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草部第十四卷 (40)

回本書目錄

草部第十四卷 (40)

1. 薑黃

(《唐本草》)

【釋名】蒁(音述)、寶鼎香(《綱目》)。

【集解】恭曰:薑黃根葉都似鬱金。其花春生於根,與苗並出,入夏花爛無子。根有黃、青、白三色。其作之方法,與鬱金同。西戎人謂之蒁。其味辛少苦多,亦與鬱金同,惟花生異耳。

藏器曰:薑黃真者,是經種三年以上老薑,能生花。花在根際,一如蘘荷。根節堅硬,氣味辛辣。種姜處有之,終是難得。西番亦有來者。與鬱金、蒁藥相似。如蘇恭所說,即是蒁藥而非薑黃。又言薑黃是蒁,鬱金是胡蒁。如此則三物無別,遞相連名,總稱為蒁,則功狀當不殊。

而今鬱金味苦寒,色赤,主馬熱病;薑黃味辛溫,色黃;蒁味苦色青。三物不同,所用各別。

大明曰:海南生者,即蓬莪朮;江南生者,即為薑黃。

頌曰:薑黃今江、廣、蜀川多有之。葉青綠,長一、二尺許,闊三、四寸,有斜紋如紅蕉葉而小。花紅白色,至中秋漸凋。春末方生,其花先生,次方生葉,不結實。根盤屈黃色,類生薑而圓,有節。八月採根,片切曝乾。蜀人以治氣脹,及產後敗血攻心,甚驗。蠻人生啖,云可以祛邪辟惡。

按鬱金、薑黃、術藥三物相近,蘇恭不能分別,乃如一物。陳藏器以色味色味分別三物,又言薑黃是三年老薑所生。近年汴都多種姜,往往有薑黃生賣乃是老薑。市人買啖,云治氣為最。大方亦時用之。又有廉姜,亦是其類,而自是一物。

時珍曰:近時以扁如乾薑形者,為片子薑黃;圓如蟬腹形者,為蟬肚鬱金,並可浸水染色。術形雖似鬱金,而色不黃也。

【氣味】辛、苦,大寒,無毒。

藏器曰:辛少苦多,性熱不冷。云大寒,誤矣。

【主治】心腹結積疰忤,下氣破血,除風熱,消癰腫,功力烈於鬱金(《唐本》)。治癥瘕血塊,通月經,治撲損瘀血,止暴風痛冷氣,下食(大明)。祛邪辟惡,治氣脹,產後敗血攻心(蘇頌)。治風痹臂痛(時珍)。

【發明】時珍曰:薑黃、鬱金、術藥三物,形狀功用皆相近。但鬱金入心治血;而薑黃兼入脾,兼治氣;術藥則入肝,兼治氣中之血,為不同爾。古方五痹湯用片子薑黃,治風寒濕氣手臂痛。戴原禮《要訣》云:片子薑黃能入手臂治痛,其兼理血中之氣可知。

【附方】舊二,新二。

心痛難忍,薑黃一兩,桂三兩。為末。醋湯服一錢。(《經驗後方》)胎寒腹痛,啼哭吐乳,大便瀉青,狀若驚搐,出冷汗。薑黃一錢,沒藥、木香、乳香二錢。為末,蜜丸芡子大。每服一丸,鉤藤煎湯化下。(《和劑方》)產後血痛有塊。用薑黃、桂心等分,為末,酒服方寸匕。血下盡即愈。(昝殷《產寶》)瘡癬初生,薑黃末摻之,妙。(《千金翼》)

白話文:

[薑黃]

[別名] 也被稱為蒁,或是寶鼎香。

[外觀描述] 薑黃的根和葉子都像鬱金。它的花在春天從根部冒出,與嫩芽同時生長,到了夏天花就爛掉不會結果。根有黃、青、白三種顏色。製作方法和鬱金相同。西戎人稱它為蒁。味道辛辣帶點苦味,也和鬱金相似,只有花朵長得不一樣。

真正的薑黃是用種植三年以上的老薑,才能長出花朵。花長在根的旁邊,就像蘘荷一樣。根莖堅硬,氣味辛辣。種植薑的地方會有,但很難得到。西番(指西方國家)也有進口的。它和鬱金、蒁藥很像。如果像蘇恭說的,那其實是蒁藥而不是薑黃。又有人說薑黃是蒁,鬱金是胡蒁。這樣的話三種東西就沒什麼差別,互相連稱,都叫蒁,那它們的功效應該也差不多。

現在的鬱金味道苦寒,顏色是紅色,主要治療馬匹的熱病;薑黃味道辛溫,顏色是黃色;蒁味道苦澀,顏色是青色。三種東西不一樣,用途也各有不同。

有人說海南產的叫做蓬莪朮,江南產的才叫薑黃。

現在江蘇、廣東、四川一帶有很多薑黃。葉子是青綠色的,長約一到二尺,寬約三到四寸,有像紅蕉葉一樣的斜紋,但比較小。花是紅白色的,到了中秋節就逐漸凋謝。春天末期才生長,先開花,然後才長出葉子,不會結果。根部彎曲呈黃色,像生薑但比較圓,有節。八月採收根部,切片曬乾。四川人用它來治療氣脹,以及產後惡露引起的腹痛,效果很好。當地人會生吃,據說可以驅邪避惡。

鬱金、薑黃、術藥這三種東西很相似,蘇恭沒辦法區分,認為它們是一種。陳藏器用顏色和味道來區分這三種東西,還說薑黃是三年老薑長出來的。近年來汴京(開封)種植很多薑,常常有賣薑黃的,其實是老薑。市井的人買來吃,說是治療氣最好的。醫生也會用它。還有一種叫廉姜,也和薑黃類似,但它們是不同的東西。

現在一般認為,形狀扁平像乾薑的,叫做片子薑黃;形狀圓如蟬腹的,叫做蟬肚鬱金,都可以用來浸水染色。術的形狀雖然像鬱金,但顏色不是黃色的。

[根部]

[氣味] 味辛、苦,性大寒,沒有毒。

陳藏器說:薑黃的味道是辛少苦多,性質偏熱而不是寒冷,說它大寒是錯的。

[主要功效] 可以治療心腹積滯、惡氣,能降氣破血,驅除風熱,消除癰腫,藥效比鬱金更強。還能治療癥瘕(腹內腫塊)、血塊,疏通月經,治療跌打損傷造成的瘀血,止住突然發作的疼痛和寒氣,幫助消化。可以驅邪避惡,治療氣脹,以及產後惡露引起的腹痛。還可以治療風濕引起的肢體疼痛。

[功效發揮] 薑黃、鬱金、術藥這三種東西,形狀和功效都很相近。但鬱金主要入心經,治療血方面的問題;薑黃則兼入脾經,可以兼顧氣方面的問題;術藥則是入肝經,兼顧氣中的血,這就是它們的不同。古代方劑五痹湯用片子薑黃,治療風寒濕氣引起的胳膊疼痛。戴原禮的《藥訣》說,片子薑黃能到達手臂來治療疼痛,可見它能調理血中的氣。

[附方] 這裡有四個方子:

  1. 心痛難忍:用薑黃一兩,桂三兩,研成粉末。用醋水服用一錢。
  2. 胎兒寒氣引起的腹痛,哭鬧吐奶,大便呈青色像驚厥,出冷汗:用薑黃一錢,沒藥、木香、乳香二錢,研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芡實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鉤藤煎湯送服。
  3. 產後血瘀疼痛有血塊:用薑黃、桂心等分,研成粉末,用酒服用一湯匙,血排乾淨就好了。
  4. 剛開始長的瘡癬:用薑黃粉末塗抹在患處,效果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