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綱目》~ 草部第十三卷 (30)
草部第十三卷 (30)
1. 苦參
後以不蛀皂角一斤,去皮子,煮汁,入苦參末調糊。下何首烏末二兩,防風末一兩半,當歸末一兩,芍藥末五錢,人參末三錢,丸梧子大。每服三、五十丸,溫酒或茶下,日三服。仍用麻黃、苦參、荊芥煎水洗之。《聖濟總錄》苦參丸:治大風癩及熱毒風瘡疥癬。苦參(九月末掘取,去皮曝乾,取粉)一斤,枳殼(麩炒)六兩。
為末,蜜丸。每溫酒下三十丸,日二夜一服。一方:去枳殼。腎臟風毒及心肺積熱,皮膚生疥癩,瘙癢時出黃水,及大風手足壞爛,一切風疾。苦參三十二兩,荊芥穗一十六兩。為末,水糊丸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茶下。(《和劑局方》)上下諸瘻,或在項,或在下部。用苦參五升。
苦酒一斗,漬三、四日服之,以知為度。(《肘後方》)鼠瘻惡瘡:苦參二斤,露蜂房二兩,曲二斤。水三斗,漬二宿,去滓,入黍米二升,釀熟,稍飲,日三次。(《肘後方》)
下部漏瘡:苦參煎湯,日日洗之。(《直指方》)瘰癧結核:苦參四兩搗末。牛膝汁丸綠豆大。每暖水下二十丸。(張文仲《備急方》)
湯火傷灼:苦參末,油調敷之。(《衛生寶鑑》)
赤白帶下:苦參二兩,牡蠣粉一兩五錢。為末。以雄豬肚一個,水三碗煮爛,搗泥和丸梧子大。每服百丸,溫酒下。(陸氏《積德堂方》)實(十月收採)
【氣味】同根。
【主治】久服輕身不老,明目。餌如槐子法,有驗(蘇恭)。
白話文:
苦參
用不蛀的皂角一斤,去掉皮,煮成汁,加入研磨成粉末的苦參調成糊狀。再加入研磨成粉末的何首烏二兩、防風一兩半、當歸一兩、芍藥五錢、人參三錢,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,溫酒或茶送服,一天服用三次。同時用麻黃、苦參、荊芥煎水清洗患處。(出自《聖濟總錄》苦參丸,主治大風癩及熱毒風瘡疥癬)
另一方:取苦參(九月底採挖,去皮曬乾,研磨成粉)一斤,枳殼(麩炒)六兩,研磨成粉,用蜂蜜製成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溫酒送服,每天服用二次,晚上服用一次。也有一方不用枳殼。(出自《和劑局方》)主治腎臟風毒及心肺積熱引起的皮膚疥癩,瘙癢伴有黃水滲出,以及大風引起的四肢潰爛,以及各種風疾。
又一方:苦參三十二兩,荊芥穗十六兩,研磨成粉,用水和成糊狀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茶送服。(出自《和劑局方》)
治療上下部位的廔管,無論在頸部或下體,都可用苦參五升,加苦酒一斗,浸泡三到四天後服用,直到見效。(出自《肘後方》)
治療鼠瘻惡瘡:苦參二斤,露蜂房二兩,酒曲二斤,加水三斗,浸泡兩夜,去除渣滓,加入黍米二升,釀熟後少量飲用,每天三次。(出自《肘後方》)
治療下部漏瘡:用苦參煎湯,每天清洗患處。(出自《直指方》)
治療瘰癧結核:苦參四兩搗碎成粉末,用牛膝汁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溫水送服。(出自張文仲《備急方》)
治療湯火灼傷:將苦參研磨成粉末,用油調和後敷在患處。(出自《衛生寶鑑》)
治療赤白帶下:苦參二兩,牡蠣粉一兩五錢,研磨成粉末。用一個雄豬肚,加水三碗煮爛,搗成泥狀,與藥粉混合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溫酒送服。(出自陸氏《積德堂方》)苦參的採收時間在十月。
【氣味】苦參根莖同用。
【主治】長期服用可輕身延年,明目。用槐子一樣的方法服用,效果很好。(出自蘇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