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木部第三十五卷 (19)

回本書目錄

木部第三十五卷 (19)

1. 婆羅得

(宋《開寶》)

【釋名】婆羅勒。

時珍曰:婆羅得,梵言重生果也。

白話文:

【釋名】羅勒。

李時珍說:婆羅得,梵語,意思是重生果。

【集解】珣曰:婆羅得生西海波斯國。樹似中華柳樹,子如蓖麻子,方家多用之。時珍曰:按:王燾《外臺秘要》:婆羅勒似蓖麻子,但以指甲爪之,即有汁出。即此物也。

白話文:

【集解】珣說:婆羅得生長在西海波斯國。樹木像中國的柳樹,果實像蓖麻籽,方士們都經常使用。時珍說:查王燾的《外臺祕要》記載:婆羅勒像蓖麻籽,但用指甲刮它,就會有汁液流出。這應該指的就是這種植物。

【氣味】辛,溫,無毒。

【主治】冷氣塊,溫中,補腰腎,破痃癖,可染髭發令黑(藏器)。

【附方】新一。

白話文:

【氣味】辛辣,溫和,沒有毒性。

【主治】寒氣凝結,溫暖腹中,補強腎臟,疏通經脈,可能讓鬍鬚和頭髮變黑(藏器)。

【附方】新一。

拔白生黑:婆羅勒十顆(去皮,取汁),熊脂二兩,白馬鬐膏(煉過)一兩,生薑(炒)一兩,母丁香半兩,二味為末,和勻。每拔白點之,揩令入肉,即生黑者。此嚴中丞所用方也。(孟詵《近效方》)

白話文:

拔白生黑:婆羅勒十顆(去皮,取汁),熊脂二兩,白馬鬃毛膏(煉過)一兩,生薑(炒)一兩,母丁香半兩,後二味研磨成末,和勻。每次拔掉白點時,將藥膏擦在患處,使藥膏滲入皮肉,就能長出黑點。這是嚴中丞所用的方子。(孟詵《近效方》)

2.

(《別錄》下品)

【釋名】櫸柳(《衍義》)、鬼柳。

時珍曰:其樹高舉,其木如柳,故名。山人訛為鬼柳。郭璞注《爾雅》作柜柳,云似柳,皮可煮飲也。

【集解】弘景曰:櫸樹山中處處有之。皮似檀、槐,葉如櫟、槲。

人多識之。

恭曰:所在皆有,多生溪澗水側。葉似樗而狹長。樹大者連抱,高數仞,皮極粗厚,殊不似檀。

白話文:

【名稱】櫸柳(《衍義》)、鬼柳。

李時珍說:這種樹很高大,木材像柳樹,所以才這麼命名。山裡的人誤稱它為鬼柳。郭璞注釋《爾雅》時寫作「柜柳」,說它像柳樹,樹皮可以煮來喝。

【收集解釋】陶弘景說:櫸樹在山中到處都有。樹皮像檀香樹、槐樹的樹皮,樹葉像櫟樹、槲樹的樹葉。

人們大多認識這種樹。

蘇恭說:到處都有,多長在溪水澗水的旁邊。樹葉像樗樹的樹葉,但比較狹長。樹大到可以幾個人合抱,高達幾丈,樹皮很粗很厚,一點也不像檀香樹。

宗奭曰:櫸木,今人呼為櫸柳。其葉謂柳非柳,謂槐非槐。最大者,木高五、六丈,合二、三人抱。湖南北甚多,然亦不材也,不堪為器,嫩皮取以緣栲栳及箕唇。

白話文:

宗奭說:櫸木,現在的人稱呼它為櫸柳。它的葉子說它是柳葉卻不是柳葉,說它是槐葉卻也不是槐葉。最大的櫸木,樹高五、六丈,需要兩、三個人才能合抱。湖南、湖北有很多櫸木,但是它不可以做材料,不能用來做器具,它的嫩皮可以取來緣栲栳(一種盛放食物的器皿)和笆斗(一種盛放物品的器具)的邊緣。

時珍曰:櫸材紅紫,作箱、案之類甚佳。鄭樵《通志》云:櫸乃榆類而鍁烈,其實亦如榆錢之狀。鄉人採其葉為甜茶。

木皮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櫸木的顏色紅紫,做箱子、桌子之類的家具非常適合。鄭樵在《通志》中說:櫸木屬於榆樹類,但質地堅硬,它的果實也像榆樹的果實一樣。鄉下人採摘它的葉子當作甜茶來喝。

【修治】斅曰:凡使勿用三、四年者無力,用二十年以來者心空,其樹只有半邊,向西生者良。剝下去粗皮,細銼蒸之,從巳至未,出焙乾用。

【氣味】苦,大寒,無毒。

白話文:

斅說:所有做弓箭的材料都不採用使用過三、四年的樹木,因為這些樹木已經沒有力量。使用超過二十年的樹木,它的樹心已經空了。樹木只有半邊枝葉的,朝向西邊生長的比較好。剝掉粗糙的樹皮,細細銼去外皮,然後蒸煮它,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一點之間取出焙乾後即可使用。

氣味:苦味,極其寒冷,無毒。

【主治】時行頭痛,熱結在腸胃(《別錄》)。夏日煎飲,去熱(弘景)。俗用煮汁服,療水氣,斷痢(蘇恭)。安胎,止妊婦腹痛。山櫸皮,性平,治熱毒風熁腫毒(大明)。

【附方】舊一,新四。

通身水腫:櫸皮煮汁,日飲。(《聖惠方》)。

白話文:

主治:時疫性頭痛,腸胃熱結(《別錄》)。夏季煎服,可以去熱(弘景)。民間常用煮汁服用,可以治療水氣、痢疾(蘇恭)。安胎,止妊婦腹痛。山櫸皮,性平,可以治療熱毒引起的風疹腫毒(大明)。

泡製櫸皮的湯汁,每日飲用。(《聖惠方》)

毒氣攻腹,手足腫痛:櫸樹皮,和槲皮煮汁,煎如飴糖,以樺皮煮濃汁化飲。(《肘後方》)。

白話文:

毒氣攻擊腹部,手腳腫痛:櫸樹皮,加上槲皮一起煮成汁,熬煮成像麥芽糖一樣的濃稠度,使用樺樹皮熬煮濃汁,服用即可。(《肘後方》)。

蠱毒下血:櫸皮一尺,蘆根五寸,水二升,煮一升,頓服。當下蠱出。(《千金方》)。

白話文:

蠱毒引起的血便:櫸木樹皮一尺,蘆葦根五寸,加水二升煮成一升的量,一次服下。蠱毒就會立刻排出體外。(出自《千金方》)

小兒痢血:梁州櫸皮二十分(炙),犀角十二分,水三升,煮取一升,分三服取瘥。(《古今錄驗》方)。

白話文:

小兒痢疾便血:梁州櫸皮二錢(烤乾),犀角粉末十二分,水三碗,煮至一碗,分三次服用,以痊癒為佳。(《古今錄驗》中的方子)。

飛血赤眼:櫸皮(去粗皮,切)二兩,古錢七文,水一升半,煎七合,去滓熱洗,日二次。(《聖濟總錄》)。

【氣味】苦,冷,無毒。

【主治】挼貼火爛瘡,有效(蘇恭)。治腫爛惡瘡,鹽搗罯之(大明)。

白話文:

飛血赤眼

方劑:

  • 櫸皮(去除粗糙外皮並切碎):二兩
  • 古錢:七枚
  • 水:一升半

製法:

  • 將櫸皮和古錢放入水中煎煮,煎成七合(約 280 毫升)
  • 去掉殘渣,取煮好的藥液趁熱清洗患處

用法:

  • 每日清洗患處兩次

來源:《聖濟總錄》

**藥性:**苦、寒,無毒。

主治:

  • 用於敷貼火傷潰爛的傷口,有明顯療效(蘇恭)
  • 治療腫爛的惡性瘡瘍,用鹽搗碎敷貼(《大明藥典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