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綱目》~ 果部第三十卷 (10)
果部第三十卷 (10)
1. 柑
(宋《開寶》)
【釋名】木奴。
志曰:柑,未經霜時猶酸,霜後甚甜,故名柑子。
時珍曰:漢李衡種柑於武陵洲上,號為木奴焉。
【集解】炳曰:乳柑出西戎者佳。
白話文:
釋名:木奴
載錄典籍:宋《開寶》
別名:柑子
釋義:柑,在未被霜打時仍然是酸的,經過霜後變得非常甜,因此得名柑子。
考證:李時珍記載:漢朝的李衡在武陵洲種植柑,因此稱為木奴。
集解:乳柑以出產於西戎的品質最佳。
志曰:柑生嶺南及江南,樹似橘,實亦似橘而圓大,皮色生青熟黃赤。惟乳柑皮入藥,山柑皮療咽痛,余皆不堪用。又有沙柑、青柑,體性相類。
白話文:
書上說,柑橘生長在嶺南和江南,樹木類似於橘子樹,果實也像橘子,但更圓更大,皮是青色的,成熟後變黃或變紅。只有乳柑的皮可以入藥,山柑的皮可以治療咽喉疼痛,其他種類柑橘的皮都不能用。另外,還有沙柑和青柑,它們的外形和性質都很類似。
藏器曰:柑有朱柑、黃柑、乳柑、石柑、沙柑。橘有朱橘、乳橘、塌橘、山橘、黃淡子。此輩皮皆去氣調中,實俱堪食,就中以乳柑為上也。
白話文:
藏器說:柑有朱柑、黃柑、乳柑、石柑、沙柑。橘有朱橘、乳橘、塌橘、山橘、黃淡子。這些水果的皮都可以去氣調中,果肉都可以食用,其中以乳柑最好。
時珍曰:柑,南方果也,而閩、廣、溫、臺、蘇、撫、荊州為盛,川蜀雖有不及之。其樹無異於橘,但刺少耳。柑皮比橘色黃而稍厚,理稍粗而味不苦。橘可久留,柑易腐敗。柑樹畏冰雪,橘樹略可。此柑、橘之異也。柑、橘皮,今人多混用,不可不辨,詳見橘下。案:韓彥直《橘譜》云:乳柑,出溫州諸邑,惟泥山者為最,以其味似乳酪故名。
白話文:
李時珍說:柑橘是南方水果,閩、廣東、浙江溫州、臺灣、江蘇、安徽撫州、湖北等地產量最多,四川、重慶雖然也有,但不及上述各地。柑橘樹與橘樹相似,但刺少一些。柑橘皮比橘皮顏色黃而稍厚,紋理稍粗,味道不苦。橘子可以長時間保存,柑橘容易腐爛。柑橘樹怕冰雪,橘樹稍微能耐受。這是柑橘和橘子的不同之處。柑橘皮和橘皮,現在的人多混用,不可不辨別,詳見橘子條目。
據記載:韓彥直在《橘譜》中說:乳柑,產於溫州各地,只有泥山的品質最好,因其味道像乳酪而得名。
彼人呼為真柑,似以它柑為假矣。其木婆娑,其葉纖長,其花香韻,其實圓正,膚理如澤蠟,其大六、七寸,其皮薄而味珍,脈不黏瓣,食不留滓,一顆僅二、三核,亦有全無者,擘之香霧噀人,為柑中絕品也。生枝柑,形不圓,色青膚粗,味帶微酸,留之枝間,可耐久也,俟味變甘,乃帶葉折,故名。海紅柑,樹小而顆極大,有圍及尺者,皮厚色紅,可久藏,今獅頭柑亦是其類也。
白話文:
他們稱它為真柑,似乎把其他柑類都視為假的了。真柑的樹木高大茂盛,葉子纖長,花朵香氣濃鬱,果實圓潤,果皮表面光滑如蠟,直徑約六至七寸,果皮薄但味道珍貴,果肉不黏果瓣,吃後不留殘渣,一顆只有兩、三顆果核,有的甚至完全沒有果核,剝開後香氣撲鼻,是柑橘中的上品。生枝柑,果實形狀不圓,外皮青綠粗糙,味道帶點微酸,留在枝頭上可以保存很久,等到味道變甜後,連同葉子一起摘下,因此得名。海紅柑,樹木較小,但果實非常大,有的直徑可以達到一尺,果皮厚,顏色紅潤,可以長期保存,現在的獅頭柑也是屬於這一類。
洞庭柑,種出洞庭山,皮細味美,其熟最早也。甜柑,類洞庭而大,每顆必八瓣,不待霜而黃也。木柑,類洞庭,膚粗頑,瓣大而少液,故謂之木也。朱柑,類洞庭而大,色絕嫣紅,其味酸,人不重之。饅頭柑,近蒂起如饅頭尖,味香美也。
白話文:
洞庭柑:生長在洞庭山,果皮細膩,味道鮮美,是柑橘類中最早成熟的。
甜柑:和洞庭柑相似,但果實更大,每個柑橘都有八瓣,不需霜降便會轉黃。
木柑:和洞庭柑相似,但果皮粗糙,果瓣大而汁少,因此被稱為木柑。
朱柑:和洞庭柑相似,但果實更大,果皮顏色鮮紅,味道酸澀,不受人們重視。
饅頭柑:近蒂處突起,像饅頭的尖端,味道香甜可口。
【氣味】甘,大寒,無毒。頌曰:冷。
志曰:多食令人肺冷生痰,脾冷發痼癖,大腸瀉利,發陰汗。
【主治】利腸胃中熱毒,解丹石,止暴渴,利小便(《開寶》)。
【附方】新一。
難產:柑橘瓤,陰乾,燒存性,研末。溫酒服二錢。(《集效》)
皮
【氣味】辛、甘,寒,無毒。
時珍曰:橘皮苦辛溫,柑皮辛甘寒。外形雖似,而氣味不同。
詵曰:多食令肺燥。
白話文:
**【氣味】**甘,極寒,無毒。頌曰:性寒涼。
**志曰:**服用過多會導致肺氣虛寒生痰,脾氣虛寒發作久病,大腸瀉肚子、發陰汗。
**【主治】**清利腸胃中的熱毒,解丹石毒,止口渴,利小便(《開寶本草》)。
**【附方】**單方服用即可。
**難產:**柑橘果肉,陰乾後燒成存性(即不燒焦),研成細末。用溫酒送服二錢。(《集驗方》)
皮
**【氣味】**辛、甘,寒,無毒。
時珍曰:橘皮味苦辛性溫,柑皮味辛甘性寒。外觀雖然相似,但氣味不同。
詵曰:服用過多會導致肺氣過寒,乾燥。
【主治】下氣調中(藏器)。解酒毒及酒渴,去白,焙研末,點湯入鹽飲之(大明)。治產後肌浮,為末酒服(藏器)。傷寒飲食勞復者,濃煎汁服(時珍)。山柑皮:治咽喉痛,效(《開寶》)。
白話文:
【主治】疏通下行氣機,調暢中焦(臟腑)。解酒毒,除酒渴,去除眼白,將乾燥的山柑皮,研磨成粉末,加湯加鹽飲用(《大明》)。治療產後氣浮,研磨成藥粉,用酒送服(《藏器》)。傷寒飲食過勞復發,煎濃汁服用(《時珍》)。山柑皮:治療咽喉痛,有效(《開寶》)。
核
【主治】作塗面藥(《蘇頌》)。
葉
【主治】聤耳流水或膿血。取嫩頭七個,入水數滴,杵取汁滴之,即愈(藺氏)。
白話文:
主治用作塗抹於臉上的藥膏。(《蘇頌》)
葉
主治耳朵流膿或流血。取嫩葉七片,加水數滴,搗碎取汁滴入耳中,即可治癒。(藺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