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綱目》~ 果部第三十三卷 (9)
果部第三十三卷 (9)
1. 紅白蓮花
(《拾遺》)
【校正】自草部移入此。
【集解】藏器曰:紅蓮花、白蓮花,生西國,胡人將來也。
時珍曰:此不知即蓮花否?而功與蓮同,以類相從,姑移入此。
【氣味】甘,平,無毒。
【主治】久服,令人好顏色,變白卻老(藏器)。
白話文:
校正
從草部移入此分類。
集解
《藏器》中記載:紅蓮花、白蓮花,生長於西域,由胡人引進。
李時珍說:不知道這是否就是蓮花?但它的功效與蓮花相同,因此姑且歸類於此。
氣味
味道甘甜,性平,無毒。
主治
長期服用,可以使人面色紅潤,變白返老還童。(《藏器》)
2. 芰實
(音妓。《別錄》上品)
【釋名】菱(《別錄》)、水慄(風俗通)、沙角。
白話文:
釋名 菱(藥材名錄《別錄》收錄的上品藥材)、水慄(《風俗通義》的記載)、沙角。
時珍曰:其葉支散,故字從支。其角稜峭,故謂之菱,而俗呼為菱角也。昔人多不分別,惟伍安貧《武陵記》以三角、四角者為芰,兩角者為菱。《左傳》屈到嗜芰,即此物也。《爾雅》謂之厥攗(音眉)。又許慎《說文》云:菱,楚謂之芰,秦謂之薢茩。楊氏《丹鉛錄》以芰為雞頭,引《離騷》緝芰荷以為衣,言菱葉不可緝衣,皆誤矣。
白話文:
李時珍說:它的葉子支離散亂,所以字裡帶個「支」。菱的稜角尖銳,所以稱它為菱,而俗稱菱角。過去的人大多不區分芰和菱,只有伍安貧在《武陵記》中提到三角、四角的是芰,兩角的是菱。《左傳》中屈到嗜芰,說的正是這種菱。《爾雅》中稱這種菱為厥攗。許慎在《說文解字》中說:菱,楚國人稱它為芰,秦國人稱它為薢茩。楊氏在《丹鉛錄》中將芰誤認為雞頭,並引用《離騷》中的「緝芰荷以為衣」來支持他的觀點,認為菱葉無法用來做衣服,這些都是錯誤的。
案:《爾雅》薢茩乃決明之名,非厥攗也。又《埤雅》芰荷乃藕上出水生花之莖,非雞頭也。與菱同名異物。許、楊二氏失於詳考,故正之。
【集解】弘景曰:芰實,廬、江間最多,皆取火燔以為米充糧,今多蒸暴食之。
白話文:
考證:《爾雅》中記載的薢茩就是決明,而不是厥攗。《埤雅》中記載的芰荷就是藕上出水生花的花莖,而不是雞頭。菱和芰荷是同名異物。許慎和楊慎兩位學者考證不詳盡,所以需要訂正。
【集解】弘景說:蓮子在廬江一帶最多,人們都用火烤熟它來當米充當糧食,現在多用蒸煮的方式食用。
頌曰:菱,處處有之。葉浮水上,花黃白色,花落而實生,漸向水中乃熟。實有二種:一種四角,一種兩角。兩角中又有嫩皮而紫色者,謂之浮菱,食之尤美。江淮及山東人曝其實以為米,代糧。
白話文:
歌頌說:菱角,到處都有。葉子浮出水面,花朵黃色或白色,花凋謝後果實生長,漸漸在水中成熟。果實有兩種:一種四個角,一種兩個角。兩個角的果實中,又有一種是嫩皮紫色的,叫做浮菱,吃起來特別鮮美。長江、淮河一帶及山東人將果實曬乾後當做米,替代糧食。
時珍曰:芰菱有湖濼處則有之。菱落泥中,最易生髮。有野菱、家菱,皆三月生蔓延引。葉浮水上,扁而有尖,光面如鏡。葉下之莖有股如蝦股,一莖一葉,兩兩相差,如蝶翅狀。五、六月開小白花,背日而生,晝合宵炕,隨月轉移。其實有數種:或三角、四角,或兩角、無角。
白話文:
李時珍說:凡是湖泊沼澤的地方,都有菱角生長。菱角掉落到泥土中,很容易生根發芽。菱角有野生菱角和家種菱角,都是在農曆三月生長並蔓延。菱角的葉片浮在水面上,葉片扁平且有尖端,葉面光滑如鏡子一樣。菱角葉片下面的莖部膨大,形狀像蝦的腿。每根莖只有一片葉子,兩兩葉片之間的距離差不多,看起來就像是蝴蝶的翅膀。農曆五月到六月之間,菱角會開出白色的小花,花朵背對著太陽生長,白天閉合,晚上開放,花朵會隨著月亮的運行而移動。菱角的果實種類繁多:有的三稜形的、四稜形的,有的兩稜形的,還有無稜角的。
野菱自生湖中,葉、實俱小。其角硬直刺人,其色嫩青老黑。嫩時剝食甘美,老則蒸煮食之。野人曝乾,剁米為飯為粥,為糕為果,皆可代糧。其莖亦可曝收,和米作飯,以度荒歉,蓋澤農有利之物也。家菱種於陂塘,葉、實俱大,角軟而脆,亦有兩角彎卷如弓形者,其色有青、有紅、有紫,嫩時剝食,皮脆肉美,蓋佳果也。老則殼黑而硬,墜入江中,謂之烏菱。
白話文:
野生的菱角生長在湖中,葉子和果實都很小。它的角很硬,可以刺傷人,顏色有嫩綠色和老黑色。嫩的時候可以剝開吃,味道甘美,老了之後可以蒸煮著吃。野生的人們將它曬乾,碾碎和大米一起做飯和粥,還能做成糕點和水果,都可以代替糧食。它的莖也可以曬乾收起來,和大米一起做飯,可以度過荒年和歉收的年份,是澤國農民有益的東西。家養的菱角種植在池塘裡,葉子和果實都很大,角軟而脆,還有一種兩角彎曲成弓形的,顏色有綠色、紅色和紫色,嫩的時候剝開吃,皮脆肉美,是佳果。老了之後,殼變黑變硬,掉入水中,叫做烏菱。
冬月取之,風乾為果,生、熟皆佳。夏月以糞水澆其葉,則實更肥美。按段成式《酉陽雜俎》云:蘇州折腰菱,多兩角。荊州郢城菱,三角無刺,可以按莎。漢武帝昆明池有浮根菱,亦曰青水菱,葉沒水下,根出水上。或云:玄都有雞翔菱,碧色,狀如雞飛,仙人鳧伯子常食之。
【氣味】甘,平,無毒。
白話文:
在冬月採摘菱角,風乾後即可食用,不論生食或熟食皆可。在夏季的時候,用糞水澆灌菱角的葉子,那麼結出的菱角會更加肥美。根據段成式的《酉陽雜俎》記載,蘇州產的折腰菱,大多有兩個角。荊州郢城產的菱角,有三個角,沒有刺,可以用手按開。漢武帝的昆明池裡有浮根菱,也叫青水菱,葉子沒入水中,根部露出水面。還有人說,玄都有一種雞翔菱,顏色碧綠,形狀像是飛翔的雞,仙人鳧伯子經常食用它。
【氣味】味道甘甜,性質平和,不具有毒性。
詵曰:生食,性冷利。多食,傷人臟腑,損陽氣,痿莖,生蟯蟲。水族中此物最不治病。若過食腹脹者,可暖薑酒服之即消,亦可含吳茱萸咽津。
白話文:
詵說:生食詵,性寒涼而滑利。吃太多,會傷人臟腑,損傷陽氣,導致陽痿,還會生寄生蟲。在水族中,詵是治病效果最差的。如果吃太多詵肚子脹,可以喝溫薑酒,就會消脹,也可以含吳茱萸咽下唾液。
時珍曰:《仇池筆記》言:菱花開背日,芡花開向日,故菱寒而芡暖。《別錄》言芰實性平,豈生者性冷,而乾者則性平歟?
白話文:
李時珍說:《仇池筆記》上說:菱花是背對太陽盛開,芡花是朝向太陽盛開,所以菱角寒涼,芡實溫暖。《別錄》上說芡實性平,難道是新鮮的芡實性涼,而曬乾的芡實性平嗎?
【主治】安中補五臟,不飢輕身(《別錄》)。蒸曝,和蜜餌之,斷谷長生(弘景)。解丹石毒(蘇頌)。鮮者,解傷寒積熱,止消渴,解酒毒、射罔毒(時珍)。
白話文:
【主治】調和臟腑,補充五臟功能,使人不飢餓,身體輕盈(《別錄》)。將枸杞蒸熟曬乾,加入蜂蜜做成丸服食,可以斷絕五穀,延年益壽(弘景)。可以解丹石中毒(蘇頌)。新鮮的枸杞,可以解除傷寒積熱,止消渴,解酒毒、射罔毒(時珍)。
搗爛澄粉食,補中延年(臞仙)。
芰花
【氣味】澀。
【主治】入染鬚髮方(時珍)。
烏菱殼
【主治】入染鬚髮方,亦止泄痢(時珍)。
白話文:
芰花
【氣味】苦澀。
【應用】可用於染鬚髮藥方中(李時珍)。
烏菱殼
【應用】可用於染鬚髮藥方,也能止瀉痢(李時珍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