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綱目》~ 草部第十三卷 (4)
草部第十三卷 (4)
1. 黃連
(《廣利方》)小兒疳熱流注,遍身瘡蝕,或潮熱,肚脹作渴。
豬肚黃連丸:用豬肚一個(洗淨),宣黃連五兩。切碎,水和,納入肚中縫定,放在五升粳米上,蒸爛,石臼搗千杵,或入少飯同杵,丸綠豆大。每服二十丸,米飲下。仍服調血清心之藥佐之。蓋小兒之病,不出於疳,則出於熱,常須識此。(《直指方》)三消骨蒸:黃連末,以冬瓜自然汁浸一夜,曬乾又浸,如此七次,為末,以冬瓜汁和丸梧子大。每服三、四十丸,大麥湯下。
尋常渴,只一服見效。(《易簡方》)消渴尿多:《肘後方》:用黃連末,蜜丸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白湯下。《寶鑑》:用黃連半斤,酒一升浸,重湯內煮一伏時,取曬為末,水丸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溫水下。
崔氏:治消渴,小便滑數如油。黃連五兩,栝蔞根五兩,為末,生地黃汁丸梧子大。每牛乳下五十丸,日二服。忌冷水、豬肉。《總錄》:用黃連末,入豬肚內蒸爛,搗丸梧子大,飯飲下。濕熱水病:黃連末,蜜丸梧子大。每服二丸至四五丸,飲下,日三四服。(《範汪方》)破傷風病:黃連五錢,酒二盞,煎七分,入黃蠟三錢,溶化熱服之。
(高文虎《蓼花洲閒錄》)小便白淫:因心腎氣不足,思想無窮所致。黃連、白茯苓等分,為末,酒糊丸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煎補骨脂湯下,日三服。(《普濟方》)熱毒血痢:宣黃連一兩。水二升,煮取半升,露一宿,空腹熱服,少臥將息,一二日即止。(《千金方》)赤痢久下,累治不瘥。
黃連一兩。雞子白和為餅,炙紫為末,以漿水三升,慢火煎成膏。每服半合,溫米飲下。一方:只以雞子白和丸服。(《勝金方》)
熱毒赤痢:黃連二兩(切,瓦焙令焦),當歸一兩(焙),為末,入麝香少許。每服二錢,陳米飲下。佛智和尚在閩,以此濟人。(《本事方》)赤白久痢,並無寒熱,隻日久不止。用黃連四十九個,鹽梅七個。入新瓶內,燒煙盡,熱研。每服二錢,鹽米湯下。(楊子建《護命方》)赤白暴痢,如鵝鴨肝者,痛不可忍。
用黃連、黃芩各一兩,水二升,煎一升,分三次熱服。(《經驗方》)
冷熱諸痢:胡洽九盞湯:治下痢,不問冷熱赤白,谷滯休息久下,悉主之。黃連(長三寸)三十枚(重一兩半),龍骨(如棋子大)四枚(重一兩),大附子一枚,乾薑一兩半,膠一兩半。細切。以水五合著銅器中,去火三寸煎沸,便取下,坐土上,沸止,又上水五合,如此九上九下。
納諸藥入水內,再煎沸,輒取下,沸止又上,九上九下,度可得一升,頓服即止。(《圖經本草》)下痢腹痛、赤白痢下,令人下部疼重,故名重下,日夜數十行,臍腹絞痛。以黃連一斤。酒五升,煮取一升半,分再服,當止絞痛也。(《肘後方》)
白話文:
黃連
黃連可用於治療多種疾病。兒童疳熱流注,全身潰瘍,伴有潮熱、腹脹口渴,可用豬肚黃連丸治療。此丸藥以豬肚、黃連為主要成分,蒸煮搗碎製成藥丸服用,並配合其他清熱涼血的藥物。兒童疾病多因疳積或熱證引起,需注意辨證施治。
黃連也可治療消渴症(糖尿病)。不同方劑的用量和服用方法略有不同,有的用冬瓜汁浸泡再製成藥丸,有的用蜜水或酒浸泡再製成藥丸,有的則與其他藥材如栝蔞根、生地黃等配伍。服用時需注意禁忌事項,例如忌冷水、豬肉等。
此外,黃連還可治療濕熱水病、破傷風、小便白濁、熱毒血痢、赤痢、赤白久痢、赤白暴痢等。不同病症的治療方法各有差異,有的直接服用黃連藥丸,有的需與其他藥材配伍,有的則需特殊炮製方法,如瓦焙、炙紫等。 有些方劑需要藉由雞蛋清、鹽梅、酒等輔助藥材或特殊煎煮方法來提升療效。 甚至像胡洽九盞湯這種複方,需要經過反覆煎煮才能達到治療效果。 對於下痢腹痛,黃連也可單獨使用,以酒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