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綱目》~ 草部第十四卷 (69)
草部第十四卷 (69)
1. 假蘇
童子小便服一二錢。若角弓反張,以豆淋酒下。或銼散,童尿煎服極妙。蓋荊芥乃產後要藥,而角弓反張,乃婦人急候,得此證者,十存一二而已。(戴原禮《要訣》)
產後血運:築心眼倒,風縮欲死者。取干荊芥穗搗篩末。每用二錢匕,童子小便一酒盞,調勻,熱服。立效。口噤者挑齒,口閉者灌鼻中,皆效。近世名醫用之,無不如神也。(《圖經本草》)產後血眩風虛,精神昏冒。荊芥穗一兩三錢,桃仁五錢(去皮尖)。炒為末。水服三錢。若喘加杏仁(去皮尖,炒)、甘草(炒)各三錢。(《保命集》)
產後下痢:大荊芥四、五穗(於盞內燒存性,不得犯油火),入麝香少許。以沸湯些須調下。此藥雖微,能愈大病,不可忽之。(《深師方》)
產後鼻衄:荊芥(焙)研末。童子小便服二錢,《海上方》也。(《婦人良方》)
九竅出血:荊芥煎酒,通口服之。(《直指方》)口鼻出血如湧泉,因酒色太過者。荊芥燒研,陳皮湯服二錢,不過二服也。
吐血不止:《經驗方》:用荊芥(連根,洗),搗汁半盞服。干穗為末亦可。《聖惠方》:用荊芥穗為末。生地黃汁調服二錢。
小便尿血:荊芥、縮砂等分,為末。糯米飲下三錢,日三服。(《集簡》)
崩中不止:荊芥穗(於麻油燈上燒焦,為末)。每服二錢,童子小便服。此夏太君娘娘方也。(《婦人良方》)
痔漏腫痛:荊芥煮湯,日日洗之。(《簡易方》)大便下血:《經驗方》:用荊芥(炒)為末,每米飲服二錢,婦人用酒下,亦可拌麵作餛飩食之。《簡便方》:用荊芥二兩,槐花一兩,同炒紫為末。每服三錢,清茶送下。
小兒脫肛:荊芥、皂角等分,煎湯洗之,以鐵漿塗上。亦治子宮脫出。(《經驗方》)
陰㿗腫痛:荊芥穗(瓦焙)為散。酒服二錢,即消。(《壽域神方》)
小兒臍腫:荊芥煎湯洗淨,以煨蔥刮薄出火毒,貼之即消。(《海上方》)
瘰癧潰爛:癧瘡牽至胸前兩腋,塊如茄子大,或牽至兩肩上,四、五年不能療者,皆治之,其效如神。武進縣朱守仁傳,云其項不能回頭,用此數日減可。如瘡爛破者,用荊芥根下一段剪碎,煎沸湯溫洗,良久,看爛破處紫黑,以針一刺去血,再洗三四次愈。用樟腦、雄黃等分,為末,麻油調,掃上出水。次日再洗再掃,以愈為度。(《活法機要》)
疔腫諸毒:荊芥一握(切)。以水五升,煮取二升,分二服冷飲。(《藥性論》)
一切瘡疥:荊芥末,以地黃自然汁熬膏,和丸梧子大。每服三、五十丸,茶酒任下。(《普濟方》)
腳椏濕爛:荊芥葉搗敷之。(《簡便方》)
纏腳生瘡:荊芥燒灰,蔥汁調敷,先以甘草湯洗之。(《摘玄方》)小兒風寒,煩熱有痰,不省人事。荊芥穗半兩(焙),麝香、片腦各一字,為末。每茶服半錢。大人亦治。(《普濟方》)
白話文:
[假蘇]
小孩小便,每次服用一、二錢。如果出現角弓反張(破傷風症狀),用豆豉煮酒送服。或者將荊芥磨成粉末,用童尿煎服,效果極佳。因為荊芥是產後的重要藥物,而角弓反張是婦女產後急症,出現這種症狀的,十個裡能活下來一兩個而已。(戴原禮《要訣》)
產後血瘀:心臟部位疼痛,感覺被風吹得要死掉似的。取乾荊芥穗搗碎過篩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杯童尿調勻,加熱後服用,立即見效。如果嘴巴張不開,就撬開牙齒;如果嘴巴閉不上,就往鼻孔灌藥,都同樣有效。近來名醫使用此方,無一例外都十分靈驗。(《圖經本草》)產後頭暈目眩、氣血虛弱,精神昏迷。荊芥穗一到三錢,桃仁五錢(去皮尖)。炒成粉末,用水送服三錢。如果伴隨呼吸困難,再加入杏仁(去皮尖,炒)、甘草(炒)各三錢。(《保命集》)
產後痢疾:將四、五穗大荊芥(在盞內燒成灰燼,不能接觸油和火),加入少許麝香。用少量沸水調和服用。此藥雖少,卻能治癒重病,不可輕忽。(《深師方》)
產後鼻出血:將荊芥焙乾研磨成粉末,用童尿送服二錢,這是《海上方》記載的方法。(《婦人良方》)
九竅出血:將荊芥煎酒,通口服下。(《直指方》)口鼻出血像湧泉一樣,因為飲酒作樂過度所致。將荊芥燒成灰研磨,用陳皮湯送服二錢,通常服用不超過兩次即可。
吐血不止:《經驗方》記載:用荊芥(連根,洗淨),搗爛取半杯汁服用。將乾荊芥穗磨成粉末也可以。《聖惠方》記載:用荊芥穗磨成粉末,用生地黃汁調和服用二錢。
小便尿血:荊芥、縮砂仁等量混合,磨成粉末。用糯米水送服三錢,一天服用三次。(《集簡》)
崩漏不止:將荊芥穗(在麻油燈上燒焦,磨成粉末)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童尿送服。這是夏太君娘娘的方子。(《婦人良方》)
痔瘡腫痛:用荊芥煮水,每天清洗。(《簡易方》)大便出血:《經驗方》記載:將荊芥(炒)磨成粉末,每次用米湯送服二錢,婦女可以用酒送服,也可以拌入麵粉做成餛飩食用。《簡便方》記載:用荊芥二兩,槐花一兩,一起炒成紫色,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清茶送服。
小兒脫肛:荊芥、皂角等量混合,煎水清洗,再塗上鐵漿(一種藥膏)。也可治療子宮脫垂。(《經驗方》)
陰部腫痛:將荊芥穗(瓦片上焙乾)磨成粉末。用酒送服二錢,即可消腫。(《壽域神方》)
小兒肚臍腫:用荊芥煎水清洗乾淨,用煨過的蔥白刮去表皮,露出蔥心,將蔥心貼在患處,即可消腫。(《海上方》)
瘰癧潰爛:瘰癧(淋巴結腫大)蔓延到胸前兩腋,腫塊像茄子一樣大,或者蔓延到兩肩,四五年都不能治癒的,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治療,療效如神。武進縣朱守仁傳說,他脖子都不能轉動,用了這個方法幾天就好了。如果瘡瘍已經潰爛,用荊芥根部一段切碎,煎沸後溫水洗患處,洗到潰爛處顏色變成紫黑色,用針刺破放血,再清洗三四次即可痊癒。用樟腦、雄黃等量混合,磨成粉末,用麻油調和,塗在患處,直到滲出水分。第二天再清洗再塗抹,直到痊癒為止。(《活法機要》)
疔瘡腫毒:荊芥一把(切碎)。用水五升,煮成二升,分兩次服用,冷飲。(《藥性論》)
一切瘡疥:將荊芥磨成粉末,用生地黃自然汁熬成膏,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、五十丸,茶或酒送服。(《普濟方》)
腳趾間濕爛:將荊芥葉搗碎敷在患處。(《簡便方》)
纏腳生瘡:將荊芥燒成灰,用蔥汁調和敷在患處,先用甘草湯清洗。(《摘玄方》)小兒風寒,發熱有痰,神志不清。荊芥穗半兩(焙乾),麝香、冰片各一字,磨成粉末。每次用茶送服半錢。大人也可服用。(《普濟方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