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綱目》~ 草部第十四卷 (15)
草部第十四卷 (15)
1. 芍藥
女人一切病,胎前產後諸疾,治風補勞,退熱除煩益氣,驚狂頭痛,目赤明目,腸風瀉血痔瘻,發背瘡疥(大明)。瀉肝,安脾肺,收胃氣,止瀉利,固腠理,和血脈,收陰氣,斂逆氣(元素)。理中氣,治脾虛中滿,心下痞,脅下痛,善噫,肺急脹逆喘咳,太陽鼽衄目澀,肝血不足,陽維病苦寒熱,帶脈病苦腹痛滿,腰溶溶如坐水中(好古)。止下痢腹痛後重(時珍)。
【發明】志曰:赤者,利小便下氣;白者,止痛散血。
大明曰:赤者補氣,白者補血。
弘景曰:赤者小利,俗方以止痛不減當歸。白者道家亦服食之,及煮石用。
成無己曰:白補而赤瀉,白收而赤散。酸以收之,甘以緩之,故酸甘相合,用補陰血。收逆氣而除肺燥。又云:芍藥之酸,斂津液而益營血,收陰氣而泄邪熱。
元素曰:白補赤散,瀉肝補脾胃。酒浸行經,止中部腹痛;與姜同用,溫經散濕通塞,利腹中痛,胃氣不通。白芍入脾經補中焦,乃下利必用之藥。蓋瀉利皆太陰病,故不可缺此。得炙甘草為佐,治腹中痛,夏月少加黃芩,惡寒加桂,此仲景神方也。其用凡六:安脾經,一也;治腹痛,二也;收胃氣,三也;止瀉痢,四也;和血脈,五也;固腠理,六也。
宗奭曰:芍藥須用單葉紅花者為佳,然血虛寒人禁之。古人云:減芍藥以避中寒。誠不可忽。
震亨曰:芍藥瀉脾火,性味酸寒,冬月必以酒炒。凡腹痛多是血脈凝澀,亦必酒炒用。然止能治血虛腹痛,余並不治。為其酸寒收斂,無溫散之功也。下痢腹痛必炒用,後重者不炒。產後不可用者,以其酸寒伐生髮之氣也。必不得已,亦酒炒用之。
時珍曰:白芍藥益脾,能於土中瀉木。赤芍藥散邪,能行血中之滯。《日華子》言:赤補氣,白治血,欠審矣。產後肝血已虛,不可更瀉,故禁之。酸寒之藥多矣,何獨避芍藥耶?
以此頌曰:張仲景治傷寒多用芍藥,以其主寒熱、利小便故也。
杲曰:或言古人以酸澀為收,《本經》何以言利小便?曰:芍藥能益陰滋濕而停津液,故小便自行,非因通利也。曰:又言緩中何也?曰:損其肝者緩其中,即調血也,故四物湯用芍藥。大抵酸澀者為收斂停濕之劑,故主手足太陰經收斂之體,又能治血海而入於九地之下,後至厥陰經。白者色在西方,故補;赤者色在南方,故瀉。
【附方】舊六,新一十。
服食法:頌曰:安期生服煉芍藥法云:芍藥有二種:救病用金芍藥,色白多脂肉;其木芍藥,色紫瘦多脈。若取審看,勿令差錯。凡採得,淨洗去皮,以東流水煮百沸,陰乾。停三日,又於木甑內蒸之,上覆以淨黃土,一日夜熟,出陰乾,搗末。以麥飲或酒服三錢匕,日三。服滿三百日,可以登嶺絕谷不飢。(《圖經本草》)
白話文:
芍藥
芍藥能治療婦女各種疾病,包括孕期和產後的各種病症。它能祛風、補虛勞、退熱除煩、益氣,並能治療驚悸、狂躁、頭痛、目赤腫痛、視力模糊、腸風下血、痔瘡、廔管、癰疽、瘡疥等。芍藥還能瀉肝、安脾肺、收斂胃氣、止瀉利水、固護肌膚、調和血脈、收斂陰氣、斂降逆氣。此外,它還能調理中氣,治療脾虛導致的中滿、心下痞滿、脅肋疼痛、善太息、肺部急迫脹滿、喘咳、太陽經出血、鼻衄、眼睛澀痛、肝血不足、陽維脈病症引起的寒熱交替、帶脈病症引起的腹痛、腰部酸軟無力(如坐水中)等。芍藥也能止瀉痢腹痛,並能緩解腹痛後墜感。
赤芍藥能利小便、行氣;白芍藥能止痛、散血。也有人認為赤芍藥補氣,白芍藥補血。另有說法認為赤芍藥小量使用能利尿,民間常用它止痛,其效果不亞於當歸;白芍藥道家也用於服用或與石頭一起煎煮。
白芍藥補益,赤芍藥瀉下;白芍藥收斂,赤芍藥散瘀。用酸味藥物收斂,用甘味藥物緩和,因此酸甘相配,可補益陰血,收斂逆氣,消除肺燥。芍藥的酸味能斂收津液,益養營血,收斂陰氣,瀉除邪熱。
白芍藥補益,赤芍藥瀉下,瀉肝補脾胃。酒浸白芍藥能行經通絡,止腹部疼痛;與生薑同用,能溫經散寒、化濕通絡,治療腹部疼痛及胃氣不通。白芍藥入脾經,補益中焦,是治療下痢的必用藥物,因為瀉痢都屬於太陰經病證,所以不可缺少此藥。與炙甘草配伍,能治療腹痛;夏季可少加黃芩,若惡寒則加桂枝,這是張仲景的經典方劑。芍藥的用途有六:安和脾經、治療腹痛、收斂胃氣、止瀉痢、調和血脈、固護腠理。
選用單葉紅花的芍藥較佳,但血虛寒者禁用。古人云:「減用芍藥以避免中寒」,此話不可輕忽。
芍藥能瀉去脾火,性味酸寒,冬季服用宜用酒炒。凡腹痛多因血脈凝澀,也宜用酒炒。但它只能治療血虛引起的腹痛,其他情況則無效,因為它酸寒收斂,缺乏溫散的作用。治療下痢腹痛時,需炒用;若腹痛後墜,則不需炒用。產後不宜服用芍藥,因為其酸寒之性會損傷生髮之氣。萬不得已,也需用酒炒後服用。
白芍藥益脾,能瀉肝火;赤芍藥散邪,能行血中瘀滯。《日華子本草》說赤芍藥補氣,白芍藥補血,此說欠妥。產後肝血已虛,不可再用瀉肝之藥,故禁用芍藥。酸寒的藥物很多,為何單獨避忌芍藥呢?
張仲景治療傷寒常用芍藥,是因為它能治寒熱,利小便。
有人認為古人以酸澀之性為收斂,那麼《神農本草經》為何說它能利小便呢?因為芍藥能益陰滋潤,留住津液,所以小便自然排出,並非因其通利作用。有人問為何說它能緩和中焦?因為它能緩解肝臟的損傷,也就是調和氣血,所以四物湯中用芍藥。總之,酸澀之藥是收斂、留住津液的藥物,因此它能治手足太陰經的收斂之證,又因其能治血海,而入於九地之下,後至厥陰經。白芍藥顏色屬西方,故能補益;赤芍藥顏色屬南方,故能瀉下。
附方:舊方六首,新方十首。
服食方法:安期生服用的煉製芍藥方法如下:芍藥有兩種:治療疾病用金芍藥,顏色潔白,富含油脂;木芍藥,顏色紫紅,瘦削多筋。取用時需仔細辨別,以免弄錯。採摘後,清洗乾淨,去除外皮,用東流水煮沸一百次,陰乾。停放三天,再用木甑蒸,上面覆蓋乾淨的黃土,一日一夜後取出,陰乾,研成細末。用麥汁或酒送服三錢,一日三次。服用滿三百日,便可上山越嶺,不感飢餓。(引自《圖經本草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