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菜部二十八卷 (4)

回本書目錄

菜部二十八卷 (4)

1. 敗瓢

(《綱目》)

【集解】時珍曰:瓢乃匏壺破開為之者,近世方藥亦時用之,當以苦瓠者為佳,年久者尤妙。

【氣味】苦,平,無毒。

【主治】消脹殺蟲,治痔漏下血,崩中帶下赤白(時珍)。

【附方】新六。

中滿鼓脹:用三、五年陳壺盧瓢一個,以糯米一斗作酒,待熟,以瓢於炭火上炙熱,入酒浸之,如此三、五次,將瓢燒存性,研末。每服三錢,酒下,神效。(余居士《選奇方》)。

大便下血:敗瓢(燒存性)、黃連等分。研末。每空心溫酒服二錢。(《簡便方》)。

赤白崩中:舊壺盧瓢(炒存性)、蓮房(煅存性)等分。研末。每服二錢,熱水調服。三服,有汗為度,即止。甚者五服止,最妙。忌房事、發物、生冷。(《海上方》)。

腦漏流膿:破瓢、白雞冠花、白螺螄殼(各燒存性)等分,血竭、麝香各五分,為末。以好酒灑濕熟艾,連藥揉成餅,貼在頂門上,以熨斗熨之,以愈為度。(孫氏《集效方》)。

腋下瘤癭:用長柄茶壺盧燒存性,研末搽之,以消為度。一府校老嫗右腋生一瘤,漸長至尺許,其狀如長瓠子,久而潰爛。一方士教以此法用之,遂出水,消盡而愈。(《瀕湖集簡方》)。

湯火傷灼:舊壺盧瓢,燒灰敷之。(同上)

白話文:

敗瓢

葫蘆破開後的碎片,現代醫方也偶爾使用,以苦瓠製成的陳年瓢最好。

味苦性平,無毒。

功效:消腫殺蟲,治療痔瘡出血、崩漏帶下(赤白帶)。

方劑:

  1. **中滿鼓脹:**取使用三到五年陳舊的壺盧瓢一個,用一斗糯米釀酒,待酒釀熟後,將瓢放在炭火上烤熱,放入酒中浸泡,重複三到五次,將瓢燒成灰,研磨成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酒送服,療效神奇。(出自《選奇方》)

  2. **大便下血:**將燒成灰的敗瓢和黃連等量研磨成粉。每次飯前溫酒服用二錢。(出自《簡便方》)

  3. **赤白崩漏:**將炒至燒成灰的舊壺盧瓢和煅燒成灰的蓮蓬等量研磨成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熱水沖服。服用三劑,出汗即止,病情嚴重者可服用五劑,效果最佳。忌房事、發物和生冷食物。(出自《海上方》)

  4. **腦漏流膿:**將破瓢、白雞冠花、白螺殼(都需燒成灰)等量,以及血竭、麝香各五分,研磨成粉。用好酒噴濕熟艾葉,與藥粉揉成藥餅,貼在頭頂,用熨斗熨燙,直到痊癒。(出自孫氏《集效方》)

  5. **腋下腫瘤:**將長柄茶壺的壺盧燒成灰,研磨成粉外敷,直到腫瘤消退。曾有一位府衙的老婦人在右腋下長了一個腫瘤,逐漸長到一尺長,形狀像長葫蘆,久而潰爛。一位醫生教她用此法治療,腫瘤遂流出膿水,最終消退痊癒。(出自《瀕湖集簡方》)

  6. **湯火傷灼:**將舊壺盧瓢燒成灰敷於傷處。(出自《瀕湖集簡方》)

2. 冬瓜

(《本經》上品)

【校正】今併入白瓜子。

【釋名】白瓜(《本經》)、

水芝(同上)、地芝(《廣雅》)。

志曰:冬瓜經霜後,皮上白如粉塗,其子亦白,故名白冬瓜,而子云白瓜子也。

時珍曰:冬瓜,以其冬熟也。又賈思勰云:冬瓜正二、三月種之。若十月種者,結瓜肥好,乃勝春種。則冬瓜之名或又以此也。

《別錄》曰:冬瓜,原附於《本經》瓜子之下。宋《開寶本草》加作白瓜子,復分白冬瓜為《別錄》一種。遂致諸注辯說紛紛,今併為一。

【集解】《別錄》曰:白瓜子生嵩高平澤,冬瓜仁也。八月採之。

頌曰:今處處園圃蒔之。其實生苗蔓下,大者如斗而更長,皮厚而有毛,初生正青綠,經霜則白粉。人家多藏蓄彌年,作菜果。入藥須霜後取,置之經年,破出核洗,燥乃擂取仁用之。亦堪單作服餌。

時珍曰:冬瓜三月生苗引蔓,大葉團而有尖,莖葉皆有刺毛。六、七月開黃花,結實大者徑尺余,長三、四尺,嫩時綠色有毛,老則蒼色有粉,其皮堅厚,其肉肥白。其瓤謂之瓜練,白虛如絮,可以浣練衣服。其子謂之瓜犀,在瓤中成列。霜後取之,其肉可煮為茹,可蜜為果。其子仁亦可食。蓋兼蔬、果之用。凡收瓜忌酒、漆、麝香及糯米,觸之必爛。

白冬瓜

【氣味】甘,微寒,無毒。

弘景曰:冷利。

【主治】小腹水脹,利小便,止渴(《別錄》)。

搗汁服,止消渴煩悶,解毒(弘景)。益氣耐老,除心胸滿,去頭面熱(孟詵)。消熱毒癰腫。切片摩痱子,甚良(大明)。利大小腸,壓丹石毒(蘇頌)。

【發明】詵曰:熱者食之佳,冷者食之瘦人。煮食練五臟,為其下氣故也。欲得體瘦輕健者,則可長食之;若要肥,則勿食也。

宗奭曰:凡患發背及一切癰疽者,削一大塊置瘡上,熱則易之,分散熱毒氣甚良。

震亨曰:冬瓜,性走而急。寇氏謂其分散熱毒氣,蓋亦取其走而性急也。久病者、陰虛者忌之。孫真人言:九月勿食,令人反胃。須被霜食之乃佳。

詵曰:取瓜一顆,和桐葉與豬食之,一冬更不要與諸物食,自然不飢,長三、四倍也。

【附方】舊七,新七。

積熱消渴:白瓜去皮,每食後吃三、二兩,五七度良。(孟詵《食療》)。

消渴不止:冬瓜一枚削皮,埋濕地中,一月取出,破開取清水日飲之。或燒熟絞汁飲之。(《聖濟總錄》)。

消渴骨蒸:大冬瓜一枚去瓤,入黃連末填滿,安甕內,待瓜消盡,同研,丸梧子大。每服三、四十丸,煎冬瓜湯下。(《經驗》)。

產後痢渴:久病津液枯竭,四肢浮腫,口舌乾燥。用冬瓜一枚,黃土泥厚五寸,煨熟絞汁飲。亦治傷寒痢渴。(《古今錄驗》)。

小兒渴利:冬瓜汁飲之。(《千金》)。

小兒鬾病,寒熱如疳:用冬瓜、萹蓄各四兩,水二升,煎湯浴之。(《千金方》)。

嬰孩寒熱:冬瓜炮熟,絞汁飲。(《子母秘錄》)。

水病危急:冬瓜不拘多少,任意吃之,神效無比。(《兵部手集》)。

十種水氣,浮腫喘滿:用大冬瓜一枚,切蓋去瓤,以赤小豆填滿,蓋合簽定,以紙筋泥固濟,曬乾,用糯糠兩大籮,入瓜在內,煨至火盡,取出切片,同豆焙乾為末,水糊丸梧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煎冬瓜子湯下,日三服,小便利為度。(《楊氏家藏方》)。發背欲死:冬瓜,截去頭,合瘡上。

瓜爛,截去更合之。瓜未盡,瘡已小斂矣。乃用膏貼之。(《肘後方》)。

痔瘡腫痛:冬瓜煎湯洗之。(《袖珍方》)。

馬汗入瘡:干冬瓜燒研,洗淨敷之。

食魚中毒:冬瓜汁飲之,良。(《小品方》)。

面黑令白:冬瓜一個,竹刀去皮切片,酒一升半,水一升,煮爛濾去滓,熬成膏,瓶收。

每夜塗之。(《聖濟總錄》)

瓜練(瓤也)

【氣味】甘,平,無毒。

【主治】絞汁服,止煩躁熱渴,利小腸,治五淋,壓丹石毒(甄權)。

洗面澡身,去䵟𪒟,令人悅澤白皙(時珍)。

【附方】新二。

消渴煩亂:冬瓜瓤(乾者)一兩,水煎飲。(《聖惠方》)。

水腫煩渴:小便少者。冬瓜白瓤,水煎汁,淡飲之。(《聖濟總錄》)

白瓜子

《別錄》曰:冬瓜仁也。八月採之。

【正誤】恭曰:此甘瓜也。甘字似白字,後人誤寫耳。當改從甘字。

志曰:《本草》注:白瓜子,冬瓜仁也。蘇氏所言,殊為孟浪。且甘瓜即甜瓜,亦有青、白二種。其子色黃,主療與冬瓜全異。但冬瓜經霜有白衣,其子亦白,白瓜之號因斯而得。況諸方惟用冬瓜子,不見用甘瓜子者。蘇說不可憑也。

【氣味】甘,平,無毒。

《別錄》曰:寒。久服寒中。

【主治】令人悅澤好顏色,益氣不飢。久服,輕身耐老(《本經》)。除煩滿不樂。可作面脂(《別錄》)。去皮膚風及黑䵟,潤肌膚(大明)。治腸癰(時珍)。

【發明】頌曰:冬瓜仁,亦堪單作服餌。又研末作湯飲,及作面脂藥,並令人顏色光澤。宗懍《荊楚歲時記》云:七月,採瓜犀以為面脂。即瓜瓣也。亦堪作澡豆。

宗奭曰:服食方亦稀用之。

【附方】舊四,新四。

服食法:取冬瓜仁七升,以絹袋盛,投三沸湯中,須臾取曝乾,如此三度,又與清苦酒漬之一宿,曝乾為末,日服方寸匕。令人肥悅明目,延年不老。又法:取子三五升,去皮為丸,空心日服三十丸。令人白淨如玉。(孟詵《食療》)。

補肝明目,治男子五勞七傷,明目。用冬瓜仁,方同上。(《外臺秘要》)。悅澤面容:白瓜仁五兩,桃花四兩,白楊皮二兩,為末。食後飲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欲白加瓜仁,欲紅加桃花。三十日面白,五十日手足俱白。一方有橘皮,無楊皮。(《肘後方》)。多年損傷,不瘥者:瓜子末,溫酒服之。(孫真人方)。

消渴不止,小便多:用干冬瓜子、麥門冬、黃連各二兩,水煎飲之。冬瓜苗葉俱治消渴,不拘新幹。(《摘玄方》)。

男子白濁:陳冬瓜仁炒為末,每空心米飲服五錢。(《救急易方》)。

女子白帶:方同上。

瓜皮

【主治】可作丸服,亦入面脂(蘇頌)。主驢馬汗入瘡腫痛,陰乾為末塗之。又主折傷損痛(時珍)。

【附方】新二。

跌撲傷損:用干冬瓜皮一兩,真牛皮膠一兩,銼入鍋內炒存性,研末。

每服五錢,好酒熱服。仍飲酒一甌,厚蓋取微汗。其痛即止,一宿如初,極效。(《摘玄方》)。

損傷腰痛:冬瓜皮燒研,酒服一錢。(《生生編》)

【主治】治腫毒,殺蜂,療蜂叮(大明)。

主消渴,瘧疾寒熱。又焙研,敷多年惡瘡(時珍)。

【附方】新一。

積熱瀉痢:冬瓜葉嫩心,拖面煎餅食之。(《海上名方》)

【主治】燒灰,可出繡黥。煎湯,洗黑䵟並瘡疥(大明)。搗汁服,解木耳毒。煎水,洗脫肛。燒灰,可淬銅、鐵,伏砒石(時珍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