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菜部二十八卷

2. 菜之三

(蓏菜類一十一種)

白話文:

菜之三:瓜類蔬菜十一種

3.

(音伽。宋《開寶》)

【釋名】落蘇(《拾遺》)、崑崙瓜(《御覽》)、草鱉甲。

頌曰:按:段成式云:茄(音加)乃蓮莖之名。今呼茄菜,其音若伽,未知所自也。

時珍曰:陳藏器《本草》云:茄,一名落蘇。名義未詳。按:《五代貽子錄》作酪酥,蓋以其味如酥酪也,於義似通。杜寶《拾遺錄》云:隋煬帝改茄曰崑崙紫瓜。又王隱君《養生主論》治瘧方用干茄,諱名草鱉甲。蓋以鱉甲能治寒熱,茄亦能治寒熱故爾。

【集解】頌曰:茄子處處有之。其類有數種:紫茄、黃茄,南北通有;白茄、青水茄,惟北土有之。入藥多用黃茄,其餘惟可作菜茹爾。江南一種藤茄,作蔓生,皮薄似壺盧,亦不聞中藥。

宗奭曰:新羅國出一種茄,形如雞子,淡光微紫色,蒂長味甘。今中國已遍有之。

時珍曰:茄種宜於九月黃熟時收取,洗淨曝乾,至二月下種移栽。株高二、三尺,葉大如掌。

自夏至秋,開紫花,五瓣相連,五稜如縷,黃蕊綠蒂,蒂包其茄。茄中有瓤,瓤中有子,子如脂麻。其茄有團如栝蔞者,長四、五寸者。有青茄、紫茄、白茄。白茄亦名銀茄,更勝青者。諸茄至老皆黃,蘇頌以黃茄為一種,似未深究也。王禎《農書》云:一種渤海茄,白色而堅實。

一種番茄,白而扁,甘脆不澀,生熟可食。一種紫茄,色紫,蒂長味甘。一種水茄,形長味甘,可以止渴。《洪容齋隨筆》云:浙西常茄皆皮紫,其白者為水茄;江西常茄皆皮白,其紫者為水茄。亦一異也。劉恂《嶺表錄》異云:交嶺茄樹,經冬不凋,有二、三年漸成大樹者,其實如瓜也。

茄葉摘布路上,以灰圍之,則子必繁,謂之嫁茄。

茄子

【氣味】甘,寒,無毒。

志曰:凡久冷人不可多食,損人動氣,發瘡及痼疾。

李鵬飛曰:秋後食,多損目。

時珍曰:按:《生生編》云:茄性寒利,多食必腹痛下利,女人能傷子宮也。

【主治】寒熱,五臟勞(孟詵)。治溫疾傳屍勞氣。醋摩,敷腫毒(大明)。老裂者燒灰,治乳裂(震亨)。散血止痛,消腫寬腸(時珍)。

【發明】宗奭曰:蔬圃中惟此無益。《開寶本草》並無主治,只說損人。後人雖有處治之法,終與正文相失。圃人又下於暖處,厚加糞壤,遂於小滿前後求貴价以售。既不以時,損人益多。不時不食,烏可忽也。

震亨曰:茄屬土,故甘而喜降,大腸易動者忌之。老實治乳頭裂,茄根煮湯漬凍瘡,折蒂燒灰治口瘡,俱獲奇效,皆甘以緩火之意也。

時珍曰:段成式《酉陽雜俎》言茄厚腸胃,動氣發疾。蓋不知茄之性滑,不厚腸胃也。

【附方】舊六,新十。

婦人血黃:黃茄子竹刀切,陰乾為末。每服二錢,溫酒調下。(《摘玄方》)。

腸風下血:經霜茄連蒂,燒存性,為末。每日空心溫酒服二錢匕。(《靈苑方》)。

久患下血:大茄種三枚,每用一枚,濕紙包煨熟,安瓶內,以無灰酒一升半沃之,蠟紙封閉三日,去茄暖飲。(《普濟方》)。

腹內鱉症:陳醬茄兒燒存性,入麝香、輕粉少許,脂調貼之。(《壽域方》)。

卵㿉偏墜:用雙蒂茄子懸於房門上,出入用眼視之。茄蔫所患亦蔫,茄干亦干矣。又法:用雙茄懸門上,每日抱兒視之,二、三次釘針於上,十餘日消矣。(劉松石《保壽堂方》)。

大風熱痰:用黃老茄子大者不計多少,以新瓶盛,埋土中,經一年盡化為水,取出入苦參末,同丸梧子大。食已及臥時酒下三十丸,甚效。此方出江南人傳。(蘇頌《圖經本草》)。

腰腳拘攣,腰腳風血積冷,筋急拘攣疼痛者:取茄子五十斤切洗,以水五斗煮取濃汁,濾去滓,更入小鐺中,煎至一斗以來,即入生粟粉同煎,令稀稠得所,取出搜和,更入麝香、硃砂末,同丸如梧子大。每旦用秫米酒送下三十丸,近暮再服,一月乃瘥。男子、女人通用皆驗。(《圖經本草》)。

磕撲青腫:老黃茄極大者,切片如一指厚,新瓦焙研為末。欲臥時溫酒調服二錢匕,一夜消盡,無痕跡也。(《勝金》)。

墜損跌撲,散血止痛:重陽日收老茄子百枚(去蒂四破切之),硝石十二兩(搗碎)。以不津器先鋪茄子一重,乃下硝石一重,如此間鋪令盡,以紙數層密封,安置淨處,上下以新磚承覆,勿犯地氣。至正月後取出,去紙兩重,日中曝之。逐日如此,至二、三月,度茄已爛,開瓶傾出,濾去滓,別入新器中,以薄綿蓋頭,又曝,至成膏乃可用。每以酒調半匙,空腹飲之,日再,惡血散則痛止而愈矣。

若膏久乾硬,即以飯飲化動用之。(《圖經本草》)。

發背惡瘡:用上方以酒服半匙,更以膏塗瘡口四圍,覺冷如冰雪,瘡干便瘥。其有根本在膚腠者,亦可內消。(同上)。

熱毒瘡腫:生茄子一枚,割去二分,去瓤二分,似罐子形,合於瘡上即消也。如已出膿,再用取瘥。(《聖濟總錄》)。

牙齒腫痛:隔年糟茄,燒灰頻頻乾擦,立效。(《海上名方》)。

蟲牙疼痛:黃茄種燒灰擦之,效。(《摘玄方》)。

喉痹腫痛:糟茄或醬茄,細嚼咽汁。(《德生堂方》)。

婦人乳裂:秋月冷茄子裂開者,陰乾燒存性研末,水調塗。(《補遺》方)

【主治】燒灰,米飲服二錢,治腸風下血不止及血痔(吳瑞)。燒灰,治口齒瘡䘌。生切,擦癜風(時珍)。

【發明】時珍曰:治癜風,用茄蒂蘸硫、附末摻之,取其散血也。白癜用白茄蒂,紫癜用紫茄蒂,亦各從其類耳。

【附方】新一。

風蛀牙痛:茄蒂燒灰摻之。或加細辛末等分,日用之。(《仁存方》)

【主治】金瘡牙痛(時珍)。

【附方】新一。

牙痛:秋茄花干之,旋燒研塗痛處,立止。(《海上名方》)。

根及枯莖葉

【主治】凍瘡皴裂,煮湯漬之,良(《開寶》)。

散血消腫,治血淋下血,血痢陰挺,齒䘌口蕈(時珍)。

【附方】新九。

血淋疼痛:茄葉熏干為末,每服二錢,溫酒或鹽湯下。隔年者尤佳。(《經驗良方》)。

腸風下血:方同上,米飲下。

久痢不止:茄根燒灰、石榴皮等分。為末。以沙糖水服之。(《簡便單方》)

女陰挺出:茄根燒存性,為末。油調在紙上,捲筒安入內,一日一上。(《乾坤生意》)

口中生蕈:用醋漱口,以茄母燒灰、飛鹽等分,米醋調稀,時時擦之。(《摘玄方》)

牙齒䘌痛:茄根搗汁,頻塗之。陳茄樹燒灰敷之。先以露蜂房煎湯漱過。(《海上名方》)

牙痛取牙:茄科以馬尿浸三日,曬炒為末。每用點牙即落,真妙。(鮑氏方)

夏月趾腫,不能行走者:九月收茄根懸檐下,逐日煎湯洗之。(《簡便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