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綱目》~ 菜部第二十七卷 (16)
菜部第二十七卷 (16)
1. 芋
(《別錄》中品)
【校正】自果部移入此。
【釋名】土芝(《別錄》)、蹲鴟。
時珍曰:按:徐鉉注《說文》云:芋猶籲也。大葉實根,駭籲人也。籲音芋,疑怪貌。又《史記》:卓氏云:岷山之下,沃野,下有蹲鴟,至死不飢。注云:芋也。蓋芋魁之狀,若鴟之蹲坐故也。芋魁,《東漢書》作芋渠。渠、魁義同。
【集解】弘景曰:芋,錢塘最多。生則有毒,味薟不可食。種芋三年,不採則成梠芋。又別有野芋,名老芋,形葉相似如一,根並殺人。
恭曰:芋有六種:青芋、紫芋、真芋、白芋、連禪芋、野芋也。其類雖多,苗並相似。莖高尺余,葉大如扇,似荷葉而長,根類薯蕷而圓。其青芋多子,細長而毒多,初煮須灰汁,更易水煮熟,乃堪食爾。白芋、真芋、連禪、紫芋,並毒少,正可煮啖之,兼肉作羹甚佳。蹲鴟之饒,蓋謂此也。
野芋大毒,不可啖之。關陝諸芋遍有,山南、江左惟有青、白、紫三芋而已。
頌曰:今處處有之,閩、蜀、淮、楚尤多植之。種類雖多,大抵性效相近。蜀川出者,形圓而大,狀若蹲鴟,謂之芋魁。彼人種以當糧食而度饑年。江西、閩中出者,形長而大。其細者如卵,生於魁旁,食之尤美。凡食芋並須栽蒔者。其野芋有大毒,不可食。
宗奭曰:江、浙、二川者最大而長。京洛者差圓小,然味佳,他處不及也。當心出苗者為芋頭,四邊附之而生者為芋子,八、九月以後掘食之。
時珍曰:芋屬雖多,有水、旱二種:旱芋山地可種,水芋水田蒔之。葉皆相似,但水芋味勝。莖亦可食。芋不開花,時或七、八月間有開者,抽莖生花黃色,旁有一長萼護之,如半邊蓮花之狀也。
按:郭義恭《廣志》云:芋凡十四種:君子芋,魁大如斗;赤鸇芋,即連禪芋,魁大子少;白果芋,魁大子繁,畝收百斛;青邊芋、旁巨芋、車轂芋三種,並魁大子少,葉長丈餘;長味芋,味美,莖亦可食;雞子芋,色黃;九面芋,大而不美;青芋、曹芋、象芋,皆不可食,惟莖可作菹;旱芋,九月熟;蔓芋,緣枝生,大者如二、三升也。
芋子
【氣味】辛,平,滑,有小毒。
大明曰:冷。
弘景曰:生則有毒,味薟不可食。性滑下石,服餌家所忌。
恭曰:多食動宿冷。
宗奭曰:多食難克化,滯氣困脾。
【主治】寬腸胃,充肌膚,滑中(《別錄》)。冷啖,療煩熱,止渴(蘇恭)。令人肥白,開胃通腸閉。產婦食之,破血;飲汁,止血渴(藏器)。破宿血,去死肌。和魚煮食,甚下氣,調中補虛(大明)。
【發明】詵曰:芋,白色者無味,紫色者破氣。煮汁啖之,止渴。十月後曬乾收之,冬月食不發病,他時月不可食。又和鯽魚、鱧魚作臛良。久食,令人虛勞無力。又煮汁洗膩衣,白如玉也。
大明曰:芋以姜同煮過,換水再煮,方可食之。
【附方】舊二,新二。
腹中癖氣:生芋子一斤壓破,酒五斤漬二七日。空腹每飲一升,神良。(韋宙《獨行方》)。
身上浮風:芋煮汁浴之。慎風半日。(孟詵《食療》)。
瘡冒風邪腫痛:用白芋燒灰敷之。干即易。(《千金方》)。
頭上軟癤:用大芋搗敷之,即干。(《簡便方》)。
葉、莖
【氣味】辛,冷,滑,無毒。
【主治】除煩止瀉,療妊婦心煩迷悶,胎動不安。又鹽研,敷蛇蟲咬,並癰腫毒痛,及罯毒箭(大明)。
梗:擦蜂螫尤良(宗奭)。汁:塗蜘蛛傷(時珍)。
【發明】慎微曰:沈括《筆談》云:處士劉易隱居王屋山,見一蜘蛛為蜂所螫,墜地,腹鼓欲裂,徐行入草,齧破芋梗,以瘡就齧處磨之,良久腹消如故。自後用治蜂螫有驗,由此。
【附方】新一。
黃水瘡:芋苗曬乾,燒存性研搽。(邵真人《經驗方》)。
【附錄】野芋,
弘景曰:野芋形葉與芋相似,芋種三年不採成梠芋(音呂),並能殺人。誤食之煩悶垂死者,惟以土漿及糞汁、大豆汁飲之,則活矣。
藏器曰:野芋生溪澗側,非人所種者,根、葉相似。又有天荷,亦相似而大。
時珍曰:小者為野芋,大者為天荷,俗名海芋。詳見草部毒草類。野芋根辛冷,有大毒。醋摩敷蟲瘡惡癬。其葉搗塗毒腫。初起無名者即消,亦治蜂、蠆螫,塗之良。
白話文:
[芋]
【校正】 從果部移到這裡。
【釋名】 又名土芝、蹲鴟。
李時珍說:根據徐鉉註解《說文》說:「芋,就是『籲』的意思。葉子大,根部結果實,外觀讓人驚駭而驚呼。」「籲」音同芋,有驚怪的樣子。《史記》記載,卓氏說:「岷山下面,土地肥沃,長有蹲鴟,人吃了就不會挨餓。」註解說:「蹲鴟就是芋。」大概是因為芋頭的形狀,像鴟鳥蹲坐的樣子。芋魁,《東漢書》寫作芋渠。「渠」和「魁」意思相同。
【集解】 陶弘景說:芋,錢塘最多。生的時候有毒,味道辛辣不能吃。種植芋頭三年,不採收就會變成「梠芋」。另外還有一種野芋,又叫老芋,外形葉子和芋頭很像,但是根部有劇毒會殺人。
蘇恭說:芋頭有六種:青芋、紫芋、真芋、白芋、連禪芋、野芋。雖然種類很多,但苗都相似。莖高一尺多,葉子像扇子一樣大,像荷葉但比較長,根部像薯蕷但比較圓。青芋結的子很多,細長而且毒性較強,剛煮時要用草木灰水煮,再換水煮熟,才能食用。白芋、真芋、連禪芋、紫芋,毒性比較少,可以直接煮來吃,和肉一起煮成羹湯味道很好。說蹲鴟有很多,大概就是指這些芋頭。
野芋有劇毒,不能食用。關中、陝西一帶的芋頭很普遍,山南、江左一帶只有青芋、白芋、紫芋這三種。
蘇頌說:現在各地都有種植芋頭,福建、四川、淮南、楚地尤其多。雖然種類很多,但大致的性質和功效都差不多。四川出產的芋頭,形狀圓而大,像蹲坐的鴟鳥,所以叫做芋魁。當地人種植芋頭來當作糧食度過饑荒年。江西、福建出產的芋頭,形狀長而大。細小的芋頭像雞蛋一樣,長在芋魁旁邊,吃起來特別美味。凡是食用的芋頭都是栽種的。野芋有劇毒,不能吃。
寇宗奭說:江蘇、浙江、四川的芋頭最大且長。京城、洛陽的芋頭比較圓小,但味道很好,其他地方比不上。從芋頭中心長出來的苗是芋頭母株,周邊附生的是芋頭子株,八、九月之後就可以挖出來吃了。
李時珍說:芋頭種類雖然很多,有水芋和旱芋兩種:旱芋可以在山地種植,水芋可以在水田種植。葉子都相似,但是水芋味道比較好。芋頭的莖也可以吃。芋頭不開花,有時候七、八月會開花,抽出莖長出黃色花朵,旁邊有一個長萼保護著,像半邊蓮花一樣。
根據郭義恭《廣志》記載,芋頭共有十四種:君子芋,芋頭母株大如斗;赤鸇芋,就是連禪芋,芋頭母株大,子株少;白果芋,芋頭母株大,子株多,一畝可以收穫一百斛;青邊芋、旁巨芋、車轂芋這三種,芋頭母株大,子株少,葉子長達一丈多;長味芋,味道好,莖也可以食用;雞子芋,顏色黃色;九面芋,大但不美味;青芋、曹芋、象芋,都不能食用,只有莖可以醃製成泡菜;旱芋,九月成熟;蔓芋,沿著枝條生長,大的像二、三升的容量。
芋子
【氣味】 味辛,性平,滑利,有小毒。
陳藏器說:性寒。
陶弘景說:生的時候有毒,味道辛辣不能吃。性質滑利,容易使藥物失效,是修道之人忌諱的食物。
蘇恭說:吃太多會使體內產生寒氣。
寇宗奭說:吃太多難以消化,會使氣滯,影響脾胃功能。
【主治】 能使腸胃寬暢,滋養肌肉皮膚,使身體潤滑。(《別錄》)。冷食,可以消除煩熱,止渴。(蘇恭)。使人肥胖白皙,開胃,疏通便秘。產婦食用,能破除惡血;飲用芋頭汁,可以止血止渴。(陳藏器)。可以破除體內瘀血,去除壞死的肌肉。和魚一起煮食,有很好的下氣作用,調和中氣,補虛。(《大明》)
【發明】 孟詵說:芋頭,白色品種沒有味道,紫色品種會破氣。煮汁食用,可以止渴。十月之後曬乾收藏,冬天食用不會發病,其他月份不宜食用。又和鯽魚、鱧魚一起煮湯很好。長期食用,會使人虛弱無力。煮芋頭汁還可以洗滌油膩的衣服,洗後會像玉一樣白。
《大明》說:芋頭要和薑一起煮過,換水再煮,才可以食用。
【附方】 舊方二個,新增二個。
腹中痞塊積氣:生芋子一斤壓碎,用酒五斤浸泡十四天。空腹每次飲用一升,效果很好。(韋宙《獨行方》)。
身上起風疹:用芋頭煮汁沐浴,注意避風半天。(孟詵《食療》)。
瘡瘍因風邪腫痛:用白芋燒成灰敷在患處,乾了就換。(《千金方》)。
頭上的軟癤:用大芋頭搗碎敷在患處,很快就會乾。(《簡便方》)。
葉、莖
【氣味】 味辛,性寒,滑利,無毒。
【主治】 能消除煩躁,止瀉,治療孕婦心煩意亂,胎動不安。用鹽研磨後,敷在被蛇蟲咬傷的地方,以及癰腫毒痛的地方,還可以敷治中毒的箭傷。(《大明》)。
莖:擦拭蜂螫傷處,效果特別好。(寇宗奭)。汁:塗在蜘蛛咬傷的地方。(李時珍)。
【發明】 慎微說:沈括《筆談》說:隱居在王屋山的處士劉易,看到一隻蜘蛛被蜜蜂蜇傷,掉在地上,肚子鼓脹快要裂開,牠慢慢爬到草叢裡,咬破芋頭梗,用傷口磨蹭芋頭梗的斷面,過了一會兒,肚子就消腫如初了。從此之後,用這種方法治療蜂螫傷很有效果,就是這樣來的。
【附方】 新增一個。
黃水瘡:將芋頭苗曬乾,燒成灰研磨後塗抹。(邵真人《經驗方》)。
【附錄】 野芋
陶弘景說:野芋的形狀和葉子與芋頭相似,芋頭種植三年不採收就會變成「梠芋」,都可能使人喪命。誤食野芋煩悶到快要死的人,只要喝泥漿、糞汁、豆汁就可以活命。
陳藏器說:野芋生長在溪澗旁邊,不是人種的,根和葉子與芋頭相似。還有一種天荷,也和野芋相似但比較大。
李時珍說:小的叫做野芋,大的叫做天荷,俗稱海芋。詳細內容可以參考草部毒草類。野芋的根味辛,性寒,有劇毒。用醋磨碎後敷在蟲瘡惡癬的地方。它的葉子搗碎後塗抹在毒腫的地方。初期沒有原因的腫痛可以消除,也可以治療蜂、蠍螫傷,塗抹後效果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