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果部第三十一卷 (6)

回本書目錄

果部第三十一卷 (6)

1. 海松子

(宋《開寶》)

【釋名】新羅松子。

【集解】志曰:海松子,狀如小慄,三角。其中仁香美。東夷當果食之,亦代麻腐食之,與中國松子不同

炳曰:五粒松一叢五葉如釵,道家服食絕粒,子如巴豆,新羅往往進之。

頌曰:五粒字當作五鬣,音傳訛也。五鬣為一叢,或有兩鬣、七鬣者。松歲久則實繁。中原雖有,小而不及塞上者佳好也。

瑞曰:松子有南松、北松。華陰松形小殼薄,有斑極香;新羅者肉甚香美。

時珍曰:海松子出遼東及雲南,其樹與中國松樹同,惟五葉一叢者,球內結子,大如巴豆而有三稜,一頭尖爾,久收亦油。馬志謂似小慄,殊失本體。中國松子大如柏子,亦可入藥,不堪果食,詳見木部松下。按段成式《酉陽雜俎》云:予種五鬣松二株,根大如碗,結實與新羅、南詔者無別。

其三鬣者,俗呼孔雀松。亦有七鬣者。或云:三針者為栝子松,五針者為松子松。

【氣味】甘,小溫,無毒。

珣曰:新羅松子甘美大溫,去皮食之甚香,與雲南松子不同(雲南松子似巴豆,其味不及),與卑占國偏桃仁相似。多食發熱毒。

時珍曰:按:《醫說》云:食胡羊肉不可食松子;而《物類相感志》云:凡雜色羊肉入松子則無毒。其說不同,何哉?

【主治】骨節風,頭眩,去死肌,變白,散水氣,潤五臟,不飢(《開寶》)。逐風痹寒氣,虛羸少氣,補不足,潤皮膚,肥五臟(《大明》)。主諸風,溫腸胃。久服,輕身延年不老(李珣)。潤肺,治燥結咳嗽(時珍)。同柏子仁,治虛秘(宗奭)。

【發明】時珍曰:服食家用松子皆海松子。曰:中國松子,肌細力薄,只可入藥耳。按:《列仙傳》云:偓佺好食松實,體毛數寸,走及奔馬。又犢子少在黑山食松子、茯苓,壽數百歲。又赤松子好食松實、天門冬、石脂,齒落更生,發落更出,莫知所終。皆指此松子也。

【附方】舊一,新三。

服松子法:七月取松實(過時即落難收也),去木皮,搗如膏收之。每服雞子大,酒調下,日三服。百日身輕,三百日行五百里,絕谷,久服神仙。渴即飲水。亦可以煉過鬆脂同服之。(《聖惠方》)

肺燥咳嗽:蘇遊鳳髓湯:用松子仁一兩,胡桃仁二兩,研膏,和熟蜜半兩收之。每服二錢,食後沸湯點服。(《外臺秘要》)

小兒寒嗽或作壅喘:用松子仁五個,百部(炒)、麻黃各三分,杏仁四十個(去皮尖,以少水略煮三、五沸,化白砂糖丸芡子大。每食後含化十丸,大妙。(錢乙《小兒方》)大便虛秘:松子仁、柏子仁、麻子仁等分,研泥,溶白蠟和,丸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黃耆湯下。(寇宗奭)

白話文:

海松子

宋代《開寶本草》記載,海松子形似小栗子,呈三角形,內仁香美。東夷人將其當作水果食用,也用來代替麻腐食用,與中國本土的松子不同。

據記載,五葉一叢的松樹,道家修煉者會食用其種子,種子形似巴豆。新羅地區常進貢這種松子。

另有記載說明,「五粒松」應作「五鬣松」,「鬣」字音義訛傳。一叢松針五根,也可能出現兩根或七根的情况,松樹年歲越久,果實越多。中原地區雖然也有松子,但個頭小,不如塞外地區的松子品質好。

松子分南松子和北松子。華陰的松子個頭小,殼薄,有斑點,香味濃郁;新羅松子的果肉特別香美。

海松子產於遼東和雲南,其樹木與中國本土的松樹相同,但五葉一叢的松樹結的果實,大小如巴豆,呈三棱形,一端尖銳,存放久了會出油。以前有人說它像小栗子,與其本質並不相符。中國本土松子大小如柏子,也可入藥,但口感不佳,不能當水果吃,詳見木部松樹條目。據《酉陽雜俎》記載,作者曾種植過兩株五鬣松,樹根粗如碗口,結的果實與新羅、南詔地區的松子沒有區別。

三鬣松俗稱孔雀松,也有七鬣松。有人說,三針松是栝子松,五針松是松子松。

海松子的味道甘甜,性溫和,無毒。

據記載,新羅松子甘甜美味,性溫,去皮食用香味濃郁,與雲南松子不同(雲南松子像巴豆,味道不如新羅松子),與卑占國的偏桃仁相似。但食用過多會引起上火。

關於松子與胡羊肉是否相克,古籍記載不一,说法有差异。

海松子可以治療骨節疼痛、頭暈目眩等症狀,能去除死皮,使皮膚變白,消除水腫,滋潤五臟,讓人不感到飢餓;還能驅除風寒濕邪,治療體虛乏力、氣短等症狀,補益不足,潤澤皮膚,使五臟豐滿;此外,它還能治療各種風症,溫暖腸胃,長期服用,能輕身延年益壽;還能潤肺,治療燥熱引起的咳嗽;與柏子仁一起服用,可以治療便秘。

食用松子一般指海松子。中國本土的松子,果肉細薄,力量不足,僅可入藥。古代傳說中,一些長壽者常食松子,說明海松子的確有益於健康。

古籍中記載了一些服用海松子的方法,以及一些用海松子入藥的方劑,用於治療咳嗽、便秘等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