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果部第三十二卷 (3)

回本書目錄

果部第三十二卷 (3)

1. 崖椒

(宋《圖經》)

【釋名】野椒。

【集解】頌曰:施州一種崖椒,葉大於蜀椒,彼土人四季採皮入藥。

時珍曰:此即俗名野椒也。不甚香,而子灰色不黑,無光。野人用炒雞、鴨食。

椒紅

【氣味】辛,熱,無毒。忌鹽。時珍曰:有毒。

【主治】肺氣上喘,兼咳嗽。並野薑為末,酒服一錢匕(蘇頌)。

白話文:

釋名

野生花椒。

集解

頌曰:施州有一種崖椒,葉子比蜀椒大,當地人一年四季都採收它的樹皮入藥。

時珍曰:這野椒就是俗稱的野花椒。味道不是特別香,果實呈灰色,不帶黑色,沒有光澤。農村人用它來炒雞鴨。

椒紅

氣味

辛辣、溫熱,無毒。忌鹽。時珍曰:有毒。

主治

緩解肺氣上衝導致的氣喘和咳嗽。與野薑一同研成細末,用酒送服,一次一錢匕(蘇頌)。

2. 蔓椒

(《本經》下品)

【校正】自木部移入此。

白話文:

【校正】從木部移入此處。

【釋名】豬椒(《別錄》)、豕椒(《本經》)、彘椒(《別錄》)、豨椒(弘景)、狗椒(《別錄》)、金椒(《圖經》)。

白話文:

豬椒:《別錄》稱

豕椒:《本經》稱

彘椒:《別錄》稱

豨椒:弘景稱

狗椒:《別錄》稱

金椒:《圖經》稱

時珍曰:此椒蔓生,氣臭如狗、彘,故得諸名。

【集解】《別錄》曰:蔓椒生雲中川穀及丘塚間。採莖根,煮釀酒。

弘景曰:山野處處有之,俗呼為樛子。似椒、欓而小,不香,一名豨椒。可以蒸病出汗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這種植物蔓生,氣味像狗和豬,因此得名。

【集解】《別錄》記載:蔓椒生長在雲中川穀以及丘陵間。採收它的莖和根,煮釀成酒。

陶弘景說:山野各地都有這種植物,俗稱樛子。它像花椒和燈心草,但較小,沒有香氣,又名豨椒。可以用來蒸煮,讓患者出汗。

時珍曰:蔓椒野生林箐間,枝軟如蔓,子、葉皆似椒,山人亦食之。《爾雅》云:椒榝醜梂,謂其子叢生也。陶氏所謂樛子,當作梂子,諸椒之通稱,非獨蔓椒也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蔓椒生長在林野之中,枝條柔軟如同蔓藤,果實和葉子都類似於椒,山民也會食用它。《爾雅》中說:椒樧醜梂,是指它的果實叢生。陶弘景所說的樛子,應該是梂子,是所有椒類的統稱,而不是單指蔓椒。

實、根、莖

【氣味】苦,溫,無毒。

白話文:

**氣味:**苦,性質溫和,無毒。

【主治】風寒濕痹,歷節疼,除四肢厥氣,膝痛,煎湯蒸浴,取汗(《本經》)。根主痔,燒末服,並煮汁浸之(藏器)。

白話文:

【主治】治療風、寒、濕引起的血絡閉塞,全身關節疼痛,解除四大肢體的冰冷麻木,膝蓋疼痛,煎湯泡澡,讓身體流汗(《本經》)。根部治療痔瘡,燒成粉末服用,也可以煮成汁浸泡患處(藏器)。

賊風攣急(孟詵)。通身水腫,用枝葉煎汁,熬如餳狀,每空心服一匙,日三服(時珍。出《千金》)。

白話文:

盜賊之風使人筋攣抽急(孟詵)。全身浮腫,用荊芥枝葉煎煮取汁,熬成稠糊狀,每次空腹服一勺,一天三次(李時珍。引自《千金方》)。

3. 地椒

(宋《嘉祐》)

【校正】自草部移入此。

白話文:

【校正】從草部移入此處。

【集解】禹錫曰:地椒出上黨郡。其苗覆地蔓生,莖、葉甚細,花作小朵,色紫白,因舊莖而生。

白話文:

[集解]:禹錫說:地椒產於上黨郡。它的枝葉覆蓋地面上蔓生,莖葉都很細小,花朵很小,呈紫色或白色,沿著老莖生長。

時珍曰:地椒出北地,即蔓椒之小者。貼地生葉,形小,味微辛。土人以煮羊肉食,香美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地椒生長在北方,是蔓椒中較小的,貼著地面生長,形態較小,味道微辛。當地人用它煮羊肉來吃,味道香美。

【氣味】辛,溫,有小毒。

【主治】淋渫腫痛。可作殺蛀蟲藥(《嘉祐》)。

【附方】新一。

白話文:

【氣味】辛辣、溫熱,稍有毒性。

【主治】水腫、腫痛。可作為驅蟲藥。(《嘉祐本草》)

【附方】新制的(藥物)。

牙痛:地花椒川芎藭尖等分。為末,擦之。(《海上名方》)

白話文:

牙痛:地花椒、川芎藭尖等分,研磨成粉末,擦在患處。(《海上名方》)

4. 胡椒

(《唐本草》)

【校正】自木部移入此。

【釋名】昧履支。

時珍曰:胡椒,因其辛辣似椒,故得椒名,實非椒也。

【集解】恭曰:胡椒生西戎。形如鼠李子,調食用之,味甚辛辣。

白話文:

校正: 自「木部」移除至此。

釋名: 昧履支。

時珍曰: 胡椒,因為其辛辣味似胡椒,故而得名,實際上並非胡椒。

集解: 恭曰:胡椒生長於西域。形狀如鼠李的果實,可於料理中調味食用,味道極為辛辣。

慎微曰:按:段成式《酉陽雜俎》云:胡椒出摩伽陀國,呼為昧履支。其苗蔓生,莖極柔弱,葉長寸半。有細條與葉齊,條條結子,兩兩相對。其葉晨開暮合,合則裹其子於葉中。形似漢椒,至辛辣,六月採,今食料用之。

白話文:

慎微說:根據段成式的《酉陽雜俎》記載,胡椒產於摩伽陀國,當地人稱之為「昧履支」。胡椒是一種蔓生植物,莖極其柔弱,葉長約一寸半。細條與葉齊,條條結子,兩兩相對。胡椒葉早晨開放,傍晚閉合,閉合時將胡椒籽包在葉子中。胡椒的外形像漢椒,味道辛辣。六月採摘,現在用作食用香料。

時珍曰:胡椒,今南番諸國及交趾、滇南、海南諸地皆有之。蔓生附樹及作棚引之。葉如扁豆、山藥輩。正月開黃白花,結椒累累,纏藤而生,狀如梧桐子,亦無核,生青熟紅,青者更辣。四月熟,五月採收,曝乾乃皺。今遍中國食品,為日用之物也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胡椒,現在南方的各個國家,像是交趾、滇南、海南等地都有。它是一種攀援植物,可以附著在樹上生長,也可以搭棚引導它生長。葉子像扁豆、山藥葉片一樣。每年農曆正月時會開出黃色或白色的花朵,並結出很多胡椒果實,密密麻麻地纏繞在藤蔓上。胡椒果實的形狀像梧桐樹的種子,也沒有果仁,在生長時是青色的,成熟後會變成紅色,青色的胡椒果更辣些。每年農曆四月成熟,農曆五月採收,採收後曬乾就會皺縮。現在胡椒已經成為中國人的日常食品。

【氣味】辛,大溫,無毒。

時珍曰:辛熱純陽,走氣助火,昏目發瘡。

珣曰:多食損肺,令人吐血。

【主治】下氣溫中去痰,除臟腑中風冷(《唐本》)。

白話文:

【氣味】辛辣,性溫和,無毒。

李時珍說:辛辣溫熱,純屬陽氣,能疏通氣血,助長火氣,若過量食用會導致眼睛昏花和發瘡。

張珣說:過量食用會損傷肺部,導致人吐血。

【主治】疏通氣血,溫暖脾胃,化痰,消除臟腑中的風寒(根據《唐本草》記載)。

去胃口虛冷氣,宿食不消,霍亂氣逆,心腹猝痛,冷氣上衝(李珣)。調五臟,壯腎氣,治冷痢,殺一切魚、肉、鱉、蕈毒(大明)。去胃寒吐水,大腸寒滑(宗奭)。暖腸胃,除寒濕,反胃虛脹,冷積陰毒,牙齒浮熱作痛(時珍)。

白話文:

  1. 去掉胃口不佳、虛弱寒冷之氣,讓宿食能夠消化,霍亂腹瀉、氣息逆亂,心腹突然疼痛,寒氣向上衝(李珣)。

  2. 調理五臟,增強腎氣,治療痢疾,殺滅一切魚、肉、鱉、木耳所引起的毒素(大明)。

  3. 去除胃寒嘔吐、大腸寒涼滑利(宗奭)。

  4. 溫暖腸胃,去除寒濕,反胃虛脹,冷積陰毒,牙齒浮腫發熱疼痛(時珍)。

【發明】宗奭曰:胡椒去胃中寒痰,食已則吐水甚驗。大腸寒滑亦可用,須以他藥佐之,過劑則走氣也。

白話文:

【發明】宗奭說:胡椒能去除胃中的寒痰,吃完後嘔吐水相當有效。大腸寒滑者亦可用,必須和其他藥物配伍使用,過量則會耗氣。

震亨曰:胡椒,屬火而性燥,食之快膈,喜之者眾,積久則脾胃肺氣大傷。凡病氣疾人,益大其禍也。牙齒痛必用胡椒、蓽茇者,散其中浮熱也。

白話文:

震亨說:胡椒,屬火而性燥,吃它能令人開胃,喜歡吃它的人很多,但積累久了就會嚴重損傷脾胃肺氣。凡是患病體虛的人,吃它更會加重病情。牙齒痛一定要用胡椒、花椒,來消除其中的浮熱。

時珍曰:胡椒大辛熱,純陽之物,腸胃寒濕者宜之。熱病人食之,動火傷氣,陰受其害。時珍自少嗜之,歲歲病目,而不疑及也。後漸知其弊,遂痛絕之,目病亦止。才食一、二粒,即便昏澀。此乃昔人所未試者。蓋辛走氣,熱助火,此物氣味俱厚故也。病咽喉口齒者,亦宜忌之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胡椒性大辛熱,是純陽之物,腸胃寒濕的人適合吃。熱病患者吃它,會助火傷氣,陰身受其害。李時珍自己從小就喜歡吃胡椒,年年都得眼疾,卻沒有懷疑是胡椒的緣故。後來漸漸知道胡椒的害處,於是就痛下決心戒掉它,眼疾也因此痊癒了。只要吃一兩粒胡椒,眼睛就會昏澀。這是古人沒有試過的事情。胡椒性辛走氣,熱助火,因為它的氣味都很濃烈。有咽喉、口腔、牙齒疾病的人,也應該忌吃胡椒。

近醫每以綠豆同用,治病有效。蓋豆寒椒熱,陰陽配合得宜,且以豆制椒毒也。按:張從正《儒門事親》云:噎膈之病,或因酒得,或因氣得,或因胃火。醫氏不察,火里燒姜,湯中煮桂;丁香未已,豆蔻繼之;蓽茇未已,胡椒繼之。雖曰和胃,胃本不寒;雖曰補胃,胃本不虛。

白話文:

當代的醫生通常會把綠豆和辣椒一起使用,用來治病,效果很好。這可以解釋成綠豆寒涼,辣椒溫熱,陰陽搭配適宜,而且綠豆還能抑制辣椒的毒性。根據張從正的《儒門事親》記載,噎膈的病症,有的是因為喝酒造成的,有的是因為生氣造成的,另外還有可能是由於胃火造成的。醫生們沒有仔細瞭解,反而在火上加油,在湯中加入桂皮、丁香、豆蔻和蓽茇等溫熱辛辣的藥材。儘管他們說這些藥材可以和胃,但胃本身並不寒涼;儘管他們說這些藥材可以補胃,但胃本身並不虛弱。

況三陽既結,食必上潮,只宜湯丸小小潤之可也。時珍竊謂此說雖是,然亦有食入反出、無火之證,又有痰氣鬱結、得辛熱暫開之證,不可執一也。

白話文:

當三陽經絡為寒邪阻結時,飲食一定會逆向向上而不能下降,這時只適宜用熱湯或小丸藥來滋潤它。李時珍私下認為,這種說法雖然正確,但也有食物進入後又吐出來,而沒有火熱之證的,又有痰氣鬱結在胸,遇到辛熱藥物暫時緩解的證候,所以不能一概而論。

【附方】舊二,新二十二。

心腹冷痛:胡椒三七枚,清酒吞之。或云一歲一粒。(孟詵《食療》)

白話文:

心腹冷痛

**【方劑】**舊方 2 則,新方 22 則。

服用方法:將 37 枚胡椒以清酒送服。或有人說,一年服用一粒即可。

心下大痛:《壽域方》:用椒四十九粒,乳香一錢,研勻。男用生薑、女用當歸酒下。又方:用椒五分,沒藥三錢,研細。分二服,溫酒下。又方:胡椒、綠豆各四十九粒研爛,酒下神效。

白話文:

心痛的方劑:

方劑一:

  • 材料:花椒 49 粒、乳香 1 錢。

  • 製法:將花椒和乳香研磨成細粉。

  • 服法:男的用生薑、女的用當歸酒送服。

方劑二:

  • 材料:花椒 5 分、沒藥 3 錢。

  • 製法:將花椒和沒藥研磨成細粉。

  • 服法:分兩次服用,溫酒送服。

方劑三:

  • 材料:胡椒、綠豆各 49 粒。

  • 製法:將胡椒和綠豆研磨成細末。

  • 服法:用酒送服,馬上就會見效。

霍亂吐瀉:孫真人:用胡椒三十粒,以飲吞之。《直指方》:用胡椒四十九粒,綠豆一百四十九粒。研勻,木瓜湯服一錢。

白話文:

霍亂吐瀉:孫思邈:用胡椒三十粒,用酒送服。 《直指方》:用胡椒四十九粒,綠豆一百四十九粒。研磨均勻,用木瓜湯送服一錢。

反胃吐食:戴原禮方:用胡椒醋浸,曬乾,如此七次,為末,酒糊丸梧桐子大。每服三、四十丸,醋湯下。《聖惠方》:用胡椒七錢半,煨姜一兩,水煎,分二服。《是齋百一方》:用胡椒、半夏(湯泡)等分,為末,薑汁糊丸梧桐子大。每薑湯下三十丸。

白話文:

反胃吐食:

  1. 戴原禮方:用胡椒浸泡於醋中,曬乾,如此反覆七次,然後研磨成細末,用酒糊丸成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三、四十丸,用醋湯送服。

  2. 《聖惠方》:用胡椒七錢半,將薑烤熱至一兩重,然後用水煎煮,分成兩次服用。

  3. 《是齋百一方》:用胡椒、半夏(用湯浸泡)等分,研磨成細末,用薑汁糊丸成梧桐子大小。每次用薑湯送服三十丸。

夏月冷瀉及霍亂:用胡椒碾末,飯丸梧桐子大。每米飲下四十丸。(《衛生易簡方》)

赤白下痢:胡椒、綠豆各一歲一粒,為末,糊丸梧桐子大。紅用生薑、白用米湯下。(《集簡方》)

白話文:

夏月冷瀉及霍亂: 使用胡椒研磨成粉末,做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 40 粒,搭配米湯吞服。(出自《衛生易簡方》)

赤白下痢: 使用胡椒和綠豆各一兩,研磨成粉末,做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的藥丸。紅色便使用生薑湯送服,白色便使用米湯送服。(出自《集簡方》)

大小便閉,關格不通,脹悶二、三日則殺人:胡椒二十一粒,打碎,水一盞,煎六分,去滓,入芒硝半兩,煎化服。(《總錄》)

白話文:

大小便不通,脈絡不通,脹悶超過兩三天就會致命:胡椒二十一粒,搗碎,加水一碗,煎到剩下六分之一,去掉渣滓,加入芒硝半兩,煎化後服用。 (《總錄》)

小兒虛脹:塌氣丸:用胡椒一兩,蠍尾半兩。為末,麵糊丸粟米大。每服五七丸,陳米飲下。一加萊菔子半兩。(錢乙方)虛寒積癖在背膜之外,流於兩脅,氣逆喘急,久則營衛凝滯,潰為癰疽,多致不救:用胡椒二百五十粒,蠍尾四個,生木香二錢半,為末,粟米飯丸綠豆大。每服二十丸,橘皮湯下。名磨積丸。(《濟生方》)

白話文:

小兒腹脹:塌氣丸:用胡椒一兩,蠍尾半兩。研成細末,用水和麵糊成丸,大小如粟米。每次服用五至七丸,用陳米湯送服。也可以加入萊菔子半兩。(錢乙方)

虛寒積癖在背部皮膚之外,流於兩脅,氣逆喘急,時間久了營衛凝滯,潰瘍為癰疽,多致不救:用胡椒二百五十粒,蠍尾四個,生木香二錢半,研成細末,用粟米飯和丸,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橘皮湯送服。名叫磨積丸。(《濟生方》)

房勞陰毒:胡椒七粒,蔥心二寸半,麝香一分,搗爛,以黃蠟溶和,做成條子,插入陰內,少頃汗出即愈。(孫氏《集效方》)

驚風內釣:胡椒、木鱉子仁等分。為末,醋調黑豆末,和杵,丸綠豆大。每服三、四十丸,荊芥湯下。(《聖惠》)

白話文:

驚風內釣:胡椒、木鱉子仁等分。研成細末,用醋調和黑豆末,再拌合搗杵,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、四十丸,用荊芥湯送服。(出自《聖惠方》)

發散寒邪:胡椒、丁香各七粒。碾碎,以蔥白搗膏,和塗兩手心,合掌握定,夾於大腿內側,溫覆取汗則愈。(《傷寒蘊要》)

白話文:

驅散寒邪:胡椒、丁香各七粒。搗碎成粉,用蔥白攪拌成糊狀,均勻塗抹在雙手心,合掌握緊,夾在大腿內側,溫暖覆蓋,發汗即愈。(《傷寒蘊要》)

傷寒咳逆,日夜不止,寒氣攻胃也:胡椒三十粒(打碎),麝香半錢,酒一鍾,煎半鍾,熱服。(《聖惠方》)

白話文:

若傷寒咳嗽嘔逆不止,乃因寒氣攻胃:

胡椒三十粒(搗碎),麝香半錢,酒一鍾,煎煮至一半,熱服。(《聖惠方》)

風蟲牙痛:《衛生易簡方》:用胡椒、蓽茇等分,為末,蠟丸麻子大。每用一丸,塞蛀孔中。《韓氏醫通》:治風、蟲、客寒,三般牙痛,呻吟不止。用胡椒九粒,綠豆十一粒,布裹捶碎,以絲綿包作一粒,患處咬定,涎出吐去,立愈。《普濟方》:用胡椒一錢半,以羊脂拌打四十丸,擦之追涎。

白話文:

風蟲牙痛:《衛生易簡方》:胡椒和蓽茇等份,研磨成粉末,作成像麻子大小的蠟丸。每用一粒,塞進蛀牙孔中。《韓氏醫通》:治療風、蟲、受寒,這三種情況引起的牙痛,疼到呻吟不止。用胡椒 9 粒,綠豆 11 粒,用布包好搗碎,用絲綿包成一粒,咬在患處,流出的口水吐掉,疼痛立止。《普濟方》:用胡椒 1 錢半,和羊脂混合攪拌,搓成 40 粒丸,擦到牙痛處,讓口水流出。

阿伽陀丸:治婦人血崩。用胡椒、紫檀香、鬱金、茜根、小柏皮等分。為末,水丸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阿膠湯下。時珍曰:按《酉陽雜俎》:胡椒出摩伽陀國。此方之名,因此而訛者也。

白話文:

阿伽陀丸:治療婦女血崩的藥丸。使用等量的胡椒、紫檀香、鬱金、茜根、小柏皮。研磨成粉末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水丸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阿膠湯送服。時珍說:根據《酉陽雜俎》記載,胡椒產於摩伽陀國。這個方劑的名字,就是由此訛傳而來的。

沙石淋痛:胡椒、朴硝等分。為末。每服用二錢,白湯下,日二。名二拗散。(《普濟方》)

白話文:

治療尿道結石疼痛:胡椒、朴硝等量。研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白開水吞服,每天兩次。藥名為「二拗散」。(《普濟方》)

蜈蚣咬傷:胡椒,嚼封之,即不痛。(《多能鄙事》)

白話文:

蜈蚣咬傷:用胡椒嚼碎,敷在傷口上,就能止痛。(《多能鄙事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