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草部第十三卷 (21)

回本書目錄

草部第十三卷 (21)

1. 防風

【主治】四肢拘急,行履不得,經脈虛羸,骨節間痛,心腹痛(甄權)。

【主治】療風更優,調食之(蘇恭)。

【發明】元素曰:防風,治風通用。身半以上風邪用身,身半以下風邪,用梢,治風去濕之仙藥也,風能勝濕故爾。能瀉肺實,誤服瀉人上焦元氣。杲曰:防風治一身盡痛,乃猝伍卑賤之職,隨所引而至,乃風藥中潤劑也。若補脾胃,非此引用不能行。凡脊痛項強,不可回顧,腰似折,項似拔者,乃手足太陽證,正當用防風。

凡瘡在胸膈以上,雖無手足太陽證,亦當用之,為能散結,去上部風。病人身體拘倦者,風也,諸瘡見此證,亦須用之。錢仲陽瀉黃散中倍用防風者,乃於土中瀉木也。

【附方】舊二,新十一。

自汗不止:防風(去蘆)為末,每服二錢,浮麥煎湯服。《朱氏集驗方》:防風用麩炒,豬皮煎湯下。睡中盜汗:防風二兩,芎藭一兩,人參半兩。為末。每服三錢,臨臥飲下。(《易簡方》)

消風順氣:老人大腸秘澀。防風、枳殼(麩炒)一兩,甘草半兩,為末,每食前白湯服二錢。(《簡便方》)

偏正頭風:防風、白芷等分。為末,煉蜜丸彈子大。每嚼一丸,茶清下。(《普濟方》)破傷中風,牙關緊急。天南星、防風等分。為末。每服二、三匙,童子小便五升,煎至四升,分二服,即止也。(《經驗後方》)

小兒解顱:防風、白芨、柏子仁等分,為末。以乳汁調塗,一日一換。(《養生主論》)

婦人崩中:獨聖散:用防風(去蘆頭,炙赤)為末。每服一錢,以麵糊酒調下,更以麵糊酒投之。此藥累經效驗。一方:加炒黑蒲黃等分。(《經驗後方》)解烏頭毒:附子、天雄毒。並用防風煎汁飲之。(《千金方》)

解芫花毒:同上。

解野菌毒:同上。解諸藥毒:已死,只要心間溫暖者,乃是熱物犯之。只用防風一味,擂冷水灌之。(萬氏《積善堂》)

白話文:

防風

防風的主治功效:四肢拘緊,行動困難,經脈虛弱,骨節疼痛,心腹疼痛。

防風的另一項主治功效:治療風症效果更佳,還能調理飲食。

防風的藥性闡述:防風治療風症皆適用。上半身風寒用防風的莖葉,下半身風寒用防風的根梢。它是治療風濕的良藥,因為風能勝濕。它也能瀉肺熱,但服用錯誤會損傷上焦元氣。有人說,防風能治療全身疼痛,這是因為風邪侵襲身體各處所致,防風在風藥中屬潤燥之品。若要補益脾胃,則非用防風不可。凡是脊柱疼痛、頸項僵硬、不能回頭、腰部好像折斷、頸部好像被拉扯的症狀,都是手足太陽經的病症,都應該使用防風。

凡是胸膈以上部位的瘡瘍,即使沒有手足太陽經的症狀,也應該使用防風,因為它能散結,消除上部風邪。病人身體拘倦,這是風邪的症狀,各種瘡瘍出現這種症狀,也必須使用防風。某藥方中大量使用防風,是為了瀉木。

收錄的防風藥方:舊方兩個,新方十一個。

治療自汗不止:將防風(去除蘆根)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浮麥煎湯送服。另一方是用麩炒過的防風,用豬皮煎湯送服。

治療睡中盜汗:防風二兩、川芎一兩、人參半兩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睡前服用。

治療風寒導致氣機不暢:老年人大便秘結,用防風、枳殼(麩炒)各一兩,甘草半兩,研磨成粉末,每次飯前用白開水送服二錢。

治療偏頭痛:防風、白芷等量,研磨成粉末,煉蜜製成彈丸大小的藥丸,每次嚼服一丸,用茶水送服。

治療中風導致牙關緊閉:天南星、防風等量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、三匙,用童子尿五升煎至四升,分二次服用。

治療小兒顱骨病變:防風、白芨、柏子仁等量,研磨成粉末,用母乳調勻塗抹患處,每日換藥一次。

治療婦女崩漏:用防風(去除蘆頭,炙烤至赤色)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麵糊酒調服,再用麵糊酒送服。此藥方多次驗證有效。另一方是在此基礎上加入炒黑蒲黃等量。

治療烏頭、附子、天雄中毒:用防風煎湯服用。

治療芫花中毒:與治療烏頭中毒方法相同。

治療野菌中毒:與治療烏頭中毒方法相同。

治療各種藥物中毒:如果病人已經死亡,但心臟仍有餘溫,說明是熱毒所致,只需用防風一味,研磨後用冷水灌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