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綱目》~ 草部第十四卷 (52)
草部第十四卷 (52)
1. 莎草、香附子
諸般牙痛:香附、艾葉煎湯漱之,仍以香附末擦之,去涎。(《普濟方》)牢牙去風,益氣烏髭,治牙疼牙宣,乃鐵甕先生妙方也。香附子(炒存性)三兩,青鹽、生薑各半兩,為末,日擦。(《濟生方》)消渴累年不愈。莎草根一兩,白茯苓半兩,為末。每陳粟米飲服三錢,日二。
癰疽瘡瘍:曾孚先云:凡癰疽瘡瘍,皆因氣滯血凝而致,宜服諸香藥,引氣通血。常器之云:凡氣血聞香即行,聞臭即逆。瘡瘍皆由氣澀而血聚,最忌臭穢不潔,觸之毒必引蔓。陳正節公云:大凡疽疾,多因怒氣而得,但服香附子藥,進食寬氣,大有效也。獨勝散:用香附子去毛,以生薑汁醃一宿,焙乾碾為細末,無時以白湯服二錢。
如瘡初作,以此代茶。瘡潰後,亦宜服之。或只以《局方》小烏沉湯,少用甘草,愈後服至半年,尤妙。(陳自明《外科精要》)
蜈蚣咬傷:嚼香附塗之,立效。(《袖珍方》)
白話文:
莎草、香附子
各種牙痛:用香附、艾葉煎水漱口,再用香附研磨成粉末擦拭患處,去除唾液。《普濟方》記載,香附子能固齒、去風、益氣、烏黑鬍鬚,治療牙痛和牙齦腫痛,是鐵甕先生的妙方。取炒過的香附子三兩,青鹽、生薑各半兩,研磨成粉末,每天擦拭患處。《濟生方》
多年糖尿病久治不癒:取莎草根一兩,白茯苓半兩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用陳米湯送服三錢,每天兩次。
癰疽瘡瘍:曾孚先說:所有癰疽瘡瘍都是因為氣滯血凝導致的,應該服用一些芳香的藥物,以疏通氣血。常器說:氣血聞到香味就會運行,聞到臭味就會逆行。瘡瘍都是因為氣血阻塞而導致血液瘀積,最忌諱污穢不潔,接觸到毒物就會蔓延。陳正節說:大多數疽疾都是因為生氣導致的,服用香附子藥物,飲食清淡,效果很好。獨勝散:取香附子去除雜毛,用生薑汁浸泡一夜,烘乾研磨成細粉,隨時用溫水送服二錢。
如果瘡瘍剛開始,可以用它代替茶飲。瘡瘍潰爛後,也應該服用。或者只服用《局方》的小烏沉湯,少用甘草,痊癒後繼續服用半年,效果更好。《外科精要》
蜈蚣咬傷:嚼碎香附塗抹在傷口上,立刻見效。《袖珍方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