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草部第十四卷 (68)

回本書目錄

草部第十四卷 (68)

1. 假蘇

又曰:荊芥反魚蟹河豚之說,本草醫方並未言及,而稗官小說往往載之。按李廷飛《延壽書》云:凡食一切無鱗魚,忌荊芥。食黃鱔魚後食之,令人吐血,惟地漿可解。與蟹同食,動風。又《蔡絛鐵圍山叢話》云:予居嶺嶠,見食黃顙魚犯姜芥者立死,甚於鉤吻。洪邁《夷堅志》云:吳人魏幾道,啖黃顙魚羹,後採荊芥和茶飲。

少頃足癢,上徹心肺,狂走,足皮欲裂。急服藥,兩日乃解。陶九成《輟耕錄》云:凡食河豚,不可服荊芥藥,大相反。予在江陰見一儒者,因此喪命。《葦航紀談》云:凡服荊芥風藥,忌食魚。楊誠齋曾見一人,立致於死也。時珍按:荊芥乃日用之藥,其相反如此,故詳錄之,以為警戒。

又按《物類相感志》言:河豚用荊芥同煮,三五次換水,則無毒。其說與諸書不同,何哉?大抵養生者,寧守前說為戒可也。

【附方】舊四,新二十七。

頭項風強:八月後,取荊芥穗作枕,及鋪床下,立春日去之。(《千金方》)

風熱頭痛:荊芥穗、石膏等分,為末。每服二錢,茶調下。(《永類鈐方》)

風熱牙痛:荊芥根、烏桕根、蔥根等分煎湯頻含漱之。小兒驚癇一百二十種。用荊芥穗二兩,白礬(半生半枯)一兩,為末,糊丸黍米大,硃砂為衣。每薑湯下二十丸,日二服。(《醫學集成》)一切偏風,口眼喎斜。用青荊芥一斤,青薄荷一斤,同入砂盆內研爛,生絹絞汁,於瓷器中煎成膏,漉去滓三分之一,將二分曬乾,為末,以膏和丸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白湯下,早暮各一服。

忌動風物。(《經驗後方》)

中風口噤:荊芥穗為末,酒服二錢,立愈,名荊芥散。賈似道云:此方出《曾公談錄》,前後用之甚驗。其子名順者,病此已革,服之立定,真再生丹也。

產後中風:華佗愈風散:治婦人產後中風口噤,手足瘛瘲如角弓,或產後血運,不省人事,四肢強直,或築心眼倒,吐瀉欲死。用荊芥穗子,微焙為末。每服三錢,豆淋酒調服,或童子小便服之。口噤則挑齒灌之,齦噤則灌入鼻中,其效如神。大抵產後太暖,則汗出而腠理疏,則易於中風也。

時珍曰:此方諸書盛稱其妙。姚僧坦《集驗方》以酒服,名如聖散,云藥下可立待應效。陳氏方名舉卿古拜散。蕭存敬方用古老錢煎湯服,名一捻金。王貺《指迷方》加當歸等分,水煎服。許叔微《本事方》云:此藥委有奇效神聖之功。一婦人產後睡久,及醒則昏昏如醉,不省人事。

醫用此藥及交加散,云:服後當睡,睡中必以左手搔頭。用之果然。昝殷《產寶方》云:此病多因怒氣傷肝,或憂氣內郁,或坐草受風而成,急宜服此藥也。戴原禮《證治要訣》名獨行散。賈似道《悅生隨抄》呼為再生丹。產後迷悶,因怒氣發熱迷悶者。獨行散:用荊芥穗,以新瓦半炒半生為末。

白話文:

[假蘇]

古籍記載荊芥與魚、蟹、河豚相剋的說法,並非本草或醫方所載,而是出於野史小說。李廷飛《延壽書》記載:凡食無鱗魚,皆忌荊芥;食黃鱔後服用荊芥,會令人吐血,唯地漿可解;與蟹同食,易動風。蔡絛《鐵圍山叢話》記載:嶺南地區有人食用黃顙魚後誤食薑芥,立刻死亡,毒性甚於鉤吻。洪邁《夷堅志》記載:吳人魏幾道食用黃顙魚羹後,喝了加荊芥的茶,不久後腳部發癢,蔓延至心肺,神志狂亂,腳皮欲裂,服藥兩天才好轉。陶九成《輟耕錄》記載:食用河豚後不可服用荊芥藥,二者大相剋,作者在江陰曾見一儒者因誤服而喪命。《葦航紀談》記載:服用荊芥風藥後忌食魚,楊誠齋曾見一人因此而死。李時珍認為:荊芥為常用藥,其相剋之症如此嚴重,故詳細記載以作警示。

另據《物類相感志》記載:河豚與荊芥同煮,多次換水後可解毒。此說與其他書籍記載不同,原因不明。養生之道,還是謹遵前述記載為佳。

【附方】舊方四則,新方二十七則。

治療頭項風強:立秋後,用荊芥穗作枕頭,並鋪在床下,立春日移除。(出自《千金方》)

治療風熱頭痛:荊芥穗、石膏等量研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茶水送服。(出自《永類鈐方》)

治療風熱牙痛:荊芥根、烏桕根、蔥根等量煎湯,頻頻含漱。

治療小兒驚癇(一百二十種):用荊芥穗二兩,白礬(半生半枯)一兩,研末,製成黍米大小的藥丸,用硃砂包衣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薑湯送服,每日兩次。(出自《醫學集成》)

治療一切偏風,口眼歪斜:用鮮荊芥一斤,鮮薄荷一斤,研磨成泥,用生絹絞汁,在瓷器中煎成膏,濾去三分之一的渣,將剩下的二分曬乾研末,與膏混合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,早晚各一次。忌動風。(出自《經驗後方》)

治療中風口噤:荊芥穗研末,用酒送服二錢,可立即痊癒,名為荊芥散。賈似道記載:此方出自《曾公談錄》,多次使用效果很好。其子順曾患此病,服用後立刻痊癒,如同起死回生。

治療產後中風:華佗愈風散:治療婦女產後中風口噤,手足抽搐如角弓反張,或產後血運不暢,昏迷不醒,四肢僵直,或心悸氣短,嘔吐欲死。用荊芥穗微焙研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豆豉酒或童子尿送服。口噤則挑開牙齒灌藥,牙齦緊閉則灌入鼻中,療效如神。產後體溫過高,則容易出汗,腠理疏鬆,容易中風。

李時珍說:此方在諸多書籍中都盛讚其神奇療效。姚僧坦《集驗方》用酒送服,名為如聖散,服藥後即可見效。陳氏方名為舉卿古拜散。蕭存敬方用古老錢煎湯送服,名為一捻金。王貺《指迷方》中加了當歸等量,水煎服。許叔微《本事方》記載:此藥確實有奇效。一婦女產後睡很久,醒來後昏昏沉沉像喝醉酒一樣,昏迷不醒。

醫生用此藥和交加散,說:服藥後會睡著,睡著時必須用左手搔頭。用藥後果然如此。昝殷《產寶方》記載:此病多因怒氣傷肝,或憂鬱內傷,或坐於草地受風而引起,需立即服用此藥。戴原禮《證治要訣》中名為獨行散。賈似道《悅生隨抄》稱為再生丹。治療產後因怒氣導致發熱昏迷:獨行散:用荊芥穗,用新瓦片半炒半生後研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