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木部第三十四卷 (7)

回本書目錄

木部第三十四卷 (7)

1. 月桂

(《拾遺》)

白話文:

《拾遺》

凡腎傷者,腰脊痛,煩熱汗出,口渴,咽乾,小便淋澀,小腹脹滿,耳鳴,頭暈,舌紅少苔,脈洪數。

治法:滋腎清熱。

方藥:六味地黃丸,加知母、黃柏。或用左歸飲。

凡氣虛,不能制熱者,虛汗,喘促,口渴,食少,大便溏瀉,頭暈眼花,舌淡白少苔,脈虛大無力。

治法:益氣養陰。

方藥:補中益氣丸,加麥冬、百合。或用生脈散。

凡陰虛,不能制熱者,虛汗,口渴,咽乾,心煩,失眠,大便乾燥,小便短赤,舌質紅少苔,脈細數。

治法:滋陰清熱。

方藥:滋陰降火湯,加知母、黃柏。或用二至丸。

凡陽虛,不能制寒者,怕冷,畏寒,四肢不溫,腰膝酸軟,小便清長,舌淡白苔白,脈沉細無力。

治法:溫陽益氣。

方藥:右歸丸,加附子、乾薑。或用金匱腎氣丸。

凡血虛,不能榮養臟腑者,面色無華,脣舌淡白,心悸,失眠,頭昏,健忘,身體疲倦,舌質淡,脈細弱。

治法:益氣補血。

方藥:當歸六黃湯,加炒白芍、生地。或用八珍湯。

【集解】藏器曰:今江東諸處,每至四、五月後晦,多於衢路間得月桂子,大於貍豆,破之辛香,古者相傳是月中下也。餘杭靈隱寺僧種得一株,近代詩人多所論述。《洞冥記》云:有遠飛雞,朝往夕還,常銜桂實歸於南土。南土月路也,故北方無之。山桂猶堪為藥,況月桂乎?

白話文:

【集解】藏器說:現在江東各地,每年到了四、五月以後的最後一天,經常在道路上能找到月桂樹的果實,果實比貍豆大,打開後有辛香味,從古至今相傳這是從月亮上掉下來的。餘杭靈隱寺的和尚種植到一株月桂樹,近來詩人多有論述。《洞冥記》中說:有一種飛得很遠的雞,早上出去晚上回來,經常銜著月桂果實回到南方的土地。南方有通往月亮的道路,所以北方沒有月桂樹。山上的桂樹還是可以入藥,更何況月亮上的月桂樹呢?

時珍曰:吳剛伐月桂之說,起於隋唐小說。月桂落子之說,起於武后之時。相傳有梵僧自天竺鷲嶺飛來,故八月常有桂子落於天竺。《唐書》亦云:垂拱四年三月,有月桂子降於台州,十餘日乃止。宋仁宗天聖丁卯八月十五日夜,月明天淨,杭州靈隱寺月桂子降,其繁如雨,其大如豆,其圓如珠,其色有白者、黃者、黑者,殼如芡實,味辛。拾以進呈,寺僧種之,得二十五株,慈雲式公有序記之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吳剛伐月桂的傳說,起源於隋唐小說。月桂落下果子的傳說,起源於武則天時期。據說有一位梵僧從天竺鷲嶺飛來,所以八月經常有桂子落到天竺。《唐書》也說:垂拱四年三月,有月桂子降落在臺州,十多天才停止。宋仁宗天聖丁卯年八月十五日晚上,月亮又明又淨,杭州靈隱寺的月桂子紛紛落下,像雨點一樣繁多,像豆子一樣大,像珍珠一樣圓,顏色有白色、黃色、黑色,殼像芡實,味道辛辣。人們拾起來呈獻給皇帝,寺僧把它們種下,長成了二十五株,慈雲式公寫序記敘這件事。

張君房宿錢塘月輪寺,亦見桂子紛如煙霧,迴旋成穗,墜如牽牛子,黃白相間,咀之無味。據此,則月中真若有樹矣。竊謂月乃陰魄,其中婆娑者,山河之影爾。月既無桂,則空中所墜者何物耶?泛觀群史,有雨塵沙土石,雨金鉛錢汞,雨絮帛谷粟,雨草木花葯,雨毛血魚肉之類甚眾。則桂子之雨,亦妖怪所致,非月中有桂也。

白話文:

張君房在錢塘月輪寺中住宿,看見桂花宛如煙霧般紛紛飄落,聚集旋轉形成了穗狀,下墜時就像牽牛子的果實,花朵黃白相間,但咬碎後卻沒有味道。由此看來,月中確實存在桂花樹。但我認為,月亮是陰氣凝結而成的魂魄,在月亮上婆娑搖動的,是山川的投影而已。既然月亮上沒有桂花樹,那麼空中飄落下的又是什麼呢?遍覽各種史書,記載了許多奇特的降雨現象,比如雨塵、沙土、石頭、金、鉛、錢、汞、絮帛、谷粟、草木、花葯、毛、血、魚、肉等。因此,桂花雨的形成,也是妖怪所致,而非月中有桂。

桂生南方,故惟南方有之。《宋史》云:元豐三年六月,饒州雨木子數畝,狀類山芋子,味辛而香,即此類也。《道經》月桂謂之不時花,不可供獻。

白話文:

桂樹生長在南方,所以只有南方纔有它。據《宋史》記載,元豐三年六月,饒州有幾畝雨木子,形狀像山芋,味道辛辣而香,就是桂花這種東西。《道經》說月桂花叫「不時花」,不能用來供奉。

【氣味】辛,溫,無毒。

【主治】小兒耳後月蝕瘡,研碎敷之(藏器)。

白話文:

【氣味】辛辣、溫熱,沒有毒性。

【主治】小兒耳後生的月蝕瘡,將其研碎敷上(藏器)。

2. 木蘭

(《本經》上品)

【釋名】杜蘭(《別錄》)、林蘭(《本經》)、木蓮(《綱目》)、黃心。

時珍曰:其香如蘭,其花如蓮,故名。其木心黃,故曰黃心。

【集解】《別錄》曰:木蘭生零陵山谷及太山。皮似桂而香。十二月採皮,陰乾。

白話文:

譯文:

**釋名:**杜蘭(《別錄》)、林蘭(《本經》)、木蓮(《綱目》)、黃心。

時珍說:它的花香像蘭花,它的花形像蓮花,所以得名。它的木心是黃色的,所以叫黃心。

集解:《別錄》說:木蘭生長在零陵山谷和太山。它的樹皮像桂樹皮,而且有香味。在十二月採集它的樹皮,在陰涼處晾乾。

弘景曰:零陵諸處皆有之。狀如楠樹,皮甚薄而味辛香。今益州者皮厚,狀如厚朴,而氣味為勝。今東人皆以山桂皮當之,亦相類。道家用合香亦好。

白話文:

弘景說道:零陵各個地方都有這種樹。形狀像楠樹,樹皮很薄,但味道辛辣香氣濃鬱。現在益州的這種樹皮較厚,形狀像厚朴,但是氣味更勝一籌。現在東方的人都用山桂皮代替它,也頗相似。道家把它用來製作合香也很好。

保升曰:所在皆有。樹高數仞。葉似菌桂葉,有三道縱紋,其葉辛香不及桂也。皮如板桂,有縱橫紋。三月、四月採皮,陰乾。

白話文:

保升說:各地都有。樹高數仞。葉子像菌桂葉,有三道縱紋,它的葉子辛香不及桂花。樹皮像板桂,有縱橫紋。三月、四月採皮,陰乾。

頌曰:今湖、嶺、蜀川諸州皆有之。此與桂全別,而韶州所上,乃云與桂同是一種。取外皮為木蘭,中肉為桂心。蓋是桂中之一種爾。十一月、十二月採,陰乾。任昉《述異記》云:木蘭川,在潯陽江中,多木蘭。又七里洲中有魯班刻木蘭舟,至今在洲中。今詩家云木蘭舟,出於此。

白話文:

頌曰:如今湖州、嶺南、四川等地都有木蘭。木蘭與桂皮完全不同,而韶州進貢的木蘭,卻說它與桂皮是同一種東西。取木蘭的外皮是木蘭皮,中間的肉是桂心。木蘭其實是桂皮中的一種。在十一月、十二月採收,陰乾即可。任昉在《述異記》中說:木蘭川在潯陽江中,有許多木蘭樹。七里洲中又有魯班刻的木蘭舟,至今仍在洲中。現在詩人所說的木蘭舟,就是由此而來。

時珍曰:木蘭枝葉俱疏。其花內白外紫,亦有四季開者。深山生者尤大,可以為舟。按:《白樂天集》云:木蓮生巴峽山谷間,民呼為黃心樹。大者高五、六丈,涉冬不凋。身如青楊,有白紋。葉如桂而厚大,無脊。花如蓮花,香色豔膩皆同,獨房蕊有異。四月初始開,二十日即謝,不結實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木蘭的枝葉都很稀疏。它的花朵裡面是白色的,外面是紫色的,也有四季開花的。生長在深山中木蘭,個頭就越大,大的木蘭可以做成船。根據《白樂天集》的記載:木蓮生長在巴峽山谷間,人們稱它為黃心樹。大的木蘭樹高五、六丈,即使到了冬天也不會凋謝。樹幹像青楊,有白色紋路。葉子像桂樹葉但比它厚也比它大,沒有葉脈。花朵像蓮花,香味、顏色和嬌艷程度都一樣,只是花房和花蕊有所區別。四月初才開始開花,花開二十天後就會凋謝,不結實。

此說乃真木蘭也。其花有紅、黃、白數色。其木肌細而心黃,梓人所重。蘇頌所言韶州者,是牡桂,非木蘭也。或云木蘭樹雖去皮,亦不死。羅願言其冬花、實如小柿甘美者,恐不然也。

白話文:

這種說法所指的就是真正的木蘭。它的花有紅、黃、白色等多種顏色,木質緻密,心材是黃色。梓木匠人們非常重視它。蘇頌所說韶州的那種,那是牡桂,並不是木蘭。有人說,木蘭樹即使將樹皮剝掉,也不會死亡。羅願說木蘭的花在冬天盛開,果實如小柿子那麼甘甜,我認為不太可能。

【氣味】苦,寒,無毒。

白話文:

【性質】氣味苦寒,無毒。

【主治】身大熱在皮膚中,去面熱赤皰酒渣,惡風癲疾,陰下癢濕,明耳目(《本經》)。療中風傷寒,及癰疽水腫,去臭氣(《別錄》)。治酒疸,利小便,療重舌(時珍)。

白話文:

【主治功能】身體有大熱在皮膚中,可以治療面部紅腫、青春痘、酒糟鼻,害怕風吹、癲癇,陰部發癢、潮濕,使耳目聰明。(《本經》)。治療中風傷寒,以及癰疽、水腫,去除臭氣。(《別錄》)。治療酒疸,利尿,治療重舌。(時珍)。

【附方】舊二,新二。

白話文:

【附方】舊方二個,新方二個。

小兒重舌:木蘭皮一尺,廣四寸,削去粗皮,入醋一升,漬汁噙之。(《子母秘錄》)

白話文:

嬰兒重舌:木蘭樹皮一尺長,寬四寸,削去粗皮,放入一升醋中浸泡,孩子含服醋汁。(《子母祕錄》)

面上齇疱䵟𪒟:用木蘭皮一斤細切,以三年酢漿漬之百日,曬乾搗末。每漿水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《肘後》用酒漬之,梔子仁一斤。(《古今錄驗》方)酒疸發斑:赤黑黃色,心下燠痛,足脛腫滿,小便黃,由大醉當風,入水所致。用木蘭皮一兩,黃耆二兩,為末。酒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(《肘後方》)

白話文:

面上有黑色瘡疹:用木蘭皮一斤,切碎,用三年的醋漿汁浸泡一百天,曬乾搗成粉末。每次以漿水送服一匙,每天三次。《肘後方》用酒浸泡木蘭皮,加入一斤梔子仁。(《古今錄驗》方)

酒疸發斑:發紅、黑色或黃色的斑點,心下灼熱疼痛,小腿腫脹,小便黃色,是由於大醉後當風,又下水所致。用木蘭皮一兩,黃耆二兩,研成粉末。用酒送服一匙,每天三次。(《肘後方》)

【主治】魚哽骨哽,化鐵丹用之(時珍)。

白話文:

【主治】異物如魚刺或骨刺卡在喉部,可用「化鐵丹」來化解(李時珍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