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《本草綱目》~ 草部第十四卷 (34)
草部第十四卷 (34)
1. 蓽茇
偏頭風痛:蓽茇為末,令患者口含溫水,隨左右痛,以左右鼻吸一次,有效。(《經驗後方》)
鼻流清涕:蓽茇末吹之,有效。(《衛生易簡方》)
風蟲牙痛:蓽茇末揩之,煎蒼耳湯漱去涎。《本草權度》:用蓽茇末、木鱉子肉。研膏化開,搐鼻。《聖濟總錄》:用蓽茇、胡椒等分,為末,化蠟丸麻子大,每以一丸塞孔中。
蓽勃沒
【氣味】辛,溫,無毒。
【主治】五勞七傷,冷氣嘔逆,心腹脹滿,食不消化,陰汗寒疝核腫,婦人內冷無子,治腰腎冷,除血氣(藏器)。
白話文:
偏頭痛:將蓽茇磨成粉末,讓患者含一口溫水,頭痛在哪一邊,就用哪一邊的鼻孔吸入蓽茇粉末,有效。
鼻涕清稀:將蓽茇粉末吹入鼻中,有效。
牙痛(因風寒蟲齒引起):用蓽茇粉末塗抹患處,再煎煮蒼耳子水漱口去唾液。 也可用蓽茇粉末和木鱉子研磨成膏,融化後塞入鼻中;或將蓽茇和胡椒等量研磨成粉,用蠟做成麻子大小的丸藥,塞入牙痛的牙孔中。
蓽茇的特性:辛味,溫性,無毒。
蓽茇的功效:治療五勞七傷、受寒嘔吐、心腹脹滿、消化不良、陰寒導致的汗出、疝氣、腫脹、婦女體虛不孕、腰腎虛寒、以及清除瘀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