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木部第三十五卷 (17)

回本書目錄

木部第三十五卷 (17)

1. 欒華

(《本經》下品)

【集解】《別錄》曰:欒華生漢中川穀。五月採。

恭曰:此樹葉似木槿而薄細。花黃似槐而稍長大。子殼似酸漿,其中有實如熟豌豆,圓黑堅硬,堪為數珠者,是也。五月、六月花可收,南人以染黃甚鮮明,又以療目赤爛。頌曰:今南方及汴中園圃間,或有之。宗奭曰:長安山中亦有之。其子謂之木欒子,攜至京都為數珠,未見入藥。

【氣味】苦,寒,無毒。

之才曰:決明為之使。

【主治】目痛淚出傷眥,消目腫(《本經》)。合黃連作煎,療目赤爛(蘇恭)。

白話文:

欒華

欒樹的花,性味苦寒,無毒。 它生長在漢中的山谷中,五月採收。 欒樹的葉子像木槿,但更薄更細;花是黃色的,像槐花但略大;果實的殼像酸漿,裡面有像熟豌豆一樣的黑色圓硬種子,可以做成念珠。 五月六月開花,南方人用它的花染黃色,顏色很鮮豔,也用來治療眼睛紅腫疼痛。現在南方和汴京的園圃中,以及長安山區都能見到欒樹。它的果實叫木欒子,常被製成念珠,但很少用於藥用。 欒華可以治療眼睛疼痛流淚、眼角受傷以及眼睛腫痛。 也可以和黃連一起煎煮,治療眼睛紅腫潰爛。

2. 無食子

(《唐本草》)

【釋名】沒石子(《開寶》)、墨石子(《炮炙論》)、麻荼澤。

珣曰:波斯人,每食以代果,故番胡呼為沒食子。梵書無與沒同音。今人呼為墨石、沒石,轉傳訛矣。

【集解】恭曰:無食子生西戎沙磧間。樹似檉。

禹錫曰:按:段成式《酉陽雜俎》云:無食子出波斯國,呼為摩澤樹。高六、七丈,圍八、九尺。葉似桃葉而長。三月開花白色,心微紅。子圓如彈丸,初青,熟乃黃白。蟲蝕成孔者入藥用。其樹一年生無食子。一年生拔屢子,大如指,長三寸,上有殼,中仁如慄黃可啖。時珍曰:按:《方輿志》云:大食國有樹,一年生如栗子而長,名曰蒲盧子,可食。

次年則生麻荼澤,即沒石子也。間歲互生,一根異產如此。《一統志》云:沒石子出大食諸地。樹如樟,實如中國茅慄。

【修治】斅曰:凡使,勿犯銅鐵,並被火驚。用顆小、無鍁米者妙。用漿水於砂盆中研令盡,焙乾再研,如烏犀色入藥。

【氣味】苦,溫,無毒。

【主治】赤白痢,腸滑,生肌肉(《唐本》)。腸虛冷痢,益血生精,和氣安神,烏髭發,治陰毒痿,燒灰用(李珣)。

溫中,治陰瘡陰汗,小兒疳䘌,冷滑不禁(馬志)。

【發明】宗奭曰:沒石子,合他藥染須,造墨家亦用之。

珣曰:張仲景用治陰汗,燒灰,先以湯浴了,布裹灰撲之,甚良。

【附方】舊三,新五。

血痢不止:沒石子一兩為末,飲丸小豆大。每食前米飲下五十丸。(《普濟方》)。

小兒久痢:沒石子二個,熬黃研末,作餛飩食之。(《宮氣方》)。

產後下痢:沒石子一個,燒存性,研末。冷即酒服,熱即用飲下,日二。(《子母秘錄》)。

牙齒疼痛:綿裹無食子末一錢咬之,涎出吐去。(《聖濟總錄》)。

鼻面酒齇:南方沒石子有孔者,水磨成膏。夜夜塗之,甚妙。(危氏《得效方》)。

口鼻急疳:沒石子末,吹下部,即瘥。(《千金方》)。

大小口瘡:沒石子(炮)三分,甘草一分。研末摻之。月內小兒生者,少許置乳上吮之,入口即啼,不過三次。(《聖惠方》)。

足趾肉刺:無食子三枚,肥皂莢一挺。燒存性,為末。醋和敷之,立效。(《奇效方》)

白話文:

無食子

唐代本草記載,無食子又稱沒石子、墨石子、麻荼澤。波斯人用它當作水果食用,所以番邦稱為「沒食子」,但梵文並無與「沒」同音的字,現今稱作墨石、沒石,是輾轉傳訛的結果。

無食子產於西戎沙漠地帶,樹木類似檉柳。據記載,無食子產於波斯國,當地稱之為摩澤樹,樹高六七丈,周圍八九尺,葉片像桃葉但較長,三月開花,花白色,花心微紅。果實圓如彈丸,初為青色,成熟後變為黃白色。藥用的是蟲蛀成孔的果實。這種樹一年產無食子,另一年則產拔屢子,拔屢子大小如手指,長三寸,帶殼,裡面的果仁呈栗黃色,可食用。另有記載,大食國有一種樹,一年結果實如栗子但較長,名為蒲盧子,可食用,次年則結果實為麻荼澤,也就是沒石子。因此,同一棵樹,不同年份結果實不同。無食子也產於大食各地,樹木像樟樹,果實像中國的茅栗。

使用無食子時,不要接觸銅鐵器皿,也不可受火驚。顆粒小、無蟲蛀的最好。將其用漿水在砂盆中研磨至極細,焙乾後再研磨,磨至烏黑如犀牛角般顏色後方可入藥。

無食子味苦,性溫,無毒。

主治赤白痢疾、腸滑瀉、生肌長肉、腸虛冷痢、益血生精、和氣安神、烏髮、治療陰部濕疹及痿症(燒灰使用)。溫中,治療陰部瘡瘍、陰汗、小兒疳積、腸胃虛寒滑瀉。

沒石子可與其他藥物一起染髮,也可供製墨使用。張仲景用其燒灰治療陰汗,方法是先用熱水洗浴,然後用布包裹藥灰敷於患處,療效甚佳。

以下是一些使用無食子的古方:

  • 血痢不止:將一兩無食子研末,製成小豆大小的藥丸,每次飯前用米湯送服五十丸。
  • 小兒久痢:取兩個無食子,熬至黃色,研末,做成餛飩食用。
  • 產後下痢:取一個無食子燒至存性,研末,若患者體寒則用酒送服,若體熱則用米湯送服,每日二次。
  • 牙齒疼痛:用棉花包裹一錢無食子末咬住,待唾液流出後吐掉。
  • 鼻面酒齇:南方產的帶孔無食子,用水磨成膏,每晚塗抹。
  • 口鼻急疳:將無食子研末,吹入患處。
  • 大小口瘡:將炮製的無食子三分,甘草一分研末,敷於患處。對於月內的小嬰兒,可取少量藥末放在乳頭上讓其吮吸,藥物入口後嬰兒會哭鬧,但一般不會超過三次。
  • 足趾肉刺:取三個無食子,一根肥皂莢,燒至存性,研末,用醋調和後敷於患處,療效迅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