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草部第十四卷 (49)

回本書目錄

草部第十四卷 (49)

1. 莎草、香附子

人索不已,用者當思法外意可也。黃鶴丹乃銖衣翁在黃鶴樓所授之方,故名。其方用香附一斤,黃連半斤,洗曬為末,水糊丸梧子大。假如外感,蔥薑湯下;內傷,米飲下;氣病,木香湯下;血病,酒下;痰病,薑湯下;火病,白湯下。余可類推。青囊丸乃邵應節真人禱母病,感方士所授者。

方用香附(略炒)一斤,烏藥(略炮)五兩三錢,為末,水醋煮麵糊為丸。隨證用引,如頭痛,茶下;痰氣,薑湯下;多用酒下,為妙。

【附方】舊一,新四十八。

服食法:頌曰:唐玄宗《天寶單方圖》云:水香稜根名莎結,亦名草附子,說已見前。其味辛,微寒,無毒。凡丈夫心中客熱,膀胱間連脅下氣妨,常日憂愁不樂,兼心忪者。取根二大升,搗熬令香,以生絹袋盛,貯於三大斗無灰清酒中浸之。春三月後,浸一日即堪服;冬十月後,即七日,近暖處乃佳。

每空腹溫飲一盞,日夜三、四次,常令酒氣相續,以知為度。若不飲酒,即取根十兩,加桂心五兩,蕪荑三兩。和搗為散,以蜜和為丸,搗一千杵,丸如梧子大。每空腹酒及姜蜜湯飲汁等下二十丸,日再服,漸加至三十丸,以瘥為度。

交感丹:凡人中年精耗神衰。蓋由心血少,火不下降;腎氣憊,水不上升。致心腎隔絕,營衛不和。上則多驚;中則塞痞,飲食不下;下則虛冷遺精。愚醫徒知峻補下田,非惟不能生水滋陰,而反見衰悴。但服此方半年,屏去一切暖藥,絕嗜欲,然後習秘固溯流之術,其效不可殫述。

俞通奉年五十一,遇鐵甕城申先生授此,服之老猶如少,年至八十五乃終也。因普示群生,同登壽域。香附子一斤(新水浸一宿,石上擦去毛,炒黃),茯神(去皮木)四兩,為末,煉蜜丸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侵早細嚼,以降氣湯下。降氣湯用香附子(如上法)半兩,茯神二兩,炙甘草一兩半,為末,點沸湯服前藥。

(薩謙齋《瑞竹堂經驗方》)

一品丸:治氣熱上攻,頭目昏眩,及治偏正頭痛。大香附子去皮,水煮一時,搗曬焙研為末,煉蜜丸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水一盞,煎八分服。女人,醋湯煎之。(《奇效良方》)

升降諸氣:治一切氣病,痞脹喘噦,噫酸煩悶,虛痛走注。常服開胃消痰,散壅思食。早行山行,尤宜服之,去邪辟瘴。香附子(炒)四百兩,沉香十八兩,縮砂仁四十八兩,炙甘草一百二十兩,為末。每服一錢,入鹽少許,白湯點服。(《和劑局方》)

一切氣疾:心腹脹滿,胸膈噎塞,噫氣吞酸,痰逆嘔惡,及宿酒不解。香附子一斤,縮砂仁八兩,甘草(炙)四兩,為末,每白湯入鹽點服。為粗末煎服亦可。名快氣湯。(《和劑局方》)調中快氣,心腹刺痛。小烏沉湯:香附子(擦去毛,焙)二十兩,烏藥十兩,甘草(炒)一兩。為末。每服二錢,鹽湯隨時點服。(《和劑局方》)

白話文:

莎草、香附子

使用莎草或香附子時,應理解其藥性之外的意涵。黃鶴丹是銖衣翁在黃鶴樓傳授的藥方,因此得名。其方劑用香附子一斤,黃連半斤,洗淨曬乾磨成粉末,用水和成梧子大小的藥丸。若為外感,用蔥薑湯送服;內傷,用米湯送服;氣病,用木香湯送服;血病,用酒送服;痰病,用薑湯送服;火病,用白開水送服。其他情況可依此類推。青囊丸是邵應節真人為其母親治病時,由方士傳授的藥方。

方劑用略炒的香附子一斤,略炮的烏藥五兩三錢,磨成粉末,用水和醋煮成的麵糊做成藥丸。根據病症選擇送服的湯水,例如頭痛用茶送服;痰氣用薑湯送服;多用酒送服效果最佳。

附方:舊方一個,新方四十八個。

服用方法:唐玄宗《天寶單方圖》記載:水香稜根名莎草,也叫香附子,其藥性已在前面敘述。其味辛,微寒,無毒。凡是男性心中煩熱,膀胱及脅下氣滯,經常憂愁不樂,兼心悸者,取香附子根兩大升,搗碎熬至芳香,用生絹袋盛裝,放入三大斗無灰清酒中浸泡。春季三月後,浸泡一天即可服用;冬季十月後,需浸泡七天,放在溫暖處效果更好。

每次空腹溫服一盞,每日三次或四次,使酒氣持續不斷,以此為度。若不飲酒,則取香附子根十兩,加桂心五兩,蕪荑三兩,混合搗碎成粉末,用蜂蜜和成藥丸,搗一千下,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空腹服用二十丸,用酒或薑蜜湯送服,每日服用兩次,逐漸增加到三十丸,直至痊癒為止。

交感丹:凡中年人精氣耗損,神衰體弱,皆因心血不足,心火不能下降;腎氣虛弱,腎水不能上升,導致心腎不交,營衛失調。上則多驚;中則胸悶,飲食不進;下則虛寒遺精。愚昧的醫生只知用峻猛的補藥,不僅不能滋陰補腎,反而加重病情。服用此方半年後,停止一切溫熱藥物,戒除嗜欲,然後學習固本培元的秘法,其效果不可言喻。

俞通奉五十一年時,得到鐵甕城申先生傳授此方,服用後,老年人像年輕人一樣,直到八十五歲才去世。因此廣泛傳授給眾人,使大家都能長壽。方劑用香附子一斤(新採的用清水浸泡一夜,在石頭上擦去毛,炒黃),茯神(去皮)四兩,磨成粉末,用煉蜜做成彈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清晨細嚼,用降氣湯送服。降氣湯用香附子(按上述方法處理)半兩,茯神二兩,炙甘草一兩半,磨成粉末,用沸水沖服。

(薩謙齋《瑞竹堂經驗方》)

一品丸:治療氣熱上衝,頭暈目眩,以及各種頭痛。大香附子去皮,水煮一小時,搗碎曬乾焙乾研磨成粉末,用煉蜜做成彈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一盞水煎至八分服。婦女用醋湯煎服。(《奇效良方》)

升降諸氣:治療一切氣病,痞脹、喘息、呃逆、噯氣、煩悶、虛痛、遊走疼痛。常服可開胃消痰,消除氣滯,促進食慾。早起外出或登山,尤其適合服用,可祛除邪氣和瘴氣。香附子(炒)四百兩,沉香十八兩,縮砂仁四十八兩,炙甘草一百二十兩,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加少許鹽,用白開水沖服。(《和劑局方》)

一切氣疾:心腹脹滿,胸膈堵塞,噯氣吞酸,痰逆嘔吐,以及宿醉不醒。香附子一斤,縮砂仁八兩,甘草(炙)四兩,磨成粉末,每次用白開水加鹽沖服。也可將藥材研成粗末煎服。名為快氣湯。(《和劑局方》)調中快氣,治療心腹刺痛。小烏沉湯:香附子(擦去毛,焙乾)二十兩,烏藥十兩,甘草(炒)一兩,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鹽湯隨時沖服。(《和劑局方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