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木部第三十四卷 (4)

回本書目錄

木部第三十四卷 (4)

1.

(《別錄》下品)

【釋名】煔(音杉)、沙木(《綱目》)、檠木(音敬)。

【集解】頌曰:杉材舊不著所出州土,今南中深山多有之。木類松而勁直,葉附枝生,若刺針。郭璞注《爾雅》云:煔似松,生江南。可以為船及棺材,作柱埋之不腐。又人家常用作桶板,甚耐水。

宗奭曰:杉干端直,大抵如松,冬不凋,但葉闊成枝也。今處處有之,入藥須用油杉及臭者良。時珍曰:杉木葉硬,微扁如刺,結實如楓實。江南人以驚蟄前後取枝插種,出倭國者,謂之倭木,並不及蜀、黔諸峒所產者尤良。其木有赤、白二種:赤杉實而多油,白杉虛而乾燥。有斑紋如雉者,謂之野雞斑,作棺尤貴。其木不生白蟻,燒灰最發火藥。

杉材

【氣味】辛,微溫,無毒。

【主治】漆瘡,煮湯洗之,無不瘥(《別錄》)。煮水,浸捋腳氣腫滿。服之,治心腹脹痛,去惡氣(蘇恭)。治風毒奔豚,霍亂上氣,並煎湯服(大明)。

【發明】震亨曰:杉屑屬金有火。其節煮汁浸捋腳氣腫滿,尤效。

頌曰:唐柳柳州纂《救三死方》云:元和十二年二月得腳氣,夜半痞絕,脅有塊,大如石,且死,困不知人,搐搦上視,三日,家人號哭。滎陽鄭洵美傳杉木湯,服半食頃大下,三行氣通塊散。方用杉木節一大升,橘葉(切)一大升(無葉則以皮代之),大腹檳榔七枚(連子碎之),童子小便三大升,共煮取一大升半,分為兩服。若一服得快,即停後服。

此乃死病,會有教者,乃得不死。恐人不幸病此,故傳之云。

【附方】新四。

肺壅痰滯,上焦不利,猝然咳嗽:杉木屑一兩,皂角(去皮酥炙)三兩,為末,蜜丸梧桐子大。每米飲下十丸,一日四服。(《聖惠方》)小兒陰腫赤痛,日夜啼叫,數日退皮,愈而復作:用老杉木燒灰,入膩粉,清油調敷,效。(危氏《得效方》)肺壅失音:杉木燒炭入碗中,以小碗覆之,用湯淋下,去碗飲水。

不愈再作,音出乃止。(《集簡方》)臁瘡黑爛:多年老杉木節,燒灰,麻油調,隔箬葉貼之,絹帛包定,數貼而愈。(《救急方》)

【主治】金瘡血出,及湯火傷灼,取老樹皮燒存性,研敷之。或入雞子清調敷。一、二日愈(時珍)。

【主治】風、蟲牙痛,同芎藭、細辛煎酒含漱(時珍)。

【主治】疝氣痛,一歲一粒,燒研酒服(時珍)。

杉菌,見菜部。

【附錄】丹桎木皮(桎,音直),藏器曰:生江南深山。似杉木,皮,主治癧瘍風。取一握,去上黑,打碎,煎如糖,日日塗之。

白話文:

《本經》未收錄,後世醫家認為其藥用價值不高。

杉樹,又名煔、沙木、檠木。主要生長在南方深山,樹木像松樹一樣挺拔筆直,葉子像針一樣,緊貼枝條生長。其木材堅韌耐腐,可用於造船、做棺材、製作柱子,以及製作水桶等耐水的器物。杉樹的樹幹筆直,與松樹相似,冬天也不枯萎,只是葉片較寬。油杉和氣味較重的杉木入藥效果較好。杉樹葉子堅硬,略扁,像針一樣,果實像楓樹的果實。江南地區常在驚蟄前後取其枝條插枝繁殖。來自日本的杉木稱作倭木,品質不如蜀地、黔地所產的杉木好。杉木分赤杉和白杉兩種,赤杉實心,含油量多;白杉則較空虛乾燥。帶有像野雞羽毛一樣斑紋的杉木稱為野雞斑,用來製作棺材價值更高。杉木不易生白蟻,其燒成的灰燼是製作火藥的好材料。

杉木的氣味辛辣,性微溫,無毒。

杉木可用於治療漆瘡,用其煮水洗患處,效果很好;煮水浸泡,可治療腳氣腫脹;服用可治療心腹脹痛,去除體內惡氣;也可治療風毒引起的奔豚病、霍亂和氣逆等症狀,需煎湯服用。

杉木屑性屬金,帶有火性。用杉木節煮水浸泡,治療腳氣腫脹尤為有效。據記載,唐朝柳宗元曾患腳氣,病情危急,經服用杉木湯後症狀得到緩解。此方以杉木節、橘葉(或橘皮)、檳榔、童尿等同煮而成。

以下是一些杉木相關的驗方:

  • 治療肺部痰阻,上焦氣機不利,突然咳嗽的方子:用杉木屑、皂角製成蜜丸服用。
  • 治療小兒陰部腫脹疼痛,反覆發作的方子:用老杉木燒灰,與膩粉、清油調和後敷患處。
  • 治療肺部痰阻導致失音的方子:用杉木燒成炭,以熱水淋燙後飲用。
  • 治療久治不愈的臁瘡的方子:用多年生的老杉木節燒成灰,以麻油調和後敷患處。

杉木樹皮可用於治療金瘡出血和湯火灼傷,將老樹皮燒成灰,研磨後敷於患處,或與雞蛋清調和後敷用。

杉木葉子可用於治療風邪、蟲牙引起的牙痛,可與川芎、細辛等藥材一起煎酒含漱。

杉木種子可用於治療疝氣痛,每年服用一粒,燒成灰後研磨,用酒送服。

杉菌(一種食用菌)詳見菜部。

丹桎木皮,類似杉木,其樹皮可治療癧瘍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