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綱目》~ 草部第十四卷 (63)
草部第十四卷 (63)
1. 澤蘭
時珍曰:蘭草、澤蘭氣香而溫,味辛而散,陰中之陽,足太陰、厥陰經藥也。脾喜芳香,肝宜辛散。脾氣舒,則三焦通利而正氣和;肝鬱散,則營衛流行而病邪解。蘭草走氣道,故能利水道,除痰癖,殺蠱辟惡,而為消渴良藥;澤蘭走血分,故能治水腫,塗癰毒,破瘀血,消癥瘕,而為婦人要藥。雖是一類而功用稍殊,正如赤、白茯苓、芍藥,補瀉皆不同也。
雷斅言:雌者調氣生血,雄者破血通積,正合二蘭主治。大澤蘭之為蘭草,尤可憑據。血生於氣,故曰調氣生血也。又荀子云:澤芷以養鼻,謂澤蘭、白芷之氣,芳香通乎肺也。
【附方】舊一,新四。產後水腫,血虛浮腫。澤蘭、防己等分,為末。每服二錢,醋湯下。(張文仲《備急方》)小兒蓐瘡:嚼澤蘭心,封之,良。(《子母秘錄》)
瘡腫初起:澤蘭,搗封之,良。(《集簡方》)
損傷瘀腫:方同上。
產後陰翻:產後陰戶燥熱,遂成翻花。澤蘭四兩,煎湯熏洗二、三次,再入枯礬煎洗之,即安。(《集簡方》)
地筍
(宋《嘉祐》)
【氣味】甘、辛,溫,無毒。
【主治】利九竅,通血脈,排膿治血(藏器)。止鼻洪吐血,產後心腹痛。產婦可作蔬菜食,佳(大明)。
子
【主治】婦人三十六疾(《千金方》承澤丸中用之)。
白話文:
澤蘭氣味芳香溫和,味道辛辣而具有散瘀的作用,屬陰中之陽,是足太陰、厥陰經的藥物。脾臟喜歡芳香之物,肝臟則宜辛散之品。脾氣舒暢,則三焦通利,正氣和順;肝氣鬱結得以疏散,則氣血運行通暢,病邪得以消除。蘭草行於氣分,因此能利尿通水道、消除痰飲積聚、殺蟲辟邪,是治療消渴症的良藥;澤蘭則行於血分,因此能治療水腫、癰疽瘡毒,破除瘀血、消散腫塊,是婦科良藥。雖然它們同屬一類,但功效略有不同,就像赤茯苓、白茯苓、赤芍藥、白芍藥一樣,補瀉作用各有差異。
雌性澤蘭能調和氣血,雄性澤蘭則能破血通絡,這與兩種澤蘭的功效相符。大澤蘭更可作為蘭草使用。氣為血之母,所以調氣才能生血。荀子也說過,澤芷可以養鼻,指的是澤蘭、白芷芳香之氣能通達肺部。
附方中記載,澤蘭可用於治療產後水腫、血虛浮腫、小兒蓐瘡、瘡腫初起、損傷瘀腫和產後陰翻等症狀。
地筍味甘辛溫,無毒,能通利九竅、疏通血脈、排出膿血,主治鼻出血、吐血、產後心腹痛等,產婦還可當作蔬菜食用。
澤蘭子主治婦科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