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綱目》~ 草部第十三卷 (12)
草部第十三卷 (12)
1. 黃芩
昔有人素多酒欲,病少腹絞痛不可忍,小便如淋,諸藥不效。偶用黃芩、木通、甘草三味煎服,遂止。王海藏言有人因虛服附子藥多,病小便秘,服芩、連藥而愈。此皆熱厥之痛也,學者其可拘乎?予年二十時,因感冒咳嗽既久,且犯戒,遂病骨蒸發熱,膚如火燎,每日吐痰碗許,暑月煩渴,寢食幾廢,六脈浮洪。遍服柴胡、麥門冬、荊瀝諸藥,月餘益劇,皆以為必死矣。
先君偶思李東垣治肺熱如火燎,煩躁引飲而晝盛者,氣分熱也。宜一味黃芩湯,以瀉肺經氣分之火。遂按方用片芩一兩,水二鍾,煎一鍾,頓服。次日身熱盡退,而痰嗽皆愈。藥中肯綮,如鼓應桴,醫中之妙,有如此哉。
【附方】舊三,新一十四。
三黃丸:孫思邈《千金方》云:巴郡太守奏:加減三黃丸:療男子五癆七傷,消渴不生肌肉,婦人帶下,手足寒熱,瀉五臟火。春三月,黃芩四兩,大黃三兩,黃連四兩;夏三月,黃芩六兩,大黃一兩,黃連七兩;秋三月,黃芩六兩,大黃二兩,黃連三兩;冬三月,黃芩三兩,大黃五兩,黃連二兩。三物隨時合搗下篩,蜜丸烏豆大。
米飲每服五丸,日三。不知,增至七丸,服一月病愈。久服走及奔馬,人用有驗。禁食豬肉。(《圖經本草》)
三補丸:治上焦積熱,瀉五臟火。黃芩、黃連、黃柏等分,為末,蒸餅丸梧子大。每白湯下二、三十丸。(《丹溪纂要》)肺中有火:清金丸:用片芩(炒)為末,水丸梧子大。每服二、三十丸,白湯下。(同上)膚熱如燎:方見發明下。小兒驚啼:黃芩、人參等分,為末。
每服一字,水飲下。(《普濟方》)肝熱生翳,不拘大人小兒。黃芩一兩,淡豉三兩。為末。每服三錢,以熟豬肝裹吃,溫湯送下,日二服。忌酒、面。(《衛生家寶方》)少陽頭痛,亦治太陽頭痛,不拘偏正。小清空膏:用片黃芩(酒浸透,曬乾)為末。每服一錢,茶、酒任下。
(東垣《蘭室秘藏》)眉眶作痛,風熱有痰。黃芩(酒浸)、白芷等分。為末。每服二錢,茶下。(《潔古家珍》)吐血衄血,或發或止,積熱所致。黃芩一兩(去中心黑朽者),為末。每服三錢,水一盞,煎六分,和滓溫服。(《聖惠方》)
吐衄下血:黃芩三兩。水三升,煎一升半,每溫服一盞。亦治婦人漏下血。(龐安時《總病論》)
血淋熱痛:黃芩一兩。水煎熱服。(《千金方》)
經水不斷:芩心丸:治婦人四十九歲以後,天癸當住,每月卻行,或過多不止。用條芩心二兩(米醋浸七日,炙乾又浸,如此七次)。為末,醋糊丸梧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空心溫酒下,日二次。(《瑞竹堂方》)
崩中下血:黃芩為細末。每服一錢,霹靂酒下,以秤錘燒赤,淬酒中也。
白話文:
黃芩
古代有人嗜酒,患少腹絞痛難忍,小便困難,服用多種藥物均無效。偶然使用黃芩、木通、甘草三味藥煎服後,疼痛就止住了。王海藏說,有人因過量服用附子藥而導致便秘,服用黃芩、黃連後痊癒。這些都是熱邪導致的疼痛,學習者不可拘泥於單一療法。
我二十歲時,因感冒咳嗽日久,又犯忌口,導致骨蒸發熱,皮膚像火燒一樣,每天吐痰一碗多,盛夏時節煩渴難耐,飲食睡眠幾乎停止,脈象浮大有力。服用柴胡、麥門冬、荊芥等藥物一個多月,病情更加嚴重,大家都認為我必死無疑。
父親偶然想起李東垣治療肺熱如火燒,煩躁多飲,晝間加重的病例,認為這是氣分有熱,宜用單味黃芩湯瀉去肺經氣分的熱邪。於是按照方劑,用一兩黃芩,加兩杯水,煎成一杯,一次服用。第二天,發熱完全退去,咳嗽也好了。藥效如此迅速準確,如同擊鼓應桴,醫術的精妙,莫過於此。
附方:舊方三則,新方十四則。
三黃丸:孫思邈《千金方》記載:巴郡太守上奏:加減三黃丸:治療男子五勞七傷,消渴不生肌肉,婦女帶下,手足寒熱,瀉除五臟之火。春三月,黃芩四兩,大黃三兩,黃連四兩;夏三月,黃芩六兩,大黃一兩,黃連七兩;秋三月,黃芩六兩,大黃二兩,黃連三兩;冬三月,黃芩三兩,大黃五兩,黃連二兩。三種藥材根據季節調整用量,搗碎過篩,用蜂蜜做成烏豆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五丸,每日三次。效果不好可以增加到七丸,服用一個月即可痊癒。久服後可日行千里,效果驗證無疑。忌食豬肉。(《圖經本草》)
三補丸:治療上焦積熱,瀉除五臟之火。黃芩、黃連、黃柏等量,研磨成粉末,用蒸餅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,用白湯送服。(《丹溪纂要》)
肺中有火:清金丸:用炒過的黃芩研磨成粉末,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,用白湯送服。(同上)
膚熱如燎:方劑見於發明下。
小兒驚啼:黃芩、人參等量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字(劑量單位),用米湯送服。(《普濟方》)
肝熱生翳,不分大人小孩:黃芩一兩,淡豆豉三兩。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熟豬肝包裹後食用,溫水送服,每日二次。忌酒、麵。(《衛生家寶方》)
少陽頭痛,也治療太陽頭痛,不論偏頭痛還是正頭痛:小清空膏:用酒浸泡曬乾的黃芩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可用茶或酒送服。(東垣《蘭室秘藏》)
眉眶疼痛,風熱有痰:酒浸黃芩、白芷等量。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茶送服。(《潔古家珍》)
吐血衄血,時發時止,因積熱引起:黃芩一兩(去除中間黑色腐朽部分)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加一盞水煎成六分,連渣溫服。(《聖惠方》)
吐血衄血:黃芩三兩。加三升水,煎成一升半,每次溫服一盞。也治療婦女陰道出血。(龐安時《總病論》)
血淋熱痛:黃芩一兩。水煎熱服。(《千金方》)
經水不斷:芩心丸:治療婦女四十九歲以後,月經應該停止,卻每月都來,或者經血過多不止。用黃芩心二兩(用米醋浸泡七天,烘乾後再浸泡,如此七次)。研磨成粉末,用醋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溫酒送服,每日二次。(《瑞竹堂方》)
崩中下血:黃芩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霹靂酒送服,霹靂酒是用燒紅的秤錘淬入酒中製成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