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木部第三十四卷 (9)

回本書目錄

木部第三十四卷 (9)

1. 沉香

(《別錄》上品)

【釋名】沉水香(《綱目》)、蜜香。

時珍曰:木之心節置水則沉,故名沉水,亦曰水沉。半沉者為棧香,不沉者為黃熟香。《南越志》言:交州人稱為蜜香,謂其氣如蜜脾也。梵書名阿迦嚧香。

【集解】恭曰:沉香、青桂、雞骨、馬蹄、煎香,同是一樹,出天竺諸國。木似櫸柳,樹皮青色。葉似橘葉,經冬不凋。夏生花,白而圓。秋結實似檳榔,大如桑椹,紫而味辛。

藏器曰:沉香,枝、葉並似椿。云似橘者,恐未是也。其枝節不朽,沉水者為沉香;其肌理有黑脈,浮者為煎香。雞骨、馬蹄皆是煎香,並無別功,止可薰衣去臭。

頌曰:沉香、青桂等香,出海南諸國及交、廣、崖州。沈懷遠《南越志》云:交趾蜜香樹,彼人取之,先斷其積年老木根,經年其外皮乾俱朽爛,木心與枝節不壞,堅黑沉水者,即沉香也。半浮半沉與水面平者,為雞骨香。細枝緊實未爛者,為青桂香。其干為棧香。其根為黃熟香。

其根節輕而大者,為馬蹄香。此六物同出一樹,有精粗之異爾,並採無時。劉恂《嶺表錄異》云:廣管羅州多棧香樹,身似柜柳,其花白而繁,其葉如橘。其皮堪作紙,名香皮紙,灰白色,有紋如魚子,沾水即爛,不及楮紙,亦無香氣。沉香、雞骨、黃熟、棧香雖是一樹,而根、干、枝、節,各有分別也。

又丁謂《天香傳》云:此香奇品最多。四香凡四名十二狀,出於一本。木體如白楊,葉如冬青而小。海北竇、化、高、雷皆出香之地,比海南者優劣不侔。既所稟不同,復售者多而取者速,其香不待稍成,乃趨利戕賊之深也。非同瓊管黎人,非時不妄剪伐,故木無夭札之患,得必異香焉。

宗奭曰:嶺南諸郡悉有,傍海處尤多。交干連枝,岡嶺相接,千里不絕。葉如冬青,大者數抱,木性虛柔。山民以構茅廬,或為橋梁,為飯甑,為狗槽,有香者百無一、二。蓋木得水方結,多在折枝枯乾中,或為沉,或為煎,或為黃熟。自枯死者,謂之水盤香。南恩、高、竇等州,惟產生結香。

蓋山民入山,以刀斫曲干斜枝成坎,經年得雨水浸漬,遂結成香。乃鋸取之,刮去白木,其香結為斑點,名鷓鴣斑,燔之極清烈。香之良者,惟在瓊、崖等州,俗謂之角沉、黃沉,乃枯木得者,宜入藥用。依木皮而結者,謂之青桂,氣尤清。在土中歲久,不待刓剔而成薄片者,謂之龍鱗。

削之自卷,咀之柔韌者,謂之黃蠟沉,尤難得也。承曰:諸品之外,又有龍鱗、麻葉、竹葉之類,不止一、二十品。要之入藥惟取中實沉水者。或沉水而有中心空者,則是雞骨。謂中有朽路,如雞骨中血眼也。時珍曰:沉香品類,諸說頗詳。今考楊億《談苑》、蔡絛《叢談》、范成大《桂海志》、張師正《倦遊錄》、洪駒父《香譜》、葉廷珪《香錄》諸書,撮其未盡者補之云。香之等凡三:曰沉,曰棧,曰黃熟是也。

沉香入水即沉,其品凡四:曰熟結,乃膏脈凝結自朽出者;曰生結,乃刀斧伐僕,膏脈結聚者;曰脫落,乃因水朽而結者;曰蟲漏,乃因蠹隙而結者。生結為上,熟脫次之。堅黑為上,黃色次之。角沉黑潤,黃沉黃潤,蠟沉柔韌,革沉紋橫,皆上品也。海島所出,有如石杵,如肘如拳,如鳳雀龜蛇,雲氣人物。

及海南馬蹄、牛頭、燕口、繭栗、竹葉、芝菌、梭子、附子等香,皆因形命名爾。其棧香入水半浮半沉,即沉香之半結連木者,或作煎香,番名婆木香,亦曰弄水香。其類有蝟刺香、雞骨香、葉子香,皆因形而名。有大如笠者,為蓬萊香。有如山石枯槎者,為光香。入藥皆次於沉香。

其黃熟香,即香之輕虛者,俗訛為速香是矣。有生速,斫伐而取者。有熟速,腐朽而取者。其大而可雕刻者,謂之水盤頭。並不堪入藥,但可焚爇。葉廷珪云:出渤泥、占城、真臘者,謂之番沉,亦曰舶沉,曰藥沉,醫家多用之,以真臘為上。蔡絛云:占城不若真臘,真臘不若海南黎峒。

黎峒又以萬安黎母山東峒者,冠絕天下,謂之海南沉,一片萬錢。海北高、化諸州者,皆棧香爾。范成大云:黎峒出者名土沉香,或曰崖香。雖薄如紙者,入水亦沉。萬安在島東,鍾朝陽之氣,故香尤醞藉,土人亦自難得。舶沉香多腥烈,尾煙必焦。交趾海北之香,聚於欽州,謂之欽香,氣尤酷烈。

南人不甚重之,惟以入藥。

【正誤】時珍曰:按:李珣《海藥本草》謂沉者為沉香,浮者為檀香。梁元帝《金樓子》謂一木五香:根為檀,節為沉,花為雞舌,膠為熏陸,葉為藿香。

並誤也。五香各是一種。所謂五香一本者,即前蘇恭所言,沉、棧、青桂、馬蹄、雞骨者是矣。

【修治】斅曰:凡使沉香,須要不枯,如觜角硬重沉於水下者為上,半沉者次之。不可見火。時珍曰:欲入丸散,以紙裹置懷中,待燥研之。或入乳缽以水磨粉,曬乾亦可。若入煎劑,惟磨汁臨時入之。

【氣味】辛,微溫,無毒。珣曰:苦,溫。大明曰:辛,熱。元素曰:陽也。有升有降。時珍曰:咀嚼香甜者性平,辛辣者性熱。

【主治】風水毒腫,去惡氣(《別錄》)。主心腹痛,霍亂中惡,邪鬼疰氣,清人神,並宜酒煮服之。諸瘡腫,宜入膏中(李珣)。調中,補五臟,益精壯陽,暖腰膝,止轉筋、吐瀉冷氣,破症癖,冷風麻痹,骨節不任,風濕皮膚瘙癢,氣痢(大明)。補右腎命門(元素)。

補脾胃,及痰涎、血出於脾(李杲)。益氣和神(劉完素)。治上熱下寒,氣逆喘急,大腸虛閉,小便氣淋,男子精冷(時珍)。

【附方】新七。

諸虛寒熱,冷痰虛熱:冷香湯:用沉香、附子(炮)等分,水一盞,煎七分,露一夜,空心溫服。(王好古《醫壘元戎》)

胃冷久呃:沉香、紫蘇、白豆蔻仁各一錢。為末。每柿蒂湯服五、七分。(吳球《活人心統》)

心神不足,火不降,水不升,健忘驚悸:朱雀丸:用沉香五錢,茯神二兩,為末,煉蜜和丸小豆大。每食後人參湯服三十丸,日二服。(王璆《百一選方》)

腎虛目黑,暖水臟:用沉香一兩,蜀椒(去目,炒出汗)四兩,為末,酒糊丸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,鹽湯下。(《普濟方》)

胞轉不通:非小腸、膀胱、厥陰受病,乃強忍房事,或過忍小便所致,當治其氣則愈,非利藥可通也。沉香、木香各二錢,為末。白湯空腹服之,以通為度。(《醫壘元戎》)

大腸虛閉,因汗多,津液耗涸者:沉香一兩,肉蓯蓉(酒浸焙)二兩,各研末,以麻仁研汁作糊,丸梧桐子大。每服一百丸,蜜湯下。(嚴子禮《濟生方》)痘瘡黑陷:沉香、檀香、乳香等分,爇於盆內。抱兒於上熏之,即起。(鮮于樞《鉤玄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