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草部第十四卷 (2)

回本書目錄

草部第十四卷 (2)

1. 當歸

【主治】咳逆上氣,溫瘧寒熱洗洗在皮膚中,婦人漏下絕子,諸惡瘡瘍金瘡,煮汁飲之(《本經》)。溫中止痛,除客血內塞,中風痓汗不出,濕痹中惡,客氣虛冷,補五臟,生肌肉(《別錄》)。止嘔逆,虛勞寒熱,下痢腹痛齒痛,女人瀝血腰痛,崩中,補諸不足(甄權)。

治一切風,一切血,補一切勞,破惡血,養新血,及症癖,腸胃冷(大明)。治頭痛,心腹諸痛,潤腸胃筋骨皮膚,治癰疽,排膿止痛,和血補血(時珍)。主痿癖嗜臥,足下熱而痛。衝脈為病,氣逆裡急。帶脈為病,腹痛,腰溶溶如坐水中(好古)。

【發明】權曰:患人虛冷者,加而用之。承曰:世俗多謂惟能治血,而《金匱》、《外臺》、《千金》諸方皆為大補不足、決取立效之藥。古方用治婦人產後惡血上衝,取效無急於此。凡氣血昏亂者,服之即定。可以補虛,備產後要藥也。宗奭曰:《藥性論》補女子諸不足一說,盡當歸之用矣。

成無己曰:脈者血之府,諸血皆屬心。凡通脈者,必先補心益血。故張仲景治手足厥寒、脈細欲絕者,用當歸之苦溫以助心血。元素曰:其用有三:一,心經本藥;二,和血;三,治諸病夜甚。凡血受病,必須用之。血壅而不流則痛,當歸之甘溫能和血,辛溫能散內寒,苦溫能助心散寒,使氣血各有所歸。

好古曰:入手少陰,以其心生血也。入足太陰,以其脾裹血也。入足厥陰,以其肝藏血也。頭,能破血;身,能養血,尾能行血。全用,同人參、黃耆,則補氣而生血;同牽牛、大黃則行氣而破血。從桂、附、茱萸則熱,從大黃、芒硝則寒。佐使分定,用者當知。酒蒸治頭痛,諸痛皆屬木,故以血藥主之。

機曰:治頭痛,酒煮服清,取其浮而上也。治心痛,酒調末服,取其濁而半沉半浮也。治小便出血,用酒煎服,取其沉入下極也。自有高低之分如此。王海藏言當歸血藥,如何治胸中咳逆上氣?按:當歸其味辛散,乃血中氣藥也。況咳逆上氣,有陰虛陽無所附者,故用血藥補陰,則血和而氣降矣。

韓𢘅曰:當歸主血分之病。川產力剛可攻,秦產力柔宜補。凡用,本病宜酒製,有痰以薑製,導血歸源之理。血虛以人參、石脂為佐,血熱以生地黃、條芩為佐,不絕生化之源。血積配以大黃。要之,血藥不容舍當歸。故古方四物湯以為君,芍藥為臣,地黃為佐,芎藭為使也。

【附方】舊八,新一十九。血虛發熱:當歸補血湯:治肌熱燥熱,目赤面紅,煩渴引飲,晝夜不息,其脈洪大而虛,重按全無力,此血虛之候也。得於飢困勞役,證象白虎,但脈不長實為異耳。若誤服白虎湯即死,宜此主之。當歸身(酒洗)二錢,綿黃耆(蜜炙)一兩。作一服。

白話文:

當歸

當歸主要治療咳嗽氣逆上衝、瘧疾引起的寒熱、婦女陰道出血、不孕、各種瘡瘍金瘡等,可將其煎煮後服用(《本經》)。它能溫暖中止痛,去除瘀血,治療中風引起的汗出不暢、濕痺、中惡、外邪入侵引起的虛冷,補益五臟,生肌長肉(《別錄》)。還能止嘔逆,治療虛勞引起的寒熱、下痢腹痛、齒痛、女性血崩、腰痛、月經量過多、以及各種不足(甄權)。

治療一切風證、一切血證,補益一切勞損,破除瘀血,養育新血,以及各種症瘕、腸胃寒冷(大明)。治療頭痛、心腹諸痛,滋潤腸胃、筋骨、皮膚,治療癰疽,排出膿液止痛,和血補血(時珍)。主治痿證、癖證、嗜睡、足部發熱疼痛。衝脈病變引起的氣逆、裡急,帶脈病變引起的腹痛、腰部酸軟疼痛,如同坐在水中一般(好古)。

關於當歸的效用,甄權認為:對於虛寒的病人,可以酌量增加用量。張承認為:世俗多認為當歸只能治療血證,但《金匱要略》、《外台秘要》、《千金方》等諸多醫方,都將其作為大補不足、迅速見效的藥物。古代方劑用它治療婦女產後惡血上衝,效果十分顯著。凡是氣血紊亂的患者,服用當歸都能使之平復。它可以補益虛損,是產後重要的藥物。寇宗奭認為:《藥性論》中關於當歸補益婦女各種不足的說法,已經完整地概括了當歸的功效。

成無己認為:脈絡是血液的通道,所有的血液都歸屬於心臟。凡是能通暢脈絡的藥物,都必須先補益心臟、滋養血液。因此,張仲景治療手足厥寒、脈象細弱將絕的病人,就用當歸的苦溫之性來幫助心血。李時珍認為:當歸的功用有三:一是心經要藥;二是調和血液;三是治療各種夜間加重的疾病。凡是血液受病,都必須使用當歸。血液淤滯不通則會疼痛,當歸的甘溫之性可以調和血液,辛溫之性可以散寒,苦溫之性可以助心散寒,使氣血各歸其位。

好古認為:當歸入入手少陰心經,因為心臟主血;入足太陰脾經,因為脾臟統攝血液;入足厥陰肝經,因為肝臟藏血。當歸的根莖能破血,莖幹能養血,根鬚能運行血液。若與人參、黃耆一起使用,則能補氣生血;與牽牛子、大黃一起使用,則能行氣破血;與桂枝、附子、吳茱萸一起使用則溫熱,與大黃、芒硝一起使用則寒涼。佐使藥物的選擇需要根據情況而定,用藥者必須明了。酒蒸當歸治療頭痛,各種疼痛都屬於肝木,所以用血藥為主。

張機認為:治療頭痛,用酒煮後服用藥汁,取其輕浮上行之性;治療心痛,將藥磨成粉末,用酒調服,取其半沉半浮之性;治療小便出血,用酒煎服,取其下沉之性。由此可見,當歸的藥性有高低之分。王海藏提出疑問:當歸是血藥,如何治療胸中咳嗽氣逆上衝?分析:當歸味辛性散,是血分中的行氣藥物。而且咳嗽氣逆上衝,往往是因為陰虛陽氣無所依附,所以用血藥補益陰氣,則血液調和,氣息下降。

韓𢘅認為:當歸主治血分疾病。四川產的當歸藥性剛烈,可以攻邪;陝西產的當歸藥性平和,適合補益。一般而言,治療本病宜用酒制,有痰則用薑制,以達到引導血液歸於正源的作用。血虛可以用人參、石脂佐之;血熱可以用生地黃、黃芩佐之,以維持血液的生化之源;血瘀則配伍大黃。總之,血藥不可缺少當歸。所以古方四物湯以當歸為君,芍藥為臣,地黃為佐,川芎為使。

附方:舊方八首,新方十九首。血虛發熱:當歸補血湯:治療肌膚乾燥發熱、目赤面紅、口渴引飲、晝夜不止,脈象洪大而虛弱,重按無力,這是血虛的表現。多因飢餓、勞累所致,症狀類似白虎湯證,但脈象不長實是其不同之處。若誤服白虎湯則會危及生命,宜用此方治療。當歸(酒洗)二錢,黃耆(蜜炙)一兩。作一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