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綱目》~ 果部第三十三卷 (6)
果部第三十三卷 (6)
1. 甘蔗
(音柘,《別錄》中品)
【釋名】竿蔗(《草木狀》)、薯(音遮)。
時珍曰:按:《野史》云:呂惠卿言:凡草皆正生嫡出,惟蔗側種,根上庶出,故字從庶也。嵇含作竿蔗,謂其莖如竹竿也。《離騷》、《漢書》皆作柘字,通用也。薯字出許慎《說文》,蓋蔗音之轉也。
【集解】弘景曰:蔗出江東為勝,廬陵亦有好者。廣州一種,數年生皆大如竹,長丈餘,取汁為沙糖,甚益人。又有荻蔗,節疏而細,亦可啖也。
頌曰:今江浙、閩廣、湖南、蜀川所生,大者亦高丈許。有二種:荻蔗其葉似荻,莖細短而節疏,但堪生啖,亦可煎稀糖;竹蔗莖粗而長,可榨汁為沙糖,泉、福、吉、廣諸州多作之。煉沙糖和牛乳為乳糖,惟蜀川作之。南人販至北地者,荻蔗多而竹蔗少也。
詵曰:蔗有赤色者名崑崙蔗;白色者名荻蔗。竹蔗以蜀及嶺南者為勝,江東雖有而劣於蜀產。會稽所作乳糖,殆勝於蜀。
時珍曰:蔗皆畦種,叢生,最困地力。莖似竹而內實,大者圍數寸,長六、七尺,根下節密,以漸而疏。抽葉如蘆葉而大,長三、四尺,扶疏四垂。八、九月收莖,可留過春充果食。
按王灼《糖霜譜》云:蔗有四色:曰杜蔗,即竹蔗也,綠嫩薄皮,味極醇厚,專用作霜;曰西蔗,作霜色淺;曰艻蔗,亦名蠟蔗,即荻蔗也,亦可作沙糖;曰紅蔗,亦名紫蔗,即昆倉蔗也,止可生啖,不堪作糖。凡蔗榨漿飲固佳,又不若咀嚼之,味雋永也。
蔗
【氣味】甘,平,澀,無毒。大明曰:冷。
詵曰:共酒食,發痰。
瑞曰:多食,發虛熱,動衄血。《相感志》云:同榧子食,則渣軟。
【主治】下氣和中,助脾氣,利大腸(《別錄》)。利大小腸,消痰止渴,除心胸煩熱,解酒毒(《大明》)。止嘔噦反胃,寬胸膈(時珍)。
【發明】時珍曰:蔗,脾之果也。其漿甘寒,能瀉火熱,《素問》所謂甘溫除大熱之意。煎煉成糖,則甘溫而助濕熱,所謂積溫成熱也。蔗漿消渴解酒,自古稱之。故《漢書·郊祀歌》云:百末旨酒布蘭生,泰尊柘漿析朝酲。唐王維《櫻桃詩》云:飽食不須愁內熱,大官還有蔗漿寒。
是矣。而孟詵乃謂共酒食發痰者,豈不知其有解酒除熱之功耶?日華子大明又謂沙糖能解酒毒,則不知既經煎煉,便能助酒為熱,與生漿之性異矣。按:晁氏《客話》云:甘草遇火則熱,麻油遇火則冷,甘蔗煎飴則熱,水成湯則冷。此物性之異,醫者可不知乎?又《野史》云:盧絳中病痁疾疲瘵,忽夢白衣婦人云:食蔗可愈。及旦買蔗數挺食之,翌日疾愈。
此亦助脾和中之驗歟?
【附方】舊三,新四。
發熱口乾,小便赤澀:取甘蔗去皮,嚼汁咽之。飲漿亦可。(《外臺秘要》)
痰喘氣急:方見山藥。
反胃吐食,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,旋旋吐者。用甘蔗汁七升,生薑汁一升,和勻,日日細呷之。(《梅師方》)
乾嘔不息:蔗汁,溫服半升,日三次。入薑汁更佳。(《肘後方》)
痁瘧疲瘵:見前。眼暴赤腫,磣澀疼痛:甘蔗汁二合,黃連半兩,入銅器內慢火養濃,去滓,點之。(《普濟》)
虛熱咳嗽,口乾涕唾:用甘蔗汁一升半,青粱米四合,煮粥,日食二次,極潤心肺。(董氏方)
小兒口疳:蔗皮燒研,摻之。(《簡便方》)
滓
【主治】燒存性,研末,烏桕油調,塗小兒頭瘡白禿,頻塗取瘥。燒煙勿令入人目,能使暗明(時珍)。
白話文:
甘蔗
甘蔗,別名竿蔗、薯。古籍記載,甘蔗的莖如竹竿,根部側生,故字從「庶」。 江東和廬陵出產的甘蔗品質最佳。廣州的甘蔗多年生長,莖幹粗大如竹,長達一丈多,可以榨汁製成沙糖,對人體有益。另有一種荻蔗,莖細節疏。
目前江浙、閩廣、湖南、蜀川等地都有甘蔗種植,較大的植株高度可達一丈。甘蔗分為兩種:荻蔗,葉似荻,莖細短節疏,只能生食或熬製稀糖;竹蔗,莖粗長,可榨汁製成沙糖,泉州、福州、吉州、廣州等地多有生產。蜀川地區則將沙糖與牛乳混合製成乳糖。北方販賣的甘蔗多為荻蔗,竹蔗較少。
甘蔗有赤色(崑崙蔗)和白色(荻蔗)兩種。蜀地和嶺南產的竹蔗品質最佳,江東所產則略遜一籌。會稽所產乳糖,品質可能比蜀地更好。
甘蔗叢生,耗費土壤肥力。莖幹似竹,內部實心,較大的莖幹周長可達數寸,長度可達六七尺,靠近根部的節密,向上漸疏。葉片似蘆葦葉但更大,長三、四尺,茂盛下垂。八、九月收割甘蔗莖,也可留至隔年春天食用。
甘蔗可分為四種:杜蔗(即竹蔗),皮薄翠綠,味道醇厚,專用於製作糖霜;西蔗,製成的糖霜顏色較淺;艻蔗(即荻蔗),也可製成沙糖;紅蔗(即紫蔗、崑崙蔗),只能生食,不能製糖。甘蔗榨汁飲用固然好,但咀嚼後風味更佳。
甘蔗味甘,性平,略澀,無毒。也有人認為甘蔗性寒。食用甘蔗與酒餚,容易導致痰多。過量食用甘蔗,會導致虛熱,甚至流鼻血。甘蔗與榧子同食,則會使甘蔗渣變軟。
甘蔗能下氣和中,益脾利腸,消痰止渴,除煩熱,解酒毒,止嘔噦反胃,寬胸膈。
甘蔗是健脾的果品,其汁液甘寒,能清熱瀉火。但煎煉成糖後,則性甘溫,容易助濕生熱。甘蔗汁能消渴解酒,古已有之。 但認為甘蔗與酒食同食會生痰的說法,並未考慮到甘蔗的解酒功效。沙糖雖然能解酒毒,但因經過煎煉,已變得溫熱,與生甘蔗汁的性質不同。甘草遇火則熱,麻油遇火則冷,甘蔗煎成糖飴則熱,水煮成湯則冷,此乃物性之異。據說,盧絳曾患病,夢中有人告知食用甘蔗可治癒,之後果然痊癒,這也是甘蔗健脾和中的佐證。
甘蔗的藥用記載:
- 發熱口乾,小便赤澀:嚼食甘蔗,或飲用甘蔗汁。
- 痰喘氣急:另有方劑。
- 反胃吐食:用甘蔗汁和生薑汁混合飲用。
- 乾嘔不止:溫服甘蔗汁,加薑汁更好。
- 瘧疾:詳見前文。眼部紅腫疼痛:用甘蔗汁和黃連製成藥水點眼。
- 虛熱咳嗽,口乾:用甘蔗汁和青粱米煮粥食用。
- 小兒口疳:用甘蔗皮燒成灰末,敷於患處。
甘蔗渣:燒成灰,研成末,用烏桕油調和,塗抹小兒頭瘡白禿,頻頻塗抹直至痊癒。但需注意避免煙霧入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