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《本草綱目》~ 草部第十三卷 (13)
草部第十三卷 (13)
1. 黃芩
許學士云:崩中,多用止血及補血藥。此方乃治陽乘於陰,所謂天暑地熱,經水沸溢者也。(《本事方》)
安胎清熱:條芩、白朮等分。炒為末,米飲和丸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白湯下。或加神麯。凡妊娠調理,以四物去地黃,加白朮、黃芩為末,常服甚良。(《丹溪纂要》)產後血渴,飲水不止。黃芩、麥門冬等分。水煎溫服,無時。(《楊氏家藏方》)
灸瘡血出:一人灸火至五壯,血出不止如尿,手冷欲絕。以酒炒黃芩二錢為末,酒服即止。(李樓《怪證奇方》)
老小火丹:黃芩末,水調塗之。(《梅師方》)
子
【主治】腸澼膿血(《別錄》)。
白話文:
黃芩
許學士說:崩漏(月經失調,出血不止),常用止血和補血的藥物。這個方子是治療陽氣過盛而侵犯陰氣,也就是所謂天地皆熱,經血沸騰外溢的情況。(出自《本事方》)
安胎清熱:黃芩、白朮等量。炒成粉末,用米湯和成梧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也可以加一些酒曲。孕期調理,用四物湯去掉熟地黃,加入白朮、黃芩研成粉末,經常服用效果很好。(出自《丹溪纂要》)
產後口渴,不停地喝水:黃芩、麥門冬等量。水煎服,溫熱服用,隨時都可以服用。(出自《楊氏家藏方》)
灸瘡出血:有人灸火灸到五壯,出血不止,像小便一樣流,手腳冰冷,快要死了。用酒炒黃芩二錢研成粉末,用酒送服,立刻就止血了。(出自李樓《怪證奇方》)
老少火丹(皮膚病):黃芩研成粉末,用水調和後塗抹。(出自《梅師方》)
主治:腸道潰爛出血(出自《名醫別錄》)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