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菜部二十八卷 (3)

回本書目錄

菜部二十八卷 (3)

1. 苦瓠

(《本經》下品)

【釋名】苦匏(《國語》)、苦壺盧。

【集解】《別錄》曰:苦瓠生晉地。

弘景曰:今瓠忽有苦者,如膽不可食,非別生一種也。又有瓠𤬏,亦是瓠類。

白話文:

釋名 苦瓜(《國語》)、苦葫蘆。

集解 《別錄》說:苦瓜生長在晉地。

弘景說:現在的葫蘆偶爾有苦的,像膽子一樣不能吃,並不是另外生長的一種。還有瓠𤬏,也是葫蘆的種類。

恭曰:《本經》所論,都是苦瓠𤬏爾。陶謂瓠中苦者,大誤矣。瓠中時有苦者,不入藥用,無所主療,亦不堪啖。瓠與瓠𤬏,原種各別,非甘者變為苦也。

白話文:

恭恭敬敬地說:《本草經》所討論的,都是苦瓜而已。陶弘景說瓠瓜中間是苦的,這真是大大的誤會。瓠瓜中間偶爾有時是苦的,不可以用來入藥,也沒有固定的療效,也不好吃。瓠瓜和瓠瓜葉,原本就是不同的品種,不是甜的變成了苦的。

保升曰:瓠即匏也。有甘、苦二種:甘者大,苦者小。

機曰:瓠壺有原種是甘,忽變為苦者。俗謂以雞糞壅之,或牛馬踏踐則變為苦。陶說亦有所見,未可盡非也。

時珍曰:《詩》云:匏有苦葉。《國語》云:苦匏不材,於人共濟而已。皆指苦壺而言,即苦瓠也。瓠、壺同音,陶氏以瓠作護音釋之,所以不穩也。應劭《風俗通》云:燒穰可以殺瓠。或云畜瓠之家不燒穰,種瓜之家不焚漆。物性相畏也。蘇恭言:服苦瓠過分,吐利不止者,以黍穰灰汁解之。蓋取乎此。凡用苦瓠,須細理瑩淨無黶翳者乃佳,不爾有毒。

瓤及子

【氣味】苦,寒,有毒。

白話文:

保升表示:瓠就是匏,有甜和苦兩種:甜的瓠大,苦的瓠小。

機則指出:原本都是甜的瓠壺,突然變成了苦的。民間認為,如果用雞糞堆肥,或者牛馬踩踏,瓠壺就會變苦。陶弘景的說法是有一定見解的,但不能全盤否認。

時珍提到:《詩經》中有「匏有苦葉」的句子,《國語》中說「苦匏不材,於人共濟而已」,這都指的是苦瓠。瓠和壺發音相同,但陶弘景將瓠誤解為護音,所以這樣的解釋並不太穩固。應劭在《風俗通》中提到,燒掉瓠的外皮可以殺死它。還有人說,養瓠的家庭不燒外皮,種瓜的家庭不燒漆,因為這些物質相互間有相畏的作用。蘇恭說,過量服用苦瓠會導致嘔吐和腹瀉不斷,可以用黍稈灰的汁液來解毒。這可能是取自這個道理。使用苦瓠時,必須選取細緻光潔,沒有斑點的,這樣纔好,否則可能有毒。

【氣味】苦,寒,有毒。

【主治】大水,面目四肢浮腫,下水,令人吐(《本經》)利石淋,吐呀嗽囊結,疰蠱痰飲。又煮汁漬陰,療小便不通(蘇恭)。煎汁滴鼻中,出黃水,去傷冷鼻塞,黃疸(藏器)。吐蛔蟲(大明)。治癰疽惡瘡,疥癬齲齒有蟲䘌者。又可制汞(時珍)。

【附方】舊八,新十七。

急黃病:苦瓠一枚,開孔,以水煮之,攪取汁,滴入鼻中。去黃水。(陳藏器)。

白話文:

【主治】浮腫:面目、四肢浮腫。

下水:利尿。

令人吐逆。

利尿排石。

治療嘔吐、咳嗽、氣管結核、疰蠱、痰飲等。

將車前子煮汁,浸泡陰部,可治療小便不通。

將車前子煎汁滴入鼻中,可排出黃水,可治療傷風鼻塞、黃疸。

排蛔蟲。

治療癰疽、惡瘡、疥癬、齲齒、生蟲瘡等。

還可以配置水銀。

【附方】八個舊方,十七個新方。

急性黃疸:苦瓜一個,剖開,用水煮滾,攪拌取汁,滴入鼻中。可以去除黃疸水。(陳藏器)

黃疸腫滿:苦壺盧瓤如大棗許,以童子小便二合,浸之一時,取兩酸棗大,納兩鼻中,深吸氣,待黃水出良。又方:用瓠瓤熬黃為末,每服半錢,日一服,十日愈。然有吐者當詳之。(《傷寒類要》)。

白話文:

黃疸腫脹:研磨苦壺盧的果肉成大棗大小,浸泡在童子的小便中一陣子,取兩顆酸棗核大小,塞入鼻孔中,深吸氣,直到黃色的液體流出,效果很好。另一個方法:使用瓠子的果肉熬成黃色的粉末,每次服用半錢,每天服用一次,十天後痊癒。但是如果有嘔吐症狀,就應該仔細審查病情。(出自《傷寒類要》)

大水脹滿,頭面洪大:用瑩淨好苦瓠白瓤,捻如豆粒,以麵裹煮一沸,空心服七枚。至午當出水一斗。二日水自出不止,大瘦乃瘥。二年內忌咸物。(《外臺》)《聖惠》:用苦壺盧瓤一兩,微炒為末,每日粥飲服一錢。

白話文:

大範圍的水腫,頭部和臉部極度水腫:用潔淨上好的苦瓠(葫蘆)白瓤,捻成豆粒大小,用麵團包好煮沸一次,空腹吃七粒。到中午時會排出約一斗水。兩天後水會自己流出且不止,體重會大幅減輕後才會痊癒。兩年內忌吃鹹的食物。(《外臺》方)《聖惠方》記載:用苦葫蘆瓤一兩,微炒成粉,每天用粥送服一錢。

通身水腫:苦瓠膜(炒)二兩,苦葶藶五分,搗合丸小豆大。每服五丸,日三,水下止。又用苦瓠膜五分,大棗七枚。搗丸。一服三丸,如人行十里許,又服三丸,水出更服一丸,即止。(並《千金方》)。

白話文:

全身水腫:苦瓠膜(炒)二兩,苦葶藶五分,搗成小豆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五丸,每天三次,用白水送服就能止住水腫。另外,還可以服用苦瓠膜五分,大棗七枚,搗成丸子,每次服用三丸,如步行十里左右感覺水腫,再服用三丸,若水腫消退,便不再繼續服用。(出自《千金方》)。

石水腹腫:四肢皆瘦削。用苦瓠膜(炒)一兩,杏仁半兩(炒去皮尖),為末,糊丸小豆大。每飲下十丸,日三,水下止。(《聖濟總錄》)。

白話文:

石水腹腫:四肢都很瘦。用炒過的苦瓠膜一兩,杏仁半兩(炒熟後去除外皮和尖端),研成末,糊成如綠豆大小的丸藥。每天服用三次,每次服用十丸,用水沖服即可。(出自《聖濟總錄》)。

水蠱洪腫:苦瓠瓤一枚,水二升,煮至一升,煎至可丸,如小豆大,每米飲下十丸。待小便利,作小豆羹食。勿飲水。

白話文:

水腫:苦瓜瓤一個,水二公升,一起煮到剩一公升,濃縮後可以搓成藥丸,大小如同綠豆一般,每次飯後服用十丸。等到小便順暢時,吃綠豆稀飯。不要喝水。

小便不通,脹急者:用苦瓠子三十枚(炒),螻蛄三個(焙),為末,每冷水服一錢。(並《聖濟總錄》)。

小兒閃癖:取苦瓠未破者,煮令熱,解開熨之。(陳藏器《本草》)。

白話文:

小便不通,脹急的人:用苦瓠子三十個(炒熟),螻蛄三個(焙乾),研成粉,每次用冷水送服一錢。(出自《聖濟總錄》)。

小兒閃到筋骨:取未成熟的苦瓠,煮熱,解開包覆在患處。(陳藏器《本草》)

風痰頭痛:苦瓠膜取汁,以葦管灌入鼻中,其氣上衝腦門,須臾惡涎流下,其病立愈除根,勿以昏運為疑。乾者浸汁亦效,其子為末吹入亦效。年久頭風皆愈。(《普濟方》)。

白話文:

風痰頭痛:將苦瓠(又名瓠瓜、葫蘆、瓢)的皮膜取出汁液,用葦管灌入鼻子裡,這股氣會衝上腦門,一會兒就會有惡臭的鼻涕流下來,此病立馬就好,連根都除了,不要因為頭昏腦漲而懷疑它的功效。即便是乾的苦瓠,浸泡過後取其汁液灌入鼻子裡,也有效。將苦瓠的種子磨碎後,吹入鼻子裡同樣有效。即使是長年累月患有的頭痛風,都能夠治癒。(摘自《普濟方》)。

鼻窒氣塞:苦壺盧子為末,醇酒浸之,夏一日,冬七日。日日少少點之。(《聖惠方》)。

白話文:

鼻塞不通氣:將苦壺蘆子的果子研成粉末,用純酒浸泡,夏天浸泡一天,冬天浸泡七天。每天少少點在鼻孔內。

眼目昏暗:七月七日,取苦瓠白瓤絞汁一合,以酢二升,古錢七文,同以微火煎減半。每日取沫納眥中,神效。(《千金》)。

白話文:

眼睛昏暗:七月七日,取成熟的苦瓜白色果肉,榨出一杯汁,再加入兩杯醋,以及七枚古錢,一起用小火煎煮,直到液體減少一半。每天取一些泡沫,放入眼皮裡,就能迅速見效。(《千金》)。

胬肉血翳:秋間取小柄壺盧,或小藥壺盧,陰乾,於緊小處鋸斷,內挖一小孔如眼孔大。遇有此病,將眼皮上下用手掙開,將壺盧孔合定。初雖甚痛苦,然瘀肉、血翳皆漸下,不傷睛也。(劉松石《經驗方》)。

齒䘌口臭:苦瓠子為末,蜜丸半棗大。每旦漱口了,含一丸,仍塗齒齦上,涎出,吐去妙。(《聖惠方》)。

白話文:

囊腫肉胬和翳障:在秋天取小柄的葫蘆,或小藥葫蘆,晾乾後,在葫蘆較窄的地方鋸斷,在葫蘆內挖一個小孔,如同眼孔那麼大。遇到這種眼疾,先用手將上下眼皮撐開,然後將葫蘆孔蓋緊,開始會很痛苦,但囊腫的肉和翳障會逐漸退去,不會傷害眼睛。(根據劉松石的《經驗方》記載。)

將苦瓠子搗碎成粉末,用蜂蜜丸成半個棗子大小的藥丸。每天早晚漱口後,含一顆藥丸,同時把藥丸塗抹在牙齒和牙齦上,等口水流出來後吐掉,非常有效。(《聖惠方》)

風蟲牙痛:壺盧子半升。水五升,煎三升,含漱之。莖葉亦可。不過三度。(《聖惠方》)

惡瘡癬癩,十年不瘥者:苦瓠一枚,煮汁搽之,日三度。(《肘後方》)

白話文:

風蟲引起的牙痛:取半升瓠瓜籽。加五升水,煎成三升,含在口中漱洗。瓠瓜莖葉也可以用。不可超過三次。(出自《聖惠方》)

惡性瘡癬,十年都治不好的:苦瓜一顆,煮成汁液塗抹患處,一天三次。(《肘後方》)

九瘻有孔:苦瓠四枚,大如盞者,各穿一孔如指大,湯煮十數沸,取一竹筒長一尺,一頭插瓠孔中,一頭注瘡孔上,冷則易之,用遍乃止。(《千金方》)。

白話文:

九瘻有孔:苦瓠四個,大約茶杯口大小的,每個都鑽一個手指頭大小的孔,用湯煮沸十幾次,取一根一尺長的竹筒,一端插在苦瓠的孔中,另一端對準瘡孔,冷了就換一個,全部用完為止。(《千金方》)

痔瘡腫痛:苦壺盧、苦蕒菜煎湯,先熏後洗,乃貼熊膽、密陀僧、膽礬、片腦末,良。(《摘玄方》)。

白話文:

痔瘡腫痛:用苦壺盧、苦蕒菜煎成湯水,先燻洗患處,然後敷貼熊膽、密陀僧、膽礬、片腦粉末,效果很好。(摘錄自《摘玄方》)

下部懸癰:擇人神不在日,空心用井華水調百藥煎末一碗服之。微利後,卻用秋壺盧(一名苦不老,生在架上而苦者)切片置瘡上,灸二七壯。肅端式病此連年,一灸遂愈。(《永類鈐方》)。

白話文:

叢生於下部的癰腫:選擇病人在神思不寧之日,趁空腹時用井華水調入各味藥,煎服一碗。微微利後,再用秋壺盧(一種名為苦不老的草本植物,生長在架子上,味道很苦)切成片狀,敷在瘡口上,灸二至七壯。肅端式患此病連續多年,灸了之後就痊癒了。(《永類鈐方》)

卒中蠱毒,或吐血,或下血,皆如爛肝者:苦瓠一枚。水二升,煮一升服,立吐即愈。又方:用苦酒一升,煮令消,服之取吐,神驗。(《肘後方》)。

死胎不下:苦壺盧燒存性,研末。每服一錢,空心熱酒下。(《海上名方》)。

白話文:

被有毒蟲子咬傷後,有人吐血,有人下血,都像是肝臟腐爛一樣:取苦瓜一個,加水二升,煮至一升,喝下後立刻吐出毒物就痊癒了。另一種方法:用苦酒一升,煮至消失,喝下後引發嘔吐,非常有效。(《肘後方》)

苦葫蘆果實燒成灰,研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(約3克),空腹時用溫酒送服。(摘自《海上名方》)

聤耳出膿:干瓠子一分,黃連半錢,為末。以綿先繳淨,吹入半字,日二次。(《聖惠方》)。

白話文:

耳朵流膿:取乾瓠子一分,黃連半錢,研成細末。先用棉花將耳朵清潔乾淨,然後將藥粉吹入耳朵中,每天兩次。(《聖惠方》)。

鼻中息肉:苦壺盧子、苦丁香等分,入麝香少許,為末。紙捻點之。(《聖惠方》)。

白話文:

鼻中息肉:將苦壺盧子、苦丁香等分研成細末,加入少許麝香,再用紙捻沾取藥粉點鼻。(出自《聖惠方》)。

【主治】一切瘻瘡,霜後收曝,研末敷之(時珍)。

【主治】麻瘡,煎湯浴之即愈(時珍。出仇遠《稗史》)。

【附方】新一。

小兒白禿:瓠藤同裹鹽,荷葉煎濃汁洗,三、五次愈。(《總錄》)

白話文:

**主治:**一切瘻瘡。採收霜後的花朵,曬乾研成細末敷於患處(李時珍)。

**主治:**麻瘡。將蔓煎煮成湯液,用於沐浴即可痊癒(李時珍,引自仇遠《稗史》)。

附方:一則

**小兒白禿:**瓠藤與鹽一同包起,用荷葉煎煮成濃汁,連續清洗患處三到五次即可痊癒。(《醫學總錄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