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果部第三十卷 (8)

回本書目錄

果部第三十卷 (8)

1. 椑柿

(音卑士。宋《開寶》)

【釋名】漆柿(《日華》)、綠柿(《日用》)、青椑(《廣志》)、烏椑(《開寶》)、花椑(《日用》)、赤棠椑。

時珍曰:椑乃柿之小而卑者,故謂之椑。他柿至熟則黃赤,惟此雖熟亦青黑色。搗碎浸汁謂之柿漆,可以染罾、扇諸物,故有漆柿之名。

【集解】志曰:椑柿生江淮以南,似柿而青黑。潘岳《閒居賦》所謂「梁侯烏椑之柿」是也。

頌曰:椑柿出宣歙、荊襄、閩廣諸州。柿大如杏,惟堪生啖,不可為干也。

【氣味】甘,寒,澀,無毒。

弘景曰:椑生啖性冷,服石家宜之,不入藥用。不可與蟹同食。

【主治】壓丹石藥發熱,利水,解酒毒,去胃中熱。久食,令人寒中(《開寶》)。止煩渴,潤心肺,除腹臟冷熱(《日華》)。

白話文:

椑柿是一種小型且矮小的柿子。成熟後顏色為青黑色,不同於其他柿子成熟後的黃紅色。它的果實搗碎後浸泡取汁,稱為柿漆,可用於染色漁網、扇子等物品。椑柿生長在長江以南地區,果實大小如杏,只能生吃,不能製成柿餅。其味道甘甜,性寒澀,無毒。生吃性寒,適合體質燥熱的人食用,但不能與螃蟹一起食用,且不常用於藥物。它可以治療服用丹石藥物引起的發熱、利尿、解酒毒、以及治療胃熱等。長期食用會導致體內寒冷。也能止渴、滋潤心肺,消除腹中寒熱。

2. 君遷子

(《拾遺》)

【釋名】㮕棗(《千金》作軟棗)、梬棗(《廣志》。音逞)、牛奶柿(《名苑》)、丁香柿(《日用》)、紅藍棗(《齊民要術》)。

時珍曰:君遷之名,始見於左思《吳都賦》,而著其狀於劉欣期《交州記》,名義莫詳。㮕棗,其形似棗而軟也。司馬光《名苑》云:君遷子似馬奶,即今牛奶柿也,以形得名。崔豹《古今注》云:牛奶柿即㮕棗,葉如柿,子亦如柿而小。唐宋諸家,不知君遷、㮕棗、牛奶柿皆一物,故詳證之。

【集解】藏器曰:君遷子生海南,樹高丈餘,子中有汁,如乳汁甜美。《吳都賦》平仲君遷是也。

時珍曰:君遷即㮕棗,其木類柿而葉長。但結實小而長,狀如牛奶,干熟則紫黑色。一種小圓如指頂大者,名丁香柿,味尤美。《救荒本草》以為羊矢棗,誤矣。其樹接大柿最佳。《廣志》云:㮕棗,小柿也。肌細而厚,少核,可以供御。即此。

【氣味】甘、澀,平,無毒。

【主治】止消渴,去煩熱,令人潤澤(《藏器》)。鎮心。久服,悅人顏色,令人輕健(珣)。

白話文:

君遷子

君遷子的名稱最早見於左思的《吳都賦》,其形態則記載於劉欣期的《交州記》,但名稱由來並不詳盡。它形狀像棗子但較軟。司馬光在《名苑》中說,君遷子像馬奶,也就是現在的牛奶柿,名字是根據其形狀而來。崔豹在《古今注》中也說牛奶柿就是㮕棗,葉子像柿子葉,果實也像柿子但較小。唐宋時期的許多書籍,未能辨識君遷子、㮕棗、牛奶柿都是同一樣東西,因此在此詳細考證說明。

君遷子生長在海南,樹高約一丈多,果實內有汁液,像乳汁一樣甜美。《吳都賦》中提到的「平仲君遷」指的就是這種果實。

君遷子就是㮕棗,樹木像柿子樹但葉子較長。果實小而長,形狀像牛奶,曬乾後呈紫黑色。有一種小而圓的,像指尖般大小,叫做丁香柿,味道特別好。《救荒本草》將其誤認為羊矢棗,是錯誤的。用大柿子樹來嫁接君遷子最好。《廣志》記載:㮕棗是小型柿子,果肉細膩厚實,果核少,可以供奉皇帝食用,指的就是這種果子。

君遷子味甘澀,性平,無毒。

君遷子可以治療消渴症、煩熱症,使人皮膚潤澤,還能鎮心。長期服用,能使人容光煥發,身體輕盈健康。

3. 安石榴

(《別錄》下品)

【釋名】若榴(《廣雅》)、丹若(《古今注》)、金罌。

時珍曰:榴者,瘤也,丹實垂垂如贅瘤也。《博物志》云:漢張騫出使西域,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,故名安石榴。又按:《齊民要術》云:凡植榴者須安僵石枯骨於根下,即花實繁茂。則安石之名義或取此也。若木乃扶桑之名,榴花丹頳似之,故亦有丹若之稱。傅玄《榴賦》所謂「灼若旭日棲扶桑」者是矣。

《筆衡》云:五代吳越王錢鏐改榴為金罌。《酉陽雜俎》言:榴甜者名天漿。道家書謂榴為三尸酒,言三尸蟲得此果則醉也。故范成大詩云:玉池咽清肥,三彭跡如掃。

【集解】弘景曰:石榴花赤可愛,故人多植之,尤為外國所重。有甜、酢二種,醫家惟用酢者之根、殼。榴子乃服食者所忌。

頌曰:安石榴,本生西域,今處處有之。木不甚高大,枝柯附干,自地便生作叢。種極易息,折其條盤土中便生也。花有黃、赤二色。實有甘、酢二種,甘者可食,酢者入藥。又一種山石榴,形頗相類而絕小,不作房生,青、齊間甚多,不入藥,但蜜漬以當果甚美。宗奭曰:石榴有酸、淡二種。

旋開單葉花,旋結實,實中子紅,孫枝甚多,秋後經霜則自坼裂。一種子白,瑩澈如水晶者,味亦甘,謂之水晶石榴。惟酸石榴入藥,須老木所結,收留陳久者乃佳。

時珍曰:榴五月開花,有紅、黃、白三色。單葉者結實。千葉者不結實,或結亦無子也。實有甜、酸、苦三種。《抱朴子》言:苦者出積石山。或云即山石榴也。《酉陽雜俎》言:南詔石榴皮薄如紙。《瑣碎錄》言:河陰石榴名三十八者,其中只有三十八子也。又南中有四季榴,四時開花,秋月結實,實方綻,隨復開花。

有火石榴赤色如火。海石榴高一、二尺即結實。皆異種也。案:《事類合璧》云:榴大如杯,赤色有黑斑點,皮中如蜂窠,有黃膜隔之,子形如人齒,淡紅色,亦有潔白如雪者。潘岳賦云:榴者,天下之奇樹,九州之名果。千房同膜,千子如一。御飢療渴,解酲止醉。

甘石榴

【氣味】甘、酸,溫,澀,無毒。多食損人肺(《別錄》)。

詵曰:多食損齒令黑。凡服食藥物人忌食之。

震亨曰:榴者,留也。其汁酸性滯,黏膈成痰。

【主治】咽喉燥渴(《別錄》)。能理乳石毒(段成式)。制三尸蟲(時珍)。

酸石榴

【氣味】酸,溫,澀,無毒。

【主治】赤白痢腹痛,連子搗汁,頓服一枚(孟詵)。止瀉痢崩中帶下(時珍)。

【發明】時珍曰:榴受少陽之氣,而榮於四月,盛於五月,實於盛夏,熟於深秋。丹花赤實,其味甘酸,其氣溫澀,具木火之象。故多食損肺、齒而生痰涎。酸者則兼收斂之氣,故入斷下、崩中之藥。或云:白榴皮治白痢,紅榴皮治紅痢,亦通。

【附方】新五。

腸滑久痢:黑神散:用酸石榴一個。煅煙盡,出火毒一夜,研末。仍以酸榴一塊,煎湯服,神效無比。

久瀉不止:方同上。(並《普濟方》)

痢血五色或膿或水,冷熱不調:酸石榴五枚(連子)。搗汁二升,每服五合,神妙。(《聖濟》)

小便不禁:酸石榴燒存性(無則用枝燒灰代之)。每服二錢,用柏白皮(切,焙)四錢,煎湯一盞,入榴灰,再煎至八分,空心溫服,晚再服。(《聖惠》)

捻鬚令黑:酸石榴結成時,就東南枝上揀大者一個,頂上開一孔,內水銀半兩於中,原皮封之,麻扎定,牛屎封護,待經霜摘下,傾出殼內水,以魚鰾籠指蘸水捻鬚,久久自黑也。(《普濟》)

酸榴皮

【修治】斅曰:凡使榴皮、葉、根,勿犯鐵,並不計乾溼,皆以漿水浸一夜,取出用,其水如墨汁也。

【氣味】同實。

【主治】止下痢漏精(《別錄》)。治筋骨風,腰腳不遂,行步攣急疼痛,澀腸。取汁點目,止淚下(權)。煎服,下蛔蟲(《藏器》)。止瀉痢,下血脫肛,崩中帶下(時珍)。

【附方】舊六,新四。

赤白痢下腹痛,食不消化者:《食療本草》:用醋榴皮,炙黃為末,棗肉或粟米飯和丸梧桐子大。每空腹米飲服三十丸,日三服,以知為度。如寒滑,加附子、赤石脂各一倍。《肘後方》:用皮燒存性,為末。每米飲服方寸匕,日三服,效乃止。

糞前有血,令人面黃:用酢石榴皮(炙),研末。每服二錢,用茄子枝煎湯服。(孫真人方)

腸滑久痢,神妙無比方也:用石榴一個劈破,炭火簇燒存性,出火毒,為末。每服一錢,別以酸石榴一瓣,水一盞,煎湯調服。(《經驗方》)

久痢久瀉:陳石榴皮酢者,焙研細末。每服二錢,米飲下。患二、三年或二、三月,百方不效者,服之便止,不可輕忽之也。(《普濟方》)

小兒風癇:大生石榴一枚,割去頂,剜空,入全蠍五枚,黃泥固濟,煅存性,為末。每服半錢,乳汁調下。或防風湯下,亦可。(《聖濟錄》)

猝病耳聾:八、九月間,取石榴一個,上作孔如球子大,內米醋令滿,以原皮蓋之,水和麵裹煨熟,取起去蓋,入少黑李子、仙沼子末,取水滴耳中,勿動。腦中若痛,勿驚。如此三夜,再作必通。案:唐慎微《本草》收採此方,云出孫真人。而黑李子不知為何物也,其仙沼子即預知子。

食榴損齒:石榴黑皮,炙黃,研末,棗肉和丸梧桐子大。每日空腹三丸,白湯下,日二服。(《普濟》)

疔腫惡毒:以針刺四畔,用榴皮著瘡上,以面圍四畔,灸之,以痛為度。仍納榴末敷上急裹,經宿連根自出也。(《肘後百一方》)

腳肚生瘡初起如粟,搔之漸開,黃水浸淫,癢痛潰爛,遂致繞脛而成痼疾:用酸榴皮煎湯,冷定,日日掃之,取愈乃止。(《醫學正宗》)

酸榴東行根

【氣味】同皮。

【主治】蛔蟲、寸白(《別錄》)。青者,入染須用(權)。治口齒病(頌)。止澀瀉痢、帶下,功與皮同(時珍)。

【附方】舊三,新二。

金蠶蠱毒,吮白礬味甘,嚼黑豆不腥者,即是中蠱也:石榴根皮,煎濃汁服,即吐出活蠱,無不愈者。(丹溪《摘玄方》)

寸白蛔蟲:酢石榴東引根一握。洗銼,用水三升,煎取半碗,五更溫服盡,至明取下蟲一大團,永絕根本,食粥補之。崔元亮《海上方》:用榴皮煎水,煮米作粥食之,亦良。

女子經閉不通:用酢榴根(東生者)一握(炙乾)。水二大盞,濃煎一盞,空心服之。未通再服。(《斗門》)

赤白下痢:方同上。

榴花

【主治】陰乾為末,和鐵丹服,一年變白髮如漆(藏器。鐵丹,飛鐵為丹也,亦鐵粉之屬)。千葉者,治心熱吐血。又研末吹鼻,止衄血,立效。亦敷金瘡出血(蘇頌)。

【附方】舊一,新二。

金瘡出血:榴花半斤,石灰一升。搗和陰乾。每用少許敷之,立止。(崔元亮方)

鼻出衄血:酢榴花二錢半,黃蜀葵花一錢。為末。每服一錢,水一盞,煎服,效乃止。(《聖濟錄》)

九竅出血:石榴花(揉)塞之取效。葉亦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