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綱目》~ 木部第三十五卷 (20)
木部第三十五卷 (20)
1. 柳
(《本經》下品)
【釋名】小楊(《說文》)、楊柳。
弘景曰:柳,即今水楊柳也。
白話文:
釋名
小楊樹(《說文》)、楊柳樹。
陶弘景說:柳樹,就是現在的水楊柳。
恭曰:柳與水楊全不相似。水楊葉圓闊而尖,枝條短硬。柳葉狹長而青綠,枝條長軟。
陶以柳為水楊,非也。
藏器曰:江東人通名楊柳,北人都不言楊。楊樹枝葉短,柳樹枝葉長。
白話文:
恭敬地說:柳樹和水楊樹完全不同。水楊樹的葉子是圓而寬的,樹枝短而硬。柳樹的葉子是狹長而青綠的,樹枝長而柔軟。
《藏器》中說:東南方的人稱楊樹和柳樹為「楊柳」,北部的人則只稱「柳」。楊樹的枝葉較短,而柳樹的枝葉較長。
時珍曰:楊枝硬而揚起,故謂之楊;柳枝弱而垂流,故謂之柳,蓋一類二種也。蘇恭所說為是。按:《說文》云:楊,蒲柳也。從木,昜聲。柳,小楊也。從木,丣聲。昜音陽,丣音酉。又《爾雅》云:楊,蒲柳也。旄,澤柳也。檉,河柳也。觀此,則楊可稱柳,柳亦可稱楊,故今南人猶並稱楊柳。
白話文:
李時珍說:楊樹的枝條堅硬而且向上生長,因此稱為楊;柳樹的枝條柔軟而且向下生長,因此稱為柳,其實它們是同一類的兩種樹。蘇恭的說法是正確的。根據《說文》的說法,楊是一種蒲柳。它的字形是由「木」和「昜」組成的,「昜」的發音是「陽」。柳是小楊樹。它的字形是由「木」和「丣」組成的,「丣」的發音是「酉」。此外,《爾雅》中說:楊是蒲柳。旄是澤柳。檉是河柳。根據這些說法,楊可以稱為柳,柳也可以稱為楊,因此現在南方人仍然把楊和柳並稱為楊柳。
俞宗本《種樹書》言:順插為柳,倒插為楊。其說牽強,且失揚起之意。宗奭曰:釋家謂柳為尼俱律陀木。
【集解】《別錄》曰:柳華生琅邪川澤。
頌曰:今處處有之,俗所謂楊柳者也。其類非一:蒲柳即水楊也,枝勁韌可為箭笴,多生河北。杞柳生水旁,葉粗而白,木理微赤,可為車轂。今人取其細條,火逼令柔,屈作箱篋,《孟子》所謂杞柳為桮棬者,魯地及河朔尤多。檉柳見本條。時珍曰:楊柳,縱橫倒順插之皆生。
白話文:
俞宗本在《種樹書》中說:順著插是柳樹,倒著插是楊樹。這種說法牽強附會,而且忽略了揚起枝條的意思。宗奭說:佛家稱柳樹為尼拘律陀木。
【集解】《名醫別錄》說:柳花生長在琅邪的川澤地區。
詠頌說:如今各地都有柳樹,俗稱楊柳。柳樹的種類繁多:蒲柳就是水楊樹,枝條堅韌可以做箭桿,多生長在河北地區。杞柳生長在水邊,葉子粗大而潔白,木紋略帶紅色,可以做車輪的轂。如今人們採集杞柳細條,用火烤軟後彎曲成箱篋,《孟子》中說的用杞柳做桮棬的,魯地和河朔地區尤其多。檉柳參閱本條目。時珍說:楊柳樹無論橫插、倒插、順插都能生長。
春初生柔荑,即開黃蕊花。至春晚葉長成後,花中結細黑子,蕊落而絮出,如白絨,因風而飛。子著衣物能生蟲,入池沼即化為浮萍。古者春取榆、柳之火。陶朱公言種柳千樹,可足柴炭。其嫩芽可作飲湯。
白話文:
春天一到,柔嫩的芽就開始萌發,同時開出黃色的蕊花。到了春晚,葉子長成熟之後,花中會結出細小的黑色種子,蕊花凋落而柳絮就飛散出來,就像白色的絨毛一樣,隨風飄揚。柳絮沾到衣物上容易生蟲,掉到池沼中就會變成浮萍。
古時候,人們在春天會用榆樹和柳樹的樹枝來生火。陶朱公說過,種植一千棵柳樹,可以滿足柴炭的需求。柳樹的嫩芽可以做成湯水來飲用。
柳華
【釋名】柳絮(《本經》)。
【正誤】見下。
【氣味】苦,寒,無毒。
【主治】風水黃疸,面熱黑(《本經》)。痂疥惡瘡金瘡。柳實:主潰癰,逐膿血。
子汁:療渴(《別錄》)。華:主止血,治濕痹,四肢攣急,膝痛(甄權)。
【發明】弘景曰:柳華熟時,隨風狀如飛雪,當用其未舒時者。子亦隨花飛止,應水漬汁爾。
藏器曰:《本經》以柳絮為花,其誤甚矣。花即初發時黃蕊,其子乃飛絮也。
承曰:柳絮可以捍氈,代羊毛為茵褥,柔軟性涼,宜與小兒臥尤佳。
白話文:
【名稱】柳絮(《本草經》)
【辨正】見下方內容。
【藥性】苦味,寒性,無毒。
【主治】治療風濕黃疸,臉色發熱發黑(《本草經》)。皮膚痂疥、惡瘡、金瘡。柳實:主治潰爛膿腫,排出膿血。
柳子榨取的汁液:治療口渴(《別錄》)。柳樹的花序:主治止血,治療濕氣引起的痹症,四肢抽筋急縮,膝蓋疼痛(甄權《藥性論》)。
【說明】陶弘景說:柳樹的花序成熟時,隨著風飛舞如雪花,應在花未完全舒展開時採收。柳樹的果實也隨著花序飛舞飄落,可以用水浸泡榨取汁液。
盧藏器說:《本草經》把柳絮當成柳花,這是大錯特錯。柳花就是剛發芽時黃色的花蕊,而柳絮就是飛舞的柳樹果實。
蘇頌說:柳絮可以加工成氈,做成席褥代替羊毛,柔軟涼爽,特別適合小孩子睡覺。
宗奭曰:柳花黃蕊干時絮方出,收之貼灸瘡良。絮之下連小黑子,因風而起,得水濕便生,如苦蕒、地丁之花落結子成絮。古人以絮為花,謂花如雪者,皆誤矣。藏器之說為是。又有實及子汁之文,諸家不解,今人亦不見用。
白話文:
民間流傳的『柳絮』其實是柳樹的雌蕊,柳絮飄散時,柳樹男蕊的『乾時絮』才慢慢生長成熟。把『乾時絮』採集下來,製成藥膏貼在瘡口上,效果很好。『乾時絮』的下方連著小小的黑點,在風中飛揚,遇水後就會生長,例如:苦蕒、地丁等植物的花謝後,結出的種子就會變成絮狀物。過去的人把『絮』當作花,稱呼雪花般的花朵為『花絮』,其實這是錯誤的。『藏器』的說法纔是正確的。另外古書上提到『實』、『子汁』等詞,許多醫家都不瞭解,現在的人也不再使用這些詞彙了。
時珍曰:《本經》主治風水黃疸者,柳花也。《別錄》主治惡瘡金瘡、潰癰逐膿血,《藥性論》止血療痹者,柳絮及實也。花乃嫩蕊,可搗汁服。子與絮連,難以分別,惟可貼瘡止血裹痹之用。所謂子汁療渴者,則連絮浸漬,研汁服之爾。又崔實《四民月令》言:三月三日及上除日,採絮愈疾,則入藥多用絮也。
白話文:
李時珍說:《本經》記載,柳花能治風水和黃疸。《別錄》記載,柳絮能治惡瘡、金瘡、潰瘍和膿血。《藥性論》記載,柳絮和柳實能止血和治療風濕痹痛。柳花是嫩蕊,可以搗成汁服用。柳絮和柳實連在一起,很難分別,只能用來貼瘡止血和裹痹。所謂柳實汁能治療口渴,是指將柳絮連同柳實浸泡後,研磨成汁服用。又崔實的《四民月令》中說:三月初三和上除日採摘的柳絮能治癒疾病,所以入藥多用柳絮。
【附方】新六。
吐血咯血:柳絮焙研,米飲服一錢。(《經驗方》)。
金瘡血出:柳絮封之。即止。(《外臺秘要》)。
面上膿瘡:柳絮、膩粉等分。以燈盞油調塗。(《普濟方》)。
走馬牙疳:楊花,燒存性,入麝香少許,搽。(《保幼大全》)。
白話文:
【附方】新六
吐血咯血:柳絮烤乾後研磨成粉,用米湯送服一錢。(《經驗方》)
金瘡出血:用柳絮填塞傷口,血就能止住。(《外臺祕要》)
面部膿瘡:柳絮、膩粉等量,用燈盞油調和塗抹。(《普濟方》)
走馬牙疳:楊花燒成灰,加入少量麝香,塗抹患處。(《保幼大全》)
大風癘瘡:楊花(四兩,搗成餅,貼壁上,待乾取下,米泔水浸一時取起,瓦焙研末)二兩,白花蛇、烏蛇各一條(去頭尾,酒浸取肉),全蠍、蜈蚣、蟾酥、雄黃各五錢,苦參、天麻各一兩,為末,水煎麻黃取汁熬膏,和丸梧桐子大,硃砂為衣。每服五十丸,溫酒下。一日三服,以愈為度。
(孫氏《集效良方》)。腳多汗濕:楊花著鞋及襪內穿之。(《摘玄》)。
葉
【氣味】同華。
白話文:
大風癘瘡:
準備以下藥材:
- 楊花:4 兩,搗碎成餅狀,貼在牆壁上,等它乾了取下,用米泔水浸泡一個時辰,取出後烘乾研成細末。
- 白花蛇、烏蛇:各一條,去除頭尾,用酒浸泡,取出蛇肉。
- 全蠍、蜈蚣、蟾酥、雄黃:各 5 錢。
- 苦參、天麻:各 1 兩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麻黃煎水取汁,熬製成膏狀。將藥末與麻黃膏混合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,外裹硃砂。
服用方法:
- 每次服用 50 丸,用溫酒送服。
- 每天服用三次,至痊癒為止。
腳部多汗濕:用楊花放在鞋子和襪子內穿著。(出自《摘玄》)。
【氣味】與銀杏花的氣味相同。
【主治】惡疥痂瘡馬疥,煎煮洗之,立愈。又療心腹內血,止痛(《別錄》)。煎水,洗漆瘡(弘景)。天行熱病,傳屍骨蒸勞,下水氣。煎膏,續筋骨,長肉止痛。主服金石人發大熱悶,湯火瘡毒入腹熱悶,及疔瘡(《日華》)。療白濁,解丹毒(時珍)。
白話文:
【主治】治療嚴重的疥瘡和馬疥癬,用藥煎煮後洗滌患處,立即可癒。還可治療心腹內出血,止痛(《別錄》)。煎水洗滌漆瘡(弘景)。治療時行熱病,傳佈到屍骨而引起勞累,洩出水氣。煎成膏狀,續接筋骨,長肉止痛。主治服食金石藥物而引起的高熱煩悶,湯火瘡毒進入腹中引起的熱悶,以及疔瘡(《日華》)。治療白濁,解除丹毒(時珍)。
【附方】舊一,新五。
小便白濁:清明柳葉煎湯代茶,以愈為度。(《集簡方》)。
小兒丹煩:柳葉一斤。水一斗,煮取汁三升,拓洗赤處,日七、八度。(《子母秘錄》)。
眉毛脫落:垂柳葉陰乾為末,每薑汁於鐵器中調,夜夜摩之。(《聖惠方》)。
猝得惡瘡不可名識者:柳葉或皮,水煮汁,入少鹽,頻洗之。(《肘後方》)。
面上惡瘡:方同上。
痘爛生蛆:嫩柳葉鋪席上臥之,蛆盡出而愈也。(李樓《奇方》)
枝及根白皮
【氣味】同華。
白話文:
附方
-
小便混濁:用清明節採集的柳葉煎湯代茶飲用,直到康復為止。(《集簡方》)
-
小孩皮膚發紅:用一斤柳葉和一斗水煮沸,取三升湯汁,用來擦洗發紅的部位,每天七至八次。(《子母祕錄》)
-
眉毛脫落:將柳葉陰乾碾成粉末,用薑汁在鐵器中調勻,每晚塗擦眉毛。(《聖惠方》)
-
惡瘡無法辨識:用柳葉或柳皮煮水,加入少量鹽,頻頻洗滌患處。(《肘後方》)
-
臉上惡瘡:用法同上述。
-
痘瘡化膿生蛆:將嫩柳葉鋪在蓆子上,躺臥其上,蛆蟲會爬出來,痘瘡便會痊癒。(李樓《奇方》)
枝及根(白皮)
氣味:與柳樹的花相同。
【主治】痰熱淋疾。可為浴湯,洗風腫瘙癢。煮酒,漱齒痛(蘇恭)。小兒一日、五日寒熱,煎枝浴之(藏器)。
煎服,治黃疸白濁。酒煮,熨諸痛腫,去風止痛消腫(時珍)。
【發明】頌曰:柳枝、皮及根亦入藥。
白話文:
【主治】痰熱淋病。可以煎水洗澡,洗治風腫瘙癢。煮酒,治療牙疼(蘇恭)。小兒一日、五日寒熱,煎枝洗浴(藏器)。
用於煎服,治療黃疸和白濁。用酒煮過,用來熨燙各種疼痛腫脹,祛風止痛消腫(李時珍說)。
說明:
柳樹的枝條、樹皮和根部都可以入藥。
葛洪《肘後方》:治癰疽、腫毒、妒乳等多用之。韋宙《獨行方》:主疔瘡及反花瘡,並煎柳枝、葉作膏塗之。今人作浴湯、膏藥、牙齒藥,亦用其枝為最要之藥。
白話文:
葛洪的《肘後方》中:治疔瘡、腫脹、妒乳等疾病常用柳樹皮。韋宙的《獨行方》中:主治疔瘡以及反花瘡,將柳樹枝和樹葉一起煎煮成膏狀塗抹。現在的人把柳樹皮用於製作沐浴湯、膏藥、牙齒藥物,也是最重要的藥物。
時珍曰:柳枝去風消腫止痛。其嫩枝削為牙杖,滌齒甚妙。
【附方】舊十,新十。
黃疸初起:柳枝,煮濃汁半升,頓服。(《外臺秘要》)
白話文:
李時珍說:柳枝可以祛風消腫止痛。它的嫩枝削成牙刷,刷牙非常好。
【附錄方劑】舊方十,新方十。
黃疸病初發:柳枝煮成濃汁半升,一次服下。(出自《外臺祕要》)
脾胃虛弱,不思飲食,食下不化,病似翻胃噎膈:清明日取柳枝一大把熬湯,煮小米作飯,灑面滾成珠子,曬乾,袋懸風處。每用燒滾水隨意下米,米沉住火,少時米浮,取看無硬心則熟,可頓食之。久則面散不黏矣,名曰絡索米。(楊起《簡便方》)。
白話文:
如果脾胃虛弱,沒有胃口,吃下去的東西不消化,病情像翻胃噎膈:在清明節那天,取一大把柳樹枝,熬成湯,煮小米飯,把麵粉灑在上面,搓成珠子狀,曬乾,用袋子裝起來,掛在通風的地方。每次用開水煮,任意加入米粒,米粒沉下後煮沸,一會兒米粒浮起來,取出檢查一下,沒有硬心的話就熟了,可以當點心吃。時間長了,麵粉就會散開不黏在一起,這種米叫絡索米。(楊起《簡便方》)。
走注氣痛:氣痛之病,忽有一處如打撲之狀,不可忍,走注不定,靜時,其處冷如霜雪,此皆暴寒傷之也。以白酒煮楊柳皮,暖熨之。有赤點處,鑱去血妙。凡諸猝腫急痛,熨之皆即止。(姚增坦《集驗方》)。
白話文:
走注氣痛:氣痛的病,突然某個地方出現像是被打傷的樣子,痛得讓人難以忍受,而且疼痛不定,靜下來時,那個疼痛的地方冷得像冰霜和雪一樣,這都是暴寒傷害造成的。用白酒煮楊柳皮,溫熱敷熨它。如果有紅點的地方,用針刺破它,放出淤血,效果很好。所有突然腫脹和劇烈疼痛的,用熨敷的方法治療,都可以立即止痛。(姚增坦《集驗方》)
風毒猝腫:方同上。
陰猝腫痛:柳枝(三尺長)二十枚,細銼,水煮極熱,以故帛裹包腫處,仍以熱湯洗之。(《集驗方》)。
白話文:
風毒猝腫:以上藥方相同。
陰猝腫痛:柳樹枝(長三尺)二十根,細細刨碎,用熱水煮透,用乾淨的布包起來敷在腫處,再用熱湯沖洗。(出自《集驗方》)
項下癭氣:水涯露出柳根三十斤,水一斛,煮取五升,以糯米三斗,如常釀酒,日飲。(《範汪方》)。
白話文:
脖子下面長了結節,有氣:水邊的柳樹根三十斤,水一斗,煮後取五升,用糯米三鬥,像平常釀酒一樣,每天飲。
齒齦腫痛:垂柳枝、槐白皮、桑白皮、白楊皮等分,煎水,熱含冷吐。又方:柳枝、槐枝、桑枝煎水熬膏,入薑汁、細辛、芎藭末,每用擦牙。(《聖惠方》)。
白話文:
牙齦腫痛:將垂柳枝、槐樹皮、桑樹皮、白楊皮等分量放入水中煎煮,熱含後吐掉。另外一個方子:將柳枝、槐枝、桑枝等分煎煮熬成膏狀,加入薑汁、細辛、川芎粉末,每次用來擦牙。(出自《聖惠方》)。
風蟲牙痛:楊柳白皮卷如指大,含咀,以汁漬齒根,數過即愈。又方:柳枝一握銼,入少鹽花,漿水煎,含甚驗。又方:柳枝(銼)一升,大豆一升,合炒,豆熟,瓷器盛之,清酒三升,漬三日。頻含漱涎,三日愈。(《古今錄驗》)。
耳痛有膿:柳根,細切,熟搗封之,燥即易之。(《斗門方》)。
白話文:
風蟲引起的牙痛:用楊柳樹的白樹皮捲成手指頭大小的量,含在嘴裡,用樹皮汁水浸泡牙根,連續數次就會治癒。另一種方法:取一把柳樹枝,搗碎,加入少許鹽花,用漿水煎煮,含在嘴裡效果很好。還有一種方法:將柳樹枝搗碎一升,大豆一升,一起炒到豆子熟了,盛在瓷器中,加入清酒三升,浸泡三天。經常含在嘴裡,漱口,三天就會痊癒。(出自《古今錄驗》)
柳樹根,切成細末,煮熟搗成泥狀封住耳朵,乾了就替換。(《鬥門方》)。
漏瘡腫痛:柳根紅須,煎水日洗。《摘玄方》:用楊柳條罐內燒煙燻之,出水即效。乳癰妒乳,初起堅紫,眾療不瘥:柳根皮熟搗火溫,帛裹熨之。冷更易,一宿消。(《肘後方》)。
白話文:
漏瘡腫痛:用柳樹根的紅色須,煎成水每天清洗患處。《摘玄方》:用楊柳條在罐子裡燒成煙燻患處,膿水流出立竿見影。乳癰(乳房化膿)妒乳(一種乳房腺體增生),剛開始時堅硬紫紅,用很多治療方法都治不好:柳樹根皮煮熟搗碎,用布包起來熨患處。冷了就更換,一晚上就會消退。(《肘後方》)。
反花惡瘡,肉出如飯粒,根深膿潰:柳枝葉三斤,水五升,煎汁二升,熬如餳。日三塗之。(《聖惠方》)。
天灶丹毒,赤從背起:柳木灰,水調塗之。(《外臺秘要》)。
湯火灼瘡:柳皮燒灰,塗之。亦可以根白皮煎豬脂,頻敷之。(《肘後方》)。
白話文:
反花惡瘡,肉出如飯粒,根深膿潰: 柳樹枝葉三斤,水五升,煎煮成兩升藥汁,熬製成糊狀。每天塗抹三次。(出自《聖惠方》)
天竈丹毒,赤從背起: 柳樹木灰,用清水調和後塗抹。(出自《外臺祕要》)
湯火灼瘡: 柳樹皮燒成灰,塗抹於傷口。也可以用柳樹根的白皮煎煮豬油,頻繁敷在傷口上。(出自《肘後方》)
痔瘡如瓜,腫痛如火:柳枝煎濃湯洗之,艾灸三、五壯。王及郎中病此,驛吏用此方灸之,覺熱氣入腸,大下血穢至痛,一頃遂消,馳馬而去。(《本事方》)
白話文:
痔瘡腫脹疼痛得像火灼:用柳枝煎濃湯清洗患處,再用艾灸灸三、五壯。王及郎中患了此病,驛吏用此方為他灸治,王及郎中覺得熱氣進入腸內,大便下出帶血的膿液,疼痛極其厲害,頃刻間疼痛就消除了,於是騎馬疾馳而去。(《本事方》)
柳膠
【主治】惡瘡,及結砂子(時珍)。
柳寄生
見後寓木類。
柳耳
見菜部木耳。
柳蠹
見虫部。
白話文:
柳膠
【主治】惡瘡,以及結石(李時珍)。
柳寄生
詳見後面的寓木類。
柳耳
詳見菜部【木耳】。
柳蠹
詳見蟲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