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草部第十四卷 (7)

回本書目錄

草部第十四卷 (7)

1. 芎藭

風熱頭痛:川芎一錢,茶葉二錢,水一鍾,煎五分,食前熱服。(《簡便方》)

頭風化痰:川芎洗切,曬乾為末,煉蜜丸如小彈子大。不拘時嚼一丸,茶清下。(《經驗後方》)

偏頭風痛:京芎細銼,浸酒日飲之。(《斗門方》)

風熱上衝:頭目運眩,或胸中不利。川芎、槐子各一兩。為末。每服三錢,用茶清調下。胸中不利,以水煎服。(張潔古《保命集》)首風旋運及偏正頭疼,多汗惡風,胸膈痰飲。川芎藭一斤,天麻四兩,為末,煉蜜丸如彈子大。每嚼一丸,茶清下。(劉河間《宣明方》)

失血眩暈:方見當歸下。一切心痛:大芎一個,為末,燒酒服之。一個住一年,兩個住二年。(《孫氏集效方》)經閉驗胎:經水三個月不行。驗胎法:川芎生為末,空心煎艾湯服一匙。腹內微動者是有胎不動者非也。(《靈苑方》)

損動胎氣:因跌撲舉重,損胎不安,或子死腹中者。芎藭為末,酒服方寸匕,須臾一二服。立出。(《續十全方》)崩中下血,晝夜不止。《千金方》:用芎藭一兩,清酒一大盞,煎取五分,徐徐進之。《聖惠》:加生地黃汁二合,同煎。酒癖脅脹,時復嘔吐,腹有水聲。川芎藭、三稜(炮)各一兩,為末。

每服二錢,蔥白湯下。(《聖濟總錄》)小兒腦熱好閉目,或太陽痛,或目赤腫。川芎藭、薄荷、朴硝各二錢,為末,以少許吹鼻中。(《全幼心鑑》)

齒敗口臭:水煎芎藭,含之。(《廣濟方》)

牙齒疼痛:大川芎藭一個,入舊糟內藏一月,取焙,入細辛同研末,揩牙。(《本事方》)

諸瘡腫痛:撫芎煅研,入輕粉,麻油調塗。(《普濟方》)

產後乳懸:婦人產後,兩乳忽長,細小如腸,垂過小肚,痛不可忍,危亡須臾,名曰乳懸。將芎藭、當歸各一斤。以半斤銼散,於瓦石器內,用水濃煎,不拘多少頻服;仍以一斤半銼塊,於病人桌下燒煙,令將口鼻吸菸。用盡未愈,再作一料。仍以蓖麻子一粒,貼其頂心。(夏子益《奇疾方》)

白話文:

芎藭的應用

頭痛:

  • **風熱頭痛:**用川芎、茶葉煎水服用,可緩解風熱引起的頭痛。

  • **頭風(偏頭痛)化痰:**將川芎製成蜜丸,隨時服用,可治療因痰濕引起的頭痛。

  • **偏頭痛:**將川芎浸泡在酒中飲用,可緩解偏頭痛。

  • **風熱上衝:**川芎和槐子搭配服用,可治療因風熱上衝引起的頭暈目眩、胸悶等症狀。

  • **偏頭痛、頭暈、多汗惡風、胸膈痰飲:**川芎和天麻製成蜜丸服用,可治療相關症狀。

其他疾病:

  • **失血眩暈:**與當歸等藥材搭配使用。

  • **心痛:**川芎研末,用燒酒送服,可治療心痛。

  • **經閉驗胎:**川芎研末,用艾湯送服,可幫助判斷是否懷孕。

  • **損傷胎氣:**川芎研末,用酒送服,可治療因外力衝擊造成的胎兒不安或胎死腹中。

  • **崩漏(大量出血):**川芎與酒煎服,或加入生地黃汁同煎,可治療崩漏。

  • **酒癖(酒精中毒)脅脹嘔吐:**川芎和三稜搭配服用,可治療酒癖引起的脅肋脹痛、嘔吐等症狀。

  • **小兒腦熱:**川芎、薄荷、朴硝研末,少許吹入鼻中,可治療小兒腦熱引起的閉目、頭痛、眼紅腫等症狀。

  • **齒敗口臭:**用川芎煎水含漱,可治療牙齒腐敗引起的口臭。

  • **牙痛:**將川芎與細辛等藥材研末,塗抹於患處,可治療牙痛。

  • **瘡腫疼痛:**川芎煅燒研末,與輕粉、麻油調和外敷,可治療瘡瘍腫痛。

  • **產後乳房脹痛(乳懸):**川芎和當歸煎服,同時用其煙燻,可治療產後乳房脹痛。

備註: 以上僅為古代醫方記載,現代醫學應以科學方法診斷和治療疾病。 切勿自行用藥,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