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本草綱目》~ 菜部第二十七卷 (18)

回本書目錄

菜部第二十七卷 (18)

1. 零餘子

(《拾遺》)

【校正】自草部移入此。

白話文:

【校正】由草字部移入此處。

【集解】藏器曰:零餘子,大者如雞子,小者如彈丸,在葉下生。曬乾,功用強於薯蕷。薯蕷有數種,此其一也。

白話文:

【集解】:臟器經中說:零餘子較大的如同雞蛋,較小的如同彈丸,它長在葉子的下面,曬乾後的作用比山藥更強。山藥有好幾種,這是一種。

時珍曰:此即山藥藤上所結子也。長圓不一,皮黃肉白。煮熟去皮食之,勝於山藥,美於芋子。霜後收之。墜落在地者,亦易生根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這就是山藥藤上結的果實。形狀大小不一,外皮黃色,果肉白色。煮熟後將皮剝掉就可以食用,比山藥好吃,比芋頭香。在霜降後收穫。掉在地上的果實也很容易生根。

【氣味】甘,溫,無毒。

【主治】補虛損,強腰腳,益腎,食之不飢(藏器)。

白話文:

【氣味】甘甜,溫暖,無毒。

【主治】補充身體虛弱,強健腰腿,滋補腎臟,食用後能止飢(補益內臟)。

2. 甘薯

(《綱目》)

白話文:

《綱目》:

原文:

人參,補氣第一。功參六君子,故能回陽補氣,退熱生津,壯脾益肺,除煩止渴。

人參,是補氣的最佳之品。它的功效與「六君子」相仿(六君子:甘草、黃耆、白朮、茯苓、當歸、川芎),因此能夠恢復陽氣、補益氣血,降低體溫、生津止渴,健脾強肺,去除煩燥、止渴。

【集解】時珍曰:按:陳祈暢《異物志》云:甘薯出交廣南方。民家以二月種,十月收之。其根似芋,亦有巨魁。大者如鵝卵,小者如雞、鴨卵

白話文:

【集解】李時珍說:根據陳祈暢的《異物志》記載,甘薯產於交廣以南。人們在二月種植,十月收穫。甘薯的根像芋頭,也有很大的個頭。大的像鵝蛋,小的像雞蛋或鴨蛋。

剝去紫皮,肌肉正白如脂肪。南人用當米穀、果食,蒸炙皆香美。初時甚甜,經久得風稍淡也。又按:嵇含《草木狀》云:甘薯,薯蕷之類,或云芋類也。根、葉亦如芋。根大如拳、甌,蒸煮食之,味同薯蕷,性不甚冷。珠崖之不業耕者惟種此,蒸切曬收,以充糧糗,名薯糧。海中之人多壽,亦由不食五穀,而食甘薯故也。

白話文:

將甘薯外層的紫色皮剝掉,裡面的肉質是正白色的,好像脂肪一樣。南方人用它做成米飯、點心之類的東西,蒸煮烤炙都香甜可口。剛開始吃的時候很甜,存放的時間一長,被風吹過後,味道會稍稍變淡。另外根據書中記載:嵇含的《草木狀》中說:甘薯、山藥這類東西,有人說是芋頭的同類。它的根和葉子都像芋頭。根部有拳頭或茶杯那麼大,蒸煮之後食用,味道和山藥類似,性味不會特別寒涼。海南島上不從事耕種的人,只種植這種植物。它蒸熟切片後曬乾收起來,做為糧食儲備,叫做「薯糧」。生活在海邊的人大多數很長壽,這也是因為他們不吃五穀雜糧,而吃甘薯的緣故。

【氣味】甘,平,無毒。

【主治】補虛乏,益氣力,健脾胃,強腎陰,功同薯蕷(時珍)。

白話文:

【氣味】甘甜,不冷不熱,無毒性。

【主治】補益身體虛弱,增強氣力,健強脾胃,強壯腎臟陰氣,功效與山藥相同(李時珍)。

3. 百合

(《本經》中品)

【校正】自草部移入此。

【釋名】𩐏(音藩)、強瞿(《別錄》)、蒜腦薯。

《別錄》曰:一名摩羅,一名重箱,一名中逢花。

吳普曰:一名重邁,一名中庭。

弘景曰:百合,俗人呼為強仇,仇即瞿也,聲之訛耳。

白話文:

校正: 自草部移入此。

釋名: ● 百合(音藩) ● 強瞿(《別錄》) ● 蒜腦薯

《別錄》曰:另有別名為摩羅、重箱、中逢花。

吳普曰:另有別名為重邁、中庭。

弘景曰:百合俗稱強仇,仇即瞿字的音訛。

時珍曰:百合之根,以眾瓣合成也。或云專治百合病故名,亦通。其根如大蒜,其味如山薯,故俗稱蒜腦薯。顧野王《玉篇》亦云:𩐏乃百合蒜也。此物花、葉、根皆四向,故曰強瞿。凡物旁生謂之瞿,義出《韓詩外傳》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百合的根部是由眾多瓣融合而成的。有人說百合的根專治百合病,因此得名。也有可能是因為它的根部像大蒜,味道像山藥,所以俗稱蒜腦薯。顧野王的《玉篇》中也提到,百合蒜是百合的根。百合的花、葉、根都朝著四個方向生長,因此稱之為強瞿。凡是旁生的東西都叫做瞿,這個意思出自《韓詩外傳》。

【集解】《別錄》曰:百合生荊州山谷。二月、八月採根,陰乾。

弘景曰:近道處處有之。根如葫蒜,數十斤相累。人亦蒸煮食之,乃云是蚯蚓相纏結變作之。亦堪服食。

恭曰:此有二種:一種葉大莖長,根粗花白者,宜入藥;一種細葉,花紅色。

白話文:

【集解】

《別錄》記載:百合生長在荊州的山谷中。在二月和八月採收它的根,陰乾後保存。

弘景曰:

在靠近京都的地方,到處都可以找到百合。它的根像葫蘆蒜,好幾十斤重,連在一起。人們也蒸煮它食用,有人說這是蚯蚓相互纏繞變成的。它也可以服食。

恭曰:

百合有兩種:一種是葉子大、莖長、根粗、花白色的,適合入藥;另一種是葉子細、花紅色的。

頌曰:百合三月生苗,高二、三尺。竿粗如箭,四面有葉如雞距,又似柳葉,青色,近莖處微紫,莖端碧白。四、五月開紅白花,如石榴嘴而大。根如葫蒜,重疊生二、三十瓣。又一種花紅黃,有黑斑點,細葉,葉間有黑子者,不堪入藥。按:徐鍇《歲時廣記》:二月種百合,法宜雞糞。或云百合是蚯蚓化成,而反好雞糞,理不可知也。

白話文:

歌頌說:百合在三月時長出嫩苗,長到二、三尺高。莖的粗細像箭桿,四面有葉子,形狀像雞距,也像柳葉,顏色青綠,靠近莖部的地方略微發紫,莖的頂端是碧綠色的。在四、五月時開出紅白相間的花,形狀像石榴花但更大。根部像葫蘆和蒜頭,重疊生長出二、三十瓣。還有一種花朵是紅黃色的,有黑色的斑點,葉子細長,葉間有黑色斑點的,不適合入藥。

根據徐鍇《歲時廣記》的記載,百合在二月種植時,適合使用雞糞作為肥料。有人說,百合是由蚯蚓轉化而成的,卻又喜歡雞糞,這其中的道理是不可理解的。

時珍曰:百合一莖直上,四向生葉。葉似短竹葉,不似柳葉。五、六月莖端開大白花,長五寸,六出,紅蕊四垂向下,色亦不紅。紅者葉似柳,乃山丹也。百合結實略似馬兜鈴,其內子亦似之。其瓣種之,如種蒜法。山中者,宿根年年自生。未必盡是蚯蚓化成也。蚯蚓多處,不聞盡有百合,其說恐亦浪傳耳。

白話文:

時珍說:百合莖直直向上生長,四面生葉。葉子像短竹葉,不像柳葉。五月、六月,莖頂端開出大朵白色的花,花長五寸,有六片花瓣,紅色的花蕊向下垂,但實際上也沒有那麼紅。花瓣紅色的百合葉子像柳葉,其實是山丹。百合結的果實跟馬兜鈴略微相似,果實內的種子也像馬兜鈴。百合的花瓣可以播種,就像種蒜的方法。生長在山中的百合是多年生植物,每年會自己生長。百合不一定都是蚯蚓變成的。蚯蚓有很多地方都有,但也不是哪裡都有百合,這種說法可能也是傳說罷了。

【正誤】宗奭曰:百合莖高三尺許。葉如大柳葉,四向攢枝而上。其顛即開淡黃白花,四垂向下覆長蕊,花心有檀色。每一枝顛,須五、六花。子紫色,圓如梧子,生於枝葉間。每葉一子,不在花中,亦一異也。根即百合,白色,其形如松子殼,四向攢生,中間出苗。

白話文:

【正確】宋代醫生宗奭說:百合的莖高約三尺左右。葉子像大柳樹的葉子,四面散開長枝向上生長。莖的頂端即開淡黃白色的花,四邊向下覆蓋著長長的花蕊,花蕊中間有檀木的顏色。每一枝的頂端,通常有五、六朵花。百合的花沒有果實,而是生出紫色的種子,大小和形狀像梧桐樹的種子,長在枝葉之間。每片葉子只有一個種子,不在花朵中,這也是百合的另一個與眾不同之處。百合的根就是百合花的地上莖,白色的,形狀像松子殼,四面散開生長,中間長出枝苗。

時珍曰:寇氏所說,乃卷丹,非百合也,蘇頌所傳不堪入藥者,今正其誤。

白話文:

時珍說:寇氏所說的,是卷丹,不是百合。蘇頌所傳不能入藥的說法,現在訂正這個錯誤。

葉短而闊,微似竹葉,白花四垂者,百合也。葉長而狹,尖如柳葉,紅花,不四垂者,山丹也。莖葉似山丹而高,紅花帶黃而四垂,上有黑斑點,其子先結在枝葉間者,卷丹也。卷丹以四月結子,秋時開花,根似百合。其山丹四月開花,根小少瓣。蓋一類三種也。吳瑞《本草》言:白花者名百合,紅花者名強仇,不知何所據也?

白話文:

葉子短而闊,稍微像竹葉,白花四處垂落的是百合。葉子長而窄,尖端如柳葉,花朵是紅色的,花朵不四處垂落的是山丹。莖葉像山丹,但是較高,紅花帶黃色並且四處垂落,上面有黑色的斑點。它的果實先結在枝葉間的就是卷丹。卷丹在四月結果,秋天開花,根像百合。而山丹在四月開花,根部小且花瓣少。這三種植物其實是一類。吳瑞的《本草》說:白花的是百合,紅花的是強仇,不知道他是從哪裡得到這個說法的。

【氣味】甘,平,無毒。

權曰:有小毒。

【主治】邪氣腹脹心痛,利大小便,補中益氣(《本經》)。

除浮腫臚脹,痞滿寒熱,通身疼痛,及乳難喉痹,止涕淚(《別錄》)。

百邪鬼魅,涕泣不止,除心下急滿痛,治腳氣熱咳(甄權)。

白話文:

氣味

甘味,平性,無毒。

權曰:有小毒。

主治

  1. 邪氣引起的腹脹、心痛,利於大小便通暢,補中益氣(《本經》)。
  2. 消除浮腫、脹氣,痞滿、寒熱,通身疼痛,以及乳難、喉痹,止涕淚(《別錄》)。
  3. 百邪鬼魅導致的涕泣不止,去除心下急滿疼痛,治療腳氣熱咳(甄權)。

安心定膽益志,養五臟,治顛邪狂叫驚悸,產後血狂運,殺蠱毒氣,脅癰乳癰發背諸瘡腫(大明)。心急黃,宜蜜蒸食之(孟詵)。

白話文:

安心定膽、增強意志、滋養五臟,治療精神錯亂、狂躁不安、驚跳、產後血虛症、殺死蟲毒、治療肋下腫瘤、乳房腫瘤和背上各種腫瘤膿瘡(大明)。心臟焦急氣虛,宜用蜂蜜蒸熟後食用(孟詵)。

治百合病(宗奭)。溫肺止嗽(元素)。

白話文:

治療肺癰(宗奭)

溫暖肺部,止咳平喘(元素)。

【發明】頌曰:張仲景治百合病,有百合知母湯、百合滑石代赭湯百合雞子湯百合地黃湯,凡四方。病名百合而用百合治之,不識其義。

白話文:

【解說】讚頌說,張仲景治療百合病,有百合知母湯、百合滑石代赭湯、百合雞子湯、百合地黃湯,總共四種方劑。病名是百合而用百合來治療,(一般)人不知道其中的道理。

穎曰:百合新者,可蒸可煮、和肉更佳;乾者作粉食,最益人。

白話文:

百合新鮮的,可以用蒸或煮來食用,搭配肉類一起吃更美味;曬乾的可以研磨成粉末,是最有益於人的。

時珍曰:按:《王維詩》云:冥搜到百合,真使當重肉。果堪止淚無,欲縱望江目。蓋取《本草》百合止涕淚之說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根據《王維詩》記載說:「冥冥中看到百合花,真的與肉類等同。」如果真能止住流淚,就可以縱情地觀望江水。這大概是取自《本草》中關於百合可以止涕淚的說法。

【附方】舊三,新十三。

白話文:

【附方】古代:舊三,新十三。 包含古老的三個方劑和新的十三個方劑。

百合病:百合知母湯:治傷寒後百合病,行住坐臥不定,如有鬼神狀,已發汗者。用百合七枚,以泉水浸一宿,明旦更以泉水二升,煮取一升,卻以知母三兩,用泉水二升煮一升,同百合汁再煮取一升半,分服。

白話文:

百合病:百合知母湯:治療傷寒後的百合病,患者坐立不安,如見鬼神,已經發汗的患者。使用百合七枚,以泉水浸泡一夜,第二天再以泉水兩升,煮取一升,再加入知母三兩,用泉水兩升煮一升,與百合汁一起再煮取一升半,分服。

百合雞子湯:治百合病已經吐後者。用百合七枚,泉水浸一宿,明旦更以泉水二升,煮取一升,入雞子黃一個,分再服。

白話文:

百合雞子湯:用來治療百合病患吐後的情形。用百合七枚,用泉水浸泡一個晚上,隔天早上再用泉水二升,煮取一升的湯汁,加入一個雞蛋黃,分兩次服用。

百合代赭湯:治百合病已經下後者。用百合七枚,泉水浸一宿,明旦更以泉水二升,煮取一升,卻以代赭石一兩,滑石三兩,水二升,煮取一升,同百合汁再煮取一升半,分再服。

白話文:

百合代赭湯:用於治療百合病,並在百合病已經下後服用。

具體做法為:取百合七枚,用泉水浸泡一個晚上,第二天早上再用泉水兩升煮,煮到剩一升,然後另取代赭石一兩、滑石三兩,放入水中煮,煮到剩一升,再與百合汁混合,一起煮到剩一升半,分兩次服用。

百合地黃湯:治百合病未經汗吐下者。用百合七枚,泉水浸一宿,明旦更以泉水二升,煮取一升,入生地黃汁一升,同煎取一升半,分再服。(並仲景《金匱要略方》)。

白話文:

百合地黃湯:用於治療因百合病造成的疾病,此病徵尚未通過發汗或嘔吐的症狀表現出來,服用此湯可治癒。使用百合七個,於泉水中浸泡一夜,第二天早上使用二升泉水將百合煮沸後,再煮取一升,放入生地黃汁一升,共煮取一升半,分兩次服用。(參考自張仲景的《金匱要略方》)。

百合變渴:病已經月,變成消渴者。百合一升,水一斗,漬一宿,取汁溫浴病人。浴畢食白湯餅。(陳延之《小品方》)。

白話文:

患上糖尿病已有一個月。百合一升,水一斗,浸泡一夜,取汁溫浴病人。洗完澡後吃白湯餅。(陳延之《小品方》)。

百合變熱者:用百合一兩,滑石三兩。為末。飲服方寸匕。微利乃良。(《小品方》)。

百合腹滿,作痛者:用百合炒為末,每飲服方寸匕,日二。(《小品》)。

陰毒傷寒:百合煮濃汁,服一升良。(《孫真人食忌》)

肺臟壅熱,煩悶咳嗽者:新百合四兩,蜜和蒸軟,時時含一片,吞津。(《聖惠方》)。

肺病吐血:新百合搗汁,和水飲之。亦可煮食。(《衛生易簡》)。

耳聾耳痛:干百合為末,溫水服二錢,日二服。(《勝金方》)。

白話文:

百合變熱者: 用百合一兩半,滑石三兩。磨成細粉。喝下比拇指肚量稍小的一匙。輕微腹瀉即可痊癒。(《小品方》)

百合腹滿作痛者: 用百合炒成細粉,每次喝下比拇指肚量稍小的一匙,每日兩次。(《小品方》)

陰毒傷寒: 將百合煮成濃汁,喝下約一升能痊癒。(《孫真人食忌》)

肺臟壅熱,煩悶咳嗽者: 新百合四兩,加蜂蜜蒸軟,隨時含一片,吞下其津液。(《聖惠方》)

肺病吐血: 將新百合搗成汁,和水一起喝。也可以煮熟後食用。(《衛生易簡》)

耳聾耳痛: 將乾百合磨成細粉,用溫水送服兩錢,每日兩次。(《勝金方》)

拔白換黑:七月七日,取百合熟搗,用新瓷瓶盛之,密封掛門上,陰乾百日。每拔去白者摻之,即生黑者也。(《便民圖纂》)。

白話文:

拔白換黑:

七月七日,將百合花搗爛,用新瓷瓶盛裝,密封懸掛在門上,陰乾一百天。每當拔去白色的百合花,就可以加入黑色的百合花,這樣就會長出黑色的百合花。(出自《便民圖纂》)

遊風隱疹:以楮葉摻動,用鹽泥二兩,百合半兩,黃丹二錢,醋一分,唾四分,搗和貼之。(《摘玄方》)。

白話文:

治療皮膚瘙癢:將楮葉搗碎,加入二兩鹽泥、半兩百合、二錢黃丹、一分醋、四分唾液,一起搗爛後敷貼患處。(摘自《摘玄方》)

瘡腫不穿:野百合,同鹽搗泥,敷之良。(《應驗方》)。

天泡濕瘡:生百合搗塗,一、二日即安。(《瀕湖集簡方》)。

魚骨哽咽:百合五兩。研末。蜜水調圍頸項包住,不過三、五次即下。(《聖濟》)。

【主治】小兒天泡濕瘡,曝乾研末,菜子油塗,良(時珍)。

【主治】酒炒微赤,研末湯服,治腸風下血(思邈)。

白話文:

瘡腫不穿:

  • 野百合與鹽搗成泥狀,敷在患處。

天泡濕瘡:

  • 鮮百合搗成泥狀,塗抹在患處,一至兩日即可痊癒。

魚骨哽咽:

  • 百合 5 兩,研磨成粉末。
  • 用蜂蜜水調和,包住脖子,三次至五次後,魚骨即可排出。

花:

  • 主治小兒天泡濕瘡。
  • 曝乾研磨成粉末,用菜籽油塗抹患處。

子:

  • 主治腸風下血。
  • 用酒炒至微赤,研磨成粉末,用湯藥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