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木部第三十五卷 (10)

回本書目錄

木部第三十五卷 (10)

1. 梧桐

(《綱目》)

【釋名】櫬。

白話文:

【解釋名稱】核桃。

時珍曰:梧桐名義未詳。《爾雅》謂之櫬,因其可為棺,《左傳》所謂「桐棺三寸」是矣。舊附桐下,今別出條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梧桐的命名由來不明。《爾雅》一書中稱之為櫬,因其可做棺木,《左傳》中提到的「桐棺三寸」就是指梧桐。《綱目》中過去將梧桐放在桐樹之下,現在則另外作為一個條目。

【集解】弘景曰:梧桐皮白,葉似青桐,而子肥可食。頌曰:陶氏謂白桐一名椅桐。陸機謂梓實桐皮為椅,即今梧桐。是二種俱有椅名也。《遁甲書》云:梧桐可知日月正閏。生十二葉,一邊有六葉,從下數一葉為一月,至上十二葉。有閏十三葉,小余者。視之,則知閏何月也。

白話文:

【集解】陶弘景說:梧桐皮是白色,葉子像青桐,果實肥大可以食用。詩經上說:陶氏認為白桐另一個名字是椅桐。陸機認為梓實桐皮是椅,就是今天的梧桐。這兩種樹都有椅這個名字。《遁甲書》上說:梧桐可以知道日月正閏。長出十二片葉子,一邊有六片葉子,從下數第一片葉子代表一個月,數到第十二片葉子。有閏月就是十三片葉子,少於十二片葉子。觀察它,就可以知道閏在哪個月。

故曰梧桐不生則九州異。宗奭曰:梧桐四月開嫩黃小花,一如棗花。枝頭出絲,墮地成油,沾漬衣履。五、六月結子,人收炒食,味如菱、芡。此是《月令》「清明桐始華」者。時珍曰:梧桐處處有之。樹似桐而皮青不皵,其木無節直生,理細而性緊。葉似桐而稍小,光滑有尖。

白話文:

因此說梧桐若是不生長,那麼九州將會異於尋常。宗奭說:梧桐在四月開出鮮嫩的黃色小花,就如同棗花一樣。枝頭生出絲,墮在地上就成了油,會沾染衣物。在五月、六月結果,人們會採摘來炒著吃,味道就像菱角和芡實。這便是月令中「清明桐始華」的說法。時珍說:梧桐到處都有。樹木看起來像桐木,但樹皮是青綠色的,並不粗糙。木頭沒有節,筆直生長,紋理細密而堅韌。葉子像桐葉但稍小,光滑有尖。

其花細蕊,墜下如醭。其莢長三寸許,五片合成,老則裂開如箕,謂之櫜鄂。其子綴於櫜鄂上,多者五、六,少或二、三。子大如胡椒,其皮皺。羅願《爾雅翼》云:梧桐多陰,青皮白骨,似青桐而多子。其木易生,鳥銜子墮輒生。但晚春生葉,早秋即凋。古稱鳳凰非梧桐不棲,豈亦食其實乎?《詩》云:梧桐生矣,於彼朝陽。

白話文:

梧桐花的花蕊細小密集,垂墜下來像酒醪一樣。它的果莢長約三寸,由五片組成,成熟後裂開像簸箕一樣,叫做「櫜鄂」。種子附著在櫜鄂上,多的有五、六個,少的只有二、三個。種子像胡椒一樣大,表面有皺紋。羅願在《爾雅翼》中說:梧桐性喜陰涼,樹皮青色,木質白色,類似青桐,但結果更多。梧桐樹容易生長,鳥銜著種子掉落到地上就能生根發芽。但是梧桐樹在晚春的時候才長出葉子,早秋的時候就凋落了。古人說鳳凰不棲息在梧桐樹上,難道也是因為梧桐的果實能吃嗎?《詩經》中說:梧桐樹長大了,生長在朝陽之地。

《齊民要術》云:梧桐生山石間者,為樂器更鳴響也。

白皮

【氣味】缺。

白話文:

《齊民要術》中說:生長在山石之間的梧桐,用來製作樂器會更加響亮。

梧桐樹生長在山石間的,做成的樂器聲音會更加洪亮、動聽。

注:

  • 「木[白皮]」是指梧桐樹的樹皮。

【主治】燒研,和乳汁塗鬚髮,變黃赤(時珍)。治腸痔(蘇頌。《刪繁方》治痔,青龍五生膏中用之)。

白話文:

【主治】將它燒成灰,與乳汁混合塗抹在鬍鬚和頭髮上,可以使它們變成黃色和紅色 (李時珍)。治療腸痔 (蘇頌《刪繁方》治療痔瘡時,將它加入了青龍五生膏中)。

【主治】發背,炙焦研末,蜜調敷,干即易(《肘後》)。

【氣味】甘,平,無毒。

白話文:

主治: 發背,燒焦研成粉末,加蜂蜜調勻敷上,乾了就更換(《肘後備急方》)。

氣味: 甘,平,無毒。

【主治】搗汁塗,拔去白髮,根下必生黑者。又治小兒口瘡,和雞子燒存性,研摻(時珍)。

白話文:

【主治】把鼠李草搗成汁,塗到頭髮上,可以去除白髮,根部一定會長出黑髮。還可以治療兒童口瘡,將鼠李草和雞子一起燒成灰,研磨後塗抹在患處即可。(時珍)

2. 罌子桐

(《拾遺》)

【釋名】虎子桐(《拾遺》)、荏桐(《衍義》)、油桐。

時珍曰:罌子,因實狀似罌也。虎子,以其毒也。荏者,言其油似荏油也。

【集解】藏器曰:罌子桐生山中。樹似梧桐。

頌曰:南人作油者,乃岡桐也。有子大於梧子。

白話文:

名稱說明

古書《拾遺》中稱呼它為「虎子桐」,古書《衍義》中稱呼它為「荏桐」,也有人稱呼它為「油桐」。

註釋

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說:「罌子,是因為它的果實形狀像罌粟而得名。虎子,是因為它有毒。荏,是因為它的油脂和荏油相似。」

彙編說明

藏器在書中說:「罌子桐生長在山中。它的樹木像梧桐樹。」

明朝醫藥學家頌在書中說:「南方人用來製油的,是岡桐。它的種子比梧桐的種子大。」

宗奭曰:荏桐,早春先開淡紅花,狀如鼓子花,成筒子。子可作桐油

白話文:

宗奭說:荏桐在早春就先開淡紅色的花,形狀像鼓子花,結成穗。果實可以製成桐油。

時珍曰:岡桐即白桐之紫花者。油桐枝、干、花、葉並類岡桐而小,樹長亦遲,花亦微紅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岡桐就是白桐花呈紫色的那種。油桐的枝幹、花、葉都和岡桐相似,只是比較小,樹長得也慢,花色也稍偏紅。

但其實大而圓,每實中有二子或四子,大如大風子。其肉白色,味甘而吐人。亦或謂之紫花桐。人多種蒔收子,貨之為油,入漆家及艌船用,為時所須。人多偽之,惟以篾圈蘸起如鼓面者為真。

白話文:

但是大而圓的桐果,通常在裡面的果子裡有兩顆或四顆,大小跟大風子差不多。果肉是白色的,嘗起來味道甘甜,吃了會讓人嘔吐。另外也有人把它叫做紫花桐。人們多栽種這個樹來收取果子,販賣它來做成油,漆匠和造船的人都會用到,是當時人們所需。人們多會用假裝的桐子來矇騙別人,只有用竹篾圈沾著把桐子拔起來而能做出鼓面一樣平整的,纔是真的桐子。

桐油

【氣味】甘、微辛,寒,有大毒。

大明曰:冷,微毒。時珍曰:桐油吐人,得酒即解。

白話文:

氣味:甘味、微辛味,寒性,有劇毒。

古人記載

  • 大明:性涼,微毒性。
  • 李時珍:桐油會使人嘔吐,但喝了酒就能解毒。

【主治】摩疥癬蟲瘡毒腫。毒鼠至死(藏器)。敷惡瘡,及宣水腫,塗鼠咬處。能闢鼠(大明)。塗脛瘡、湯火傷瘡。吐風痰喉痹,及一切諸疾,以水和油,掃入喉中探吐;或以子研末,吹入喉中取吐。又點燈燒銅箸頭,烙風熱爛眼,亦妙(時珍)。

白話文:

【主治功效】治療疥癬蟲瘡毒腫。毒鼠至死(收藏於器皿中)。敷於惡瘡,並可以宣化水腫,塗抹於鼠咬處。能夠防避老鼠(《大明本草》)。塗於脛瘡、燙傷或燒傷。吐風痰喉痹,及一切諸疾,可以用水和油調和,掃入喉中催吐;或將其研成粉末,吹入喉中催吐。又點燈燒銅筷頭,烙灼因風熱而生起的爛眼,也很有效(李時珍)。

【附方】新七。

癰腫初起:桐油點燈,入竹筒內熏之,得出黃水即消。(《醫林正宗》)。

白話文:

【偏方】新七條。

癰瘡腫毒初起時:點燃桐油燈,放進竹筒內燻患處,直到排出黃色的膿水,就能消腫止痛。(出自《醫林正宗》)。

血風臁瘡:胡粉煅過研,桐油調作隔紙膏,貼之。又方:用船上陳桐油石灰煅過,又以人發拌桐油炙乾為末,仍以桐油調作膏,塗紙上,刺孔貼之。(楊起《簡便方》)。

白話文:

血風瘡:將胡粉煅製研磨過,用桐油調和成膏藥,貼在患處。還有另一種方法:用船上陳桐油石灰煅製過,再用人頭髮拌桐油炙乾研成末,仍用桐油調和成膏藥,塗在紙上,刺孔後貼在患處。(楊起《簡便方》)

腳肚風瘡如癩:桐油、人乳等分,掃之。數次即愈。(《集簡方》)。

酒渣赤鼻:桐油入黃丹、雄黃,敷之。(《摘玄方》)。

凍瘡皸裂:桐油一碗,發一握。熬化瓶收。每以溫水洗令軟,敷之即安。(《救急方》)

砒石毒:桐油二升,灌之。吐即毒解。(華佗危病方)

【附錄】𣗐桐(音而郢切)

白話文:

腳肚風瘡(如癩): 用桐油和人乳等量塗抹,塗抹幾次即可痊癒。(《集簡方》)。

酒渣赤鼻: 用桐油與黃丹、雄黃混合後塗抹。(《摘玄方》)。

凍瘡皸裂: 將一碗桐油和一把頭髮熬化後收在瓶子裡。每次用溫水洗軟後敷上,即可緩解疼痛。(《救急方》)

解砒石毒: 服用兩升桐油,會引起嘔吐,吐出後毒性就會解除。(華佗危病方)

【附錄】 桐(讀音:而郢切)

藏器曰:生山谷間。狀似青桐,葉有丫。人取皮以漚絲。木皮味甘,溫,無毒。治蠶咬毒氣入腹,末服之。雞犬食蠶欲死者,煎汁灌之,絲爛即愈。葉:主蛇、蟲、蜘蛛咬毒,搗爛封之。

白話文:

藏器說:生長在山谷之間。外形像青桐,葉子有分叉。人們採集樹皮來浸泡絲。木皮味道甘甜,性溫和,沒有毒性。可以治療蠶咬的毒氣進入腹中,將藥末服用即可。雞犬吃了蠶後要死,煎煮藥汁灌下去,蠶絲腐爛了雞犬就會康複。樹葉:可以治療蛇、蟲、蜘蛛咬傷的毒,搗爛後敷在傷口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