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果部第三十三卷 (3)

回本書目錄

果部第三十三卷 (3)

1. 西瓜

(《日用》)

【釋名】寒瓜(見下)。

【集解】瑞曰:契丹破回紇,始得此種,以牛糞覆而種之。結實如斗大,而圓如匏,色如青玉,子如金色,或黑麻色。北地多有之。

時珍曰:按:胡嶠《陷虜記》言:嶠徵回紇,得此種歸,名曰西瓜。則西瓜自五代時始入中國,今則南北皆有,而南方者味稍不及,亦甜瓜之類也。二月下種,蔓生,花、葉皆如甜瓜。七、八月實熟,有圍及徑尺者,長至二尺者。其稜或有或無,其色或青或綠,其瓤或白或紅,紅者味尤勝。

其子或黃或紅,或黑或白,白者味更劣。其味有甘、有淡、有酸,酸者為下。陶弘景注瓜蒂言,永嘉有寒瓜甚大,可藏至春者,即此也。蓋五代之先,瓜種已入浙東,但無西瓜之名,未遍中國爾。其瓜子曝裂取仁,生食、炒熟俱佳。皮不堪啖,亦可蜜煎、醬藏。

頌曰:一種楊溪瓜,秋生冬熟,形略長扁而大,瓤色如胭脂,味勝。可留至次年,云是異人所遺之種也。

瓜瓤

【氣味】甘、淡,寒,無毒。

瑞曰:有小毒。多食作吐利,胃弱者不可食。同油餅食,損脾。

時珍曰:按《延壽書》云:北人稟厚,食之猶慣;南人稟薄,多食易至霍亂,冷病終身也。又按:《相感志》云:食西瓜後食其子,即不噫瓜氣。以瓜劃破,曝日中,少頃食,即冷如水也。得酒氣、近糯米,即易爛。貓踏之,即易沙。

【主治】消煩止渴,解暑熱(吳瑞)。療喉痹(汪穎)。寬中下氣,利小水,治血痢,解酒毒(寧原)。含汁,治口瘡(震享)。

【發明】穎曰:西瓜性寒解熱,有天生白虎湯之號。然亦不宜多食。

時珍曰:西瓜、甜瓜皆屬生冷。世俗以為醍醐灌頂,甘露灑心,取其一時之快,不知其傷脾助濕之害也。《真西山衛生歌》云:「瓜桃生冷宜少飧,免致秋來成瘧痢。」是矣。又李鵬飛《延壽書》云:防州太守陳逢原,避暑食瓜過多,至秋忽腰腿痛,不能舉動。遇商助教療之,乃愈。

此皆食瓜之患也,故集書於此,以為鑑戒云。又洪忠宣《松漠紀聞》言:有人苦目病。或令以西瓜切片曝乾,日日服之,遂愈。由其性冷降火故也。

【氣味】甘,涼,無毒。

【主治】口、舌、唇內生瘡,燒研噙之(震亨)。

【附方】新二。

閒挫腰痛:西瓜青皮,陰乾為末,鹽酒調服三錢。(《攝生眾妙方》)

食瓜過傷:瓜皮煎湯解之。諸瓜皆同。(《事林廣記》)

瓜子仁

【氣味】甘,寒,無毒。

【主治】與甜瓜仁同(時珍)。

白話文:

[西瓜]

西瓜,又稱寒瓜。契丹滅掉回紇後,才引進西瓜種植技術,用牛糞覆蓋種植。果實像斗那麼大,圓如匏瓜,顏色像青玉,種子呈金黃色或黑色。北方地區盛產。西瓜在五代時期傳入中國,現今南北各地都有種植,但南方西瓜的味道略遜一籌。西瓜屬於甜瓜類,二月播種,蔓生,花葉都像甜瓜。七、八月成熟,大的直徑可達一尺,甚至長達二尺。西瓜表面可能有稜,顏色有青綠色之分,果肉則有白色和紅色,紅色西瓜味道最佳。種子顏色有黃、紅、黑、白,白色種子味道最差。西瓜味道有甜、淡、酸三種,酸的品質最差。古代文獻記載,永嘉地區有種很大的寒瓜,可以儲存到春天,應是西瓜的早期品種。在五代之前,浙江東部地區就已經有西瓜種植,只是當時沒有「西瓜」這個名稱,也沒有在全國廣泛種植。西瓜子曬乾後取出種仁,生吃或炒熟都很好吃。西瓜皮不能食用,但可以用來蜜煎或醬漬。還有一種楊溪瓜,秋季生長,冬季成熟,形狀略長扁且大,果肉顏色像胭脂,味道極佳,可以保存到第二年,據說是異人留下的品種。

西瓜果肉味甘淡,性寒,無毒。但也有人認為少量有毒,多吃會嘔吐腹瀉,胃弱者不宜食用。與油餅同食會傷脾。北方人體質較強壯,食用西瓜習慣性較好;南方人體質較弱,多吃易導致霍亂和寒症。吃西瓜後吃西瓜子,就不會打嗝。將西瓜切開,放在太陽下曬一會兒再吃,則清涼如水。西瓜遇到酒或糯米容易腐爛,貓踩過也會變壞。

西瓜具有消暑止渴、解暑熱的功效,也可治療喉嚨痛、寬中下氣、利尿、治療血痢、解酒毒,以及含汁治療口瘡。西瓜性寒解暑,有天生白虎湯之稱,但也不宜多吃。西瓜和甜瓜都屬生冷食物,人們常以西瓜解暑,卻不知其傷脾助濕的壞處。不宜多吃生冷瓜果,以免導致秋痢。古代文獻記載,有人因避暑多吃西瓜,導致腰腿痛,由此可見多吃西瓜的危害。但也有人用曬乾的西瓜片治療眼疾,因其性寒能降火。

西瓜皮味甘,性涼,無毒,可治療口腔潰瘍。

西瓜子仁味甘,性寒,無毒,與甜瓜子仁功效相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