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果部第三十二卷 (8)

回本書目錄

果部第三十二卷 (8)

1. 皋蘆

(《拾遺》)

【校正】自木部移入此。

【釋名】瓜蘆(弘景)、苦䔲。

白話文:

【校正】 從木部移入此處。

【釋名】 瓜蘆(陶弘景的說法)、苦瓠。

藏器曰:《南越志》云:龍川縣有皋蘆,一名瓜蘆,葉似茗。土人謂之過羅,或曰物羅,皆夷語也。

白話文:

藏器說:《南越志》中記載:龍川縣有一種植物叫皋蘆,也叫瓜蘆,它的葉子像茶葉。當地人把它叫做過羅,也有人叫它物羅,這些都是夷語。

【集解】弘景《苦菜注》曰:南方有瓜蘆,亦似茗。若摘取其葉,作屑煮飲,即通夜不睡。煮鹽人惟資此飲,而交、廣最所重,客來先設,乃加以香芼之物。

白話文:

【集解】陶弘景《苦菜注》中說,南方有一種叫「瓜蘆」的植物,它長得很像茶葉。把它的葉摘下來,搗碎之後煮了喝,晚上就能不睡覺了。鹽工常常喝這種水來提神,交趾和廣東的人特別看重它,客人來了先請喝這種水,再添加一些香料和蔬菜。

李珣曰:按:此木即皋蘆也。生南海諸山中,葉似茗而大,味苦澀,出新平縣。南人取作茗飲,極重之,如蜀人飲茶也。

白話文:

李珣說:根據記載,這種木頭就是皋蘆。它生長在南海諸山中,葉子像茶葉但更大,味道苦澀,出產於新平縣。南方人把它當茶飲用,非常重視它,就像蜀人飲茶一樣。

時珍曰:皋蘆葉狀如茗,而大如手掌。挼碎泡飲,最苦而色濁,風味比茶不及遠矣。今廣人用之,名曰苦䔲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皋蘆的葉子像茶葉,但卻跟手掌一樣大。將皋蘆葉搓碎後沖泡成茶飲,非常苦澀,茶水的顏色也混濁,風味遠不及茶葉。現在廣東人用皋蘆葉製成的茶,叫做苦䔲。

【氣味】苦,平,無毒。

時珍曰:寒。胃冷者不可用。

【主治】煮飲,止渴明目除煩,令人不睡,消痰利水(藏器)。

通小腸,治淋,止頭痛煩熱(李珣)。噙咽,清上膈,利咽喉(時珍)。

白話文:

性質

味苦,性平,無毒。

李時珍認為:性寒。胃寒者不宜使用。

功效

煎煮後飲用,可以止渴、明目、清心安神、防止失眠、化痰利水(幫助排泄)。

通利小腸,治療淋病(小便困難或疼痛)、緩解頭痛和發熱(李珣)。含在口中可治療咽喉腫痛,清肺化痰,使咽喉暢通(李時珍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