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綱目》~ 果部第三十一卷 (8)
果部第三十一卷 (8)
1. 大腹子
(宋《開寶》)
【校正】自木部移入此。
【釋名】大腹檳榔(《圖經》)、豬檳榔。
時珍曰:大腹以形名,所以別雞心檳榔也。
【集解】志曰:大腹生南海諸國,所出與檳榔相似,莖、葉、根、干小異耳。
弘景曰:向陽者為檳榔,向陰者為大腹。
白話文:
【校正】自木部移入此。
【釋名】大腹檳榔(《圖經》)、豬檳榔。
李時珍說:大腹以形狀命名,所以要區別於雞心檳榔。
【集解】張志和說:大腹檳榔生長在南海諸國,產地和檳榔類似,只是莖、葉、根、幹略有不同。
陶弘景說:向陽的檳榔樹生長出的果實叫檳榔,向陰的檳榔樹生長出的果實叫大腹檳榔。
時珍曰:大腹子出嶺表、滇南,即檳榔中一種腹大形扁而味澀者,不似檳榔尖長味良耳,所謂豬檳榔者是矣。蓋亦土產之異,今人不甚分別。陶氏分陰陽之說,亦是臆見。按:劉恂《嶺表錄異》云:交廣生者,非舶上檳榔,皆大腹子也,彼中悉呼為檳榔。自嫩及老,採實啖之。
白話文:
李時珍說:大腹子產於嶺南、滇南,實際上就是檳榔中的一種,腹大形扁而味道澀的,不像檳榔尖長味美,所謂的豬檳榔就是這種東西。這大概也是土產的差異,現在的人並不嚴格區分。陶氏提出公檳榔和母檳榔雌雄株的說法,也是一種臆測。根據記載:劉恂的《嶺表錄異》說:交州、廣州所產的,不是從船上運來的檳榔,都是大腹子,當地人都稱之為檳榔。從嫩到老,採摘果實食用。
以扶留藤、瓦屋灰同食之,以祛瘴癘。收其皮入藥,皮外黑色,皮內皆筋絲如椰子皮。又《雲南記》云:大腹檳榔每枝有三、二百顆,青時剖之,以一片蔞葉及蛤粉卷和食之,即減澀味。觀此二說,則大腹子與檳榔皆可通用,但力比檳榔稍劣耳。
白話文:
可以把扶留藤和瓦屋灰放在一起吃,可以驅除瘴氣和疾病。收取它的樹皮來做藥,樹皮外側是黑色的,樹皮內部都是筋絲,就像椰子皮一樣。又《雲南記》上說:大腹檳榔每棵枝上有三、二百個果子,在果子青色時把它剖開,用一片蔞葉和蛤粉捲起來一起吃,就可以減少澀味。看這兩種說法,大腹子和檳榔都可以通用,但大腹子的功效比檳榔稍微差一些。
大腹子
【氣味】辛,澀,溫,無毒。
【主治】與檳榔同功(時珍)。
大腹皮
【修治】思邈曰:鴆鳥多集檳榔樹上。凡用檳榔皮,宜先以酒洗,後以大豆汁再洗過,曬乾入灰火燒煨,切用。
【氣味】辛,微溫,無毒。
白話文:
大腹子
氣味: 辛味、澀味、溫性,無毒。
主治: 與檳榔具有相同的功效(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)。
大腹皮
修治方法: 孫思邈說:鴆鳥常聚集在檳榔樹上。使用檳榔皮之前,應先用酒清洗,再用大豆汁清洗,曬乾後放入灰燼中煨燒,切片使用。
氣味: 辛味、微溫性,無毒。
【主治】冷熱氣攻心腹、大腸壅毒,痰膈醋心。並以薑、鹽同煎,入疏氣藥用之,良(《開寶》)。下一切氣,止霍亂,通大小腸,健脾開胃調中(大明)。降逆氣,消肌膚中水氣浮腫,腳氣壅逆,瘴瘧痞滿,胎氣惡阻脹悶(時珍)。
【附方】新二。
漏瘡惡穢:大腹皮煎湯洗之。(《直指》)
白話文:
主治:
- 寒熱氣侵犯心腹部、大腸毒氣壅結、痰氣阻滯胸膈、醋心。並加入生薑、鹽同煎,配入疏通氣滯的藥物一起服用,效果很好(《開寶》)。
- 排出一切氣體,停止霍亂,疏通大小腸,健脾開胃調和中氣(大明)。
- 降逆氣,消散肌肉中水氣浮腫,腳氣壅堵,瘴氣瘧疾引起的痞滿,胎氣惡阻、脹悶(時珍)。
【附方】新二。
漏瘡惡穢:煎煮大腹皮藥材,製成湯藥清洗患處。(《直指》)
烏癩風瘡:大腹子,生者或乾者,連全皮勿傷動,以酒一升浸之,慢火熬干為末,臘豬脂和敷。(《聖濟總錄》)
白話文:
烏癩風瘡:用半夏和生半夏或乾半夏,連全皮不要弄破,用一升酒浸泡,以文火熬乾後研成末,加豬脂塗敷。(《聖濟總錄》)
2. 椰子
(宋《開寶》)
【校正】自木部移入此。
【釋名】越王頭(《綱目》)、胥余。
時珍曰:按稽含《南方草木狀》云:相傳林邑王與越王有怨,使刺客乘其醉,取其首,懸於樹,化為椰子,其核猶有兩眼,故俗謂之越王頭,而其漿猶如酒也。此說雖謬,而俗傳以為口實。南人稱其君長為爺,則椰名蓋取於爺義也。相如《上林賦》作胥余,或作胥耶。
【集解】志曰:椰子生安南,樹如棕櫚,子中有漿,飲之得醉。
白話文:
【校正】從木部移入此。
【釋名】越王頭(《綱目》)、胥餘。
時珍說:根據稽含《南方草木狀》記載:相傳林邑王與越王有仇,派刺客乘越王喝醉時,取他的頭顱,掛在樹上,化成了椰子,其果核仍有兩隻眼睛,所以俗稱它為越王頭,而果漿則像酒一樣。這個說法雖然錯誤,但俗傳當作真話。南方人稱他們的君主為「爺」,所以椰子的名字可能是取自「爺」的涵義。相如《上林賦》中稱它為胥餘,也有寫作胥耶。
【集解】《志》書中記載:椰子生長在安南,樹木像棕櫚,果實中有果漿,喝了會醉。
頌曰:椰子,嶺南州郡皆有之。郭義恭《廣志》云:木似桄榔無枝條,高數丈。葉在木末如束蒲。其實大如瓠,垂於枝間,如掛物然。實外有粗皮,如棕包。皮內有堅殼,圓而微長。殼內有膚,白如豬肪,厚半寸許,味如胡桃。膚內裹漿四、五合如乳,飲之冷而動氣醺人。殼可為器。肉可糖煎寄遠,作果甚佳。
白話文:
椰子這種水果在嶺南各州郡都有種植,根據郭義恭所著的《廣志》記載:椰子的樹木類似桄榔,沒有枝條,高幾丈。它的葉子在樹的末端,好像一束蒲草。椰子的果實很大,像瓠瓜,垂在樹枝之間,就像掛著的東西。果實的外面有一層粗皮,像棕櫚的果皮。皮裡面有一層堅硬的殼,是圓形而稍長的。殼裡面還有一層薄皮,白如豬油,厚約半寸,味道像胡桃。薄皮裡麪包著四五合水狀的漿汁,像牛奶一樣,喝起來很涼爽,而且容易讓人醺醉。椰子的殼可以做成器皿。果肉可以糖漬煎製後寄到遠方,也可以做成果子食用,非常美味。
珣曰:按:劉欣期《交州記》云:椰樹狀若海棕。實大如碗,外有粗皮,如大腹子、豆寇之類。內有漿似酒,飲之不醉。生雲南者亦好。
白話文:
珣說:根據劉欣期在《交州記》中記載:椰樹的形狀像海棕。果實大如碗,外面有一層粗皮,像大腹子、豆寇之類。裡面有像酒一樣的漿汁,喝了不會醉。生長在雲南的椰樹也很不錯。
宗奭曰:椰子開之,有汁白色如乳,如酒極香,別是一種氣味,強名為酒。中有白瓤,形圓如栝蔞,上起細壠,亦白色而微虛,其紋若婦人裙褶,味亦如汁。與著殼一重白肉,皆可糖煎為果。其殼可為酒器,如酒中有毒,則酒沸起或裂破。今人漆其里,即失用椰子之意。
白話文:
宗奭說:椰子打開後,裡面有白色如牛奶的汁液,像酒一樣芬芳,還有一種特別的香氣,勉強稱它為酒。裡面有白色的果肉,形狀圓潤如絲瓜,上面長著細長的山脊,也是白色的略帶透明,紋路像婦女的裙褶一般,味道也像汁液一樣。連同椰子殼上的一層白肉,都可以用來煮成糖水做成甜品。它的外殼可以做成酒器,如果酒裡有毒,酒沸騰起來或是酒器會裂開。現在人把它裡面漆一層,就失去了使用椰子的意義了。
時珍曰:椰子乃果中之大者。其樹初栽時,用鹽置根下則易發。木至斗大方結實,大者三、四圍,高五、六丈,木似桄榔、檳榔之屬,通身無枝。其葉在木頂,長四、五尺,直聳指天,狀如棕櫚,勢如鳳尾。二月著花成穗,出於葉間,長二、三尺,大如五斗器。仍連著實,一穗數枚,小者如栝蔞,大者如寒瓜,長七、八寸,徑四、五寸,懸著樹端。
六七月熟,有粗皮包之。
白話文:
李時珍說:椰子是水果中最大的。椰子樹初次種植時,在根部放置鹽巴,就會容易發芽。等到樹幹粗大堅固就會開始結果實,大的椰子有三、四個成人環抱那麼粗,樹高有五、六丈,它的樹幹類似桄榔、檳榔之類的樹,整棵樹沒有分枝。椰子樹的葉子在樹頂,長四、五尺,筆直地指向天空,形狀像棕櫚,氣勢像鳳尾。二月開花結果成穗狀,從葉子中間長出來,長二、三尺,大如五斗的容器。一直連著果實,一串有數個椰子,小的像栝蔞,大的像寒瓜,長七、八寸,直徑四、五寸,懸掛在樹梢。
六七月果熟,有粗皮包覆。
皮內有核,圓而黑潤,甚堅硬,厚二三分。殼內有白肉瓤如凝雪,味甘美如牛乳。瓤肉空處,有漿數合,鑽蒂傾出,清美如酒。若久者,則混濁不佳矣。其殼磨光,有斑纈點紋,橫破之可作壺爵,縱破之可作瓢杓也。又《唐史》言:番人以其花造酒,飲之亦醉也。《類書》有青田核、樹頭酒、嚴樹酒,皆椰酒、椰花之類,並附於下:
白話文:
椰子殼裡面的果核,是圓形的黑色,非常堅硬,厚度為兩、三公分。果殼裡面有白色的果肉,十分鬆軟,味道甘甜如牛奶一般,果肉裡面是空心的,有幾合的果汁,先用錐子鑽孔,然後把果汁倒出來,喝起來清爽且美味,跟酒一樣。如果是很久以前的椰子,果汁就混濁不清,味道也不佳了。椰子殼磨光滑後,會出現斑點和紋路,橫向剖開的可以做成茶壺和酒杯,縱向剖開的則可以做成瓢子或杓子。還有,《唐史》上說:番人用椰子的花釀製酒,喝了也能喝醉。《類書》裡面的青田核、樹頭酒、嚴樹酒,都是椰子酒、椰子花這類的,也一併附在下面:
【附錄】青田核,崔豹《古今注》云:烏孫國有青田核,狀如桃核,不知其樹。核大如數斗,剖之盛水,則變酒味,甚醇美。飲盡隨即注水,隨盡隨成。但不可久,久則苦澀爾。謂之青田酒,漢末蜀王劉璋曾得之。
樹頭酒
白話文:
【附錄】青田核,崔豹撰寫的《古今注》中說:烏孫國有一種叫做青田核的東西,外形像桃核,卻不知道它長在什麼樹上。核很大,像幾鬥米一樣,剖開它來裝水,水就會變成味道香醇甘美的酒。喝酒喝完後馬上倒水進去,水也馬上就會變成酒。但是不能放太久,放久了就會又苦又澀。這種酒叫做青田酒,漢朝末年蜀國的國王劉璋曾經得到過。
樹頭酒
古文: 樹頭酒,即未開花結果之桑樹,其枝幹破碎,經踩踏,流出樹汁,用器皿承接所得,名為樹頭酒。
樹頭酒,是指未開花結果的桑樹,它的枝幹被折斷或踩踏,從而流出樹汁,用器皿收集起來的液體,就叫做樹頭酒。
《一統志》云:緬甸在滇南,有樹類棕,高五、六丈,結實如椰子。土人以罐盛曲,懸於實下,劃其實,汁流於罐中以成酒,名樹頭酒。或不用曲,惟取汁熬為白糖。其樹即貝樹也,緬人取其葉寫書。
嚴樹酒
白話文:
《一統志》中記載:緬甸在雲南的南部,那裡有一種像棕櫚樹的樹,高五、六丈,結的果實像椰子。當地人用罐子盛裝酒麴,懸掛在果實的下方,將果實劃破,果實的汁液流進罐子裡,發酵後就成了酒,叫做「樹頭酒」。有些人不放酒麴,只把果實的汁液熬成白色的糖。這種樹就是貝樹,緬甸人用它的葉子寫書。
嚴樹酒
嚴樹皮,五錢。 酒一升。
上二味,同煮一升,得半升,空腹服,日夜各一服。治虛證,氣喘咳嗽不止,一切積勞骨蒸潮熱,身熱煩渴,血枯勞損,骨蒸勞熱。
《一統志》云:瓊州有嚴樹,搗其皮葉,浸以清水,和以粳釀,或入石榴花葉,數日成酒,能醉人。又《梁書》云:頓遜國有酒樹,似安石榴,取花汁貯杯中,數日成酒。蓋此類也。又有文章草,可以成酒。
白話文:
《一統志》說:瓊州有嚴樹,搗碎它的皮和葉子,浸泡在清水中,和粳米釀製的酒混合在一起,或者加入石榴花和葉子,幾天后就能變成酒,可以讓人喝醉。另外,《梁書》也說:頓遜國有酒樹,很像安石榴,採集花汁盛放在杯子中,幾天後就能變成酒。估計是這一類的植物。此外還有文章草,也可以變成酒。
椰子瓤
【氣味】甘,平,無毒。
【主治】益氣(《開寶》)。治風(汪穎)。食之不飢,令人面澤(時珍。出《異物志》)。
椰酒
【氣味】甘,溫,無毒。
珣曰:多食,冷而動氣。
時珍曰:其性熱,故飲之者多昏如醉狀。《異物志》云:食其肉則不飢,飲其漿則增渴。
【主治】止消渴。塗頭,益發令黑(《開寶》)。治吐血水腫,去風熱(李珣)。
【發明】震亨曰:椰子生海南極熱之地,土人賴此解夏月毒渴,天之生物,各因其材也。
椰子皮
【修治】頌曰:不拘時月採其根皮,入藥炙用。一云:其實皮亦可用。
【氣味】苦,平,無毒。
白話文:
椰子瓤
**氣味:**甘淡,性平,無毒。
**主治:**補充氣血(《開寶本草》)。治療風疾(汪穎)。食用能止飢,使面色紅潤(李時珍,引用《異物志》)。
椰酒
**氣味:**甘甜,性溫,無毒。
珣曰:飲用過多會寒涼,而動人氣。
時珍曰:其性溫熱,因此飲用後會導致人神志不清,如醉酒一般。《異物志》中記載:吃椰子肉不會飢餓,而喝椰子水則會口渴。
**主治:**止消渴。外敷頭皮,能烏髮生髮(《開寶本草》)。治療吐血、水腫,祛風熱(李珣)。
**發明:**震亨曰:椰子生長在極其炎熱的海南,當地人靠它來解暑止渴,這是上天賜與的生物,根據不同的氣候風土而有不同的用途。
椰子皮
**修治:**頌曰:不拘於時間和月份,採摘椰子樹根部的樹皮,入藥時需要炙烤使用。也有人說,椰子果實的皮也可以用。
**氣味:**苦,性平,無毒。
【主治】止血,療鼻衄,吐逆霍亂,煮汁飲之(《開寶》)。治猝心痛,燒存性,研,以新汲水服一錢,極驗(時珍。出龔氏方)。
白話文:
【功效】止血,治療鼻出血,嘔吐腹瀉,煮汁服用(《開寶》)。治療突發性心痛,將藥材燒成灰,研成粉末,用新汲的水服一錢,非常靈驗(李時珍。出自龔氏方)。
殼
【主治】楊梅瘡筋骨痛。燒存性,臨時炒熱,以滾酒泡服二、三錢,暖覆取汗,其痛即止,神驗(時珍)。
白話文:
【主治】楊梅瘡筋骨痠痛。將殼燒成灰後保存起來,臨時炒熱,用滾燙的酒泡服二至三錢,覆蓋保暖發汗,疼痛即止,效果顯著(李時珍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