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綱目》~ 木部第三十四卷 (8)
木部第三十四卷 (8)
1. 辛夷
(《本經》上品)
【釋名】辛雉(《本經》)、侯桃(同)、房木(同)、木筆(《拾遺》)、迎春。
白話文:
釋名
- 辛雉(《本經》):迎春花
- 侯桃(同):迎春花
- 房木(同):迎春花
- 木筆(《拾遺》):迎春花
- 迎春:迎春花
時珍曰:夷者荑也。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也。揚雄《甘泉賦》云:列辛雉於林薄。服虔注云:即辛夷。雉、夷聲相近也。今本草作辛矧,傳寫之誤矣。
白話文:
李時珍說:「夷就是荑啊!它的花苞初生時就像荑草,味道辛辣。揚雄《甘泉賦》裡說:把辛雉排放在林中薄地上。服虔注:辛雉就是辛夷雉。雉與夷的音相近。如今本草中寫作辛矧,實為傳抄之誤。
藏器曰:辛夷花未發時,苞如小桃子,有毛,故名侯桃。初發如筆頭,北人呼為木筆。其花最早,南人呼為迎春。
白話文:
藏器說:辛夷花還沒綻放的時候,花苞像個毛茸茸的小桃子,因此得名為「侯桃」。花兒初開時,花朵像一支筆頭,北方人稱它為「木筆」。辛夷花是春天最早盛開的花朵,南方人稱它為「迎春」。
【集解】《別錄》曰:辛夷生漢中、魏興、梁州川穀。其樹似杜仲,高丈餘。子似冬桃而小。九月採實,曝乾,去心及外毛。毛射人肺,令人咳。
白話文:
【集解】:《別錄》記載:辛夷生長在漢中、魏興、梁州川穀。樹木種類類似杜仲,高一丈多。果實與冬桃相似,但形狀較小,於九月採收果實後曬乾,去除果核及外層的毛,毛容易射入人的肺部,造成咳嗽。
弘景曰:今出丹陽近道。形如桃子,小時氣味辛香。
恭曰:此是樹,花未開時收之。正月、二月好採。云九月採實者,恐誤也。
白話文:
弘景說:這種藥材現在產於丹陽,外形像是桃子,很小,氣味辛辣。
恭說:這是樹,在花未開時採收。正月、二月是採收的好時節。有人說在九月採集果實,恐怕是弄錯了。
保升曰:其樹大連合抱,高數仞。葉似柿葉而狹長。正月、二月花,似有毛小桃,色白而帶紫。花落而無子。夏杪復著花,如小筆。又有一種,花、葉皆同,但三月花開,四月花落,子赤似相思子。二種所在山谷皆有。
白話文:
保升先生說:這種樹木很大,兩個人才能合抱,高度有幾丈。葉子像柿子葉,但是比較窄而長。一、二月間開花,像有絨毛的小桃,花色白色帶點紫色。花謝後不結果。夏天末尾又開花,像小筆刷。還有一種,花朵和葉子都相同,只是三月開花,四月花謝,果實像相思子,是紅色的。兩種樹木都生長在山谷之中。
禹錫曰:今苑中有樹,高三、四丈,其枝繁茂。正、二月花開,紫白色。花落乃生葉,夏初復生花。經秋歷冬,葉花漸大,如有毛小桃,至來年正、二月始開。初是興元府進來,樹才三、四尺,有花無子,經二十餘年方結實。蓋年淺者無子,非有二種也。其花開早晚,各隨方土節氣爾。
白話文:
禹錫說:現在園內有一棵樹,高三、四丈,枝葉繁茂。二月開花,紫白色。花落之後長出葉子,夏初又生花。經過秋天和冬天,葉子和花逐漸長大,好像有毛的小桃子,到了來年的二月才開花。這棵樹最初是從興元府運過來的,當時樹只有三、四尺高,有花但沒有果實,經過二十多年才結出果實。年紀小的樹沒有果實,並非有兩種不同品種。花開的早晚,則是依季節變化而定。
宗奭曰:辛夷,處處有之,人家園亭亦多種植。先花後葉,即木筆花也。其花未開時,苞上有毛,尖長如筆,故取象而名。花有桃紅、紫色二種,入藥當用紫者,須未開時收之,已開者不佳。時珍曰:辛夷花,初出枝頭,苞長半寸,而尖銳儼如筆頭,重重有青黃茸毛順鋪,長半分許。及開則似蓮花而小如盞,紫苞紅焰,作蓮及蘭花香。
亦有白色者,人呼為玉蘭。又有千葉者。諸家言苞似小桃者,比類欠當。
苞
白話文:
宗奭說:辛夷花,在各地都有,家家戶戶的園林亭閣裡也多有種植。先開花了,之後才長葉子,也就是木筆花。辛夷花的花苞上覆著柔毛,當花未盛開時,花苞尖長得像筆,所以取象為名。辛夷花有桃紅色和紫色的兩種,入藥時必須用紫色的花,而且必須在花未盛開時(接近冬春之際)採收,已經盛開的花就不好了。時珍說:辛夷花最初從枝頂長出來時,花苞長到半寸,尖銳得看起來很像筆頭,花苞上覆滿了青黃色的茸毛,順著一個方向生長,長到半寸左右。花開後,花形似蓮花而比蓮花小,花萼紫紅色,散發著蓮花和蘭花混合的香氣。
有白色的玉蘭花,另有花瓣多達數百片的品種。各種說法中,有人說花苞像小桃子,這是比喻不當。
【修治】斅曰:凡用辛夷,拭去赤肉毛了,以芭蕉水浸一宿,用漿水煮之,從巳至未,取出焙乾用。若治眼目中患,即一時去皮,用向裡實者。
白話文:
修治方法:斅氏說:凡是用辛夷,先將紅色的肉和毛擦掉,用芭蕉水浸泡一夜,然後用漿水煮,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一點,取出焙乾備用。如果用於治療眼疾,則直接剝皮,使用裡面堅實的部分。
大明曰:入藥微炙。
【氣味】辛,溫,無毒。
時珍曰:氣味俱薄,浮而散,陽也。入手太陰、足陽明經。
白話文:
**藥材使用方法:**入藥時稍稍烤熱。
**性味:**辛辣,溫和,無毒。
**李時珍說:**這味藥的氣味都較為微弱,容易散失,屬於陽性的藥物。歸入肺經(手太陰肺經)和胃經(足陽明胃經)。
之才曰:芎藭為之使。惡五石脂,畏菖蒲、蒲黃、黃連、石膏、黃環。
【主治】五臟身體寒熱,風頭腦痛面䵟。久服下氣,輕身明目,增年耐老(《本經》)。
白話文:
之才說:芎藭是它的引經藥。它不喜歡五石脂,害怕菖蒲、蒲黃、黃連、石膏、黃環。
【主治】五臟身體的寒熱,風寒導致的頭腦疼痛和麪容憔悴。長期服用可以通氣順暢,減輕身體重量,明亮眼睛,延年益壽(《本經》)。
溫中解肌,利九竅,通鼻塞涕出,治面腫引齒痛,眩冒身兀兀如在車船之上者,生鬚髮,去白蟲(《別錄》)。通關脈,治頭痛憎寒,體噤瘙癢。入面脂,生光澤(大明)。鼻淵鼻鼽,鼻窒鼻瘡,及痘後鼻瘡,並用研末,入麝香少許,蔥白蘸入數次,甚良(時珍)。
【發明】時珍曰:鼻氣通於天。天者,頭也、肺也。肺開竅於鼻,而陽明胃脈環鼻而上行。
白話文:
中藥溫中解肌、通九竅、通鼻塞涕出、治療面腫引起的牙痛,眩暈頭昏身軀軟弱無力者,使鬚髮生長、去除白蟲(出自《別錄》)。通關脈、治療頭痛畏寒、身體僵硬瘙癢。加入面脂中可使肌膚光澤(出自《大明》)。鼻淵鼻鼽、鼻窒鼻瘡、及痘後鼻瘡,都可使用研末,加入少量麝香,用蔥白蘸入數次,效果很好(出自《時珍》)。
發明:李時珍說:鼻子的氣息與天相通。天,指的就是頭和肺。肺的竅開在鼻子上,而且陽明胃脈繞著鼻子向上行。
腦為元神之府,而鼻為命門之竅。人之中氣不足,清陽不升,則頭為之傾,九竅為之不利。辛夷之辛溫走氣而入肺,其體輕浮,能助胃中清陽上行通於天。所以能溫中,治頭面目鼻九竅之病。軒岐之後,能達此理者,東垣李杲一人而已。
白話文:
人的大腦是元神所在的地方,鼻子是命運所在的孔竅。如果人的中氣不足,清陽之氣就升不上去,頭就會因此失去平衡,九竅也會受到影響。辛夷性辛溫,能散發氣味進入肺部,質地輕浮,能幫助胃中的清陽之氣上升,通向天部。所以它可以溫中止痛,治療頭面、鼻子和九竅的疾病。軒轅和岐伯之後,能精通此道理的,只有金元時代的李杲一人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