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綱目》~ 菜部第二十七卷 (14)
菜部第二十七卷 (14)
1. 鹿藿
(《本經》下品)
【校正】自草部移入此。
【釋名】鹿豆(郭璞)、䝁豆(音勞。亦作蹽)、野綠豆。
時珍曰:豆葉曰藿,鹿喜食之,故名。俗呼䝁豆,䝁、鹿音相近也。王磐《野菜譜》作野綠豆。《爾雅》云:蔨(音卷),鹿藿也。其實莥(音紐)。即此。
【集解】《別錄》曰:鹿藿生汶山山谷。
弘景曰:方藥不用,人亦無識者。但葛苗一名鹿藿。
恭曰:此草所在有之。苗似豌豆,而引蔓長粗。人採為菜,亦微有豆氣,山人名為鹿豆也。
保升曰:鹿豆可生啖。五月、六月採苗,曬乾之。
郭璞注《爾雅》云:鹿豆葉似大豆,蔓延生,根黃而香。是矣。時珍曰:鹿豆即野綠豆,又名䝁豆,多生麥地田野中。苗葉似綠豆而小,引蔓生,生、熟皆可食。三月開淡粉紫花,結小莢。其子大如椒子,黑色。可煮食,或磨面作餅蒸食。
【氣味】苦,平,無毒。
【主治】蠱毒,女子腰腹痛不樂,腸癰瘰癧,癧瘍氣(《本經》)。
止頭痛(梁簡文《勸醫文》)。
白話文:
[鹿藿]
[校正] 從草部移到這裡。
[名稱解釋] 鹿豆(郭璞稱呼)、䝁豆(音勞,也寫作蹽)、野綠豆。
李時珍說:豆葉稱為藿,鹿喜歡吃這種葉子,所以叫做鹿藿。民間俗稱䝁豆,䝁字的發音與鹿字相近。王磐在《野菜譜》中稱其為野綠豆。《爾雅》中說:蔨(音卷),就是鹿藿。它的果實叫做莥(音紐),說的就是這個。
[產地與外觀] 《別錄》記載:鹿藿生長在汶山的山谷中。
陶弘景說:這種藥材在藥方中不用,人們也不認識它。但葛藤苗的別名也叫鹿藿。
蘇恭說:這種草到處都有。幼苗像豌豆,但蔓藤又長又粗。人們採摘它的嫩葉當蔬菜吃,帶有淡淡的豆香味,山裡人稱它為鹿豆。
孟詵說:鹿豆可以生吃。五、六月採摘嫩葉,曬乾。
郭璞註解《爾雅》時說:鹿豆的葉子像大豆,藤蔓延展生長,根部是黃色的,而且有香味。說的就是這種植物。李時珍說:鹿豆就是野綠豆,又名䝁豆,多生長在麥田和田野中。幼苗的葉子像綠豆但較小,藤蔓生長,生吃或煮熟都能吃。三月開淡粉紫色的花,結出小豆莢。它的種子像花椒子那麼大,是黑色的。可以煮食,也可以磨成麵粉做餅蒸著吃。
[藥性] 味苦,性平,沒有毒性。
[功效] 可以治療蠱毒,以及婦女腰腹疼痛不適,腸癰、瘰癧、癧瘍等病症(出自《本經》)。
還能止頭痛(出自梁簡文帝的《勸醫文》)。
2. 灰藋
(音狄。宋《嘉祐》)
【校正】原自草部移入谷部,今復移入此。
【釋名】灰滌菜(《綱目》)、金鎖夭。
時珍曰:此菜莖葉上有細灰如沙,而枝葉翹趯,故名。梁簡文帝《勸醫文》作灰𧀝菜,俗訛為灰條菜。《雷公炮炙論》謂之金鎖夭。
【集解】藏器曰:灰藋生於熟地。葉心有白粉,似藜。但藜心赤莖大,堪為杖,入藥不如白藋也。其子炊為飯,香滑。時珍曰:灰藋,處處原野有之。四月生苗,莖有紫紅線稜。葉尖有刻,面青背白。莖心、嫩葉背面皆有白灰。為蔬亦佳。五月漸老,高者數尺。七、八月開細白花。
結實簇簇如球,中有細子,蒸曝取仁,可炊飯及磨粉食。《救荒本草》云:結子成穗者味甘,散穗者微苦,生牆下、樹下者不可用。
【修治】斅曰:灰藋即金鎖夭,葉撲蔓翠上,往往有金星,堪用。若白青色者,是忌女莖,不中用也。若使金鎖夭,莖高二尺五、六寸為妙。若長若短,皆不中使。凡用勿令犯水,去根曬乾,以布拭去肉毛令盡,細銼,焙乾用之。
時珍曰:妓女莖即地膚子苗,與灰藋莖相似而葉不同,亦可為蔬。詳見本條。
莖葉
【氣味】甘,平,無毒。
【主治】惡瘡,蟲、蠶、蜘蛛等咬,搗爛和油敷之。亦可煮食。作湯,浴疥癬風瘙。燒灰納齒孔中,殺蟲䘌。含漱,去甘瘡。以灰淋汁,蝕息肉,除白癜風、黑子、面䵟,著肉作瘡(藏器)。
【附方】新一。
疔瘡惡腫:野灰藋菜葉燒灰,撥破瘡皮,唾調少許點之,血出為度。(《普濟》)
子仁
【氣味】甘,平,無毒。
【主治】炊飯磨麵食,殺三蟲(藏器)。
白話文:
[灰藋]
[校正說明] 原本從草部移到穀部,現在又移回這裡。
[別名] 又叫做灰滌菜、金鎖夭。
[李時珍說] 這種菜的莖葉上覆蓋著像沙子一樣的細灰,而且枝葉向上翹起,所以得名。梁簡文帝的《勸醫文》中稱它為灰𧀝菜,民間訛傳為灰條菜。《雷公炮炙論》則稱之為金鎖夭。
[產地與外形] 陳藏器說:灰藋生長在熟地上,葉子中心有白粉,像藜一樣。但藜的中心是紅色的,莖也比較粗大,可以當作手杖,藥用價值不如白藋。它的籽煮成飯,香滑可口。李時珍說:灰藋在各地的原野都有,四月長出幼苗,莖上有紫紅色的稜線。葉子的尖端有刻痕,正面是青色,背面是白色。莖的中心和嫩葉的背面都有白灰。也可以當作蔬菜食用。五月開始變老,長得高的有幾尺。七、八月開出細小的白花。
果實密集像球一樣,裡面有細小的籽,蒸熟曬乾取籽仁,可以煮飯或磨成粉食用。《救荒本草》說:結成穗狀的籽味道甘甜,散開的籽味道微苦,長在牆下或樹下的不能用。
[炮製方法] 斅說:灰藋就是金鎖夭,葉子蔓延附著在翠綠的植物上,常常帶有金色的斑點,這種可以入藥。如果是白色或青色的,是所謂的「忌女莖」,不能使用。如果要用金鎖夭,莖高二尺五、六寸的最好。太長或太短都不適合。凡是要用,不要碰到水,去除根部曬乾,用布擦拭去除莖上的絨毛,細細切碎,烘乾後使用。
李時珍說:所謂的「妓女莖」就是地膚子的幼苗,和灰藋的莖很像,但葉子不同,也可以當作蔬菜食用,詳細情形可參考地膚子的相關記載。
[莖葉的功效]
[味道] 味甘,性平,無毒。
[主治] 可以治療惡瘡,被蟲、蠶、蜘蛛等咬傷,搗爛後和油一起敷在患處。也可以煮食。煮成湯,可以用來洗澡,治療疥瘡、癬和風瘙。燒成灰,塞入牙齒的蛀洞中,可以殺蟲。含在口中漱口,可以去除口腔潰瘍。用灰淋出來的汁液,可以腐蝕息肉,去除白癜風、黑斑、面部瑕疵,敷在皮膚上會長出瘡。
[附方] 提供一個驗方。
治療疔瘡惡腫:用野灰藋菜葉燒成的灰,撥開瘡皮,用唾液調和少許塗在患處,出血為度。(出自《普濟方》)
[籽仁的功效]
[味道] 味甘,性平,無毒。
[主治] 可以煮飯或磨成麵食用,能殺滅體內的三種寄生蟲。