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綱目》~ 木部第三十四卷 (19)
木部第三十四卷 (19)
1. 質汗
(宋《開寶》)
【釋名】時珍曰:汗音寒,番語也。
【集解】藏器曰:質汗出西番,煎檉乳、松淚、甘草、地黃並熱血成之。番人試藥,以小兒斷一足,以藥納口中,將足踏之,當時能走者良。
【氣味】甘,溫,無毒。
【主治】金瘡傷折,瘀血內損,補筋肉,消惡血,下血氣,婦人產後諸血結,腹痛內冷不下食。並以酒消服之,亦敷病處(藏器)。
【附方】新一。
室女經閉,血結成塊,心腹攻痛。質汗、薑黃、川大黃(炒)各半兩,為末。每服一錢,溫水下。(《聖濟總錄》)
白話文:
質汗是一種藥材,其名稱源於番語,發音與「寒」相近。據記載,質汗產自西番(古代地名,今西藏一帶),是用檉柳枝、松脂、甘草、生地黃以及熱血煎熬製成。番人驗藥的方法十分殘酷,是用藥物喂食斷了一條腿的小孩,如果小孩能立即行走,則說明藥效良好。質汗味甘性溫,無毒。它可以治療金瘡、骨折、瘀血內傷,具有補益肌肉、消除瘀血、排出惡血等功效。對於婦女產後血瘀、腹痛、畏寒、食慾不振等症狀也有療效。服用方法是加酒服用,也可外敷患處。 有一個方劑是治療女子經閉,血塊成形,心腹劇痛的:將質汗、薑黃、炒川大黃等量研末,每次服用一錢,溫水送服。
2. 安息香
(《唐本草》)
【釋名】時珍曰:此香辟惡,安息諸邪,故名。或云:安息,國名也。梵書謂之拙貝羅香。
【集解】恭曰:安息香出西戎。狀如松脂,黃黑色,為塊。新者亦柔韌。
珣曰:生南海波斯國,樹中脂也,狀若桃膠,秋月採之。
禹錫曰:按:段成式《酉陽雜俎》云:安息香樹出波斯國,呼為辟邪樹。長二、三丈,皮色黃黑。葉有四角,經寒不凋。二月開花黃色,花心微碧。不結實。刻其樹皮,其膠如飴,名安息香,六、七月堅凝乃取之。燒之,通神明,闢眾惡。
時珍曰:今安南、三佛齊諸地皆有之。《一統志》云:樹如苦楝,大而且直。葉似羊桃而長。木心有脂作香。葉廷珪《香錄》云:此乃樹脂,形色類胡桃瓤。不宜於燒,而能發眾香,故人取以和香。今人和香有如餳者,謂之安息油。機曰:或言燒之能集鼠者為真。
【氣味】辛、苦,平,無毒。
【主治】心腹惡氣,鬼疰(《唐本》)。邪氣魍魎,鬼胎血邪,闢蠱毒,霍亂風痛,男子遺精,暖腎氣,婦人血噤,併產後血暈(大明)。婦人夜夢鬼交,同臭黃合為丸,燒熏丹穴,永斷(李珣)。燒之,去鬼來神(蕭炳)。治中惡魘寐,勞瘵傳屍(時珍)。
【附方】新四。猝然心痛或經年頻發:安息香研末,沸湯服半錢。(危氏《得效方》)小兒肚痛,曲腳而啼:安息香丸:用安息香(酒蒸成膏)。沉香、木香、丁香、藿香、八角茴香各三錢,香附子、縮砂仁、炙甘草各五錢,為末。以膏和,煉蜜丸芡子大。每服一丸,紫蘇湯化下。
(《全幼心鑑》)小兒驚邪:安息香一豆許,燒之自除。(《奇效良方》)歷節風痛:用精豬肉四兩切片,裹安息香二兩,以瓶盛灰,大火上著一銅版片隔之,安香於上燒之,以瓶口對痛處熏之,勿令透氣。(《聖惠方》)
白話文:
安息香
本草綱目記載,安息香因其能辟除邪惡,使人安寧,故得此名。也有人說「安息」是國名,梵文稱之為拙貝羅香。
安息香產自西域,形狀像松脂,呈黃黑色,成塊狀,新鮮的質地柔軟。也有人說它產自南海波斯國,是樹木分泌的樹脂,像桃膠,秋季採收。另有記載指出,安息香樹產自波斯,當地人稱之為辟邪樹。樹高二三丈,樹皮黃黑色,葉子四角形,冬天不凋謝,二月開花,花黃色,花心略帶碧色,不結果實。割開樹皮,會流出像飴糖一樣的樹脂,這就是安息香。六、七月樹脂凝固後採收。燃燒安息香,可以通達神明,驅除邪惡。
現在安南、三佛齊等地也出產安息香。《一統志》記載,安息香樹像苦楝樹,高大挺直,葉子像羊桃葉但較長,樹心有樹脂可以製香。《香錄》記載,安息香是樹脂,形狀顏色像胡桃仁,不宜直接燃燒,但能使其他香料的香味更濃郁,因此常被用來調和香料。現在人們將安息香調和香料製成的膏狀物稱為安息油。據說,能吸引老鼠的安息香才是真品。
安息香味辛、苦,性平,無毒。
安息香可以治療心腹脹滿、惡氣,以及邪氣、魍魎作祟,鬼胎、血邪,能辟除蠱毒,治療霍亂、風痛,男性遺精,溫補腎氣,女性血崩,以及產後血暈。婦女夜裡夢到與鬼交合,可以將安息香與臭黃藥合在一起製成丸藥,燃燒熏蒸下腹部,可以永久斷絕此症。燃燒安息香可以驅邪招神,治療中惡、魘寐、勞瘵、屍疰等症。
藥方:
- 猝然心痛或經年反覆心痛:將安息香研磨成粉末,用沸水沖服半錢。
- 小兒肚子痛,蜷縮著哭鬧:將安息香用酒蒸製成膏,與沉香、木香、丁香、藿香、八角茴香各三錢,香附子、縮砂仁、炙甘草各五錢,研磨成粉末,用安息香膏調和,煉蜜製成芡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紫蘇湯送服。
- 小兒受驚:取安息香一豆大小,燃燒即可。
- 歷節風痛:取精豬肉四兩切片,裹上安息香二兩,用瓶子盛上灰燼,用大火加熱,在瓶口放一個銅片隔熱,將安息香放在銅片上燃燒,用瓶口對準疼痛處熏蒸,注意不要讓空氣流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