關於水楊和柳樹的區分,古人記載也略有出入,有人認為水楊葉圓,也有人認為葉長,但都認為水楊的莖可以製作箭矢。 赤楊的葉子在霜降時會變紅,木材也呈紅色。
陸機的《詩疏》中提到蒲柳有兩種,一種皮呈青色,一種皮呈白色,都可以做成箭矢,北方地區較多,花朵與柳樹相似。
水楊的枝葉味苦,性平,無毒。可以治療久痢(長期腹瀉,大便稀溏,日久不愈),無論是赤痢(痢疾,大便帶血)還是白痢(大便如米泔水樣),都可以將水楊枝葉搗汁服用,每日兩次,療效顯著。 此外,水楊還能治療癰腫、痘瘡等。
李時珍指出,水楊根部可以治療癰腫,因此後人用其枝葉治療痘瘡。 魏直的《博愛心鑑》中記載,對於痘瘡數日後痘頂下陷、膿液滯留不出的情況,或者是由於風寒阻滯引起的,可以用水楊枝葉(無葉可用枝條)煎水溫浴。 如果水溫冷了要加熱水,持續溫浴,直到看到痘瘡冒出氣泡或膿液,表示膿液開始排出。如果效果不佳,可以再次溫浴。體弱者,只需清洗頭、面、手、足即可。如果多次溫浴都無效,則說明氣血衰敗,不宜再繼續溫浴。 痘瘡剛發或已經開始消退的,都不宜溫浴。
痘瘡膿液無法排出,是因為氣血瘀滯,肌膚閉塞,或風寒外邪阻礙。溫浴可以使溫暖的氣血通暢,促進膿液排出。 如果同時服用一些補益氣血的藥物,效果會更好。
水楊的樹皮和根部,其氣味與枝葉相同。 可以治療金瘡疼痛、乳癰等腫痛,以及痘瘡。 李時珍提到,有人用水楊柳根治療乳癰,效果很好,葛洪的《肘後方》也記載用柳根治療乳癰,說明楊樹和柳樹的藥性相近,可以互相替代使用。
最後記載了一個用楊木白皮治療金瘡的方子:將楊木白皮熬乾研磨成粉末,用水送服,同時外敷,每日三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