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草部第十四卷 (60)

回本書目錄

草部第十四卷 (60)

1. 蘭草

【正誤】寇宗奭曰:蘭草諸家之說異同,乃未的識,故無定論。今江陵、鼎、澧州山谷之間頗有之,山外平田即無,多生陰地幽谷。葉如麥門冬而闊且韌,長及一、二尺,四時常青。花黃綠色,中間瓣上有細紫點。春芳者為春蘭,色深;秋芳者為秋蘭,色淡。開時滿室盡香,與他花香又別。

朱震亨曰:蘭葉稟金水之氣而似有火,人知其花香之貴,而不知其葉有藥方。蓋其葉能散久積陳郁之氣甚有力,即今之栽置座右者。

時珍曰:二氏所說,乃近世所謂蘭花,非古之蘭草也。蘭有數種,蘭草、澤蘭生水旁,山蘭即蘭草之生山中者。蘭花亦生山中,與三蘭迥別。蘭花生近處者,葉如麥門冬而春花;生福建者,葉如菅茅而秋花。黃山谷所謂一干一花為蘭,一干數花為蕙者,蓋因不識蘭草、蕙草,遂以蘭花強生分別也。

蘭草與澤蘭同類,故陸璣言:蘭似澤蘭,但廣而長節。《離騷》言:其綠葉紫莖素枝,可紉可佩可藉可膏可浴。《鄭詩》言:士女秉蕑;應劭《風俗通》言:尚書奏事,懷香握蘭。《禮記》言:諸侯贄薰,大夫贄蘭。《漢書》言:蘭以香自燒也。若夫蘭花,有葉無枝,可玩而不可紉佩藉浴秉握膏焚。

故朱子《離騷辨證》言:古之香草必花葉俱香,而燥濕不變,故可刈佩。今之蘭蕙,但花香而葉乃無氣,質弱易萎,不可刈佩,必非古人所指甚明。古之蘭似澤蘭,而蕙即今之零陵香。今之似茅而花有兩種者,不知何時誤也?熊太古《冀越集》言:世俗之蘭,生於深山窮谷,決非古時水澤之蘭也。《遁齋閒覽》言:楚騷之蘭,或以為都梁香,或以為澤蘭,或以為猗蘭,當以澤蘭為正。

今人所種如麥門冬者,名幽蘭,非真蘭也。故陳止齋著《盜蘭說》以譏之。方虛谷《訂蘭說》言:古之蘭草,即今之千金草,俗名孩兒菊者。今之所謂蘭,其葉如茅而嫩者,根名土續斷,因花馥郁,故得蘭名也。楊升庵云:世以如蒲萱者為蘭,九畹之受誣久矣。又吳草廬有《蘭說》甚詳,云蘭為醫經上品之藥,有枝有莖,草之植者也。

今所謂蘭,無枝無莖,因黃山谷稱之,世遂謬指為《離騷》之蘭。寇氏《本草》亦溺於俗,反疑舊說為非。夫醫經為實用,豈可誤哉?今之蘭,果可利水殺蠱而除痰癖乎?其種盛於閩,朱子乃閩人,豈不識其土產而反辨析如此?世俗至今猶以非蘭為蘭,何其惑之難解也?嗚呼!觀諸儒之明析如此,則寇、朱二氏之誤可知,而醫家用蘭草者當不復疑矣。

【修治】見澤蘭下。

【氣味】辛,平,無毒。杲曰:甘、寒。

【主治】利水道,殺蠱毒,闢不祥。久服益氣輕身不老,通神明(《本經》)。除胸中痰癖(《別錄》)。生血,調氣,養營(雷斅)。其氣清香,生津止渴,潤肌肉,治消渴膽癉(李杲)。煮水,浴風病(馬志)。消癰腫,調月經。煎水,解中牛馬毒(時珍)。主惡氣,香澤可作膏塗發(藏器)。

白話文:

蘭草

歷代關於蘭草的說法不一,原因是人們對蘭草的認識不夠全面,因此沒有統一的結論。現在江陵、鼎州、澧州的山谷間有很多蘭草,平原地區則沒有,蘭草多生長在陰濕的山谷中。蘭草的葉子像麥門冬葉,但更寬更韌,長達一、二尺,四季常青。花是黃綠色,花瓣中間有細小的紫色斑點。春天開花的叫春蘭,顏色較深;秋天開花的叫秋蘭,顏色較淡。蘭花盛開時,滿室生香,香味與其他花朵迥然不同。

有人認為蘭葉吸收了金水之氣,又帶有火性,人們只知道蘭花香氣貴重,卻不知道它的葉子也有藥用價值。蘭葉能有效散去體內久積的鬱滯之氣,因此常被栽種在身邊。

但也有不同看法,認為以上所說的蘭花,並非古籍記載中的蘭草。蘭有很多種類,蘭草、澤蘭生長在水邊,山蘭則是生長在山中的蘭草。蘭花也生長在山中,與這三種蘭草完全不同。生長在近處的蘭花,葉子像麥門冬,春天開花;生長在福建的蘭花,葉子像菅茅,秋天開花。有人認為一莖一花的是蘭,一莖多花的是蕙,這是因為他們不認識蘭草和蕙草,所以用蘭花來強行區分。

蘭草與澤蘭同類,古籍記載蘭草外形像澤蘭,但葉片更寬,莖節更長。古籍中也記載蘭草可用於佩戴、香薰、藥浴等。古代蘭草被用於祭祀、朝貢、佩戴等場合。古籍中所指的蘭草,花葉俱香,能經受潮濕和乾燥的環境變化,因此可以採摘佩戴。而現代的蘭蕙,只有花香,葉子沒有香味,質地柔弱易枯萎,無法採摘佩戴,因此與古人所指的蘭草明顯不同。古代的蘭草類似澤蘭,而蕙則是指現代的零陵香。現代那些葉子像茅草,花朵有兩種的植物,不知何時開始被誤認為蘭草。也有記載認為世俗所稱的蘭草,生長在深山幽谷,絕非古代水澤中的蘭草。也有學者認為《離騷》中的蘭,可能是都梁香、澤蘭或猗蘭,其中澤蘭最為符合。

現代人種植的葉子像麥門冬的植物,稱為幽蘭,並不是真正的蘭草。有人曾以此為題撰寫文章,批評這種誤認。有人認為古代的蘭草,就是現代的千金草,俗稱孩兒菊。現代所稱的蘭花,葉子像茅草但較嫩,根名土續斷,因花香濃郁而得名蘭花。也有人說,世人將葉子像蒲草萱草的植物誤認為蘭草,這種錯誤已經持續很久了。另有更詳細的記載,認為蘭草是醫學典籍中上品的藥材,有枝有莖,屬於草本植物。

現代所稱的蘭花,沒有枝沒有莖,因為某位文人的稱呼,世人便錯誤地將其等同於《離騷》中的蘭草。甚至連一些醫學典籍也受此影響,懷疑古代的記載有誤。但醫學典籍是實用的,怎麼能錯呢?現代的蘭花,真的可以利水、殺蟲、除痰癖嗎?蘭花在福建種植很盛行,而某位著名的學者是福建人,他難道不認識自己家鄉的土產,反而要如此辨析嗎?世人至今還將非蘭的植物當作蘭草,這種混亂真是難以解決啊!綜觀諸多學者的分析,古代蘭草與現代蘭花是兩種植物,這一點是明確的,使用蘭草入藥的人們應該不再懷疑了。

葉:詳見澤蘭條目。

氣味:辛,平,無毒。也有人認為甘、寒。

主治:利尿,殺蟲,辟邪。久服可益氣輕身延年益壽,通神明。可治療胸中痰癖。可生血、調氣、養血。氣味清香,生津止渴,滋潤肌肉,治療消渴、膽病。煮水可以治療風濕病。治療癰腫,調經。煎水可以解牛馬毒。可治療惡氣,提取香氣製成膏狀塗抹頭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