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菜部二十八卷 (10)

回本書目錄

菜部二十八卷 (10)

1. 杉菌

(宋《圖經》)

【集解】頌曰:杉菌出宜州。生積年杉木上,狀若菌。採無時。

【氣味】甘、辛,微溫,無毒。

【主治】心脾氣疼,及暴心痛(蘇頌)。

白話文:

杉菌產於宜州,生長在多年生的杉木上,形狀像菌類。採集沒有特定時間。

杉菌味甘辛,性微溫,無毒。

主治心脾氣痛,以及突然發作的心痛。

2. 皂莢蕈

(《綱目》)

白話文:

(《綱目》)

【集解】時珍曰:生皂莢樹上木耳也。不可食。採得焙乾備用。

白話文:

【解釋】時珍說:木耳是生長在皁莢樹上的木耳。不可食用。採集後烘乾備用。

【氣味】辛,有毒。

【主治】積垢作痛,泡湯飲之,微泄效。未已再服。又治腫毒初起,磨醋塗之,良(時珍)。

【附方】新一。

腸風瀉血:皂角樹上蕈,瓦焙為末。每服一錢,溫酒下。(許學士《本事方》)

白話文:

【氣味】辛辣,有毒。

【主治】

  • 積垢作痛:泡製成湯飲用,可輕微通便,若未痊癒可再服用。
  • 腫毒初期:磨細後混入醋中塗抹患處,療效顯著(時珍)。

【附方】

  • 新方一: 腸風瀉血:皁莢樹上長出的木耳,以瓦片烘烤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配溫酒服用。(許學士《本事方》)

3. 香蕈

(《日用》)

【釋名】時珍曰:蕈從覃。覃,延也。蕈味雋永,有覃延之意。

白話文:

【解釋名稱】李時珍說:蕈這個字從覃字演變而來。覃,有延續的意思。蕈的滋味鮮美而香醇,有延續綿長之意。

【集解】瑞曰:蕈生桐、柳、枳椇木上。紫色者名香蕈,白色者名肉蕈,皆因濕氣熏蒸而成。生山僻處者,有毒殺人。

穎曰:香蕈生深山爛楓木上。小於菌而薄,黃黑色,味甚香美,最為佳品。

白話文:

【集解】唐瑞說:香菇生長在桐樹、柳樹、枳椇木上。紫色的叫做香菇,白色的叫做肉蕈,都是因為濕氣蒸發而形成的。生長在山區僻靜地方的香菇有毒,可以殺死人。

香菇生長在深山中腐爛的楓木上。它比蘑菇更小且更薄,呈黃黑色,味道極其香美,是最上等的佳品。

時珍曰:蕈品不一。宋人陳仁玉著《菌譜》甚詳。今錄其略於此云:芝、菌,皆氣茁也。自商山茹芝,而五臺天花,亦甲群匯。仙居介乎天台、括蒼之間,叢山入天,仙靈所宮,爰產異菌。林居岩棲者,左右芼之,乃藜莧之至腴。近或以羞王公、登玉食矣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各式各樣的蕈類,不勝枚舉。宋朝的陳仁玉寫了一本書叫《菌譜》,對蕈類的介紹非常詳細。現在我摘錄其中的一部分內容,如下:芝草和蘑菇,都是由氣而生。從商山茹芝的故事,到五臺山的天花,都名列上品。仙居縣位於天台和括蒼之間,羣山入天,是神仙居住的地方,所以這裡也產出了稀有的蕈類。住在林中巖洞裡的人,隨手採擷之,這可是比藜莧還要肥美的美味佳餚。如今,有的蕈類甚至被當作珍稀的禮物,進獻到王侯貴族們的餐桌上。

一曰合蕈,又名臺蕈,生臺之韋羌山。寒極雪收,春氣欲動,土松芽活,此菌候也。其質外褐色,肌理玉潔,芳香韻味,一發釜鬲,聞於百步。山人曝乾以售,香味減於生者。他山雖產,其柄高而香劣,不及矣。二曰稠膏蕈,生孟溪諸山。秋中雨零露浸,釀山膏木腴,發為菌花。

白話文:

  1. 合蕈:又名臺蕈,生長在臺山附近的韋羌山。當嚴寒極盡,積雪開始融化,春天的氣息蠢蠢欲動,土松的嫩芽開始生長,這便是合蕈生長的季節。合蕈的外表呈褐色,質地細膩潔白,散發著芳香,只要煮上一鍋,香氣便可飄散到百步之外。山民們將其曬乾後出售,但香氣就沒有新鮮的味道濃鬱了。其他山區雖然也有合蕈,但它的菌柄較高,香氣也較差,遠不及臺山附近的合蕈。

  2. 稠膏蕈:生長在孟溪附近的諸山。到了秋季,當雨水和露水浸潤山上的草木,就會釀成山膏和木腴,並發育成菌花。

生絕頂樹杪,初如蕊珠,圓瑩類輕酥滴乳,淺黃白色,味尤甘。已乃張傘大若掌,味頓渝矣。春時亦生而膏液少。食之之法,下鼎似沸,漉起參和眾味,而特全於酒。切勿攪動,則涎腥不可食矣。亦可蒸熟致遠。三曰松蕈,生松陰,採無時。凡物松出,無不可愛者。四曰麥蕈,生溪邊沙壤中。

白話文:

松茸生長在高聳入雲的松樹頂端,剛開始像花蕊上的露珠,圓潤透亮,像輕柔的酥油滴在乳汁上,呈現淺黃白色,味道非常甘甜。之後,松茸會長成手掌般大小的傘狀,味道頓時就不一樣了。春天的松茸雖然也能食用,但油脂很少。食用松茸的方法是,先將松茸放在沸水中煮一下,撈起後與各種調味料混合食用,但一定要多加點酒。千萬不要攪動松茸,否則會產生腥味,無法食用。松茸也可以蒸熟後保存更久。

第三種是松蕈,生長在松樹的陰涼處,隨時可以採摘。凡是松樹上長出來的東西,都很可愛。第四種是麥蕈,生長在小溪邊的沙質土壤中。

味殊美,絕類蘑菰。五曰玉蕈,初寒時生,潔皙可愛。作羹微韌。俗名寒蒲蕈。六曰黃蕈,叢生山中。黃色,俗名黃纘蕈,又名黃㹠。七曰紫蕈,赭紫色,產山中,為下品。八曰四季蕈,生林木中,味甘而肌理粗峭。九曰鵝膏蕈,生高山中,狀類鵝子,久而傘開。味殊甘滑,不減稠膏。

白話文:

  1. 蘑菇的味道非常鮮美,與木耳不同。

  2. 玉蕈是在初冬時節生長的,潔白晶瑩、非常可愛。做成湯羹時口感略微有些韌,俗名為寒蒲蕈。

  3. 黃蕈生長在山林中,顏色為黃色,俗名為黃纘蕈或黃㹠。

  4. 紫蕈是一種紫紅色的食用菌,生長在山林中。因為味道比較差,屬於下品。

  5. 四季蕈生長在樹林中,味道甘甜,但口感粗糙。

  6. 鵝膏蕈生長在高山地區,形狀像鵝蛋,生長過程中菌傘會逐漸張開。味道鮮美且滑嫩,不亞於濃稠的膏脂。

然與杜蕈相亂,不可不慎。杜蕈,土菌也。

【氣味】甘,平,無毒。

【主治】益氣不飢,治風破血(吳瑞)。松蕈:治溲濁不禁,食之有效(《菌譜》)。

白話文:

雖然松茸和杜蕈相似,但不可混淆。杜蕈是一種生長在土裡的真菌。

**性味:**甘味,平性,無毒。

**主治:**補氣止飢,治療風破血(吳瑞)。松茸:治療小便不禁,食用有效(《菌譜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