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木部第三十四卷 (3)

回本書目錄

木部第三十四卷 (3)

1.

(《別錄》上品)

【釋名】時珍曰:按王安石《字說》云:松柏為百木之長。松猶公也,柏猶伯也。故松從公,柏從白。

【集解】《別錄》曰:松脂生太山山谷。六月採。

頌曰:松處處有之。

其葉有兩鬣、五鬣、七鬣。歲久則實繁。中原雖有,不及塞上者佳好也。松脂以通明如薰陸香顆者為勝。

宗奭曰:松黃一如蒲黃,但味差淡。松子多海東來,今關右亦有,但細小味薄也。

時珍曰:松樹磥砢修聳多節,其皮粗厚有鱗形,其葉後凋。二、三月抽蕤生花,長四、五寸,採其花蕊為松黃。結實狀如豬心,疊成鱗砌,秋老則子長鱗裂。然葉有二針、三針、五針之別。三針者為栝子松,五針者為松子松。

其子大如柏子,惟遼海及雲南者,子大如巴豆可食,謂之海松子,詳見果部。孫思邈云:松脂以衡山者為良。衡山東五百里,滿谷所出者,與天下不同。蘇軾云:鎮定松脂亦良。《抱朴子》云:凡老松皮內自然聚脂為第一,勝於鑿取及煮成者。其根下有傷處,不見日月者為陰脂,尤佳。

老松餘氣結為茯苓。千年松脂化為琥珀。《玉策記》云:千年松樹四邊枝起,上杪不長如偃蓋。其精化為青牛、青羊、青犬、青人、伏龜,其壽皆千歲。

松脂

【別名】松膏(《本經》)、松肪(同)、松膠(《綱目》)、松香(同)、瀝青。

【修治】弘景曰:採煉松脂法,並在服食方中。以桑灰汁或酒煮軟,挼納寒水中數十過,白滑則可用。

頌曰:凡用松脂,先須煉治。用大釜加水置甑,用白茅借甑底,又加黃砂於茅上,厚寸許:然後布松脂於上,炊以桑薪,湯減頻添熱水。候松脂盡入釜中,乃出之,投於冷水,既凝又蒸,如此三過,其白如玉,然後入用。

【氣味】苦、甘,溫,無毒。權曰:甘,平。

震亨曰:松脂屬陽金,伏汞。

【主治】癰疽惡瘡,頭瘍白禿,疥瘙風氣,安五臟,除熱。久服,輕身不老延年(《本經》)。除胃中伏熱,咽乾消渴,風痹死肌。煉之令白。其赤者,主惡痹(《別錄》)。煎膏,生肌止痛,排膿抽風。貼諸瘡膿血瘻爛。塞牙孔,殺蟲(甄權)。除邪下氣,潤心肺,治耳聾。古方多用辟穀(大明)。強筋骨,利耳目,治崩帶(時珍)。

【發明】弘景曰:松、柏皆有脂潤,凌冬不凋,理為佳物,服食多用,但人多輕忽之爾。

頌曰:道人服餌,或合茯苓、松柏實、菊花作丸,亦可單服。

時珍曰:松葉、松實,服餌所須;松節、松心,耐久不朽。松脂則又樹之津液精華也。在土不朽;流脂日久,變為琥珀,宜其可以辟穀延齡。葛洪《抱朴子》云:上黨趙瞿病癩歷年,垂死,其家棄之,送置山穴中。瞿怨泣經月,有仙人見而哀之,以一囊藥與之。瞿服百餘日,其瘡都愈,顏色豐悅,肌膚玉澤。

仙人再過之,瞿謝活命之恩,乞求其方。仙人曰:此是松脂,山中便多。此物汝煉服之,可以長生不死。瞿乃歸家長服,身體轉輕,氣力百倍,登危涉險,終日不困。年百餘歲,齒不墜,發不白。夜臥忽見屋間有光,大如鏡,久而一室盡明如晝。又見面上有采女一人,戲於口鼻之間。

後入抱犢山成地仙。於時人聞瞿服此脂,皆競服之,車運驢負,積之盈室。不過一月,未覺大益,皆輒止焉。志之不堅如此。張杲《醫說》有服松丹之法。

【附方】舊七,新十七。

服食辟穀:《千金方》:用松脂十斤,以桑薪灰汁一石,煮五七沸,漉出,冷水中凝,復煮之,凡十遍乃白,細研為散。每服一、二錢,粥飲調下,日三服。服至十兩以上,不飢,飢再服之。一年以後,夜視目明。久服,延年益壽。又法:百鍊松脂治下篩,蜜和納筒中,勿見風日。

每服一團,一日三服。服至百日,耐寒暑;二百日,五臟補益;五年,即見西王母。

伏虎禪師服法:用松脂十斤,煉之五度,令苦味盡。每一斤,入茯苓末四兩。每旦水服一刀圭,能令不食,而復延齡,身輕清爽。強筋補益:四聖不老丹:用明松脂一斤,以無灰酒沙鍋內桑柴火煮數沸,竹枝攪稠,乃住火,傾入水內結塊,復以酒煮九遍,其脂如玉,不苦不澀乃止,為細末。

用十二兩,入白茯苓末半斤,黃菊花末半斤,柏子仁(去油取霜)半斤,煉蜜丸如梧桐子大。每空心好酒送下七十二丸。須擇吉日修合,勿令婦人、雞、犬見之。

松梅丸:用松脂以長流水桑柴煮拔三次,再以桑灰滴汁煮七次扯拔,更以好酒煮二次,仍以長流水煮二次,色白不苦為度。每一斤,入九蒸地黃末十兩,烏梅末六兩,煉蜜丸梧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空心鹽、米湯下。健陽補中,強筋潤肌,大能益人。(白飛霞《方外奇方》)

揩齒固牙:松脂(出鎮定者佳),稀布盛,入沸湯煮,取浮水面者投冷水中(不出者不用),研末,入白茯苓末和勻。日用揩齒漱口,亦可咽之,固牙駐顏。(蘇東坡《仇池筆記》)歷節諸風,百節痠痛不可忍:松脂三十斤,煉五十遍。以煉酥三升,和松脂三升,攪令極稠。

每旦空心酒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數食麵粥為佳,慎血腥、生冷、酢物、果子,一百日瘥。(《外臺秘要》)

肝虛目淚:煉成松脂一斤,釀米二斗。水七斗,曲二斗,造酒。頻飲之。婦人白帶:松香五兩,酒二升,煮乾,木臼杵細,酒糊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百丸,溫酒下。(《摘玄方》)

小兒禿瘡:《簡便方》:用松香五錢,豬油一兩熬,搽,一日數次,數日即愈。《衛生寶鑑》:用瀝青二兩,黃蠟一兩半,銅綠一錢半,麻油一兩半,文武熬收。每攤貼之,神效。

小兒緊唇:松脂炙化,貼之。(《聖惠方》)風蟲牙痛:刮松上脂,滾水泡化,一漱即止,已試驗。(《集簡方》)

齲齒有孔:松脂紝塞,須臾蟲從脂出也。(《梅師方》)

久聾不聽:煉松脂三兩,巴豆一兩。和搗成丸。薄綿裹塞,一日二度。(《梅師方》)

一切瘻瘡:煉成松脂末,填令滿,日三、四度。(《聖惠方》)

一切腫毒:松香八兩,銅青二錢,蓖麻仁五錢。同搗作膏,攤貼甚妙。(李樓《奇方》)

軟癤頻發:翠玉膏:用通明瀝青八兩,銅綠二兩,麻油三錢,雄豬膽汁三個。先溶瀝青,乃下油、膽,傾入水中扯拔,器盛。每用,緋帛攤貼,不須再換。小金絲膏:治一切瘡癤腫毒。瀝青、白膠香各二兩,乳香二錢,沒藥一兩,黃蠟三錢,又以香油三錢,同熬至滴下不散,傾入水中,扯千遍收貯。每捻作餅,貼之。

疥癬濕瘡:松膠香研細,稍入輕粉。先以油塗瘡,糝末在上,一日便乾。頑者三、二度愈。(《劉涓子鬼遺方》)

陰囊濕癢欲潰者:用板兒松香為末,紙卷作筒。每根入花椒三粒,浸燈盞內三宿,取出點燒,淋下油搽之。先以米泔洗過。(《簡便方》)

金瘡出血:瀝青末,稍加生銅屑末,糝之,立愈。(唐瑤《經驗方》)

豬齧成瘡:松脂煉作餅,貼之。(《千金》)

刺入肉中,百理不瘥:松脂流出如乳頭香者,敷上以帛裹。三、五日當有根出,不痛不癢,不覺自安。(《兵部手集》)

松節

【氣味】苦,溫,無毒。

【主治】百節久風,風虛腳痹疼痛(《別錄》)。釀酒,主腳弱,骨節風(弘景)。炒焦,治筋骨間病,能燥血中之濕(震亨)。治風蛀牙痛,煎水含漱,或燒灰日揩,有效(時珍)。

【發明】時珍曰:松節,松之骨也。質堅氣勁,久亦不朽,故筋骨間風濕諸病宜之。

【附方】舊二,新五。歷節風痛,四肢如解脫:松節酒:用二十斤,酒五斗,浸三、七日。每服一合,日五、六服。(《外臺》)

轉筋攣急:松節一兩(銼如米大),乳香一錢,銀石器慢火炒焦,存一、二分性,出火毒,研末。每服一、二錢,熱木瓜酒調下。一應筋病皆治之。(孫用和《秘寶方》)

風熱牙痛:《聖惠方》:用油松節如棗大一塊(碎切),胡椒七顆,入燒酒,須二、三盞,乘熱入飛過白礬少許,噙漱三、五口,立瘥。又用松節二兩,槐白皮、地骨皮各一兩,漿水煎湯。熱漱冷吐,瘥乃止。反胃吐食:松節煎酒,細飲之。(《百一方》)

陰毒腹痛:油松木七塊炒焦,沖酒二鍾,熱服。(《集簡方》)

顛撲傷損:松節煎酒服。(談野翁方)

松𣿉(音詣。火燒松枝取液也)

【主治】瘡疥及馬牛瘡(蘇恭)。

松葉

【別名】松毛。

【氣味】苦,溫,無毒。

【主治】風濕瘡,生毛髮,安五臟,守中,不飢延年(《別錄》)。細切,以水及面飲服之,或搗屑丸服,可斷谷及治惡疾(弘景)。炙,罯凍瘡風濕瘡,佳(大明)。去風痛腳痹,殺米蟲(時珍)。

【附方】舊六,新三。

服食松葉:松葉細切更研,每日食前以酒調下二錢,亦可煮汁作粥食。初服稍難,久則自便矣。令人不老,身生綠毛,輕身益氣。久服不已,絕谷不飢不渴。(《聖惠方》)

天行溫疫:松葉,細切,酒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能闢五年瘟。(《傷寒類要》)

中風口喎:青松葉一斤搗汁,清酒一斗,浸二宿,近火一宿。初服半升,漸至一升,頭面汗出即止。(《千金方》)

三年中風:松葉一斤。細切,以酒一斗,煮取三升。頓服,汗出立瘥。(《千金方》)

歷節風痛:松葉(搗汁)一升。以酒三升,浸七日。服一合,日三服。(《千金方》)

腳氣風痹:松葉酒:治十二風痹不能行,服更生散數劑,及眾療不得力,服此一劑,便能行遠,不過兩劑。松葉六十斤細銼,以水四石,煮取四斗九升,以米五斗,釀如常法。別煮松葉汁以漬米並饙飯,泥釀封頭,七日發,澄飲之取醉。得此酒力者甚眾。(《千金方》)

風牙腫痛:松葉一握,鹽一合,酒二升煎漱。(《聖惠方》)

大風惡瘡:豬鬃松葉二斤,麻黃(去節)五兩。銼,以生絹袋盛,清酒二斗浸之,春夏五日,秋冬七日。每溫服一小盞,常令醺醺,以效為度。(《聖惠方》)

陰囊濕癢:松毛煎湯,頻洗。(《簡便方》)

松花

【別名】松黃。

【氣味】甘,溫,無毒。

震亨曰:多食,發上焦熱病。

【主治】潤心肺,益氣,除風止血。亦可釀酒(時珍)。

【發明】恭曰:松花即松黃,拂取正似蒲黃,酒服令輕身,療病勝似皮、葉及脂也。

頌曰:花上黃粉,山人及時拂取,作湯點之甚佳。但不堪停久,故鮮用寄遠。

時珍曰:今人收黃和白沙糖印為餅膏,充果餅食之,且難久收,恐輕身療病之功,未必勝脂、葉也。

【附方】舊一,新一。

頭旋腦腫:三月收松花並苔(五、六寸如鼠尾者,蒸切)一升,以生絹囊貯,浸三升酒中五日。空心暖飲五合。(《普濟方》)產後壯熱,頭痛頰赤,口乾唇焦,煩渴昏悶:用松花、蒲黃、川芎、當歸、石膏等分,為末。每服二錢,水二合,紅花二捻,同煎七分,細呷。(《本草衍義》)

根白皮

【氣味】苦,溫,無毒。

【主治】辟穀不飢(《別錄》)。補五勞,益氣(大明)。

木皮

【別名】赤龍皮。

【主治】癰疽瘡口不合,生肌止血,治白禿、杖瘡、湯火瘡(時珍)。

【附方】新四。

腸風下血:松木皮,去粗皮,取里白者,切、曬,焙研為末。每服一錢,臘茶湯下。(《楊氏家藏方》)

三十年痢:赤松上蒼皮一斗,為末。面粥和服一升,日三。不過一斗,救人。(《聖惠方》)

金瘡杖瘡:赤龍鱗(即古松皮),煅存性,研末。搽之,最止痛。(《永類鈐方》)

小兒頭瘡浸濕,名胎風瘡:古松上自有赤厚皮,入豆豉少許,瓦上炒存性,研末,入輕粉、香油調,塗之。(《經驗良方》)

松實,見果部。

艾納,見草部苔類桑花下。

松蕈,見菜部香蕈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