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草部第十四卷 (1)

回本書目錄

草部第十四卷 (1)

1. 草部第十四卷

2. 草之三

芳草類五十六種

白話文:

芳香的草類共有五十六種。

3. 當歸

(《本經》中品)

【釋名】乾歸(《本經》)、山蘄(《爾雅》)、白蘄(《爾雅》)、文無(《綱目》)。頌曰:按:《爾雅》:薜,山蘄。又云:薜,白蘄。薜音百。蘄即古芹字。郭璞注云:當歸也。似芹而粗大。許慎《說文》云:生山中者,名薜,一名山蘄。然則當歸,芹類也。在平地者名芹,生山中粗大者,名當歸也。

宗奭曰:今川蜀皆以畦種,尤肥好多脂,不以平地、山中為等差也。時珍曰:當歸本非芹類,特以花葉似芹,故得芹名。古人娶妻為嗣續也,當歸調血為女人要藥,有思夫之意,故有當歸之名,正與唐詩胡麻好種無人種,正是歸時又不歸之旨相同。崔豹《古今注》云:古人相贈以芍藥,相招以文無。

文無一名當歸,芍藥一名將離故也。承曰:當歸治妊婦產後惡血上衝,倉猝取效。氣血昏亂者,服之即定。能使氣血各有所歸,恐當歸之名必因此出也。

【集解】《別錄》曰:當歸生隴西川穀,二月、八月採根,陰乾。弘景曰:今隴西四陽黑水當歸,多肉少枝氣香,名馬尾當歸。西川北部當歸,多根枝而細。歷陽所出者,色白而氣味薄,不相似,呼為草當歸,缺少時亦用之。恭曰:今出當州、宕州、翼州、松州,以宕州者最勝。

有二種:一種似大葉芎藭者,名馬尾當歸,今人多用;一種似細葉芎藭者,名蠶頭當歸,即陶稱歷陽者,不堪用,莖葉並卑下於芎藭。頌曰:今川蜀、陝西諸郡及江寧府、滁州皆有之,以蜀中者為勝。春生苗,綠葉有三瓣。七八月開花似蒔蘿,淺紫色。根黑黃色,以肉厚而不枯者為勝。

時珍曰:今陝、蜀、秦州、汶州諸處人多栽蒔為貨。以秦歸頭圓尾多色紫氣香肥潤者,名馬尾歸,最勝他處;頭大尾粗色白堅枯者,為攙頭歸,止宜入發散藥爾。韓𢘅言:川產者力剛而善攻,秦產者力柔而善補,是矣。

【修治】斅曰:凡用去蘆頭,以酒浸一宿入藥。止血破血,頭尾效各不同。若要破血,即使頭一節硬實處。若要止痛止血,即用尾。若一併用,服食無效,不如不使,惟單使妙也。元素曰:頭,止血;尾,破血;身,和血;全用,即一破一止也。先以水洗淨土。治上,酒浸;治外,酒洗過,或火干、曬乾入藥。

杲曰:頭,止血而上行;身,養血而中守;梢,破血而下流;全活血而不走。

時珍曰:雷、張二氏所說頭尾功效各異。凡物之根,身半以上,氣脈上行,法乎天;身半以下,氣脈下行,法乎地。人身法象天地,則,治上當用頭,治中當用身,治下當用尾,通治則全用,乃一定之理也。當以張氏之說為優。凡曬乾乘熱紙封甕收之,不蛀。

【氣味】甘,溫,無毒。《別錄》曰:辛,大溫。普曰:神農、黃帝、桐君、扁鵲:甘,無毒;岐伯、雷公:辛,無毒;李當之:小溫。杲曰:甘、辛,溫,無毒。氣厚味薄,可升可降,陽中微陰,入手少陰、足太陰、厥陰經血分。之才曰:惡䕡茹、濕面,畏菖蒲、海藻、牡蒙、生薑,制雄黃。

白話文:

當歸

《本經》將當歸列為中品。

古籍中,當歸有多種名稱,如乾歸、山蘄、白蘄、文無等。 古人認為當歸與芹菜相似,只是當歸生長在山中,植株較粗大;平地生長的則稱為芹菜。但李時珍認為當歸並非芹菜類,只是花葉相似,所以才有了芹菜的稱呼。當歸因其能調和血液,是婦女的重要藥材,並有「思夫」之意,故名「當歸」,其意與唐詩「胡麻好種無人種,正是歸時又不歸」的含義相通。古人以芍藥互贈,以當歸(文無)互相招請,這也與芍藥名「將離」相對應。當歸能有效治療孕婦產後惡血上衝,以及氣血紊亂等症狀,使其氣血各有所歸,這也可能是當歸名稱的由來。

當歸主要產自隴西、川穀等地,二月和八月採收根部陰乾。不同產地的當歸品質有所差異,如隴西四陽黑水產的當歸質量最佳,而歷陽所產的當歸品質較差,稱為草當歸,只有在缺乏其他當歸時才使用。 當歸分為兩種:一種葉子像大葉芎藭,稱為馬尾當歸;另一種葉子像細葉芎藭,稱為蠶頭當歸,品質較差。 川蜀、陝西等地均有種植當歸,其中蜀地的當歸品質最好。當歸春天發芽,葉子有三瓣;七八月開花,花朵似蒔蘿,顏色淺紫;根部呈黑黃色,肉厚不枯者為佳。 不同產地的當歸品質也不同,例如秦地所產的馬尾歸品質最好。 川產當歸藥性較剛,善於攻邪;秦產當歸藥性較柔,善於補益。

當歸的修治方法:需去除蘆頭,用酒浸泡一夜後再入藥。當歸的頭、尾、身藥效不同,頭部能止血,尾部能破血,中間部分能和血,全用則兼具破血和止血的功效。 也有人認為,當歸的頭部止血且上行,莖身養血且中守,梢部破血且下行,全用則活血而不走竄。總之,使用當歸的頭、尾、身或全根,需根據病情和藥效需要而定。曬乾的當歸宜用熱紙封存於甕中,以防蟲蛀。

當歸味甘、性溫,無毒。 不同醫家對其氣味、溫度的描述略有不同。當歸氣味厚重,味道較淡,可升可降,屬陽中微陰之品,歸入入手少陰、足太陰、厥陰經的血液循環系統。當歸忌諱與某些藥物同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