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果部第三十二卷 (6)

回本書目錄

果部第三十二卷 (6)

1. 鹽麩子

(《開寶》)

【校正】自木部移入此。

白話文:

【校正】由木部移入至此。

【釋名】五𣖾(音倍)、鹽膚子(《綱目》)、鹽梅子(同)、鹽梂子(同)、木鹽(《通志》)、天鹽(《靈草篇》)、叛奴鹽(《拾遺》)、酸桶(《拾遺》)

藏器曰:蜀人謂之酸桶,亦曰酢桶。吳人謂之鹽麩。戎人謂之木鹽。

白話文:

【釋名】五味子、鹽膚子(《綱目》)、鹽梅子(同)、鹽梂子(同)、木鹽(《通志》)、天鹽(《靈草篇》)、叛奴鹽(《拾遺》)、酸桶(《拾遺》)

藏器曰:蜀地人稱之為「酸桶」,也稱「酢桶」。吳地人稱之為「鹽麩」。少數民族(戎人)稱之為「木鹽」。

時珍曰:其味酸、咸,故有諸名。《山海經》云:橐山多𣖾木。郭璞注云:𣖾木出蜀中,七、八月吐穗,成時如有鹽粉,可以酢羹。即此也。後人訛為五倍矣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酸味、鹹味都很有特色,所以有很多名字。《山海經》中說:橐山上有很多𣖾樹。郭璞注說:𣖾樹生長在四川中部,七、八月時會抽出穗子,成熟後就會有像鹽一樣的粉末,可以直接調和在湯羹裡食用。它就是這個。後來的人誤寫成五倍了。

【集解】藏器曰:鹽麩子生吳、蜀山谷。樹狀如椿。七月子成穗,粒如小豆。上有鹽似雪,可為羹用。嶺南人取子為末食之,酸鹹止渴,將以防瘴。

時珍曰:膚木即𣖾木,東南山原甚多。

白話文:

【集解】:藏器說,鹽麩子生長在吳國和蜀國的山谷中。樹木的形狀像椿樹。七月時果實成熟,穗狀的果實,果粒像小豆。果粒上有鹽霜,像雪一樣,可以做成湯。嶺南的人把果實磨成粉末食用,酸鹹的味道可以止渴,可以預防瘴氣。

時珍說:膚木就是椿木,東南方的山原有很多。

木狀如椿。其葉兩兩對生,長而有齒,面青背白,有細毛,味酸。正葉之下,節節兩邊,有直葉貼莖,如箭羽狀。五、六月開花,青黃色成穗,一枝累累。七月結子,大如細豆而扁,生青,熟微紫色。其核淡綠,狀如腎形。核外薄皮上有薄鹽,小兒食之,滇、蜀人採為木鹽。

白話文:

這種植物的樹木像椿樹,葉子一對一對的生長,葉片又長又有一點鋸齒,葉子正面青綠色,葉子背面白色,有細毛,味道酸酸的。葉子的正下方,每個枝節左右兩邊,有筆直的葉片貼著莖,就像箭羽那樣。五、六月份開花,花青黃色,花序成穗狀,一根枝上結滿花朵。七月份結出果實,果子和大而扁的細豆子大小,剛開始是綠色的,成熟後變成微紫顏色。它的果核淡綠色,形狀像腎臟。果核外層的薄皮上有薄鹽,小孩可以食用,滇地、蜀地的人們採集它的鹽分來當木鹽。

葉上有蟲,結成五倍子,八月取之。詳見虫部。《後魏書》云:勿吉國,水氣咸凝,鹽生樹上。即此物也。別有鹹平樹、咸草、酸角,皆其類也。附見於下:

【附錄】鹹平樹,真臘國人,不能為酸,但用鹹平樹葉及莢與子為之。

酸角

白話文:

葉子上長有蟲子,蟲子寄生在葉子上,結成了五倍子,在八月裡採摘它。詳見《虫部》。《後魏書》說:勿吉國,水氣都凝結成了鹽,鹽長到了樹上。這就指的是五倍子。另外還有鹹平樹、鹹草、酸角,都是同一類的。附見如下:

酸角

附錄:

鹹平樹,來自真臘國。真臘國人不能吃酸味,但會使用鹹平樹的葉子、莢和種子來製作酸角。

雲南、臨安諸處有之。狀如豬牙皂莢,浸水和羹,酸美如醋。

白話文:

雲南、杭州等地都有這種植物。形狀像豬牙皁角,浸泡在水裡做湯,味道酸爽美妙像醋。

咸草

扶桑東有女國,產咸草。葉似邪蒿,而氣香味鹹,彼人食之。

【氣味】酸、咸,微寒,無毒。鹽霜制汞、硫。

白話文:

鹹草

扶桑國東面有個女子居住的國家,盛產鹹草。這種鹹草葉子像艾草,但氣味又鹹又香,當地人把它當成食物來吃。

【氣味】酸、鹹,微寒,沒有毒性。鹽霜可以製取水銀和硫磺。

【主治】除痰飲瘴瘧,喉中熱結喉痹,止渴,解酒毒黃疸,飛屍蠱毒,天行寒熱,痰嗽,變白,生毛髮,去頭上白屑,搗末服之(藏器)。生津,降火化痰,潤肺滋腎,消毒止痢收汗,治風濕眼病(時珍)。

白話文:

【主治用途】

  1. 除去痰飲、瘴氣和瘧疾;

  2. 治癒喉嚨熱結引起的喉嚨疾病;

  3. 止渴;

  4. 解除酒毒和黃疸;

  5. 治療飛屍蠱毒;

  6. 醫治天行寒熱、痰嗽、變白癜風、生長毛髮;

  7. 去除頭上的白色頭皮屑,將其搗碎後服用(藏器);

  8. 生津、降火、化痰、潤肺、滋腎,消毒、止痢、斂汗,治療風濕眼病(時珍)。

【發明】時珍曰:鹽麩子氣寒味酸而咸,陰中之陰也。咸能軟而潤,故降火化痰消毒;酸能收而澀,故生津潤肺止痢。腎主五液:入肺為痰,入脾為涎,入心為汗,入肝為淚,自入為唾,其本皆水也。鹽麩、五倍先走腎、肝,有救水之功。所以痰涎、盜汗、風濕、下淚、涕唾之證,皆宜用之。

白話文:

【解釋】李時珍說:鹽麩子性寒,味道酸鹹,是陰中之陰。鹹能讓它變得柔軟濕潤,所以能降火化痰,消毒,酸能收斂澀,所以能生津潤肺,止痢。腎臟主導人體五種液體,分別進入肺部變成痰,進入脾臟變成唾液,進入心臟變成汗,進入肝臟變成眼淚,進入腎臟則變成唾液,它們的本質都是水。鹽麩和五倍子這兩種草藥,先到腎臟和肝臟,具有挽救人體水液的作用。因此,痰、涎、盜汗、風濕、下淚、涕唾等症狀,都適合使用鹽麩和五倍子。

樹白皮

【主治】破血止血,蠱毒血痢,殺蛔蟲,並煎服之(《開寶》)。

根白皮

白話文:

白皮

**功效:**活血止血,治療蠱毒、血痢,殺蛔蟲,煎服(《開寶本草》)。

**部位:**根部白皮

【主治】酒疸,搗碎,米泔浸一宿,平旦空腹溫服一、二升(《開寶》)。諸骨鯁,以醋煎濃汁,時呷之(時珍)。

白話文:

【主治】梅毒:搗碎,用米泔水浸泡一夜,第二天清晨空腹溫服一到二升(《開寶本草》)。各種骨頭卡刺:用醋煎出濃汁,時時呷服(李時珍)。

【發明】時珍曰:按:《本草集議》云:鹽麩子根能軟雞骨。岑公云:有人被雞骨鯁,項腫可畏。用此根煎醋,啜至三碗,便吐出也。又彭醫官治骨鯁,以此根搗爛,入鹽少許,綿裹,以線系定吞之,牽引上下,亦釣出骨也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《本草集議》上說:鹽麩子根可以軟化雞骨頭。岑公說:有個人被雞骨頭卡住了,脖子腫得嚇人。用鹽麩子根煎醋,喝到三碗,就吐出骨頭了。彭醫官治療骨頭卡住,用鹽麩子根搗爛,放少許鹽,用棉花包起來,用線系著吞下去,上下牽引,也能把骨頭釣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