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草部第十三卷 (42)

回本書目錄

草部第十三卷 (42)

1. 細辛

(《本經》上品)

【釋名】小辛(《本經》)、少辛。

頌曰:華州真細辛,根細而味極辛,故名之曰細辛。

時珍曰:小辛、少辛,皆此義也。按《山海經》云,浮戲之山多少辛。《管子》云,五沃之土,群藥生少辛,是矣。

【集解】《別錄》曰:細辛,生華陰山谷,二月、八月採根陰乾。弘景曰:今用東陽臨海者,形段乃好,而辛烈不及華陰、高麗者。用之去其頭節。當之曰:細辛如葵赤黑,一根一葉相連。頌曰:今處處有之,皆不及華陰者為真,其根細而極辛。今人多以杜衡為之,杜衡根似飯帚密鬧,細長四、五寸,微黃白色,江淮呼為馬蹄香,不可誤用。宗奭曰:細辛,葉如葵,赤黑色,非此則杜衡也。

杜衡葉如馬蹄之下,故俗名馬蹄香。蓋根似白前,又似細辛。按:沈括《夢溪筆談》云:細辛出華山,極細而直,柔韌,深紫色,味極辛,嚼之習習如椒而更甚於椒。本草云:細辛水漬令直,是以杜衡偽為之也。東南所用細辛,皆杜衡也。杜衡黃白色,拳曲而脆,干則作團,又謂之馬蹄。

襄漢間又有一種細辛,極細而直,色黃白,乃是鬼督郵,亦非細辛也。時珍曰:《博物志》言杜衡亂細辛,自古已然矣。沈氏所說甚詳。大抵能亂細辛者,不止杜衡,皆當以根苗色味細辨之。葉似小葵,柔莖細根,直而色紫,味極辛者,細辛也。葉似馬蹄,莖微粗,根曲而黃白色,味亦辛者,杜衡也。

一莖直上,莖端生葉如傘,根似細辛,微粗直而黃白色,味辛微苦者,鬼督郵也。似鬼督郵而色黑者,及己也。葉似小桑,根似細辛,微粗長而黃色,味辛而有臊氣者,徐長卿也。葉似柳而根似細辛,粗長黃白色而味苦者,白薇也。似白薇而白直味甘者,白前也。

【修治】斅曰:凡使細辛,切去頭、土了,以瓜水浸一宿,曝乾用。須揀去雙葉者,服之害人。

【氣味】辛,溫,無毒。普曰:神農、黃帝、雷公、桐君:辛,小溫;岐伯:無毒;李當之:小寒。權曰:苦、辛。之才曰:曾青、棗根為之使。得當歸、芍藥、白芷、芎藭、牡丹、藁本、甘草,共療婦人;得決明、鯉魚膽、青羊肝,共療目痛。惡黃耆、狼毒、山茱萸,忌生菜、貍肉,畏硝石、滑石,反藜蘆。

【主治】咳逆上氣,頭痛腦動,百節拘攣,風濕痹痛死肌。久服明目利九竅,輕身長年(《本經》)。溫中下氣,破痰利水道,開胸中滯結,除喉痹齆鼻不聞香臭,風癇癲疾,下乳結,汗不出,血不行,安五臟,益肝膽,通精氣(《別錄》)。添膽氣、治嗽,去皮風濕癢,風眼淚下,除齒痛,血閉,婦人血瀝腰痛(甄權)。

含之,去口臭(弘景)。潤肝燥,治督脈為病,脊強而厥(好古)。治口舌生瘡,大便燥結,起目中倒睫(時珍)。

白話文:

[細辛]

[名稱由來] 又名小辛、少辛。 之所以叫做細辛,是因為華州出產的細辛,根部細小且味道極辛辣。小辛、少辛,都是這個意思。

[產地與辨識] 細辛主要生長在華陰山谷,通常在二月和八月採挖根部,然後陰乾。過去認為東陽臨海地區產的細辛,外形比較好,但辛辣程度不及華陰和高麗產的。使用時需要去除根部的頭節。真正的細辛外形像葵菜,呈現紅黑色,一根莖長一片葉子相連。現在很多地方都有細辛,但都不如華陰產的品質好,根細而且極其辛辣。 現在很多人用杜衡冒充細辛,杜衡的根像飯帚一樣密集,細長約四五寸,呈微黃白色,江淮一帶稱它為馬蹄香,絕對不能誤用。細辛的葉子像葵菜,呈現紅黑色,如果不是這種特徵,那就是杜衡。 杜衡的葉子像馬蹄,所以俗稱馬蹄香。它的根像白前,又像細辛。有記載說細辛出產於華山,極其細小且筆直,有韌性,呈深紫色,味道極辛辣,嚼起來感覺像花椒,甚至比花椒更強烈。本草書中記載說,將細辛用水浸泡後會變直,因此有人用杜衡冒充它。東南地區使用的細辛,很多其實是杜衡。杜衡的根呈黃白色,彎曲而且脆弱,乾燥後會成團,所以也叫做馬蹄。 襄漢一帶還有一種細辛,極細而且筆直,呈黃白色,其實是鬼督郵,也不是真正的細辛。自古以來就有人用杜衡來混淆細辛。 總之,要區分細辛,不能只看杜衡,必須從根、苗、顏色和味道仔細辨別。葉子像小葵,莖柔軟,根細長且筆直,呈現紫色,味道極辛辣,這才是細辛。葉子像馬蹄,莖比較粗,根彎曲呈黃白色,味道也辛辣,這是杜衡。 一根莖直直向上長,莖頂端長著像傘一樣的葉子,根像細辛,但比較粗且筆直呈黃白色,味道辛辣中帶點苦味,這是鬼督郵。像鬼督郵但顏色呈黑色的,是及己。葉子像小桑樹,根像細辛,比較粗長呈黃色,味道辛辣且有臊味的,是徐長卿。葉子像柳樹,根像細辛,比較粗長呈黃白色,味道苦的,是白薇。像白薇但顏色白且筆直,味道甘甜的,是白前。

[藥材處理] 使用細辛時,要切去頭部和泥土,用瓜水浸泡一夜,然後曬乾。要挑選去除帶有雙葉的,服用會對人體有害。

[性味歸經] 味辛,性溫,無毒。 有醫家認為細辛味辛,性小溫;也有認為無毒;也有認為性小寒。還有認為味苦、辛的。 藥物配伍方面,曾青、棗根可以增強細辛的藥效;與當歸、芍藥、白芷、川芎、牡丹、藁本、甘草等一起用,可以治療婦科疾病;與決明子、鯉魚膽、青羊肝一起用,可以治療眼疾。 不宜與黃耆、狼毒、山茱萸同用,忌生菜、貍肉,畏硝石、滑石,反藜蘆。

[功效主治] 主要治療咳嗽氣喘、頭痛腦震、關節僵硬、風濕性疼痛、肌肉麻木等。長期服用可以明目、疏通九竅、使身體輕盈、延年益壽。 還可以溫中降氣、化痰利水、開胸解鬱、消除喉嚨腫痛、鼻塞不聞氣味、癲癇、下乳汁、發汗、活血、安五臟、益肝膽、通精氣。 能增強膽氣、治療咳嗽、去除皮膚風濕瘙癢、眼疾流淚、消除牙痛、閉經、婦女腰痛。 含在口中可以去除口臭。滋潤肝臟、治療督脈疾病、脊椎僵硬和手腳冰涼。還可以治療口舌生瘡、大便乾燥、倒睫等。

[藥理分析] 細辛是治療頭面風痛不可或缺的藥物。 細辛性溫,味道辛辣,陽氣上升,進入足厥陰、少陰血分,是手少陰經的引經藥。氣味細微,所以進入少陰經,和獨活相似。以獨活為輔助,治療少陰經頭痛效果顯著。也能治療其他類型的頭痛,對各種風邪引起的病症都有效。 味道辛辣而熱,可以溫經散寒,去除體內寒氣。 如果體內有水液停留,腎氣就會乾燥,適合用辛味藥來滋潤。細辛的辛辣,可以使水液運行,從而滋潤乾燥。膽氣不足,可以用細辛來補益。還可以治療邪氣從內往外走,所以仲景治療少陰證,會用到麻黃附子細辛湯。 氣味濃厚的藥物可以發熱,屬於陽中之陽。辛溫之性可以發散,所以對各種風寒、風濕頭痛、痰飲、胸悶、驚癇等病症有效。 治療口瘡、咽喉腫痛、牙痛等疾病,是利用它能發散浮熱的特性。辛能宣洩肺氣,所以治療風寒咳嗽氣喘有效。辛能補肝,所以膽氣不足、驚癇、眼疾等病症有效。辛能滋潤乾燥,所以能疏通少陰經和耳竅,對於大便秘結有效。 細辛以華陰產的為正品。如果單獨使用細辛粉,不能超過一錢,否則會導致胸悶氣塞,甚至死亡。這不是細辛本身有毒,而是不了解用量。 近年開平監獄曾經發生過因為使用細辛而致死的案例,需要警惕。

[附方]

  1. **暗風猝倒,不省人事:**將細辛研成粉末,吹入鼻孔。(《得效方》)
  2. **虛寒嘔吐,吃不下飯:**細辛(去葉)半兩,丁香二錢半,研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柿蒂湯送服。
  3. **小兒驚嚇口不能言:**細辛、桂心研成粉末,等份混合,取少量放入口中。
  4. **小兒口瘡:**細辛研成粉末,用醋調成糊狀,貼在肚臍上。(《衛生家寶方》)
  5. **口舌生瘡:**細辛、黃連等份研成粉末,撒在患處,效果很好。(名為兼金散),也有方用細辛、黃柏。
  6. **口臭、牙齦腫痛:**細辛煮濃汁,熱含漱,冷後吐出。(《聖惠方》)
  7. **鼻息肉:**將細辛研成粉末,時常吹入鼻中。(《聖惠方》)
  8. **各種耳聾:**將細辛研成粉末,用黃蠟溶化後做成老鼠屎大小的藥丸,用棉花包好塞入耳中,一兩次即可見效。需要戒怒,名為聰耳丸。(《經驗方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