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綱目》~ 果部第三十一卷 (7)
果部第三十一卷 (7)
1. 檳榔
(《別錄》中品)
【校正】自木部移入此。
【釋名】賓門(李當之《藥對》)、仁頻(音賓)、洗瘴丹。
白話文:
【校正】從木部移入此處。
【釋名】賓門(李當之著作《藥對》)、仁頻(音同賓)、洗瘴丹。
時珍曰:賓與郎皆貴客之稱。稽含《南方草木狀》言:交廣人凡貴勝族客,必先呈此果。若邂逅不設,用相嫌恨。則檳榔名義,蓋取於此。雷斅《炮炙論》謂尖者為檳,圓者為榔,亦似強說。又顏師古注《上林賦》云:仁頻即檳榔也。
詵曰:閩中呼為橄欖子。
【集解】《別錄》曰:檳榔生南海。
白話文:
李時珍說:賓與郎都是對尊貴客人的稱呼。稽含在《南方草木狀》中說:交廣地區的人凡是招待尊貴的客人,必定先贈送此果。如果招待不周,就會被對方怨恨。所以檳榔的名稱可能是由此而來。雷斅在《炮炙論》中說,尖的叫檳,圓的叫榔,這也是一種牽強的說法。另外,顏師古在注釋《上林賦》時說:仁頻就是檳榔。
【集解】《別錄》記載:檳榔生長在南海。
註:
- 「詵曰」:古代醫書中常見的語氣詞,表示以下內容是作者的意見。
- 「閩中」:福建省的別稱。
- 「橄欖」:中藥材名,即橄欖。
弘景曰:此有三、四種:出交州者,形小味甘。廣州以南者,形大味澀;又有大者名豬檳榔。皆可作藥。小者名蒳子,俗呼為檳榔孫,亦可食。
恭曰:生交州、愛州及崑崙。
白話文:
弘景說:檳榔有三四種:出在交州的,個頭小,味道甘甜。廣州以南的,個頭大,味道澀;還有一種更大的,叫做豬檳榔。這些都可以入藥。最小的,稱為蒳子,俗稱檳榔孫,也可以食用。
恭謹地說:盛產在交州、愛州和崑崙。
頌曰:今嶺外州郡皆有之。木大如桄榔,而高五、七丈,正直無枝,皮似青桐,節似桂枝。葉生木顛,大如盾頭,又似芭蕉葉。其實作房,從葉中出,旁有刺若棘針,重疊其下。一房數百實,如雞子狀,皆有皮殼。其實春生,至夏乃熟,肉滿殼中,色正白。蘇恭言其肉極易爛,不經數日。
白話文:
詩歌稱讚說:如今嶺南各州郡都有這種植物。它的樹木像桄榔樹那樣高大,高達五、七丈,筆直挺拔沒有枝椏,樹皮像青桐樹,樹節像桂樹枝。葉子生長在樹的頂端,像盾牌頭那樣大,又像芭蕉葉。果實長在樹房裡,從葉子中長出,旁邊有像棘針一樣的刺,重重疊疊地長在下面。一個果房裡有幾百個果實,像雞蛋的形狀,都有外殼。果實春天生長,夏天成熟,果肉填滿果殼,顏色純正潔白。蘇恭說它的果肉極容易腐爛,不超過幾天就會變質。
今入北者,皆先以灰煮熟,焙熏令乾,始可留久也。小而味甘者,名山檳榔。大而味澀核亦大者,名豬檳榔;最小者名蒳子。雷氏言尖長而有紫紋者名檳,圓大而矮者名榔,榔力大而檳力小。今醫家亦不細分,但以作雞心狀、正穩心不虛、破之作錦紋者為佳爾。嶺南人啖之以當果食,言南方地濕,不食此無以祛瘴癘也。
白話文:
現在進口的檳榔,都是先用灰煮熟,烘烤燻乾後,才能長時間保存。檳榔小而味道甘甜的,叫做山檳榔。檳榔大而味道澀、核也大的,叫做豬檳榔;最小的叫做蒳子。雷氏說,檳榔細長且有紫色的紋路,稱為檳;檳榔圓大且矮短的,稱為榔,榔的作用大而檳的作用小。現在的醫家也不再細分,檳榔只要做成雞心狀、中心穩固不虛空,剖開後呈現錦紋的,那就是上等檳榔。嶺南人用檳榔當作水果來吃,他們說南方氣候潮濕,不吃檳榔無法祛除瘴癘之氣。
生食其味苦澀,得扶留藤與瓦屋子灰同咀嚼之,則柔滑甘美也。劉恂《嶺表錄異》云:真檳榔來自舶上,今交廣生者皆大腹子也,彼中悉呼為檳榔。或云:檳榔難得真者,今賈人所貨者,皆是大腹檳榔也,與檳榔相似,但莖、葉、干小異爾,連皮收之。
白話文:
生吃檳榔的味道苦澀,但如果將檳榔與扶留藤、瓦灰一同咀嚼,就會變得很柔滑甘甜。劉恂的《嶺表錄異》中提到:真正的檳榔來自國外,現在交州和廣州所種植的都是大腹子,當地人都把它叫做檳榔。也有人說:現在市面上買到的檳榔很少是正品,市面上的貨物,其實都是大腹檳榔,它的味道和檳榔很相似,但莖、葉、乾的大小都不同,而且需要連皮一起吃。
時珍曰:檳榔樹初生若筍竿積硬,引莖直上。莖幹頗似桄榔、椰子而有節,旁無枝柯,條從心生。端頂有葉如甘蕉,條派開破,風至則如羽扇掃天之狀。三月葉中腫起一房,因自拆裂,出穗凡數百顆,大如桃李。又生刺重累於下,以護衛其實。五月成熟,剝去其皮,煮其肉而干之。
白話文:
李時珍說:檳榔樹剛長出來的時候,就像竹筍一樣,直挺挺地生長。莖幹很像桄榔樹和椰子樹,有節,旁邊沒有枝條,葉子從樹心中長出來。頂端有葉子像芭蕉,葉脈展開,風吹來時就像羽毛扇子掃天一樣。三月時,葉子中間鼓起一個果房,然後自己裂開,露出數百顆果實,果實像桃子或李子一樣大。果實下面還長著刺,用來保護果實。五月時果實成熟,剝去果皮,煮熟果肉,然後曬乾。
皮皆筋絲,與大腹皮同也。按:漢喻益期與韓康伯箋云:檳榔,子既非常,木亦特異。大者三圍,高者九丈。葉聚樹端,房構葉下。華秀房中,子結房外。其擢穗似禾,其綴實似谷。其皮似桐而厚,其節似竹而概。其內空,其外勁。其屈如伏虹,其申如縋繩;本不大,末不小;上不傾,下不斜。
白話文:
皮全都是筋脈,和人的腹部皮膚是一樣的。
檳榔的子非常不一般,它的樹木也很特別。
比較大的檳榔樹,樹圍是三公尺,樹高有九丈高。
檳榔樹的葉子長在樹冠上,檳榔花長在葉子底下。
檳榔花在檳榔房中開花,檳榔果長在檳榔房外。
檳榔花的穗狀似稻穀,檳榔果結得像穀子一樣。
檳榔樹的皮像梧桐樹的皮,但比較厚,檳榔樹的節像竹節,但比較概括。
檳榔樹的裡面是空的,檳榔樹的外面比較堅硬。
檳榔樹彎曲的部分就像臥著的彩虹,檳榔樹伸展的部分又像繩索垂吊而下。
檳榔樹的根部不會太大,檳榔樹的樹梢也不會太小。
檳榔樹的上半身不會傾斜,檳榔樹的下半身也不會歪斜。
調直亭亭,千百如一。步其林則寥朗,庇其陰則蕭條。信可長吟遠想。但性不耐霜,不得北植。必當遐樹海南,遼然萬里。弗遇長者之目,令人恨深也。又《竺法真羅山疏》云:山檳榔一名蒳子,生日南,樹似栟櫚而小,與檳榔同狀。一叢十餘干,一干十餘房,一房數百子。
白話文:
潮州橄欖的樹木,挺直而亭亭玉立,一律整整齊齊,都是這種端莊的樣子。植於園林中,枝葉便顯得疎密有致,在它的綠蔭下休憩、清談,倍生蕭條幽靜的趣味。題詩吟哦,感興油然而生。惟一的缺點是這種樹經不住霜雪,不能在北方種植。一定要種在海南島以南的遙遠之地,那裡遼闊無邊,萬裏無垠。沒有行家的慧眼識得它,不免令人深感遺憾。另外,在《竺法真羅山疏》介紹說:海棌子是一種野生檳榔。它原產於南海,樹木的模樣像是栟櫚樹,但比栟櫚樹小。它的果實與檳榔相像,一叢樹共有十餘根樹幹,一根樹幹有十幾個果穗,一個果穗有幾百顆果實。
子長寸余,五月採之,味近苦甘。觀此,則山檳榔即蒳子,豬檳榔即大腹子也。蘇頌以味甘者為山檳榔,澀者為豬檳榔,似欠分明。
檳榔子
白話文:
子長一寸多,五月採收,味道微苦帶甘。從這裡來看,山檳榔就是蒳子,豬檳榔就是大腹子。蘇頌根據味道甘的作為山檳榔,澀的作為豬檳榔,似乎區分得不夠清楚。
繁體中文:
檳榔子:形如雞子,大如慄,皮青肉白,味辛香。
檳榔子:形狀像雞蛋,大小如栗子,果皮青綠,果肉潔白,味道辛辣芳香。
【修治】斅曰:頭圓矮毗者為榔,形尖紫紋者為檳。檳力小,榔力大。凡使用白檳及存坐穩正、心堅有錦紋者為妙。半白半黑並心虛者,不入藥用。以刀刮去底,細切之。勿令經火,恐無力。若熟使,不如不用。
白話文:
【處理】斅說:頭部圓潤、矮小、多節的檳榔稱為「榔」,形狀尖銳、表皮有紫色紋路的檳榔稱為「檳」。檳榔的力量較小,榔的力量較大。一般使用白色的檳榔,並且要注意坐姿端正、心思堅定,且檳榔的果核上有錦紋,纔是最好的。一半是白色、一半是黑色,並且果核中心空虛的檳榔,不能用於藥用。用刀颳去檳榔底部,然後將其切碎。不要讓檳榔經過火烤,以免失去效力。如果將檳榔煮熟後使用,不如直接不用。
時珍曰:近時方藥亦有以火煨焙用者。然初生白檳榔,須本境可得。若他處者,必經煮熏,安得生者耶?又檳榔生食,必以扶留藤、古賁灰為使,相合嚼之,吐去紅水一口,乃滑美不澀,下氣消食。此三物相去甚遠,為物各異,而相成相合如此,亦為異矣。俗謂「檳榔為命賴扶留」以此。古賁灰即蠣蚌灰也。賁乃蚌字之訛。瓦屋子灰亦可用。
白話文:
李時珍說:近來藥方中也有使用火煨焙的檳榔。然而初生白檳榔,必須在產地才能得到。如果從別處來的,一定經過煮或燻的過程,哪裡還會有生的呢?另外,生吃檳榔,一定以扶留藤、古賁灰為輔佐,一起咀嚼,吐掉一口紅水,這樣才滑潤香甜不澀,又能促進消化。這三樣東西產地相距甚遠,性質各異,卻能這樣互相配合,形成良藥,也真是奇特。俗話說「檳榔賴扶留救命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古賁灰就是牡蠣殼灰。賁是蚌字的訛誤。瓦房屋簷下的灰也可使用。
【氣味】苦、辛,溫,澀,無毒。甄權曰:味甘,大寒。
大明曰:味澀。
弘景曰:交州者味甘,廣州者味澀。
珣曰:白者味甘,赤者味苦。
元素曰:味辛而苦,純陽也。無毒。
詵曰:多食亦發熱。
【主治】消穀逐水,除痰澼,殺三蟲,伏屍,療寸白(《別錄》)。
治腹脹,生搗末服,利水穀道;敷瘡,生肌肉止痛;燒灰,敷口吻白瘡(蘇恭)。
宣利五臟六腑壅滯,破胸中氣,下水腫,治心痛積聚(甄權)。
白話文:
**氣味:**苦、辛,溫,澀,無毒。甄權說:味道甘甜,極寒。
大明說:味道澀。
弘景說:交州的甘甜,廣州的澀。
珣說:白的甘甜,紅的苦。
元素說:味道辛而苦,是純陽。無毒。
詵說:多吃也會發熱。
**主治:**消化穀物、排出水,去除痰液、殺死寄生蟲,抑制屍體腐爛,治療白癜風(《別錄》)。
治腹脹,將生藥搗成粉末服用,可利於排便;敷於傷口,可生肌止痛;燒成灰,敷於口腔和嘴脣的白瘡(蘇恭)。
疏通五臟六腑壅滯,破除胸中氣,排出水腫,治療心痛和積聚(甄權)。
除一切風,下一切氣,通關節,利九竅,補五勞七傷,健脾調中,除煩,破癥結(大明)。主賁豚膀胱諸氣,五膈氣,風冷氣,腳氣,宿食不消(李珣)。治衝脈為病,氣逆裡急(好古)。治瀉痢後重,心腹諸痛,大小便氣秘,痰氣喘急,療諸瘧,御瘴癘(時珍)。
白話文:
-
除一切風,下一切氣,通關節,利九竅,補五勞七傷:消除一切風邪,排除一切氣滯,疏通關節,暢通九竅,補益五臟勞損和七種傷害,健脾益氣,調和中焦,消除煩躁,破除癥結積聚。(大明)
-
主賁豚膀胱諸氣,五膈氣,風冷氣,腳氣,宿食不消:主治賁門呃逆、膀胱氣滯、五膈氣、風寒之氣、腳氣、宿食不消等症狀。(李珣)
-
治衝脈為病,氣逆裡急:治療衝脈病症,氣逆上逆,裡急後重。(好古)
-
治瀉痢後重,心腹諸痛,大小便氣祕,痰氣喘急,療諸瘧,御瘴癘:治療瀉痢後重、心腹諸痛、大小便不通、痰氣喘急,治療各種瘧疾,預防瘴癘之氣。(時珍)
【發明】元素曰:檳榔味厚氣輕,沉而降,陰中陽也。苦以破滯,辛以散邪,泄胸中至高之氣,使之下行,性如鐵石之沉重,能墜諸藥至於下極,故治諸氣、後重如神也。
白話文:
【解釋】元素說:檳榔味道濃,氣味輕,下沉而下降,在陰中是陽的。苦的可以破除體內的停滯,辛的可以散除邪氣,可以讓胸中至高至上的氣下降,它的性質像鐵石般沉重,能將諸藥帶到最底部,因此治療各種氣滯、下重等症狀像神一樣有效。
時珍曰:按: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云:嶺南人以檳榔代茶御瘴,其功有四:一曰醒能使之醉,蓋食之久,則熏然頰赤,若飲酒然,蘇東坡所謂「紅潮登頰醉檳榔」也;二曰醉能使之醒,蓋酒後嚼之,則寬氣下痰,餘酲頓解,朱晦庵所謂「檳榔收得為祛痰」也。三曰飢能使之飽。
白話文:
李時珍說:據《鶴林玉露》記載,嶺南人用檳榔代茶抗瘴氣,其功效有四:一說是醒酒,長期食用,會讓臉頰發紅,像飲酒一樣,蘇東坡說過「紅潮上臉,沉醉檳榔」;二是醒腦,喝酒後嚼檳榔,可以寬胸化痰,宿醉可以頓解,朱晦庵說過「檳榔能夠祛痰」;三是充飢。
四曰飽能使之飢。蓋空腹食之,則充然氣盛如飽;飽後食之,則飲食快然易消。又且賦性疏通而不泄氣,稟味嚴正而更有餘甘,有是德故有是功也。又按:吳興章傑《瘴說》云:嶺表之俗,多食檳榔,日至十數。夫瘴癘之作,率因飲食過度,氣痞積結,而檳榔最能下氣消食去痰,故人狃於近利,而暗於遠患也。
白話文:
第四個好處是,它可以使人飢餓。空腹吃檳榔,就會覺得氣盛如飽;飽後吃檳榔,飲食就能快速消化。而且檳榔性情疏通而不洩氣,味道嚴正而有餘甘,有這些特性所以纔有這些功效。另外根據記載:吳興章傑《瘴說》中說:嶺南的風俗,多食檳榔,每天吃十幾顆。瘴癘的發生,往往是因為飲食過度,氣痞積結,而檳榔最能降氣消食去痰,所以人們習慣了眼前的利益,卻忽視了長遠的危害。
夫嶠南地熱,四時出汗,人多黃瘠,食之則臟器疏泄,一旦病瘴,不敢發散攻下,豈盡氣候所致,檳榔蓋亦為患,殆未思爾。又東陽盧和云:閩廣人常服檳榔,云能祛瘴。有瘴服之可也,無瘴而服之,寧不損正氣而有開門延寇之禍乎?南人喜食此果,故備考諸說以見其功過焉。又朱晦庵《檳榔詩》云:憶昔南遊日,初嘗面發紅。
白話文:
嶺南地區氣候炎熱,終年多汗,當地人大多黃瘦,食用檳榔會導致臟腑功能失調,如果突然生病,不敢發散攻下,這難道完全是氣候造成的嗎?檳榔蓋也是禍患,大概沒有人考慮到這一點。東陽的盧和也說:福建、廣東人經常吃檳榔,說它能祛除瘴氣。有瘴氣的時候吃是可以的,沒有瘴氣的時候吃,難道不會損傷正氣,招引疾病上門嗎?南方人喜歡吃這種水果,所以我們考察各種說法,以瞭解它的利弊。朱晦庵《檳榔詩》雲:“憶昔南遊日,初嘗面發紅。”
藥囊知有用,茗碗詎能同?蠲疾收殊效,修真錄異功。三彭如不避,糜爛七非中。亦與其治疾殺蟲之功,而不滿其代茶之俗也。
【附方】舊十一,新十五。
痰涎為害:檳榔為末,白湯每服一錢。(《御藥院方》)
白話文:
藥囊中盛裝的藥物確實有治療疾病的功效,難道茶碗也能具有同樣的效果嗎?藥囊中的藥物可以治癒疾病,具有顯著的療效,茶碗卻只能用來修身養性,具有不同的功能。如果茶碗真的能像藥囊那樣治病,那麼它就不會被用來治療疾病,而是會被用來治療各種疾病。同樣的,即使茶碗也具有治療疾病和殺蟲的功效,但它也不會取代茶葉作為日常飲品的習慣。
如果痰涎作祟:將檳榔研磨成粉末,每次用白開水送服一錢。(出自《御藥院方》)
嘔吐痰水:白檳榔一顆(煨熱),橘皮二錢半(炙)。為末。水一盞,煎半盞,溫服。(《千金》)
醋心吐水:檳榔四兩,橘皮一兩,為末。每服方寸匕,空心生蜜湯調下。(《梅師方》)
白話文:
嘔吐痰水:白檳榔一顆(加熱),橘皮二錢半(加熱)。研成粉末。加一杯水,煎至半杯,溫服。(《千金方》)
醋心吐水
材料:
- 檳榔:4 兩
- 橘皮:1 兩
將檳榔和橘皮磨成細粉。
服用方法:
- 每次取一湯匙粉末。
- 用空腹的蜂蜜水調服。
出處:《梅師方》
傷寒痞滿陰病下早成痞,按之虛軟而不痛:檳榔、枳實等分。為末。每服二錢,黃連煎湯下。(《宣明方》)傷寒結胸已經汗、下後者:檳榔二兩,酒二盞,煎一盞,分二服。(龐安時《傷寒論》)
蛔厥腹痛:方同上。
白話文:
傷寒痞滿的陰病在早期就會形成痞,按壓時感覺虛軟而不痛:用檳榔、枳實等分量。研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黃連煎的湯送服。(《宣明方》)
傷寒結胸已經發汗、攻下的:用檳榔二兩,酒二盞,煎成一盞,分二次服用。(龐安時《傷寒論》)
蛔厥腹痛:參照上方。
心脾作痛:雞心檳榔、高良薑各一錢半,陳米百粒,同以水煎,服之。(《直指》)
白話文:
心脾疼痛:雞心、檳榔、高良薑各一錢半,陳米一百粒,一起用水煎煮,服下。(《直指方》)
膀胱諸氣:檳榔二枚,一生一熟,為末。酒煎服之,良。此太醫秦鳴鶴方也。(《海藥本草》)
本臟氣痛:雞心檳榔,以小便磨半個服。或用熱酒調末一錢服之。(《斗門方》)
腰重作痛:檳榔為末,酒服一錢。(《斗門方》)
腳氣壅痛:以沙牛尿一盞,磨檳榔一枚。空心暖服。(《梅師腳氣論》)
白話文:
膀胱諸氣: 檳榔兩顆,一顆生,一顆熟,研磨成粉末。以酒煎煮服用,效果良好。這是太醫秦鳴鶴的方子。(摘自《海藥本草》)
本臟氣痛: 雞心檳榔一個,用小便磨服半顆。或用熱酒調和一錢分量的粉末服用。(摘自《鬥門方》)
腰重作痛: 檳榔研磨成粉末,以酒送服一錢。(摘自《鬥門方》)
腳氣壅痛: 用沙牛尿一杯,研磨檳榔一顆。空腹時溫服。(摘自《梅師腳氣論》)
腳氣衝心悶亂不識人:用白檳榔十二分,為末,分二服,空心,暖小便五合調下,日二服。或入薑汁、溫酒同服。(《廣利》)
白話文:
腳氣病發作,心臟不舒服,頭昏腦脹,精神錯亂,不認識人:用白檳榔十二錢,研成細末,分為兩份服用,空腹時,用溫熱的小便五合調服,每天服用兩次。或者加入薑汁、溫酒一起服用。(《廣利》)
腳氣脹滿非冷非熱,或老人、弱人病此:用檳榔仁為末,以檳榔殼煎汁或茶飲、蘇湯或豉汁調服二錢,甚利。(《外臺秘要》)
乾霍亂病,心腹脹痛,不吐不利,煩悶欲死:用檳榔末五錢,童子小便半盞,水一盞,煎服。(《聖濟總錄》)
白話文:
腳氣病症狀呈現脹滿,身體不冷也不熱,特別好發於老人和體質較弱的人。治療方法是使用檳榔果仁研磨成粉末,用檳榔果殼煎煮的湯汁或茶飲、或蘇湯或是豉汁調服二錢,即可有效緩解病症。
乾霍亂腹中脹痛,腹中脹痛,嘔吐、排便都不順暢,身體虛弱睏倦,感覺快要死了:檳榔粉末五錢,小孩尿半杯,水一杯,煎煮後服用。(《聖濟總錄》)
大腸濕秘:腸胃有濕,大便秘塞。大檳榔一枚。麥門冬煎湯磨汁溫服。或以蜜湯調末二錢服,亦可。(《普濟》)
白話文:
大腸濕祕:腸胃有濕氣,大便不通。做法:取一個大檳榔,用麥門冬煮湯,把湯磨成汁,溫熱後服用。也可以用蜂蜜水調和二錢藥末服用,效果也很好。(出自《普濟》)
大小便閟:檳榔為末。蜜湯調服二錢。或以童子小便、蔥白,同煎服之,亦良。(《普濟方》)
白話文:
大便和小便都閉塞:把檳榔研成細末,用蜂蜜水調服,兩錢的劑量。也可以用童男的尿液和蔥白一起煎服,效果也很好。(《普濟方》)
小便淋痛:麵煨檳榔、赤芍藥各半兩,為末。每服三錢,入燈心,水煎,空心服,日二服。(《十便良方》)
白話文:
尿道疼痛:麵粉焙製的檳榔和赤芍藥各半兩,研成細末。每次服三錢,加入燈心草,用水煎服,空腹服用,一天兩次。(《十便良方》)
血淋作痛:檳榔一枚。以麥門冬煎湯,細磨濃汁一盞,頓熱空心服,日二服。
蟲痔裡急:檳榔為末,每日空心以白湯調服二錢。
白話文:
**古代文字:**檳榔一枚。以麥門冬煎湯,細磨濃汁一盞,頓熱空心服,日二服。
檳榔一枚。用麥門冬煎煮湯汁,將檳榔研磨成細粉,加入一盞濃汁中,加熱後空腹服用,每天兩次。
**古代文字:**蟲痔裡急:檳榔為末,每日空心以白湯調服二錢。
痔瘡內部疼痛:將檳榔研磨成細粉,每天空腹用白開水送服二錢。
寸白蟲病:檳榔二七枚,為末。先以水二升半,煮檳榔皮,取一升,空心,調末方寸匕服之,經日蟲盡出。未盡再服,以盡為度。(《千金方》)
白話文:
寸白蟲病的治療方法:取檳榔27枚,研成粉末。先用2.5升水煮檳榔皮,取1升水,空腹時,調入檳榔粉末1~2湯匙,服用。通常一天之內,蟲子就會全部排出。如果蟲子沒有完全排出,可以再服用一次,直到痊癒為止。(出自《千金方》)
諸蟲在臟久不瘥者:檳榔半兩炮,為末。每服一錢至二錢,空心以蔥、蜜煎湯調服。(《簡要濟眾》)
金瘡噁心:白檳榔四兩,橘皮一兩,為末。每空心生蜜湯服二錢。(《聖惠方》)
丹從臍起:檳榔末,醋調敷之。(《本事方》)
小兒頭瘡:水磨檳榔,曬取粉,和生油塗之。(《聖惠方》)
口吻生瘡:檳榔,燒研,入輕粉末,敷之良。(《聖惠方》)
聤耳出膿:檳榔末吹之。(鮑氏方)
白話文:
長期寄生蟲感染: 檳榔半兩,炮製成粉。每次服一錢至二錢,空腹以蔥、蜜煎湯送服。(《簡要濟眾》)
金瘡噁心: 白檳榔四兩,橘皮一兩,研成細末。每次空腹用生蜜湯送服二錢。(《聖惠方》)
丹毒從臍部開始發作: 檳榔研成細末,用醋調和敷於患處。(《本事方》)
小兒頭部生瘡: 檳榔用清水研磨,曬乾取粉,與生油調和塗抹患處。(《聖惠方》)
口舌生瘡: 檳榔燒成灰研細,加入輕粉末,敷於患處治療。(《聖惠方》)
耳後生膿: 檳榔研成細末,吹入患處。(鮑氏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